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戰疫者!他們活著,不是只顧自己的開心,他們有許多東西比這更加重要。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2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經供參考。
篇一:2022年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
跨越寒冬,一起向未來
當疫情隨著寒冬一同到來,它的影子淌在凌冽的寒冬所凍結的萬物中,頭頂是用悲傷無助所織成的巨大羅網,主題是永恒的,孤獨,愛,疏離與和解,它們用蒙太奇般的手法將疫情下上演的故事鑲嵌在每個人的大腦里。
誠然如此,生活在寒冬里的人仍然相信寒冬會結束。于是乎,當我沿著街道走去,看著身邊身穿防護服的一線人員走得飛快,頭也不回地扎進疫情的最前線。那是鐘南山院士日夜奔波于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日夜,也是每一個“大白”在盡力幫助鄰里街坊提供必備日用品的日夜,笑容滿面的背后是疲憊,但是如同喬治·馬丁所寫到的那樣:“我將盡忠職守,生死于斯。我是黑夜中的利劍,長城上的守衛,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眠者的號角,守護王國的堅盾。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每個醫護工作人員都手挽手站在一起,為人民筑起堅實的壁壘抵御寒冬。這不僅僅是社會責任,也是社會關懷,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現。
在這樣的世界里,無論是誰,都互相抱團取暖,為了去戰勝疫情,成為彼此的精神依靠,即使皮囊已經筋疲力竭,也不會輕易放棄皮囊包裹下的靈魂。在封閉的小區里,我看見的是人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工作,自覺隔離。閑暇之余,就打開窗戶互相對唱,或在陽臺上互相彈奏樂器,或對著樓下路過的防疫人員大聲喊著“謝謝”。這一幕幕,構成的不僅僅是疫情下的人民生活景觀所展現的詩意和浪漫,更是人民對于寒冬終會過去的樂觀團結。而我們也應該去相信:緊密團結、鍥而不舍,就能迎來春天。
法國詩人瓦萊里說過,如你想象的那樣去生活,否則,你會如你生活那樣去想象。所以人們都在盡全力過好疫情下的每一天。疫情阻擋不了人們前進、相見的腳步,冬奧會的召開也是恰好印證了這一點。在當冬奧會在立春這天開始,大寒世界的尾聲開始彌散。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相聚于此刻,感受到冬奧會所傳遞的溫暖,為更多人帶去鼓與感動,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都需要的。疫情陰霾尚未散去,無論是眾志成城,戰勝疫情,還是化解分歧,達成大同世界,都需要更團結,需要一起向未來。雖然疫情下的生活多有不便,生活不如理想中那樣豐滿,但應該如想象得那樣去生活,去做盡心之事。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上下之益,在能相濟。”在中國理念和抗疫精神的守護下,寒冬必會過去,人們也終將在未來相遇。
篇二:2022年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
愿我們在硝煙散盡的世界里重逢
我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國;而我望向的遠方,是無窮的身影……
新冠來襲,時至今日,它依然籠罩著這個原本美好的世界。盡管如此,中華兒女從未退縮,那一個個堅挺的背影正在我們的前方,帶領著我們劃破黑暗,走向光明!
醫護工作人員用生命和死神賽跑,憑意志與病毒爭先。他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而這奇跡的背后是萬眾一心,是眾志成城。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身著白色戰袍,奔赴全國各地,憑職業本領挽救病人生命,以血肉之軀筑起防疫的鋼鐵長城。白衣執甲,懸壺荊楚。
他們知道,這一去或許再也回不來了,可是他們也知道,他們這一次為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全國數以萬計的老百姓。
就在前不久,山東省支援威海臨床醫學檢驗專家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臨床專家初步診斷系心源性猝死。白曉卉,女,1980年出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主任技師,研究員,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2021年當選“齊魯最美職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白曉卉帶領檢測隊,馬不停蹄輾轉于北京、新疆、河南等各個疫情一線戰場。她曾說:“我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勞動者。”此次作為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白曉卉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后,即帶領4個工作小組,全力投入到繁重的核酸檢測工作中。只是,誰也沒想到,威海,是她的最后一次……
近日,一則內容為“疫情三年,中國疾控中心科學家吳尊友肉眼可見地老了”的視頻讓千萬網友瞬間破防,迅速占據網絡熱榜。自新冠疫情產生以來,從濃密黑發到滿鬢白霜,面對這場來勢洶洶、久久不退的戰“疫”,這位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在與新冠病毒的博弈與較量中,逐漸讓青絲漸染白霜,面容恍然滄桑。吳尊友醫生的白發是他與病毒交戰的“斗爭烙印”,更是他守護家國的“光榮勛章”。
不論是百曉卉醫生還是吳尊友醫生,他們只是千千萬抗疫工作者中的一份子。他們值得成為我們新時代青年、敢挑戰、勤追尋的“光”。新時代青年要爭做時代榜樣的“追光者”,守初心鉆研,不負歲月,勇毅前行。
凜冬終過去,芳春亦將至,唯愿我們,在硝煙散盡的世界里重逢!
