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未來十年大勢展望圖片篇一
員工的未來展望
推薦度:
監理未來職業展望
推薦度:
展望未來的詩句
推薦度:
軍訓后對未來的展望作文
推薦度:
年輕員工展望未來的句子
推薦度:
相關推薦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中國人均gdp為5000多美元,進入一個基本滿足溫飽也就是滿足食品物質消費的社會,對精神消費并沒有做到普遍滿足。
談談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也就是從2011年開始,為期五年的計劃,但是2017年就要檢驗我國的十二五規劃的發展水平進度。就上海而言,十二五規劃中要建設四個中心核心功能。
在我看來,中國只要10年左右的時間就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甚至能超越大多數發達國家。理由如下:
十年時間,中國人均gdp上升至7000甚至將近一萬的水平,因為人們只需要5000來滿足食品等必需品的消費,也就是說人們還剩余幾千來從事其他的消費,人們就會轉而進行精神消費。
縱觀全球發達國家城市建設,你就會注意到這些國家城市很注重大型活動場館場地(公共領域)的建設,如美國,幾乎每個城市甚至鄉鎮都會有大型場館場地供人們精神消費娛樂。
中國未來十年,人們迫切需要更多精神消費娛樂的公共領域場所,大型場館的建設就會隨之起來。如上海,現如今大大小小場館數百,今年建設的全球第二大的展館虹橋展館有40萬展館面積。
為什么要建設大型的場館呢?
這里有一個數據:場館展覽或者說會展能給城市經濟帶來1:9的帶動,大型場館的建設,能滿足更多國際知名企業展覽的需求,如三星手機它需要很大的展覽面積,可是展館滿足不了就會錯失很多的機會。現如今會展最發達的國家德國,知名的會展城市就有10多個,展館面積更是最世界最大,最大的漢諾威展館有50萬展覽面積,每年在德國就有全世界頂級展會數百大大小小展會數萬,有力的帶動德國經濟等相關產業發展,同時對德國城市基礎設施、國民素質、城市國家形象等有很大提升展示。
中國大型活動和大型場館建設,勢必對城市和整個國家都有巨大推力。 大型活動和場館,吸引更多中國人和外國人參與。除了經濟、形象這些好處,還有什么好處呢?
1、相信大家看過這樣一個新聞,每年的云南潑水節,雖然熱鬧,但是總是會出現數十起的性侵事件,這是為什么,我們不禁思考了!對比國外,西班牙奔牛節、巴西狂歡節等各種大型活動,比潑水節場面更大、參與人數更多更復雜,甚至狂歡活動會出現一些激情的場面,但是并沒有出現一例性侵的時間。中國國民缺乏大型活動的刺激,所以很容易出現這些犯罪行為。未來大型活動場館的不斷舉行和建設,勢必對中國國民的素質和享樂在工作壓力之外等有很大幫助。
2、大型活動和場館,為城市提供更多的輕松休閑時間和公共空間。據數據表現,對中國城市國民周末在干嘛做一個調查,大部分的國民選擇宅在家里玩手機電腦看電視,社交方面,更多的是社交媒體聊天。而在英國情況截然相反,大部分的國民幾乎不呆在家里,而是選擇約上朋友或者個人去公共領域娛樂,如酒吧、草坪、場館等。這能反映什么 呢?中國國民社交冷漠等,這很容易分析:拿上課同學的表現,坐在一起的人幾乎很少會主動交流。而英國,去外面公共領域玩享
樂,和不同的陌生人主動交流,坐在酒吧里看一場足球等。所以說,大型活動和場館有利于國民打破社交冷漠的現象。
3、會展業屬于第三產業服務業,毋庸置疑大力發展利于經濟轉型。如德國,以往人提到德國就會想到德國的制造業十分發達,現如今,提到德國就想到德國發達的會展業和完善的大型場館。
上面就列舉這些,下面回歸正題。
大家都知道中東國家都是靠豐富的石油資源而富起來,現在卻不能這么說,以往中東國家如沙特、阿聯酋、卡塔爾以及城市迪拜等,對石油十分依賴,占據gdp 99%,后來中東國家認識到這個問題,石油枯竭后怎么辦。
現如今各中東國家gdp石油依賴程度只10%左右,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迪拜,石油依賴度只有6%,這個城市怎么做到的。依托迪拜沿海優勢,迪拜的沙灘特別美,花費巨資建設美麗沙灘,沙灘附近建設人工棕櫚樹豪華房子,興建全世界最高樓迪拜樓,底層1-4樓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世界,有最全的海洋生物,而后上面是購物中心和食品廣場,這里有全世界最有名的品牌,而后上面是會議場館等和寫字樓,另外一棟大廈在底層花巨資建設大型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同時在迪拜興建各類場館,一方面用于展覽,另一方面用語高端會議,同時建設賽事場館以承辦國際賽事。2017年11月27日,國際展覽局在法國巴黎投票選舉阿聯酋迪拜為2020年注冊類世界博覽會主辦城市。這樣做下來,迪拜吸引了大量的富豪來這里定居,成為了世界貿易中心和旅游中心以及時尚之都。迪拜以其活躍的房地產、運動、會談等,這些近乎世界紀錄的特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他中東國家也這樣擺脫了依賴資源的經濟模式轉變到第三產業發達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
《未來十年大勢展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中國可以說有很多城市是依托資源興起發展起來了,如馬鞍山靠鐵、克拉瑪依大慶靠油、山西靠煤,很多什么煤城、油城等各種資源城,但是隨著開采殆盡、環境污染,出現鬼城破敗。中國可以借鑒中東國家做法,我相信十年就可做到經濟成功轉型。
我在思考中國目前外交策略為什么中庸忍讓。因為這些周邊國家的小打小鬧,一旦中國強勢起來,雖然立竿見影能威懾這些小國家,但是想想這些國家背后的大國會怎么想。背后大國會看見中國的能量而發起來更激烈的沖擊,這只會適得其反耽誤中國整體的建設發展。有時候,暴露出來太多能并不是好事。所以我能理解中國外交目前的做法。
中國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至少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們就能基本達到很多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是經濟、政治外交都會超越現在。
如義烏——一個目前發展不錯的城市
義烏,浙江中部縣級市,屬于內陸,也就是說并沒有沿海的優勢,卻創造了奇跡。義烏是全國最大小商品集聚買賣中心,2012年全球會展城市前50唯一一個縣級市,義烏為浙江省綜合實力第三大縣市,也是中國經濟發達縣市之一,其綜合競爭力2017年位居浙江省第三位,全國百強縣(市)第八位。2017年,聯合國與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公司等多家世界權威機構聯合發布《震驚世界的中國數字》報告中,義烏市場被稱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1]。義烏小商品博覽會已成為廣交會、華交會之后國內第三大貿易類展會。義烏國際商貿城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首個aaaa級購物旅游區榮譽稱號。“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已成為繁榮、文明的義烏市的代名詞。
