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篇一
《三國演義》的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后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后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群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占益州,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占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
我讀了書中的許多故事,有諸葛亮用計草船借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諸葛亮大火燒赤壁、諸葛亮三氣公瑾、諸葛亮兩上出師表······才華橫溢的諸葛亮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下面來走進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們吧!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兩名大將率大軍進攻新野,曹兵再次大敗而歸。
最后一把火——火燒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三國演義》給了我許多啟發,也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要向諸葛亮學習,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膽有識、才智超群、足智多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篇二
當我為一次故事新編絞盡腦汁時,當我為一篇作文靜觀水的沸騰時,我和文學就真正的遇見了。就像人籟寂寂,天籟其歇,時鐘的嘀嗒聲是世界的全部一樣,情緒劍走偏鋒時,文學是我的良藥。它就是我上衣靠近心臟的口袋,而不是我的包裹。它的里面裝的是我的快樂,而不是負擔。
我在最清澈的年紀就開始調整自己看待外界的視角,我曾經試圖用一雙黑白分明的眼睛去看你。我以為十惡不赦、功不可沒是劃清人物美丑善惡最完備的標準。我自以為你們是主角或者不是。可能是“演員表上前兩行的名字、千古流傳的罵名或美譽、照搬過來的評判標準、和他人口中的你”在混淆我的視與聽。
初見你,你是誤殺呂伯奢的殘暴之徒。“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負我”讓人深惡痛疾。再見你,你是宛城強占張濟之妻鄒氏的無恥之徒。“今宵愿同枕席,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讓人疾首蹙額。在云里霧里采花,固執地相信親眼所見的就是最真實的,卻忘記了世上本就有“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的不解之謎。你應該帶走它,或等待著,在一個月明風清的日子真正地走近它。
誰人知?你的“負”不是辜負天下,而是背負天下——背負天下人的期望。你被迫卷入分崩離析的天下大勢,卻主動接受政治家們的爾虞我詐。誰人知?戎馬一生、彰顯英雄本色的你,臨終前竟“分香賣履,留戀妾婦”,一派不成體統的作為,被當做小家子氣。然而,蘇軾的一句“平生奸偽,死見真性”道出了不為人知的曹操本色。
何為曹操本色?正如易中天所言的曹操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閻王脾氣,菩薩心腸”。大家風范是昔日官渡之戰曹操面對謀士許攸的投奔的跣足而出。小人嘴臉是曹操殺死得意忘形的許攸的狠毒。英雄氣派是曹操濮陽攻呂布、赤壁遇周郎、花容逢關羽、無數次失敗后的卷土重來。閻王脾氣,菩薩心腸是曹操與丁氏大吵之后“撫其背”的溫柔,是看緣分已盡,令丁氏再嫁的溫情,是面對陳琳千言檄文仍接納他的念舊憐賢。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你博大胸襟吞吐的宇宙奧秘。你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你也曾面對“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而“念之斷人腸”。或氣魄雄偉,或慷慨悲涼。你的詩囊括了整個宇宙,是潑墨如云的大手筆。而你,是真男子。
你的事跡在古今中外的笑談之中醞釀發酵,誰人月下,沉吟良久,喟然長嘆,為你平反?當你的形象臉譜化,當偏見與無知掩蓋歷史事實,眾人笑你是在漢室衰微之時張牙舞爪作惡的奸雄。可是歷史上若無曹操的戎馬一生,將何如?
我所追求的,黑白分明的眼睛,是成長賜予我的剔透玲瓏的視角,以此平反因誤解而來的錯案。
我只盼,月下有人,沉吟思索,一步步靠近,只為真正懂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篇三
四大名著中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一群動蕩時代的崛起英雄。 時代是大環境的必然趨勢。 善,惡,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為自己創造舞臺,而是為人民創造時代。 其中,我喜歡最好的“桃園”這個好故事。 上面寫著:劉蓓,張飛和關羽,偶然在一家茶館見面,三個人在各個方面都相處融洽,在桃園成了兄弟,一起參軍。
故事主要講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書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等早已是家喻戶曉;那些閃爍著藝術光輝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重情重義的關羽和狡詐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盡皆知。
在這其中,我最喜歡關羽這個人物,他重情重義,忠肝義膽,英勇無比,在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還依舊和手下將領喝酒吃肉,談笑自如,由此可見,關羽的氣度是多么豪邁!可無奈“驕兵必敗”,在關羽攻打樊城時,陸遜只不過用了一個計謀、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將騙得暈頭轉向,最后步步緊逼、咄咄逼人,關羽的性命竟落在孫權的手上!我為關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銳不可當,卻敗在自己的虛榮心下。同時,我也從關羽的失敗上悟出了一個道理:謙受益,滿招損。我要把這句話運用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
有人問:你覺得哪一部分讓你感觸深刻?我會回答:當然是諸葛亮三氣周瑜。
諸葛亮一氣周瑜講的是諸葛亮如何奪荊州和南郡。他先讓周瑜去打,周瑜使計讓敵人出城,準備改天再把兩座城攻下。可諸葛亮卻趁沒人時,攻下了兩座城,把周瑜氣得箭傷冒血。
隨后諸葛亮又幫劉備娶到了孫權的妹妹。這件事差點沒把周瑜氣死!
最后一氣是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計謀,還寄去了一張連勸告帶挖苦的信。這封信氣得周瑜頭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所以長嘆不已。最終周瑜哀嘆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合上了眼睛,一命嗚呼了。
讀到這里,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寬廣的胸懷。她不僅把周瑜耍得團團轉,還能趁機拿下兩座城……他的智慧讓我十分敬佩。同時他在周瑜死后給周瑜吊喪,還為周瑜題詩,陳述了對周瑜至死的傷心之情。這讓我覺得諸葛亮的心胸寬廣,畢竟他們還是一對敵人啊!
除了諸葛亮,我覺得周瑜死的活該。如果一個人的心胸太狹隘,一定會像周瑜一樣被活活氣死;如果一個人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廣,這樣的人才算聰明。
請大家做個聰明的人,心胸寬廣的人吧!這樣世間會充滿和諧,沒有嫉妒。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既有精致細膩的細節描寫,也有簡練概括的輪廓勾勒。故事情節曲折跌宕,引人入勝,以至于我是常常看的廢寢忘食。這樣一本《三國演義》,會是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