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檢驗技師考試知識點 檢驗技師考試科目篇一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應屆畢業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知識點歸納,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腦脊液(csf):是存在于腦室、蛛網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中的無色透明液體。主要由腦室脈絡叢主動分泌。
作用:①緩沖、減輕或消除外力對腦組織和脊髓的損傷;②調節顱內壓;③供給中樞神經系統營養物質,并運走代謝產物;④調節神經系統堿儲量,維持腦脊液ph在7.31~7.34;⑤轉運生物胺類物質,參與神經內分泌調節。
健康人腦脊液總量約120ml~180ml,約占體液總量的1.5%
正常無色透明。新生兒由于膽紅素移行,可呈黃色。當中樞系統有炎癥、損傷、腫瘤或梗阻時,破壞了血腦屏障,使成分發生改變,而導致其顏色發生變化。
(1)紅色:常見于各種原因的出血,特別是穿刺損傷的出血、蛛網膜下隙或腦室出血。
除此以外,腦脊液中黃色素、胡蘿卜素、黑色素、脂色素增高時,也可使腦脊液呈黃色。
(2)黃色:腦脊液黃色稱為黃變癥,可由出血、黃疸、淤滯、梗阻等引起。
①出血性黃變癥:見于陳舊性蛛網膜下隙出血或腦出血,由于紅細胞釋放出血紅蛋白,膽紅素增加。出血4~8h后腦脊液即可呈黃色,48h顏色最深,并可持續21d左右。
②黃疸性黃變癥:見于重癥黃疸性肝炎、肝硬化、鉤端螺旋體病、膽管梗阻、新生兒溶血癥等,由于腦脊液中膽紅素增高,而使其呈黃色。
③淤滯性黃變癥:由于顱內靜脈、腦脊液循環淤滯時,紅細胞從毛細血管內滲出,導致腦脊液中膽紅素增高,從而使腦脊液呈黃色。
④梗阻性黃變癥:見于髓外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梗阻,導致腦脊液中蛋白質含量顯著增高。當蛋白質超過1.5g/l時,可使腦脊液呈黃色。黃色的程度與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呈正比,且梗阻部位越低,黃色越明顯。
(3)白色:多因腦脊液中白細胞增多所致,常見于腦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
(4)綠色:多見于銅綠假單胞菌性、急性肺炎雙球菌性腦膜炎。
(5)褐色或黑色:多見于腦膜黑色素肉瘤或黑色素瘤等。
(6)無色:除了見于正常腦脊液以外,也可見于病毒性腦炎、輕型結核性腦膜炎、脊髓灰質炎、神經梅毒等。
正常腦脊液清晰透明。
腦脊液的混濁度與其所含的細胞和細菌數量有關,當腦脊液中的'白細胞超過300×10^6/l時,可呈混濁;腦脊液中蛋白質明顯增高或含有大量細菌、真菌時,也可使腦脊液混濁。
結核性腦膜炎的腦脊液可呈毛玻璃樣的混濁,化膿性腦膜炎的腦脊液呈膿性或塊樣混濁,穿刺損傷時的腦脊液可呈輕微的紅色混濁。病毒性腦炎、神經梅毒的腦脊液可呈透明外觀。
一般分三級:清晰透明、微混、混濁
檢查胃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胃液分析
胃液分析是一種診斷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方法。它是指抽取胃液進行有關指標(如胃酸)的測定和檢查,從而判斷胃液是否正常。其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和顯微鏡檢查。胃液分析不但能反映一個人胃酸分泌是否正常,而且對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甚至對胃癌的診斷都有一定的意義。
(2)x線鋇餐檢查
x線鋇餐檢查又叫x線鋇餐造影,指的是患者口服硫酸鋇充盈劑,x線透視時它可將胃的輪廓清楚地顯示出來。x線鋇餐檢查能夠診斷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胃出血及幽門梗阻等多種疾病。此外,近十多年來,消化道x線鋇餐雙重造影有了很大的進展。
(3)胃鏡檢查纖維
胃鏡檢查是目前對胃病最有診斷價值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視野廣、檢查安全、圖像直觀,診斷準確、及時,資料可靠,治療方便等特點,可用于診斷胃潰瘍、胃炎及十二指腸和食道的疾病。檢查時,醫生直接將鏡身從患者口腔送入,經食道到達胃腔內。這樣就能直接觀察到胃內粘膜的情況,清楚地看到有無潰瘍,有無出血,鑒別良惡性潰瘍,辨別是胃息肉還是胃癌等等。胃鏡檢查時,還能采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又叫胃粘膜活檢),便于明確診斷,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胃鏡不僅用于診斷,還可用于治療,如發現胃出血時,可用微波或激光止血,也可對出血的部位直接噴灑孟氏液或凝血酶止血,使病人免受開刀之苦。另外,胃鏡還具有送水、吸水、送氣、抽氣等功能。
(4)其他化驗檢查
血常規檢查也是最常用的檢查之一,它主要用于檢查各種胃病引起的貧血。大便常規與大便隱血試驗是用于診斷胃出血時常用的檢查方法。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則可提示胃出血。
