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神奇的克隆》作業設計意圖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篇一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今天我們學習第七課《奇妙的克隆》(板書),也是有關科學奧秘的。看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四、分段指名讀課文
提出學習要求: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精讀課文:
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怎樣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試試?
3、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4、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號)
6、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
7、你還讀懂了什么?根據收集的資料談談“壓條”和“嫁接”。
學習第五自然段:
1、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
學習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2、教師引讀
學習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總結課文,了解說明方法
1、齊讀全文:課文寫了什么,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師: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作業:作文《假如我是克隆專家》
板書: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學科學
↓
誘人前景
《神奇的克隆》作業設計意圖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這一課,孩子們的興趣點不在于文本所描述的關于克隆的一些知識,而在于人類能否“克隆人”。對于“克隆人”我也沒有更多的了解,只是在媒體上看到過一些報道,主要是在倫理道德范疇討論這新生事物的利弊。既然孩子們感興趣,我覺得不妨和他們交流一番,于是課堂上有了不同的聲音:
生:既然我們人類已經能夠克隆高等生物,我想現在一定也能克隆人了吧?(有的認同,有的迷惑)
師:據老師看到的消息,現在還沒有誕生克隆人,但是有些國家的科學家在致力于這項科學研究。
生:老師,我覺得有克隆人該多好啊!
生:不好!
(課堂起了紛爭)
【有沒有必要進行討論,我快速思考著,主要是討論的指向,如果討論沒有明確指向,那是浪費時間。對于克隆這樣新事物,一旦涉及人類的倫理道德的時候,我們該怎樣面對,這就是討論指向,成人有自己的看法,孩子也可以有。】
師:你們覺得克隆人好不好,說說理由。
生:我覺得好,比如現在許多大明星都很忙,如果能夠克隆的話,可以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
生:我也覺得好,如果能夠克隆人的話,我們現在的許多臟活,危險活都可以讓克隆人去干。
生:我也覺得好,如果能夠克隆人的話,我們可以克隆出許多科學家幫助我們進行科學研究。
師:按照大家的意見,我們要加快研究克隆人的步伐哦。
生:我覺得不好,如果克隆出一個思想不好的人,那他會給我們社會帶來許多麻煩,比如盜竊、搶劫等。
生:我也覺得不好,我們這個地球人本身已經夠多了,如果還有那么多克隆人的話,我們的地球還能承受嗎?
…………
【孩子們在各自陳述理由的過程中其實已經涉及到了關于克隆的人的利弊問題,或許他們沒有評論家那樣頭頭是道,但是他們能夠對這樣陌生事物提出自己的質疑,至少說明他們能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認識這個世界,這種意識值得培養。】
師:克隆人到底好不好,雖然我們現在沒有能夠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老師想告訴大家,我們看待一樣事物,應該有一分為二的眼光。克隆人,當他涉及我們人類的道德傳統,涉及我們人類的社會交往,涉及我們人類的飲食起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慎重考慮,你們說是嗎?
《神奇的克隆》作業設計意圖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篇三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t小學
2、學科:語文
3、課時:兩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
(1)預習教材新課《神奇的克隆》
(2)收集與克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課《神奇的克隆》。
三、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一課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例子說明了“克隆”的奇妙。這樣做一是化深奧為淺顯,二是化抽象為具體。這篇文章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類舉例說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類,前景誘人的順序鋪排展開。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關鍵。
教學目標: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神奇。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3、激發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四、教學準備
1、教學之前利用百度搜索與克隆相關的教學材料,了解教學的重難點,確定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
2、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關克隆的圖片、文章、視頻等,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易于學生理解,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望。
五、教學方法
交流法、講讀法等。激趣促學,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學生自查資料和交流、教師適當答疑解惑,認識克隆、了解克隆。激發并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毫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斗。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類似的“神話”,用咱們今天的一個名詞說就是“克隆”。(板書課題)
2、質疑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什么是克隆?神奇在哪里?)
3、出示圖片、交流有關克隆的資料。
【百度百科】什么是克隆?
【百度圖片】克隆羊多利
【百度圖片】克隆馬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去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出示詞語,(薯、率)
三、精讀感悟:
(一)學習1、2自然段
1、到底什么是克隆?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你讀一讀課文1、2自然段。
2、討論、交流:
誰來讀第一自然段?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二)學習3、4、5自然段
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課文還特意舉了幾個例子?