篇三:2022年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
抗擊疫情,我們同舟共濟
抗擊肺炎疫情,要不忘初,牢記使命,在防疫線前彰顯本色。在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嚴峻爭中,阻斷的是病毒,傳遞的是溫暖,不變的是“全全意為民服務”的真。黨組織和黨員部守初、擔使命,始終牢記民利益于切,充分發揮戰堡壘和先鋒模范作,把黨的強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作優勢,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團結帶領民群眾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貫徹堅定信、同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爭第線飄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當前最重要的作,加強對黨員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作為名黨員要經受住政治考驗和實踐鍛煉,帶頭增強科學防控意識,發揮好范引領作,所能及宣傳教育群眾,在疫情防控爭中不斷提升攻堅克難的能、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做好群眾作的能。要把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踐初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和磨,在奮戰線體現政治素質、宗旨意識、擔當精神和優良作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披荊斬棘、強壯筋、增長才,充分發揮政治優勢。
務求實效,在攻堅克難上砥礪前。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黨組織設黨員崗位、忠于職守、靠前指揮,做到守有責、守擔責、守盡責。許許多多奮不顧的“逆者”、舍我其誰的勇擔責不誤、臨難不怯,堅定勇敢地站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在危難時刻挺出、英勇奮,畏艱險、砥礪前的影正是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的動體現。對風險、對危難,他們舍家為家、勇于擔當,在落實決策部署的過程中迎接挑戰、難題,啃掉防控疫情中的各種“硬頭”,做好各項防控作,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動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勢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堅定崇信仰踐使命,銘記忱初迎戰疫情。在這場民戰爭中,黨員部充分發揮優勢,緊緊依靠民群眾,將“隨時準備為黨和民犧牲切”的錚錚誓踐在實際動中,在疫情防控這場阻擊戰中交上份合格的答卷,我們必將取得防控疫情的最后勝利。
篇四:2022年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
待到春暖花開時
2022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開學的節奏。學校采取了緊急的防控措施,針對在校同學的生活起居、學習進行安排。在短時間內,為了保證課程進度的正常進行以及統一在校學生和在家學生的課程安排,在這特殊的時期,我們又一次采取了特殊的教學手段——線上教學。
疫情期間,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根據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根據學情指定合理的教學內容,使我們的課程有序進行。在家的我也對太谷疫情十分關注,期盼著返校的通知。但無可奈何,隨后的一段時間,各地開始出現疫情,此次的疫情來勢兇猛,我們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工作停擺居家隔離的日子。
這也是距2020年后,我離疫情最近的一次,也是讓我感動最深的一次,現在在處理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我們已經有了對應的措施,無論是太谷區政府,還是農大,都在第一時間進行防控工作,避免了更多人員的接觸。太谷區出現疫情后,晉中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全力確保各項日常工作順利開展,為防疫物資暢通運輸保駕護航。特別是作為太谷區政府接收物資轉運點后,公司及時清理出機關庫房,為地方政府存放防疫物資提供了場所。在教育方面,晉中市太谷區各學校線上教學已經全面展開,做到了停課不停學。并密切關注師生的“教”“學”狀況,全面掌握線上教學情況和教學效果,不斷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提高教學實效。疫情發生以來,太谷區志愿者協會迅速調配骨干力量,招募志愿者。截至目前,各鄉鎮城區團(工)委也招募了志愿者300余名。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忙碌在太谷各社區、小區的不同工作崗位,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為確保城區內各個小區居民核酸檢測不漏一戶,各社區召集志愿者在每個小區挨家挨戶登記信息、輔助核酸檢測。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位位身著防護服的“大白”,一個個身著馬甲的志愿者根植社區、回報社區,他們出現在太谷的街頭巷尾,只為最后的勝利到來。每一個竭盡所能、馳援抗疫的人都是“微光”,他們終將匯成勝利的星海。
疫情終將結束,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共賞人間繁華。
篇五:2022年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
山河有恙,世間有情
題記:“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再黑暗的夜晚,也會有璀璨的星河。
疫情爆發那年的春節是最黯淡無光的一個春節,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人心惶惶;也是最熱血高昂的一個春節,炎黃子孫守望相助,共抗疫情。如今,疫情已反反復復數個年頭。都說時代匆匆,但時代哪有腳,走的總是人。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我們都是懷惴著夢想走來的,我們仍然要堅定地走下去。疫情面前,非有旁觀者,更無局外人。我們定當休戚與共,共克時艱,同舟共濟。
曾記否:“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醫生“請赴一線”的申請書;“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病人”,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院長;囑咐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自己卻親赴一線的鐘南山院士;率先提出“封城”的李蘭娟院士。面對未知的艱難,他們勇擔大任,一往無前,既有醫者仁心的專業技術,也有戰士迎難而上的拼搏狠勁。看似無堅不摧的外衣下,是一腔熱血愛國的赤誠之心。
梁啟超先生曾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時代變遷,瞬息萬變,社會角色的更替也在不斷上演,青春中國恰逢青春你我。所謂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疫情之下,當80、90后紛紛請戰一線,也有一群00后,在未知的危險面前毅然選擇逆行,追逐曙光。“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是在凌冽的寒風中,“忘記零下21度,牢記37。2度”的青年大學生姜星辰;是“輾轉60公里,哪里需要補哪里”的十九歲女孩唐志娣;是成千上萬個夜以繼日默默發光發熱的普通志愿者。“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即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并非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而是無數逆行者們的攜手同行,并肩作戰。
道路雖多荊棘,嚴寒難鎖春風。不管黎明破曉前有多黑暗,我們終會迎來曙光,等來春暖花開,中國注定不凡。山河有恙,世間有情。抗擊疫情,我們永遠在一起!
【2022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主題征文5篇】相關推薦文章:
2022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作文800字【精選2篇】
2022抗擊疫情征文600字 2022抗擊疫情征文最新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