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題目 小學生國學經典知識競賽題庫篇一
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小編為大家提供了
小學
生國學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中國夢”給了我們一個共同目標,每一個人只要善于
學習
,增強本領,不斷完善自我,就可以實現我們每個人的夢想,也為這個夢想注入一份心力。因此,我們少年兒童要珍惜
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正如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勸學》詩中所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首詩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2、《論語·述而》中的“三人行,。,。”這句古訓,告訴我們,要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和諧的重要條件。
3、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一個人養成了
愛
讀書的習慣,他一生都不會感到寂寞,這樣,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歐陽修在《歐陽文忠公文集》中講的“立身以立學為先,”,同樣向我們強調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在閱讀黃金期,要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這樣就會終身受益。4、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廣泛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蒲松齡的“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催人奮進;顧憲成的“風聲、
雨
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激人樹立“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5、1924年,孫中山先生命鄒魯創辦廣東大學時,親筆題寫《中庸.第二十章》“,,,,。”作為校訓。1934年,在華工、華農所處地址興建的原中山大學,也以上述十五字作為校訓。這是我們應該謹記的為學的幾個科學的層次,幾個重要的階段。
6、終身學習,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學習。從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學習將伴隨人的整個
生活
歷程并影響人的一生發展。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所撰《說苑》是一部富有文學意味的重要文獻,其中有許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其中“少而好學,;壯而好學,;老而好”,這句話用一天中三個不同的時間來比喻人生的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學習各有其特點,要長抓不懈,鼓勵人們要活到老,學到老。7、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者,有“亞圣”之稱,他的著作《孟子》中
關于
“大丈夫”的著名論述:“,,”,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身體力行。8、吳兢在《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中告誡太子諸王:“每一食,;每一衣,”,這句古訓也在時時刻刻警醒世人:農民春種秋收紡線織布的艱難辛苦,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9、唐朝的陸贄給皇帝上書中提到:“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則常足;,
,則常不足”,旨在強調儉的意義,大至一國,小至一家,都應如此。推而廣之,資源和財物總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揮霍。只有量入為出,才有可能持續發展。
10、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地方或區域,任何一個家族,只要他們有勤勞的精神,就能創造經濟和政治上的財富。《左傳.宣公十二年》中的兩句古訓“,”,是千百年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11、古人云:“父母者,人之本也。”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古老、最偉大的力量莫過于父母對我們的愛。父母的愛是我們的避風港,時時接納我們鼓勵我們,若無所牽掛,更何所依戀?孔子言:“,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2、自古以來,孝道文化在和睦家庭、凝聚家族、純化民風、和諧社會等方面,都起了積極的作用。《說文》中記“孝”字“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這個字的組成是一個老人在庇護著一個孩子,也可解釋為老人拉扯子女長大,或是子女在下面攙扶著父母。《康熙字典》將“孝”列入“子部”,意為孝是子女們應做的事。關于“孝”字,《爾雅·釋訓》云:“為孝,善兄弟為友。”
13、康有為的大同理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他的大同理想寄于多方面,“家庭不睦有二:一曰,二曰。家庭之間全要委屈,棄小嫌而全大倫,方可。”這種思想對于現代家庭的和諧仍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14、中國傳統文化堅持“以人為本”、“以仁為核心”,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準則。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會時說:“老吾老,;幼吾幼,。”這與孔子大同之世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15、任何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都是在愛戴他人,尊敬他人的過程中進步的。孟子云:“,人恒愛之;,人恒敬之。”讓我們帶著孟子的思想思考并踐行《弟子規》中所提倡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16、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是非榮辱觀非常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意中忽視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卻反映著一個人的公德、素質,構建著整個社會的和諧。“勿以小而為之,勿以小而不為。”我們如果時時處處用這句古訓要求和鞭策自己,必將增益良多,長進良多。
17、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家訓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的《袁氏世范》,在許多方面都將中國古代家庭教育和訓俗的內容、方法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例如,其中的“人之有子,須使有業。貧賤而有業,;富貴而有業,。”體現著開明的思想,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文明建設仍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18、“當官之法,唯有三事,,,。”這些古訓言簡意賅,凝結著先哲的智慧靈光,對“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極高的借鑒價值。
19、做人和讀書,是人生兩件大事。“做人要存,讀書要見。”這句通俗易懂的古訓,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
20、鄰里關系是社會中的重要公共關系,如果運轉良好,將對人群素質、道德水平產生深遠影響。鄰居對于我們,是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重要紐帶。“鄰與我相比日久,”,這句古訓足以說明鄰里關系的重要性。
21、屈原被流放,披散著頭發,行吟澤畔,遇到一個漁夫勸他“與世推移”,屈原說,“新沐者必彈冠,”,自己不能改變節操來適應流俗,毅然自投汨羅而死。
22、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研究價值。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于記憶我國古時歷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體現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智慧。請補充完整:
春雨驚春清谷天,;
秋處露秋寒霜降,。
23、二十四節氣中,指鉆到泥土里過冬的小動物被雷震蘇醒出來活動的節氣是,北方有吃水餃,南方有吃南瓜吃湯圓的習俗的節氣是。