1、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閱讀第3-5自然段,待會兒請幾位同學來為我們介紹。
2、首先,來看植物,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你讀懂省略號了嗎?
3、除了文中介紹的這些植物外,你還知道其他先天會克隆的植物嗎?
4、那么單細胞微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課文中舉了什么例子?
5、植物和單細胞微生物先天具備克隆本領,但是高等動物卻不一樣,他們的克隆相對更難,科學家們幾經研究才有所成就。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指讀第5自然段)聽完這一自然段的敘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樣得來的?]
(三)感受神奇
1、既然科學家們花費了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那么克隆到底能為我們人類社會帶來什么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你能找到嗎?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克隆對人類的貢獻?自由讀。
2、小組交流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3、教師引讀
4、小結: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你能想到克隆可能會給人類造成哪些災害?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
文中只列舉了現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術,但是關于克隆,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誘人的,它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一齊讀最后一段!
四、總結全文
克隆是一項正在研究和發展的科學,它的神奇面紗還沒有被人類完全揭開,最后就讓我們天馬行空地發揮想象吧!(寫一寫:假如我是克隆專家,我想--------)
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這是科學家們的巨大貢獻,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我們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用自己的智慧為人類造福。
七、板書設計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誕生 了不起 愛科學
↓
造福人類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學科學
↓
誘人前景
八、教學反思
對于《神奇的克隆》這一文的教學,我一開始就思考著:假如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克隆知識的認識上,則會變成科學課;若放在說明文的學習上,又顯得索然無味,所以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我根據課文內容以及學生學習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為正確理解克隆的“奇妙”之處,重在感悟文章的語言上。教學中主要注意了如下幾個問題:
1.要求學生找出體現克隆“神奇”的生動形象的語言。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回答來完成,學生紛紛找出許多生動形象的詞、句、語段等,充分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2.用好資料,活學活用。不把語文課上成劃句號的課,已成為目前大家的一個共識。對此課而言,這個理念尤顯重要。如克隆羊的誕生過程中,我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介紹時,配上圖片展示。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其樂陶陶。其后我再向學生展示克隆技術下誕生的其它動物品種,大大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再如,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遠遠不止課文所提及的內容,第八節最后的省略號,給讀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間,引發讀者去想象克隆技術的“誘人的前景”。因此,還引導了學生交流從網絡、書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術在造福人類方面的重要意義。
克隆技術從它一問世起就成為了一個涉及到人倫關系的生物科技,所以便備受關注,也因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爭論的焦點之一,便是克隆到底能不能造福人類。這也是“科學技術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的集中體現。由此,在學生體味了克隆造福人類好處后,我從“真假孫悟空相吵”的畫面引出“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一定是好處嗎?”的思考,進而以圍繞“克隆技術一定能造福人類嗎?”的辯題展開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勇敢跳出文本,大膽地辯論,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5.激發思維,大膽想象。在認識到克隆是把“雙刃劍”后,讓學生天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學生做到想法必須對人類有益。此處的設計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后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后可以暢談自己的想像,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這一環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更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樂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九、教師情況
省份
山東省
學校
昌樂紅河鎮東皋小學
姓名
陳小梅
電話
18253662695
電子郵箱
通訊地址
昌樂縣紅河鎮東皋小學
《神奇的克隆》作業設計意圖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篇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么是克隆?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讀課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并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容及條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么?
(2) 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 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 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這段內容告訴我們什么?(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通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7.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無性繁殖
(1-2)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
(6-9)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教材簡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對象,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
文章內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后,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復閱讀——感知內容——理解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神奇的克隆》作業設計意圖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篇五
年??級
五
主備人
仇中玲
所在學校
工人子弟
單??元
第二單元
課??題
7、神奇的克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克隆的知識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順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解讀、修改
第一課時
一、分步揭示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一)、板書克隆。
師:什么叫克隆?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一、二自然段,看誰最先找到答案。
(二)、用彩色粉筆在“克隆”二字前加上“神奇的”三字,問:不用讀全文,你們能不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談克隆的神奇)
(三)、查字典理解“神奇”(稀奇而神秘)
(四)、克隆,神奇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理解說明順序。
(一)、默讀課文,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毫毛?例如?馬鈴薯?收獲?家畜?飼養?微生物?效率
(二)、查字典、詞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
2除“微生物”外,均由學生自學理解。
(三)、自讀課文,練習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結:
1、孫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無性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7、克隆技術與其它科技成果結合。
8、克隆技術的其它應用。
9、克隆技術正在展示誘人前景。
(四)、練習歸納要點,理解課文說明順序。
1、把關系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點講了哪幾個問題?
