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篇一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要在教學中體現新的課程改革理念,就應該依照《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結合交流、研討和教師的點撥啟發,去深層次、多角度地理解和體悟作家為我們描繪的優美景致和那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同時培養學生對生活與自然細膩而優雅的體味,對生命過程深刻而復雜的感悟,揣摩作者消除郁悶、孤獨和哀愁的方式,以及由此表露出來的作者的性格特征、學識素養、人生追求和人生矛盾。同時還要進一步明確:作為一代文學大師的朱自清集兒子、丈夫、父親、學者多種角色于一身,他在特殊的時局下、特定的氛圍里平凡而普通的一面。鑒于此,我將這篇散文的教學作以下設計。
1、整體感知,通過誦讀,品味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那寧靜、淡雅、柔和、朦朧的美妙景色;
2、揣摩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3、深刻領悟作者獨特而復雜的思想感情。
欣賞作家筆下優美的荷塘月色;學習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
同學們,文學作品是情感的結晶,欣賞它,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尋覓和追逐,風景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深谷中的一條路旁,插著一個標語牌,提醒過路人,“慢慢走,欣賞啊?!苯裉欤屛覀円黄鹱哌M現代散文名家朱自清,走進荷塘月色,品味如詩的語言,鑒賞如畫的意境,把握復雜的感情。
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或教師與學生共同回憶)朱自清的《匆匆》《春》《背影》等,給學生形象及文字的感受。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哪里呢?……(一個惜時如金的智者形象)
──《匆匆》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個熱愛自然、渴望青春的人)
──《春》
《背影》中父親越過站臺給”我”買橘子的情景。以上就是一代文學大師朱自清先生用飽蘸深情又富有靈性的筆,為我們描繪出的優美畫卷和刻畫出的感人形象。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進朱自清為我們描繪的寧靜、淡雅、柔和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之中。
1、學生配樂朗讀(舒伯特小夜曲)。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從朗讀的要求和技巧方面略作指導),掌握下列詞語:獨處,顫動,霎時,脈脈,裊娜,蓊蓊郁郁,羞澀。
3、賞析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學生自主質疑,師生討論,出示思考題:
⑴第四段寫了荷塘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最突出的形態特征是什么?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表現技巧?
明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下流水。寫出了荷葉的茂密,身姿高挺,荷塘的深廣,荷花的稀少、明亮、潔白,荷香的清馨、飄渺,流水的脈脈含情,把荷的情態通過動靜結合的方法形象地展現出來。
⑵“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句中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明確:通感(通感就是在描寫客觀事物時,憑借人們各種感覺間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觀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觀上,使“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錢鐘書語)。
“清香”本來是屬于嗅覺的,作者巧妙地把它轉化為聽覺上的“渺茫的歌聲”,使人把花散發出的清香若有若無、輕淡幽香與遠處高樓里傳出的歌聲的時斷時續、隱約縹緲的情形相溝通,從而產生出特殊而美妙的藝術效果。
⑶朗讀本段,體會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并嘗試背誦。
⑷欣賞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①學生朗讀本段;
②學生自讀,小組討論:依照第4段賞析方法學習第5段。思考以下問題:
文章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什么樣的特征?運用了哪些表現方法?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本段描寫的景物有“月光”“青霧”“葉子”“荷花”“樹影”“光影”等。
運用了動態描寫的方法。通過“瀉、浮、洗、籠”等準確的動詞去描寫;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的方法;通感的修辭手法。
“瀉”寫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照耀的情態和景象;“浮”寫出了青霧輕盈、飄渺的'狀態;“洗”寫出了葉子和花在月光下的奶白、柔嫩、清新、嬌艷的身姿;“籠著輕紗”寫出了安謐、恬靜、柔和、朦朧的情狀。
通感手法的運用給讀者描繪出一種靜謐、和諧、素淡、朦朧的美妙意境。(“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③學生自由朗讀本段,并試著背誦。
④第6段寫了什么內容?與寫荷塘月色有什么關系?
明確: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通過人寫楊柳樹、遠山、燈光、蟬聲、蛙聲,目的是以樹寫月,進一步表現月色的朦朧,荷塘環境的幽暗,濃淡相宜,疏密有致,富有別樣的詩情畫意。
1、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圈點勾畫找出運用貼切的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師生訂正歸納。
⑴修辭手法的成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格的運用,使文章語言更加具體、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尤其是通感的運用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句寫出了月光與樹的明暗柔和交相輝映的特點,通過視覺與聽覺的交錯相通,產生出和諧悠揚、曼妙溫馨的意境。
⑵疊詞的運用,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生動傳神地表現了景物的特征與姿態,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高高低低等。(讓學生通過朗讀和改動詞語等方法揣摩品味其表達效果。)
⑶動詞的運用。(如瀉、洗等)
2、學生配樂朗讀4~6段,師生感受語言,品味意境,嘗試背誦。
多媒體投影出示《綠》選段: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瀑布在襟袖之間;但我的心中已沒有瀑布了。我的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站在水邊,……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我送你一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
s("content_relate");【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語文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2.人教版語文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3.高中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4.高中必修二離騷教學設計
5.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氓》教學設計
6.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歸園田居教學設計
7.人教版語文高中必修二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8.人教版語文高中必修二囚綠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