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孩子不聽話應該怎么回事篇一
試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進措施
推薦度:
工作失誤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推薦度:
辭職原因理由
推薦度:
離職原因怎么寫好
推薦度:
個人原因辭職理由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父母的命,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歡迎大家分享。
不少孩子都會讓爸媽無力吐槽:“這孩子怎么就喊不動呢?”“我都說了100遍了,你怎么就不聽呢!”
怎么樣說孩子才愿意聽,愿意改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美國的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的感人肺腑,準備多捐點錢。
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還是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到牧師終于結束了演講,開始向聽眾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不捐錢,還從盤子里拿走了2元錢。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甚至產生心理逆反。
案例:小寶在家里玩玩具,都會把玩具丟的滿屋都是,從來不主動收拾。媽媽每天都會嘮叨小寶,自己每天卻依然幫孩子收拾。
每天起床也讓媽媽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點!快點!你怎么這么磨蹭啊!”當然跟收拾玩具一樣,媽媽每天念叨,小寶每天賴床。
分析: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跟成人溝通,都要恰到好處。嘮叨就是一種反復、單調的刺激,無異于“疲勞轟炸”,往往會引起孩子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
就像馬克吐溫一樣。孩子對嘮叨的反感超出大人們的想象,我們大人可以設身處地為孩子想想,互換下位置,去體驗去感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改變嘮叨的習慣,注重教育的質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應”的警戒線。
1.一天內批評不超過兩次
第一次挨批評時,孩子一般不會感到厭煩,而是多少會愧疚、反省,其實這就達到了批評的效果。
第二次開始就感到厭煩,不過程度較小,但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
所以一天之內批評孩子不要超過兩次,不管是針對同一件事還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2.批評孩子就事論事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切忌東拉西扯,把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都翻出來。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會把對孩子各方面的不滿一并發泄出來。
“叫這么多遍都不起床,這孩子就是懶。吃飯也懶,干什么都得催”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
要求過多、過高,孩子會覺得反正也不可能全改,改一個你也會嘮叨別的,索性讓你說個夠吧。
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對當下問題,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
3.用表揚代替批評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內改掉一個甚至幾個壞習慣是絕無可能的,如果在他們努力改正的過程中;
家長不改“他錯了我就說”的批評風格,只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而干脆放棄嘗試。其實,對于習慣了父母“嘮叨”的.孩子,表揚更管用。
用表揚代替批評,有時效果會更好。家長要適當的寬容對待孩子,只要發現孩子比以前有一點兒進步了,都要給予鼓勵,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個掌聲、一句鼓勵、一個大拇指。
4.讓孩子體驗犯錯的后果
最后,父母還得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體驗錯誤的后果。例如孩子經常弄壞玩具,媽媽可以說清楚下次再弄壞堅決不買了。
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別的。弄壞了自己心愛的玩具而沒有替補,這是對孩子有用的一課。
讓他意識到因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終要承擔沒的玩的后果。該孩子承擔的,家長盡量不要過多參與,孩子做錯事會受到相應懲罰,就會因此糾正自己的行為。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都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很難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經歷的事情,家長提醒沒有效時,不妨放手,孩子自己會“吃一塹長一智”。
第一,當孩子發脾氣時,首先不要否定他的情緒,也不要直接告訴他該怎么做,而是先表達對他的認同
比如,當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發脾氣時,先不要說“你這樣不對”,而是要先肯定他的情緒,“原來你不喜歡這個菜啊”、“那你想吃哪個呢?下次給你做好不好”。
第二,如果發現了孩子的錯誤,要引導他做出改變,推薦用陳述性的表達,代替指責
比如,孩子喜歡在桌子上亂涂亂畫,怎么辦?“誰讓你在桌子上亂涂亂畫,桌子很貴的”,就是一種指責,孩子很難理解;而陳述性的提示應該是直接給孩子確定的邊界,比如“寶寶,桌子不是用來寫字的,字要寫在紙上,我給你拿圖畫本好不好”。
第三,不直接批評孩子,而是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孩子在課上不守紀律時,錯誤的溝通方式是“聽老師說你表現很糟糕,總不守紀律,你難道不羞愧嗎”,這樣直接的批評會讓孩子感到受傷,從而找理由辯解。不妨聚焦到自己的感受上,“聽說你在課上表現不太好,這讓我非常難過。你也不想讓我難過吧,以后多聽老師的話好不好”。
第四,避免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比如“你就是自制力差的孩子”“你就是學不好數學”……它們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有缺陷,從而放棄自身成長。
想要有效地引導孩子,我們需要更新一下對孩子的看法。他們和成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成人的行為是為了“完成”,孩子的行為是為了“學習”。家長要通過有效引導,給足孩子“試錯”的機會。如果認為孩子太小沒法自理,或者怕受傷就自己代勞,反倒影響了孩子學習。
s("content_relate");【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相關文章: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05-01
孩子說謊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法
11-01
孩子總是不聽話的解決方法
04-07
孩子不聽話該的解決方法
04-27
孩子調皮不聽話的解決方法
04-24
小孩子不聽話的解決方法
04-15
孩子撒謊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1-03
孩子磨蹭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1-13
孩子厭學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