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一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一開課,我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著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復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在讀書前,學生已經針對課題進行了質疑,所以他們迫切地想通過學習來尋求解答。一開始,我讓學生自己來提出學習要求,在第一次讀書中解決了生字新詞和讀通課文。第二次讀書時,我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閱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清了課文脈絡。第三次,我讓學生帶著一定的感情,配上音樂來讀書,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洞缶V》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同時,通過反復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淀,并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二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狀態的體現。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讓課堂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連,讓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趕海》這篇課文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捉大蝦”、“抓螃蟹”、“抓海星”等場景來展開的。因此,在教學中,就要緊緊抓住這個“趣”字,讓學生感受到趕海的“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當然,在教學時,最好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這樣更容易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趣”。
在教學時,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趕海,對于生活在海邊的孩子來說是很熟悉的,但是課前的調查發現班中大部分同學沒去過海邊,更別說趕海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在課前,我便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歌。借助優美的歌聲創設情境,喚起孩子們對大海的向往和回憶,把他們的情緒帶入到文本中去。孩子們的情緒一經調動,把學生引入文本就水到渠成了。
我在教學重點段時,緊緊抓住“趣”,放手讓學生圍繞“趣”字自讀課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的趣,組織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回憶趕海的經驗,抓重點詞句體會有趣情景。
《趕?!芬徽n在運用詞語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時,我結合圖象、聲音等,喚起學生的感性認識,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精妙,如學習“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象戲臺上的一員武將”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對大蝦的描述,然后讓學生初步體會一下大蝦的形象。接著,出示圖象,讓學生將戲臺上的武將的形象與大蝦作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悟到大蝦與武將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領悟到課寫出了大蝦耀武揚威、威風凜凜的樣子,而如此威風的大蝦竟一會兒成為“我”的俘虜,是多么有趣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但體會了詞語,訓練了語言,更覺趣在學習中。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三
在《趕海》一課中,我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感知課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多媒體手段在本課的運用,能使教學錦上添花,為此我把教學的部分過程在這與大家分享:
1、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同學們,見過大海嗎?”“你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的?”在一部分學生驕傲地說出了自己對大海的感受后,我及時邀請大家到大海去旅游,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欲望被初步激發。
2、出示多媒體課件。隨著畫面的展示,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瀾起伏、時而驚濤拍岸……千姿百態,盡顯眼前。教師和著音樂娓娓道來,強烈的感受,使學習欲望被再次激發。
出示課文中插圖的課件,在學生觀察插圖時,相機引導他們從上到下說明圖意。在體會月亮、星空、海鷗、大海多個個體美的同時,感受整個畫面的和諧。這樣做,可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創設情境,進行整體感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教師配樂范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體會文中的美感,我采取了配樂范讀的形式。和著節拍,細細品味。
2、合作體會練讀
這一段學習可以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適當進行點撥指導。先讓學生邊看圖邊自由讀第二句,說說大海睡著了是什么樣的?再在小組內討論,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增加了閱讀趣味性。
3、配樂背誦,理解感悟
結尾,教師趁熱打鐵,給時間讓學生當堂背誦,既積累了語言,又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大海啊,故鄉”中的師生共舞,拓展訓練中的“大海做著甜甜的夢,她會夢見什么呢?”這些,也會給學生們帶來深遠的影響。將課堂與音樂相結合,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不局限于課堂,不拘泥于教材,這也是我們大語文觀的追求。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四
3月28日上午第二節課,我上了《趕海》的第二課時,上完后,展清老師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幾個聽課的老師也一致叫好!我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1、 本節課最明顯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 教師努力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獲得比教材本身更豐富的知識。比如我在教學“鬧著”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先聯系平時自己會怎樣鬧著要爸爸媽媽去某個地方或買某個東西,再想想當時“我”會怎樣鬧呢?學生由于有生活經驗的鏈接,把當時“我”怎么鬧著去趕海的情景表演地栩栩如生。
3、無論課堂內外,如果我們的教學僅著眼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將知識與生活剝離,斷了與生活聯系的筋脈,那知識將顯得多么枯燥乏味,學習也不再是一種自然生發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學生的地位由“學習者”降格為“受教育者”其單向被動承受之意便凸現出來。
4、語文課堂應該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主體內化、主體自悟,真正實現對學生生命的喚醒,點拔與鼓舞,并促進學生主體的終身發展。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五
今天用了兩節課的時間教學完《趕海》一課。讓我深有體會的是: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老師與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