尿沉渣(urinary sediment)檢查是用顯微鏡對尿沉淀物進行檢查,是為了識別尿液中細胞、管、結晶、細菌、寄生蟲等各種病理成分;輔助對泌尿系統疾作出的診斷、定位、鑒別診斷及預后判斷的重要常規試驗項目。在一般性狀檢查或化學試驗中不能發現的變化,常可通過沉淀檢查來發現,如尿蛋白檢查為陰性者而鏡檢卻可查見少量的紅細胞。說明在判斷尿沉淀結果進,必須與物理、化學檢查結果相互參照,并結合臨床資料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尿沉渣檢可分成非染色沉渣檢、染色沉渣檢及尿沉渣定量檢查等方法。
染色鏡檢法可分為離心法及混勻一滴尿法。離心法敏感,檢測陽性率高,為目前住院病人,尤其是能科和泌尿科病人常規檢測方法,但其手續繁瑣、費時,且因操作條件不同,如離心的尿量、轉速和時間、保留尿沉渣體積等不同而使結果不易一致混勻濁的尿檢查簡單易行,但陽性率低,易漏診,常用于非泌尿系統疾病的過篩檢查,除明顯混濁的血尿,膿尿外應強調用離心法,用染色時透明管型不易漏檢,也有助于其它細胞成分結構觀察。
1、病毒存在的兩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于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
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系進行復制,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3、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
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于細胞之外,此時,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后才能進行復制和增殖,并產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于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1.ⅰ、ⅱ度:為正常。
2.ⅲ、ⅳ度:為不清潔,常可同時發現病原微生物,提示存在感染引起的陰道炎。
3.陰道清潔度與卵巢功能有關:排卵前期陰道趨于清潔。雌激素減低陰道不清潔。
靜脈采血方法:
1.概述:靜脈采血多采用位于體表的淺靜脈,通常采用肘部靜脈、手背靜脈、內踝靜脈或股靜脈。小兒可采頸外靜脈血液。根據采血量可選用不同型號注射器,配備相應的針頭。某些特殊檢查,為避免血小板激活,要使用塑料注射器和硅化處理后的試管或塑料試管。
2.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1)患者準備:采血前應向患者耐心解釋,以消除疑慮和恐懼心理。如個別患者進針時或采血后發生眩暈,應讓其平臥休息。必要時可嗅吸芳香氨酊、針刺(或指壓)人中和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誘發眩暈,可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或讓患者口服糖水。如有其他情況,應找醫生共同處理。
(2)檢查注射器:靜脈采血前要仔細檢查針頭是否安裝牢固,針筒內是否有空氣和水分。所用針頭應銳利、光滑、通氣,針筒不漏氣。
(3)消毒:先用30g/l碘酊棉簽自所選靜脈穿刺處從內向外、順時針方向消毒皮膚,待碘酊揮發后,再用75%乙醇棉簽以同樣方法拭去碘跡。
(4)穿刺:以左手拇指固定靜脈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針筒,食指固定針頭下座,使針頭斜面和針筒刻度向上,沿靜脈走向使針頭與皮膚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膚,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靜脈壁進入靜脈腔。見回血后,將針頭順勢探入少許,以免采血時針頭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腫,同時立即去掉壓脈帶。
(5)抽血:針栓只能外抽,不能內推,以免靜脈內注入空氣形成氣栓,造成嚴重后果。
(6)放血與混勻:取下注射器針頭,將血液沿試管壁緩緩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產生。
(1)肺泡吞噬細胞:
來自血中單核細胞,細胞體積大,胞質豐富,核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略偏位,染色質均勻細致偶見核仁。
1)塵細胞:吞噬灰塵的巨噬細胞。
2)心衰細胞:肺淤血時,巨噬細胞吞噬了血紅蛋白,胞質內可含有多量粗大的棕色含鐵血黃素顆粒。
3)泡沫細胞:吞噬脂質的巨噬細胞,胞質呈泡沫狀,細胞明顯變大。
(2)其他炎癥細胞:
多見中性粒細胞、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和夏科-萊登結晶,還常見淋巴細胞,漿細胞較少見。
s("content_relate");【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衛生資格檢驗技師知識點歸納
08-09
衛生資格《檢驗技師》知識點總結
11-13
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輔導精華
08-08
2017年衛生資格檢驗技師精華考點
08-09
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考試復習筆記
08-08
2017衛生資格檢驗技師備考沖刺考點
08-08
2017衛生資格檢驗主管技師精華考點
08-06
2017衛生資格《檢驗主管技師》輔導精華
11-15
衛生資格《檢驗技師》精選資料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