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一
您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您解決了中國14億人口的溫飽問題,您曾多次赴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研究和技術交流會,您曾率先在中國開展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
您是一位飽經風霜而消瘦的老人,您那黝嘿的皮膚是被太陽親吻過的色彩,歲月在您臉上留下一道道皺紋,須發已被匆匆流去的時光染成花白,您大步邁向田野,望著收成的水稻,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那么靜謐。您那雙粗糙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水稻,眼里充滿了喜悅。
您是和藹的、可愛的、可敬的,您也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不服老不服輸。您的一輩子不是用三言兩語能講述的,即使未曾與您謀面卻深受其恩,心中與您分為親近。
您就是一個真正能讓我們吃飽飯的神—袁隆平爺爺。
我想對您說,我要學習您從不言敗的精神,樂觀積極的態度,純樸而高尚的品德。我長大以后也要像您一樣為祖國做貢獻。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二
是誰在田間辛勤工作?是誰忙于工作以實驗田為家?是誰解救人民的飲食問題?種種疑問指向一位偉大的國士——袁隆平。
袁隆平爺爺為國家雜交水稻研究工作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始終心系國家和人民。他的雜交水稻科研成果為中國乃至許多國家解決了糧食問題。巴基斯坦人民盛贊袁老是“終結饑餓的人”,而他在采訪里說出了他研究水稻的初心:“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糧食的重要,一粒糧食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在研究雜交水稻時,袁隆平爺爺每年都到三亞南紅農場進行雜交水稻的育種和制種,經過無數次試驗,終于在1970年11月成功研制了雜交水稻。可惜的是他在91歲時因器官衰竭而死,我們要向袁隆平爺爺致敬。
“一生耕耘忙,萬畝稻花香”,袁隆平爺爺,您一生致力于研究雜交水稻,即使已碩果累累,卻從未停止鉆研的腳步。您是我們心中的英雄,我們將一生銘記您,袁隆平爺爺,您就是夜空中那顆最閃亮的星星!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三
這天,正是2021年5月20日13:07,我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爺爺。因多器官功能衰退而去世。這年他91歲了。是我們中國的悲傷。
袁爺爺是雜交水稻之父。盡管九十多歲,他依然堅持著最初的夢想,要讓中國人吃飽、吃好。
年輕人親切的稱他為“90后梗王”,他上班不打卡,下田很快樂,愛好——自由,特長——散漫。
他曾頑強青春“我始終都還在努力使夢想成真”“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并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
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致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您走好!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四
您曾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您真的做到了,感謝您畢生的全心奉獻,供中華之億萬國民溫暖。
您曾說:“書本和電腦都很重要,但是書本和電腦都種不出水稻。”種水稻不僅要靠現代化科技還需要有心系人民的愛心。
您曾說:“只要大方向是對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到達光明的彼岸。
您曾說:“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夠根深葉茂,枝粗果碩。
您曾說:”快樂的秘訣就是要人生有追求,有希望,身體好。你追求的東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沒有希望實現,就不會快樂,一天到晚想著名利得失;也不會快樂。
作為中學生的我,被袁爺爺您睿智幽默的話語深深鼓舞著。同時也明確了現在的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榮耀國家和造福人民而奮斗。
袁爺爺,您并沒有離開,您只是帶著希望和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五
早上班主任看著手機,突然緊鎖著眉頭問我們:“這有個不好的消息,你們要聽嗎?”,我們以為是什么考試聯考什么的,都說不想聽不想聽,結果老師淡淡的說了一句,袁隆平去世了。
“什么,不可能!”我們班上同學異口同聲道,大家都不相信,我也不敢相信,我曾記得前幾天他還在平臺上發布自己健身鍛煉的視頻呢,他那么一個健康的人,怎么可能會突然……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們都以為這是造謠,說不定真的是造謠呢。我在心里給了自己一點臺階。
但現實是骨感的……
放假后拿到手機,我就連忙打開社交媒體搜索袁隆平,結果發現搜出來的全是“去世”,“緬懷袁隆平先生”之類的文章,我不禁心一顫。
我又打開之前有人采訪過他的視頻,看到了這么一句話,禾下乘涼夢,丹心映青田。這不就是袁老先生最初的夢想嗎?他奮斗了這么多年,一生都在為我們能吃得上飯而努力,我心里為他感到可惜,袁老先生如果您還在,我們一定會迎來禾下乘陰涼的時候!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六
永遠的紀念——一代偉人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仙逝了,享年91歲。這是令人悲傷的一天。
袁隆平爺爺是我國雜交水稻的開創者和領頭人,半個世紀來,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開創、勇攀高峰,用10%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推廣解決了中國難題,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無論嚴寒酷暑,你都會在田間地頭看到一位彎著腰的老人在認真地觀察禾苗,他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每一寸田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一顆稻穗都印著他的豐功偉績。
袁隆平爺爺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名滿天下,卻只專注于田間,他有二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現在他的夢想實現了,他可以安心的在天國好好休息了。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珍惜糧食,踐行光盤行動;是我們對袁爺爺最好的紀念方式!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0字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100字英文篇七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交種類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于上世界六十年代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愿,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余項國內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