24、指出下列詩句涉及的中國傳統節日。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據國學學者王俊閎考證: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小學頻道提供了,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總敘:一、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弟子規》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人“活到老,學到老”,可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圣賢人的學生。“規”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我們從這三個字,就可以了解這本書的用意就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傳,他最早創辦私塾,招收學生。孔子有三千學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學生,以儒家典籍《詩》、《書》、《禮》、《易》等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歷代的文獻、社會經驗、對待別人要忠、與人交往要信)四項為課目,開設了六門課程,分別是: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書法和數學這六藝。教學的次第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培養了許許多多人才。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早創辦私學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對今天的教育者來說仍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其中“禮”也叫“禮法”或“禮制”。禮在古代主要有五種,即吉禮(祭祀天地人)、兇禮(喪葬)、賓禮(諸侯朝見天子)、軍禮(軍中的`禮節)、嘉禮(婚禮、冠禮),其中含有一些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因素。我國素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從一個國家到一個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別注重禮節。在舉行各種禮儀的時候,一般都要演奏音樂,這些音樂都是與各種禮儀相配的。禮樂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上層建筑之一,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25、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現存詩305首,共有、、三個部分。
26、請把下列詩詞名句補充完整。
少壯不努力,。(漢樂府《長歌行》)
莫愁前路無知己,。(高適《別董大》)
,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三十功名塵與土,。(岳飛《滿江紅》)
夕陽西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7、《游子吟》的作者是唐朝詩人,他長于五言詩,與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28、《江雪》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并稱“韓柳”,一起倡導唐代的運動。
2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出自朝詩人的《憫農》。
30、作為唐朝的偉大詩人,李白被稱為“”;杜甫被稱為“”,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31、燕國后期有兩座都城在保定境內,其中臨易在今容城東;位于現在的易縣縣城東南。
32、燕國末期,燕太子丹送荊軻去刺秦王,在易水邊上,荊軻高聲吟唱“風蕭蕭兮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33、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順天路為路,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34、宋遼“澶淵之盟”后,宋遼以今保定北部的河為界。
35、1937年七七事變后,侵華日軍向華北大舉進攻。9月日,保定淪陷。
36、1939年11月,八路軍在戰役中用迫擊炮擊斃侵華日軍中將阿部規秀。
37、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軍戰士為了掩護大部隊和群眾轉移,把日軍引向狼牙山絕路上,最后他們英勇跳下山崖,這五位英雄被稱為“”。
38、1948年11月22日,解放,建保定市。
39、新時期保定精神“崇信、、尚和、爭先”。
40、2010年1月14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保定徐水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神話是人類
童年
時期的產物,文學的先河。神話故事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愿望的理想化。“精衛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等。請簡單描述一下“精衛填海”的主要內容,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進行簡要分析。2、《三字經》用簡短的言辭道出了不少歷史典故,其中尤以勸學立志的典故為最。這些小故事中,有勤奮的學子、有德的少年、才華橫溢的少男少女、教子有方的慈母嚴父。《三字經》希望通過這些古人的故事傳達這樣一種理念:只要堅持勤奮的學習,任何人都能獲得成功。請簡要介紹其中“頭懸梁”的勵志勤學故事,并聯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你受到那些啟發?
3、請圍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舉例談一談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應該怎么做。
4、古代社會提倡“長幼有序”的道德倫理,現代社會宣揚“家庭民主”的思想理念,你認為二者矛盾嗎,為
什么
?5、歷史上被后人稱為“小李杜”的是哪兩位詩人?
6、“王孟”指的是哪兩位詩人?他們是什么詩派的代表詩人?
7、自古燕趙多豪杰,“聞雞起舞”的故事激勵著一代代有志之士發奮圖強。請簡要介紹這個故事(注意把時代、主人公、故事大致情節表述準確)。
8、為什么人們稱白洋淀是“華北明珠”?
9、請簡要介紹酈道元及《水經注》。
10、為什么人們把圓周率稱為“祖率”?
11、為什么元代雜劇家關漢卿被世界和平理事會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12、為什么說直隸總督署書寫著“半部清史”?
13、簡述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到保定會見吳佩孚的意義。
14、簡述梁斌的《紅旗譜》三部曲反映的主要內容。
15、簡述近代以來保定工業化的三次浪潮。
16、保定老調是一個特有的戲曲聲腔劇種,唱腔質樸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請列舉四部有代表性的保定老調劇目。
新春佳節在即,眾所矚目的我市中小學生國學知識大賽業已啟動,為了卓有成效地開展這項活動,我們擬出了初賽參考題,現予登報公布,供各縣(市、區)參考,同時也作為新春的賀禮奉獻給全市人民。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核心價值觀,必須從娃娃抓起。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國學知識也不僅僅是孩子們的事,而是全社會全市人民的責任和義務。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的韓愈就批評過某些家長“愛其子則師而教之,于其身則恥師焉”,“吾未見其明也”。
開啟這項活動,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市人民的點贊,也使我市百萬少年兒童受到巨大鼓舞。讓我們掀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保定歷史的群眾性熱潮,社會主義文明的春風暖流將在保定城鄉撲面而來。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小編提供了小學生國學經典,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火水,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元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名句讀。為學者,必有初。
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學,乃曾子。
自修齊,至平治。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詩書易,禮春秋。
號六經,當講求。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有典謨,有訓誥。
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
述圣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詩既亡,春秋作。
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經既明,方讀子。
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楊。文中子,及老莊。
s("content_relate");【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題精選】相關文章:
1.
國學知識競賽題庫
2.論語國學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3.國學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
4.2017年國學知識競賽題
5.國學知識競賽題庫2017
6.國學知識競賽題目大全
7.國學知識競賽題庫2017
8.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