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冊《趕海》的教學反思與評價 小學語文趕海教案篇一
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推薦度:
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推薦度: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推薦度: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下面是我在《趕海》二上時課堂引入部分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在音樂結束時告訴我: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鄉》,學生閉目欣賞)。(音樂止)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生作舉手狀)
生: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
生:我想到了海邊有海鷗在飛翔。
生:我想到了我們去北海游泳的情形。
生:我想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小孩在撿貝殼。
……
師:同學們,有一個朋友名叫楊謙。他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寫的`《趕海》,跟他一起去感受趕海的樂趣。
(師板課題:趕海)
(播放畫面)
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海邊,此時正好是退潮的時候。你現在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嘩嘩”的海水聲。
生:我看到了大海潮水正往下退,還發出“嘩嘩”的聲音。
生:我看到了浪花一下退下去,一下又涌上來,好像不舍得離開。
師:是啊,退潮時的浪潮可有意思了。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的。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并用筆畫下描寫浪潮的句子。
……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根據文本的內容,以欣賞音樂《大海啊,故鄉》來引入課堂,意在創造一種輕松、柔美的意境。
同時,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張開想象的翅膀,既是想激發學習學習的興趣,又是想過渡到作者聽此歌想到童年趕海的趣事,從而把學生從課本外走進課本內。這樣的課堂引入帶有相當明確的目的,尤其是所提的問題“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課堂引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走進文本,應該算是一種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引入吧。
s("content_relate");【三年級語文下冊《趕海》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趕海教學反思12-17
三年級語文下冊《趕海》教學反思02-11
三年級的語文下冊《趕海》教學反思01-25
課文《趕海》的語文教學反思02-10
《趕海》教學反思04-02
趕海的教學反思02-14
趕海教學反思01-11
《趕海》教學反思01-07
趕海教學反思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