義烏利用城市小商品等資源,不單單停留于簡單的零售小規模買賣,而是建
設場館設施,承辦全國、國際大型會議和展覽,如上述的全國最大的交易會廣交會、2017年第一屆世界電子商務博覽會,這些大型的會議和展覽有力的發展了義烏經濟和義烏城市品牌。
在全球經濟危機等陰影下,義烏卻能在進出口貿易連續二位數字的增長,現如今,各種世界知名零售商進駐義烏,如沃爾瑪等。
義烏的發展模式值得許多中西部內陸城市學習,即使沒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自然資源,依然可以走出一條快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未來十年大勢展望 [篇2]
一本有關農產品營銷的書,為什么開篇就談農業戰略?作者在咨詢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太多的企業家一開始就走錯了路,然后寄希望于咨詢公司,希望咨詢公司有辦法挽救企業。雖然局部的策略短時間有效,但企業要長期健康地發展,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方向。
本章主要論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中國農業未來十年的發展大勢。
(2)農產品企業有哪些做大做強的機會。
(3)從資源延伸的角度看,農業可以與哪些產業相結合。
(4)農業企業如何與各利益方(農民、農村和政府等)構建新的模式。
農產品企業家在琢磨怎么讓產品賣得更多、更貴之前,最好先思考這些問題。
未來十年,中國農業發展的“四化”趨勢
未來十年中國農業的趨勢表現為“四化”: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
第一,區域化。
簡單地說,就是農產品企業根據各地的自然資源以及歷史,布局農產品生產的品類和品種。例如,沿海地區主要生產海產品,東北主要生產大米、大豆等大宗糧食產品。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生產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河南平頂山農業局的一位官員告訴筆者,當地的蔬菜產業發展艱難,主要是被外地低價菜所沖擊,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悟到蔬菜產業也已經形成了區域化的特征。
第二,專業化。
農業的專業化,即農業產業鏈的專業化。一方面指農業在產前、產中、產后、流通和消費五個環節的每一個節點的專業化,如專業做農資、專業做冷鏈運輸和專業做農產品銷售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專業做一個或者一類農產品,擺脫過去“小而全”的模式。詳細內容可以閱讀第5章“商業模式”。
第三,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就是把原來分散的經營,像工業生產一樣,集中起來,形成規模,真正讓農業形成一個產業集體。從而一方面改變過去“小生產”和“大市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化提高農業各種資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的經營水平。
農業產業化的核心是組織化,本質是提高農業資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中國有很多合作社是“偽產業化”,“公司+農戶”的形式沒有對農業的產業鏈進行有效組織,所以談不上提高效率。不管是龍頭企業、合作社,還是農業協會,本質是要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沒有提高效率的產業化形式都稱不上產業化。
第四,品牌化。
《未來十年大勢展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農業的品牌化,主要指農產品的品牌化,其內涵主要有兩點:第一,農產品“品”的提升,這是基礎,有了“品”的提升才能打造出“牌”。“品”的提升可以從品類、品種和品質三個方面來提升,關于“品”的提升,可以閱讀本書第二章;第二,打造農產品的“牌”,具體內容可以閱讀本書第4章“品牌策劃”。
中國現代農業的三大轉變
轉變一:生產方式的大轉變。
首先,由手工作業到機械化作業。男耕女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用人工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已經沒有競爭優勢,機械化生產已經在很多農業領域逐步實施,并進一步深化和擴張。
其次,由靠天吃飯到靠技術吃飯。傳統農業生產多依賴自然條件,“靠天吃飯”,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襲擊,隨著農業設施的科技化,現代農業生產多了一層科技的保護傘。例如,正大集團的養雞工廠,通過技術可以精確知道每一只雞每天每個部位能長多少肉。高科技的廣泛運用,使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農業領域得到充分發揮。
轉變二:生產要素投入的大轉變。
以土地和人力投入為主轉變為以資本和科技投入為主。幾千年來,農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兩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土地和人。在農業社會,一切的政治和經濟活動都圍繞著土地和人這兩個要素運作。然而,在工業革命的強大影響下,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要素從傳統的土地和人轉變成工業化的資本和科技。過去貧瘠的荒地和鹽堿地現在可以通過科技的力量進行改良,過去一畝地多產糧一直是農民的奢望,現在一畝地不僅多產,而且通過高科技可以讓一畝地的產值達幾十萬元。資本和科技的投入是現代農業的根本。
轉變三:生產結果的大轉變。
農業生產的產品由單一農產品到多種產品(工藝品、創意產品、旅游產品和農業地產等)的結合。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單一,與其他產業的結合少。隨著工商資本大量進入農業領域,農業產業從單純的單一模式向多產業結合模式發展,具體內容可以閱讀本章第3節“農業如何與其他產業相結合、求發展”。