(1)、什么叫克隆。(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繁衍后代)
(2)、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動物的克隆)
(3)、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他的誘人前景。(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
(五)、學生討論后,教者歸納:本文中心突出,專門介紹有關克隆的知識。條理性強,先解釋什么叫克隆,然后分類介紹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的克隆現象,最后講神奇的克隆具有誘人的前景。
三、作業。
(一)、朗讀課文。
(二)、習字冊生字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一)、聽寫生詞。
(二)、師述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上堂課內容。
二、精讀課文,理解說明方法。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相互交流。
3討論后,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根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二)、學習第二段。
1自讀第三至五自然段,同座相互討論:這一段從哪幾個方
面講自然界的克隆?用的是什么方法?
2開展討論。
3教者歸納說明方法:
(1)、分類別。分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動物三類來介紹。
(2)、舉例子。植物的克隆就舉了柳樹、馬鈴薯、仙人掌等為例。
(三)、學習第三段。
1各自反復朗讀第六至九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是怎樣講“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它誘人的前景”的?
2討論后形成下列板書:
(1)、總說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
(2)、可以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品質優良的家畜。
(3)、可以挽救瀕危物種,培植人體“配件”。
(4)、概括克隆技術展示誘人前景。
3這一段按“總—分—總”的結構來說明問題,顯得條理清楚。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一)、《神奇的克隆》重點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采用了哪些說明的方法?
(《神奇的克隆》重點介紹了關于克隆技術方面的知識,采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等。)
(二)、你覺得本文在寫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四、練習。
(一)、說說克隆這項技術神奇在哪里,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二)、關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類”,你還了解哪些?
(將課外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制作一些知識卡片。)
板書設計
7、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話
克隆的作用??????造福人類
科學小品文本身對學生來說就充滿了誘惑,了解了克隆一詞的含義后,直接到文本中尋找答案。
理清文本的脈絡,學習說明文的條理性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結合課文,適時的灌輸相關知識點,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再次回顧文本,復習說明方法,鞏固知識點。
在學生對克隆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克隆充滿好奇時,讓他們搜集了解相關內容。
教后反思
《神奇的克隆》作業設計意圖 神奇的克隆教案設計篇六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我們對科學充滿了好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科學奧秘的說明文(板書)7.《神奇的克隆》。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
2、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把全文讀通。
2、畫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前面所提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或放在學習課文時講解。
3、指明說說什么是克隆?
4、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四、再讀課文
1、過渡:課文還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2、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3、師生共同總結
第一段(1-2)介紹了什么叫做克隆。指名說說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指名說說自然界中有哪些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指名說說哪些個前景。
五、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克隆的相關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
六、作業布置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3、搜集相關資料做手抄報。(選作)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過渡:克隆究竟神起在哪?我們一同細讀課文。
1、默讀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樣說明的?
2、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它們有什么區別?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交流,匯報。教師引讀“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寫“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的句子,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的克隆? 你讀懂了省略號了嗎?你能再舉些例子嗎?師相機介紹“壓條”和“嫁接”。
4、低等生物也能克隆。生自讀了解。
5、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讀第五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多利”的誕生有什么意義?生交流
6、克隆技術是怎樣造福人類的?讀第六至第八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除書上的,你還了解哪些?(小組討論交流收集的資料)
隨機引導理解、感情朗讀:教師引讀
從“……可以……也可以……”體會克隆技術在培育優質、高產的糧食、蔬菜新品種,培育品質優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還可以……,從而……”體會克隆在保護生態方面的重要意義。
從“……能夠……能夠……,一旦……就能……”體會克隆技術在醫學上的意義。
7、齊讀第九自然段:
8、發散思維:克隆技術會有什么樣誘人的前景呢?請你聯系生活實際,發揮想像。克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
三、總結課文
任何一項發明都閃爍著智慧的結晶,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大膽探索,就能夠更多更好的為人類造福。
四、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
2、把學到的知識講給家人聽。
3、短文練習:《假如我是克隆專家》、《談談克隆》(選做)
附板書設計: ?? 神奇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自然界中的克隆:動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克隆造福人類食物 畜牧 生態 醫學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 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克隆”的含義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
教具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教學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