對本節課的教學,既有成功之處,又存在不足。成功之處有以下四點: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先播放《大海啊,故鄉》,接著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向往。在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著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設計多個環節,引導學生讀趣、找趣、說趣、品趣。因此,在本課聽、說、讀、寫的訓練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特別高,整節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本文寫的是童年趣事,因此,教師充分挖掘課文的精髓,在閱讀中進行歸納總結。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等幾件事,教師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沉浸在作者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
1、在精讀感悟環節,預設是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給學生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趕海的“趣”。但交流時學生體會得不到位,而老師的引導不夠深入,學生談得比較淺顯。在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方面也應加強些。
2、在評價方面,語言不夠豐富,對于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沒有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鼓勵。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六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第11課,敘述了作者童年時代跟著舅舅趕海的一些趣事,抒發了熱愛大海,難忘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全文的內容緊緊圍繞“趣”和“樂”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有趣的場景。課文行文流暢,內涵淺顯明朗,字里行間充滿活潑和真摯,很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實際。分析通篇課文,寓意簡明,可深挖的“點”不多,教學回旋余地相對較小,故采用抓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生動活潑的寫作特點,以讀寫結合的方法訓練學生寫作結束的教學方式。
1、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首先立足于本課的“趣”,開動腦筋,設計多個環節,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們讀趣、找趣、說趣、品趣、因此,本節課課堂聽講、課堂討論的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高漲,整節課充滿活力,令講者和聽著有回味之感。
2、先把學生導入意境。開始上課,首先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回蕩在教室,接著我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向往。在課文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著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3、創設閱讀場境,體味趕??鞓?。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讓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
4、讀寫結合,培育寫作能力。創新是課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目標,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課文中的某個詞語,某個句子,或者寫作技巧都是學生模仿、提高寫作技能的對象和樣板。
1、語文課上要有瑯瑯讀書聲。這里說的“充分地讀”,并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著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本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松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七
下面是我在《趕?!范蠒r課堂引入部分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在音樂結束時告訴我: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鄉》,學生閉目欣賞)。(音樂止)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生作舉手狀)
生: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
生:我想到了海邊有海鷗在飛翔。
生:我想到了我們去北海游泳的情形。
生:我想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小孩在撿貝殼。
……
師:同學們,有一個朋友名叫楊謙。他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寫的《趕?!罚黄鹑ジ惺苴s海的樂趣。
(師板課題:趕海)
(播放畫面)
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海邊,此時正好是退潮的時候。你現在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嘩嘩”的海水聲。
生:我看到了大海潮水正往下退,還發出“嘩嘩”的聲音。
生:我看到了浪花一下退下去,一下又涌上來,好像不舍得離開。
師:是啊,退潮時的浪潮可有意思了??纯醋髡呤窃趺疵鑼懙?。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并用筆畫下描寫浪潮的句子。
……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根據文本的內容,以欣賞音樂《大海啊,故鄉》來引入課堂,意在創造一種輕松、柔美的意境。
同時,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張開想象的翅膀,既是想激發學習學習的興趣,又是想過渡到作者聽此歌想到童年趕海的趣事,從而把學生從課本外走進課本內。這樣的課堂引入帶有相當明確的目的,尤其是所提的問題“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課堂引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走進文本,應該算是一種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引入吧。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八
教學目標:
1、以讀為主,入情入境,感受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2、理解“武將”“戰利品”。
3、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學生想像,練習說寫。
教學重點:讀中感受趕海的樂趣。
教學難點:激發想像,練習說寫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歌曲《大海啊,故鄉》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這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了海邊。看,藍藍的海水,潔白的浪花金色的沙灘,五彩的貝殼……多么令人向往呀!(出示課件:大海的美麗畫面,配上海浪的聲音)
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再跟隨作者去趕海,享受其中的樂趣。
[用歌聲、海浪聲及大海的美麗畫面,在有效的時間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直奔課文中心。]
二、初讀課文——找“趣”
1、我們輕輕打開課文,讀讀2-4自然段,你覺得什么很有趣,可以動動筆,在旁邊作上記號。
[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交流
什么很有趣呢?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交流的同時讓學生讀讀相關的句子,初步感知“趣”]
3、出示句子和插圖
句子:“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捉螃蟹,有的撈海魚,有的撿貝殼……”
插圖:人們趕海的情景圖
(1)請大家讀讀這個句子
(2)還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號里,我們來邊看圖邊想像,把它們找出來。
(3)趣事真多啊!誰來在橫線上填上你最感興趣的。
這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既認識了省略號的作用,又利用插圖,發揮想像,練習了說話。]
三、精讀課文2-4自然段,體驗“趣”
過渡:哇,這么多有趣的事,我們也去樂一樂吧!
