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基礎課程教案篇一
1、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服藥,不可以亂吃藥。
2、通過在小醫院的情境中互相討論,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收集一些常見的藥品:創口貼、含片、板藍根、感冒藥、退燒藥、眼藥水等。白大褂、聽診器。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大森林里的小松鼠生病了肚子疼的厲害,于是它到森林小醫院想找象醫生看一看,可是象醫生去給小鹿輸液了沒在家,請小猴子給它看門,小猴子看著小松鼠難受的樣子,便從藥柜里拿了一盒藥說上次我感冒時象醫生就是給我吃這樣的藥,病就好了,現在,你把這個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
提問:
(1)小松鼠能吃這種藥嗎?為什么?
幼:不能,因為吃藥必須讓大人看著。
幼:因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幼:吃下去會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隨便找藥吃嗎,應該怎么做?
幼:不能,打電話給爸爸媽媽。
幼:叫自己認識的鄰居帶著去醫院。
幼:打120。
小結:藥物種類很多,每一種藥都有不同的用法來治療一個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藥品,并能對癥下藥。
出示紅藥水、創口貼:這個紅紅的水有什么用?這個膠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貼傷口的。)出示眼藥水:這個小小的瓶子里裝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時點的眼藥水)
3、幼兒共同討論生病吃藥時要注意些什么?
(1)要聽醫生的話。
(2)吃藥時要有大人幫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藥、自己吃藥。
小結:不同的病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生病亂吃藥,病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沒病吃藥,反而要生病。的方法是對癥下藥,生什么病吃什么藥。要是不知道生的什么病,應該到醫院找醫生看。
4、觀看圖片,幫助幼兒豐富有觀的經驗。
教師出示關于藥品的是非圖片,幼兒以舉手表示"對""錯"如:咳嗽應該吃退燒藥。眼藥水可以解除疲勞。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藥。
5、情景表演《小醫院》
現在一起到我們班"愛心小醫院"請小朋友們分別來當醫生和病人,看小醫生開的藥對不對,看誰能當個合格的小醫生。
活動反思:
實踐活動主題源于生活存在的問題,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安全用藥》這個活動結束后,我覺得我們中班的孩子對生病時該怎么辦,他們的腦子里都是很清楚的,孩子們都會說,要吃藥,看醫生,打針,打點滴等。但生病時藥怎樣吃才安全,這個意識還是不強。所以,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在以后的有關于安全主題的活動中,或者在平常的談話中,應該讓孩子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以此來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對已有經驗可以更加豐富。
不足之處:
在組織活動中,不夠緊湊,時間的分配不大適中。活動中我往往注重的是幼兒對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了幼兒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基礎課程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的多少,并會根據物體的數量圈畫出相應的數字。
2.在活動中能有序地一個接一個地數物體。
3.能認真觀察和仔細傾聽教師和同伴們的發言。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教學掛圖《與數字做朋友》。
2.幼兒用書《與數字做朋友》人手一份,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以故事導入。
教師:深林里真熱鬧,原來小動物們要比誰的本領大,看來了好多小動物呢!
教師:有哪些小動物?他們是誰?都有什么本領?
(教師引導幼兒要認真觀察每種小動物的特征,就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
2.集體感知動物的數量。
教師:每種小動物有幾只?
教師:在數小動物時要按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數,這樣能數得準能數得對。小朋友要認真聽老師說的話。
請個別幼兒做示范,按老師要求去數小動物,并請幼兒說說他是怎么數的。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按老師要求去做。
教師:小朋友看到小動物旁邊的3個數字,看誰是他的好朋友,請你把他圈畫出來。
4.展示作業,師幼點評。
5.教師:小朋友真棒!我們一起來扮演小動物,看看誰的本領大吧!