未來十年大勢展望 [篇3]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綜合國力和影響顯著提升,與世界的互聯互動更加緊密。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穩步邁向現代化的大國,中國不僅在人類進步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也日益成為推動世界和地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展望未來十年,中國發展將呈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將繼續保持。中國正在制定“十三五”規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標志著中國發展進入新的轉型升級征程。我們將堅持進行結構性改革,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推進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與舉措,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到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7年翻一番,屆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2萬美元左右。隨著“十三五”規劃的穩步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逐步到位,中國經濟將走得更好更穩更遠。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共同發展的貢獻者。中國的發展得益于世界,也有力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未來,中國將繼續全面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將繼續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我們將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打造的東起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的經濟帶,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新興經濟帶,將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這些都將為全球共同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帶來更多福祉。此外,我們將積極參與國際發展合作。中國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宣布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全球發展議程。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國際多邊合作的推動者。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合作進程,力所能及地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期間宣布,中方將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用于支持聯合國工作,促進多邊合作事業。中國將于2017年主辦二十國集團峰會,這既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高度信任,也展示了中國愿為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建設作出貢獻的真誠愿望。我們將同各方一道,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無意另起爐灶。同時,為了順應世界多極化和全球化發展趨勢,將推動全球治理機制改革,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加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愿望。
展望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世界和平穩定的建設者。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根據時代潮流和本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選擇。中國將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我們將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創新安全理念,致力于與亞洲國家團結合作,共同維護本地區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局面。中國愿與地區國家一道,努力將南海建設成和平、友好、合作之海。同時,中國的發展壯大也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不久前宣布,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將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并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還將在未來5年內,向非盟提供總額為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將為建設一個更加安寧的世界發揮更多積極建設性作用。
中英兩國都是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都肩負著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神圣使命。成功對英國事訪問,兩國領導人決定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同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黃金時代”。這不僅豐富了中英關系的內涵,也彰顯了中英合作的全球示范意義。展望未來,中國將與包括英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努力,共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共享發展機遇、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s("content_relate");【未來十年大勢展望】相關文章:
未來十年的展望與規劃
02-27
企業未來十年展望
02-26
回顧十年展望未來
02-27
十年回眸與未來展望
02-27
十年回眸 未來展望
02-27
十年校慶展望美好未來
02-28
對未來的展望
02-28
未來十年cpa發展前景展望
02-19
未來十年中國展望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