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讓我們銘記袁隆平先生為祖國做出的卓出貢獻,學習他的個人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個人感悟,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個人感悟篇一
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的鹽堿地里長出了水稻,這是袁隆平團隊試種的,高寒耐鹽堿水稻,又稱海水稻。這一新的嘗試立即引發國人點贊:了不起!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拼勁兒。袁隆平院士今年90歲,這個年齡對于一般人而言,應該是兒孫滿堂,頤養天年。而對于袁老而言,現在還是他的事業“青春期”。他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帶領他的團隊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取得了一項又一項成果,刷新了一項又一項記錄,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支持他的是讓中國人吃飽吃好,是對自然科技的不懈追求。黨員干部是干事創業的主力軍,更要以袁老為榜樣,堅守初心,踐行使命,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為祖國、為人民、為社會奉獻所有光和熱。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敢為人先,創新創業”的闖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的工作人員們,將青海格爾木市大棚內培育的海水稻,移栽到新開墾的鹽堿地中,這本身就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黨員干部要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膽去想,大膽去干,只有這樣才能攻破一個又一個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問題困難不要畏手畏腳,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積極尋求辦法,敢于嘗試試驗,在不斷的嘗試失敗中,找到最佳解決辦法。要敢為人先,別人想不到的、做不到的,不代表自己做不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己。
為“鹽堿地種海水稻”打call,贊的是“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干勁兒。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針對格爾木獨特的自然條件,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堿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為后續積累經驗、進而大面積推廣邁出了第一步。無論是在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新時代,實事求是一直是我們推進工作的重要法寶。黨員干部要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發現真問題,敢于說真話,扎實辦真事,贏得群眾的真滿意。要認清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做好每一項工作,服務好每一名群眾。
90歲的袁隆平,柴達木盆地的鹽堿地,長勢良好的海水稻,我們還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個人感悟篇二
向袁隆平致敬,讓我聯想起當前全省開展的“治庸問責”活動,百畝試驗田畝產926.6公斤!“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個富有智慧之人,更是一個在某些方面存在“平庸之人”。印象中,一次央視活動中,其拿話筒都沒有拿好的細節足以說明其在社交領域是一個存在不足之人。
然而,這位樸實厚道、務實求真的科學家一再取得事業輝煌成績,說明一個道理: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庸與智是相對的,用對地方便會做出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情。反之,袁隆平如果參加工作起,就琢磨仕途升遷,將智慧用于社交領域,或許現在是一個八面玲瓏之人,但是事業上永遠沒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鳥美在翅膀,人美在思想”,這句鄂西北老河口諺語詮釋出袁隆平同志可敬的人生品質。當前,全省上下正在開展“治庸問責”活動,各部門紛紛從下面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專班,出臺許多方案、制度,不厭其煩地奔向一線督察,結局如何,一言難盡!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無疑上下均沒有達到袁隆平庸與智技術,更沒有感悟出其人生之道。或許,在上級個別官員眼里,文章、數字出業績,讓一些秀才閉門造車、繪制藍圖;或許,在上級個別官員眼里,聯系群眾方式就是“治庸問責”,屁股上掛鏡子——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或許,在下級個別官員眼里,研究研究、來來往往便可以達到上下和諧、考核過關;或許,在下級個別官員眼里,報假數字、編假匯報等,便可以顯示智慧而掩飾平庸。確實,這些官員社交方面能力比袁隆平高出許多,不會出現拿錯話筒的尷尬局面。
當然,“治庸問責”活動本身沒有錯,是上級為糾正不正之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的一種途徑而已,問題是方式未必妥當。原因很簡單,從袁隆平庸與智看修養,說明每一個公務員內在思想的重要性勝于外在考核形式。顯然,人的思想很難通過上級“治庸問責”活動扭轉其看法。不妨來個雙向“治庸問責”活動如何?百姓先對執法者不記名投票形式“治庸問責”,下級對上級領導不記名投票形式“治庸問責”;等百姓覺得上級過關后,再來上級對下級“治庸問責”。如此逆向思維后,估計上述從下級抽調專人來回巡查,擾民之舉便會消聲匿跡。我想:各地上下公務員隊伍均會看清自己崗位責任,明白袁隆平庸與智之道,將主要精力用在對事業有意義活動之上。
遺憾的是,近些年來,有些人放棄正確的袁隆平庸與智修養之道,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美麗東西,或單位舉債搞形象建設、個人舉債搞美容手術,更多的用青春與金錢付諸酒場、舞場、娛樂場。一個又一個美女鮮閃亮出場、一個又一個風度翩翩的男士來回走動官場、一個又一個能說會玩就是不務實者充滿這些公務員隊伍之中,讓“治庸問責”活動一再走調。試想,這樣下去,大家會達到何種修養?