1、大家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哪兒最有趣就多讀讀。
2、把你體驗到的樂趣讀出來或說出來。
△捉螃蟹很有趣
(1)自己捉
①怎么捉的,誰來讀一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們有什么感受?(“摸呀摸呀”讀得很好,感覺摸了很長時間)
誰也來摸摸螃蟹(指名朗讀,可以做做動作)
②你捉到螃蟹了嗎?說說你的心情。
誰也能用朗讀把捉到螃蟹的快樂表現出來?
你覺得他讀好了哪個詞讓人覺得很驚喜?(突出“嘿”、“抓住了”)
(2)看小伙伴捉
①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誰來讀一讀?
②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③請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情景。
④交流: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捏大蝦很有趣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咦”和 “噢”兩個語氣詞
(3)這是一只怎樣的大蝦呢?誰來介紹一下。
這只大蝦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威武、神氣,像一員武將)
(4)我們來看看戲臺上的武將,觀察大蝦與武將有什么相象的地方。
(出示京劇中武將的插圖)
(5)如果你一邊讀,一邊想像出大蝦和武將的模樣,那你的朗讀一定會更逼真,感受也會更深,不信,大家試一試。(自讀后指名讀)
[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像的習慣]
(6)這大蝦呀神氣不了多久了,請大家讀讀下面一句。
(7)大家捏住大蝦了嗎?有什么感受?
(8)誰再來讀讀這三句話,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
3、練習說話(出示課文右邊插圖)
瞧,他們也很開心,什么事讓他們這么高興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偏西了。
(1)指名讀
(2)(滿載而歸)讀正確了,誰也來讀一讀。(收獲真多!)
(3)小組合作討論“戰利品” 的意思
可以查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原指作戰時從敵方繳獲的武器、裝備,本文指趕海摸到的螃蟹、魚蝦之類)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生接讀,抒發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五、小組合作朗讀全文。
先指名說說分工,再讀
[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朗讀的習慣,學生學生評價伙伴的朗讀,促進合作意識的發展。]
六、看圖寫話
1、比比誰趕海的收獲大
在前兩次分步練習說話的基礎上,出示整幅插圖,播放海浪的聲音,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創設情境,看圖寫話。
2、交流
七、結束語
大海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可時間不早了,我們得跟大海告別了,你們還有什么話要跟大海說嗎?(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大海的留戀、熱愛之情。)
附板書:
趕 海
追 浪 花
趣 捉 螃 蟹
捏 大 蝦
《趕海》教學反思
《趕?!肥且黄挥星槿さ奈恼?。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對于大海,學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親眼目睹過大海的雄姿,有的在電視或書上見到過,但大海給他們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無邊的大海”、“遼闊的大?!?、“波濤洶涌的大?!钡鹊?,那趕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學生都很難理解,那怎樣讓學生理解趕海并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呢?我想應該抓住文本語言,借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文字優美,富有情趣。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播放學生熟悉并喜愛的歌曲《大海,我的故鄉》,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向往和回憶,抓住“每當……便……”的句式,體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個“鬧”字特別有趣,童年時代都喜歡玩、鬧,帶有一種興奮的心情。通過師生對“鬧”的表演,使感受到趕海的快樂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圍繞“趣”字,讓學生找找文中“為了表現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斑@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為什么?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幾個語氣詞的朗讀,從而既體會到樂趣,又理清了課文的條理,并教會學生在平時開展過活動進行習作時也要象課文一樣有條理的寫清每一件事。
第四自然段略寫,寫的是趕海之后海邊的“平靜”,習作寫活動時很多學生結尾都是“今天真開心呀”,教會學生寫活動之后平靜下來做什么了,能給文章一個很自然的結尾。
第五自然段又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到趕海的樂與美,首尾呼應。
學習課文,既要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樂趣,同時又要教會學生寫作表達能力,這才是語文課應該教給學生的。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九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在文中,一直縈繞在耳邊的就是那首動人的歌曲“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對呀,小作者對大海的這一份依戀、這一份濃情、這一份長大后仍揮之不去的大海情結,就構成了這飽含深情的趕海??課文將趕海的經歷描寫得生動而具體,富有童趣。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滿載而歸”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1、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于本課的“趣”,設計了多個環節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說趣、演趣。還把體會作者的心情這條線索穿插其中,處處以學生的感知、感悟為主題。因此,本節課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把學生帶入情境。課前,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縈繞在課堂里,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腦海中想到了美麗的大海,看到趕海的圖片,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于是一起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3、抓住趕?!叭ぁ弊郑佻F趕海的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采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做完“摸”的動作后,讀“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著問他:為什么這樣讀?并通過對比讀,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后“嘿”的驚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蝦”重點部分時,除了讀之外,還加上了生動的表演,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過不同的表演讓孩子們體會文