教師帶領幼兒比本領,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對于中班幼兒的認數水平,知道數字很簡單,但是對于操作就有些難度的。還有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各個環節之間的鏈接不是很流暢。經過這次的課,發現數學課,并不是那么簡單,而是要搜集很多資料,在自己的腦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引導幼兒的時候要把自己存儲的信息簡單化教給幼兒,這樣才能達到數學課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基礎課程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圓形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征,激發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豐富聯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實物:一個圓圈的圖片人手一張。
2、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對圓圈進行初步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一個圈圈)
這個圈圈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臺燈……)
二、對西瓜皮想象并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
師:這個圈圈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么?(秋千),誰會在上面玩呀?(小花貓、小朋友……)
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圓圈圈,變秋千,小朋友、小花貓和我一起玩的真開心!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圈圈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后想一想,在的旁邊還有誰?可以把你想到的畫下來,并且也編成幾句好聽的話。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
三、引導幼兒再次對圓圈圈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編《有趣的圈圈》的故事
師:現在我要請你們每人找個好朋友把你們手上的畫拼在一起,變成一幅大畫,然后兩個人一起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出來,兩個人你先編,再他編,大家接龍一起編個動聽的《有趣的圈圈》的故事吧。
四、教師簡單小結
請個別小組講述、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活動反思:
將幼兒的興趣、求與活動內容有機整合起來。在主題活動中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和關注是我們教師實施教育的基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幼兒的好奇心強。常常對這件事感興趣,對那件事感興趣,有的孩子個性差異不同會產生不同關注點,同時根據課程的需要不斷提煉和分析有價值的內容。
幼兒園中班基礎課程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
2、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魚網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游》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復習歌曲《在農場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并做動作。
1、傾聽教師范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么?"
2、根據歌詞內容,師生共同創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游戲。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及規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里游,玩得很開心,調皮的孩子拿來魚網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魚網出現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游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容和歌曲節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出現,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郊游》樂曲伴奏下進教室。復習歌曲《在農場里》然后學唱歌曲。
最后邊唱歌邊玩游戲。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之中,對于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并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游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著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們游泳的姿態,在談論中,他們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后,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著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容,接著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著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著,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游戲活動,在進行游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興的時候,由于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并不陌生,他們紛紛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態表演著,非常開心、愉快。
幼兒園中班基礎課程教案篇五
一、活動目標
1.能模仿故事內容,用較為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種植蔬菜的事情。
2.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廢,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二、活動準備
1.一盆小朋友種植的未發芽的蔬菜。
2.自制繪本《胡蘿卜種子》、實物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1.以未發芽蔬菜引出活動。
"這是誰種的蔬菜啊?""告訴我們,你種的是什么蔬菜?""這么久了為什么還不發呀呢?小朋友,你們覺得它會不會發芽?"
2.引出故事
(1)"到底會不會發芽呢?我們來聽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胡蘿卜種子》"。
(2)教師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的題目叫什么?故事中的小男孩種了一棵胡蘿卜種子,大家都是怎么說的呢?聽了大家的話,小男孩有沒有放棄,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胡蘿卜怎樣了?
3.出示繪本,講述故事。
老師把這個故事做成了一本書,現在讓我們一起看著書來把這個故事講一遍。(從封面開始講述故事)
4.教師小結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就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樣,不管別人怎么說,每天都堅持去照顧他的胡蘿卜種子,最后終于長出了一顆大大的胡蘿卜。
故事聽完了,請你們再來說一說,__小朋友的蔬菜會不會長出來呢?他應該怎么做呢?
5.幼兒講述自己種蔬菜的故事。
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種了各種各樣的蔬菜,你是不是也有一個故事呢,說給大家聽一聽好嗎?
四、活動延伸。
你們想不想把你種菜的故事也像秦老師一樣做成一本書給大家看呢?
活動反思:
繪本《胡蘿卜種子》,是一個引導小孩子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心和堅守自己的信念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種了一顆胡蘿卜種子,但是他的爸爸媽媽還有哥哥都不相信這顆種子會發芽,只有小男孩堅信他的這顆胡蘿卜種子會發芽。小男孩每天都把這顆種子周圍的雜草拔掉,然后給這顆種子澆水,最后,一顆胡蘿卜終于長出來了。小男孩用車推著一個大蘿卜回家了。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胡蘿卜種子的,只要像那個小男孩一樣把種子種下去,不管別人怎么說,堅持每天拔掉周圍的雜草、澆上水,胡蘿卜一定會長出來的!“要有自己的主見,堅持下去做一件事情,不要光聽別人怎么說;要想有收獲就必須自己先付出努力。”這就是我們今天特別需要和特別有責任對孩子加以引導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