“形相雖惡而心術善者,無言為君子也;形相雖美而心術惡者,無言為小人也。”所以,將干部責任、能力定位在外在美,而無視內心美是何等的膚淺思想;袁隆平成功得益于其善于正確歷練自己,懂得如何加強自己修養而不是上級“治庸問責”驅使其成功轉變的思想。因此,筆者建議不妨來個雙向“治庸問責”活動,引導上下單位同志均注重內在修養的歷練,讓大家徹底明白放棄內在美的修養,遲早會一事無成、浪費青春、妨礙事業的道理。
莎士比亞說過:“沒有德行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為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麗是永存的”也充分地印證這一道理。這里,筆者并不反對大家追求外在之美,但是更倡導內在修養的歷練。至于“治庸問責”活動有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認識自我加強內在美的修養是未來人生路不可或缺的驅動器。從袁隆平庸與智看修養,給予自己啟迪是腳踏實地,永不好高騖遠,一步一個腳印耕耘好身邊的土地,便是靈魂得以凈化、提升的正確路徑!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個人感悟篇三
據10月7日《長江日報》報道:一份評估機構的報告稱,作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昨日,袁隆平重回武漢四中母校參加110周年校慶時說:“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財富觀:“錢是要的,因為要生活,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是拿來用的,該用則用,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
袁隆平的“財富觀”,展示了一位老院士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高尚的坦誠胸懷。這給了我們很多啟迪,讓我們產生不少聯想。
袁隆平對其身價的評估報告,作出不屑一顧的鄙視,是對那些將什么東西都貼上市場的標簽、都掛上金錢的價碼、都打上交易的烙印、一切“向錢看”的人,最實際的回應!是對那些用金錢衡量一切、用金錢交換一切、得了金錢“幻想癥”的人,最有力的回擊!其君不知,科學是探秘求真的實踐,所求的“真”是無窮的。作為這一活動實踐者的科學家,所追所求也是無止境的,其中飽含著崇高的精神境界,體現了無限的創造力量,是無價可言的。把科學家的價值與金錢劃上等號的做法,實在低級、庸俗、荒唐之舉。
其實,袁隆平的“財富觀”不僅僅表現在平淡自我身價和所持金錢上,更體現在他對科學的辛勤探索,孜孜追求,力求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上。他在20__年和20__年,分別實現超級雜交稻畝產700公斤和800公斤目標的基礎上,又確定了新的自我追求目標:爭取在自己90歲時使超級稻畝產達到1000公斤。并把這作為“我的任務”和“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如此思想境界,如此“求是”情懷,既是科技工作者的榜樣,也是社會的典范,時代的楷模。
然而,我們有些年輕的科學技術人員,卻與這位老院士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顯示出巨大的反差。有的自然、社會科學工作者,將小有的成果作為資本,躺在“功勞”簿上不思進取,又是講學,又是出書,甚至抄襲賺錢;有的文體工作者,才小有名氣,就陶醉在“光環”圈下沾沾自喜,走穴、帶徒、拍廣告、撈外快……諸如此類,把心思用在掙錢上,怎么可能再突破所搞的研究、所做的學文、所從事的演藝和競技項目。在仍把主要精力放任做研究上,“只要田里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獲,每天都要下田”的八旬老人面前,這些年輕人是不是覺得慚愧!是不是感到羞恥!
此外,袁隆平對花錢的“四不”觀點,對那些腰纏萬貫,為富不仁者,也應當有所教益。袁隆平工資不算很高,收入也沒有你們多,但他僅參加母校校慶,就捐贈10萬元獎勵優秀學子。而你們娛樂享受花錢如流水,自家庭院就差貼滿黃金,可對慈善事業、對愛心工程,卻如“鐵公雞”,一毛不拔。你們可不可以學學袁隆平老院士的“財富觀”,也做到“不揮霍、不浪費,不小氣、不吝嗇”呢?
【2021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個人感悟 袁隆平偉大事跡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推薦文章:
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作文 關于袁隆平人物事跡和精神作文
最新關于航天精神人物事跡 航天精神人物個人事跡范文
袁隆平事跡個人感悟 關于袁隆平事跡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