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當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較有表演天分的學生,他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等,為課堂增添了好的氣氛,在“捏大蝦”我讓他伸手頭頂扮大蝦,并說說大蝦的想法,好多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的語句給課堂帶來了歡樂的氣氛。
4、以讀感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復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閱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洞缶V》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其實讀還是最重要的,沒有反復的閱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返那槿?。
同時,通過反復的閱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淀,有利于以后寫作水平的提高。
1、教學時重視了各種形式的讀,但品詞品句部分做得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品詞品句”的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
2、引導學生說趣做得不夠。課文后面有一題是“說說在你童年的記憶里,發生過哪些趣事?”本來打算在課中最后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 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口頭練說,課外與課內有機結合——說說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課后進行小練筆,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但因為前面花的時間較多,后面時間較緊,因此,我最后就把這個環節省略了。
3、課文中有許多動詞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
應該引導學生品味,然后結合寫作,讓學生懂得以后在寫作中可以通過使用動詞這種形式把文章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有趣。
我覺得自己的教學設計還不夠完美,教學語言雖然生動有趣,但是有時口語太多,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希望各位領導能提出寶貴的意見。
趕海的小姑娘 教學反思篇十
《趕?!肥且黄褶D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二、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1、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于本課的“趣”,設計了多個環節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因此,本節課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說、敢讀、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把學生帶入情境。一開始上課,我首先播放了《趕海的小姑娘》這首歌曲,歡快的旋律縈繞在課堂里,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想到了在海邊捉貝殼的情形,于是也“鬧”著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3、抓住趕海“趣”字,再現趕海的快樂。文中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采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做完“摸”的動作后,讀“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著問他:為什么這樣讀?并通過對比讀,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后“嘿”的驚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蝦”重點部分時,除了讀之外,還加上了生動的表演,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過不同的表演讓孩子們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
三、做得不足的方面:
1、教學時重視了各種形式的讀,但品詞品句部分做得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品詞品句”的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
2、引導學生說趣做得不夠。課文后面有一題是“說說在你童年的記憶里,發生過哪些趣事?”本來打算在課中最后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 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口頭練說,課外與課內有機結合——說說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課后進行小練筆,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但因為前面花的時間較多,后面時間較緊,因此,我最后就把這個環節省略了。
3、課文中有許多動詞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應該引導學生品味,然后結合寫作,讓學生懂得以后在寫作中可以通過使用動詞這種形式把文章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有趣。
4、我的教學語言雖然生動有趣,但是有時口語太多,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
不過這節課還是有許多收獲,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不也是進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