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小班教案匯編七篇目標 小班教案篇一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三種梨的特征,發現生活中有不一樣的梨。
2.對梨產生興趣,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種不同品種的梨、托盤若干、布、摸盒
(一)猜梨,引導孩子回顧關于水果的已有經驗
1.提出任務
今天我帶來了一些水果,請你們一起來猜一猜!
2.猜梨
(1)猜猜碭山梨
“布里包著的可能是什么水果?”引導幼兒從形狀上猜測
簡單小結,介紹碭山梨。
(2)猜猜香梨
“布里包著的可能是什么水果?”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上猜測
簡單小結,介紹香梨。
(3)猜猜豐水梨
“盒子里裝了兩只一樣的水果,請兩個小朋友來摸一摸?說說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水果?”
簡單小結,介紹豐水梨。
(二)比梨,幫助幼兒感知梨之間的顯著不同
1.比較梨外部特征
引導幼兒比較,(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并適時地根據孩子的回答從大小、顏色、觸摸果皮的感覺等方面提煉。
2.比較果肉的顏色特征
引導幼兒猜測,教師用刨刀刨出梨肉,請幼兒直接觀察。
3.比較梨的味道
(三)結束
引發幼兒繼續在生活中尋找不同品種梨的興趣。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班教案匯編七篇目標 小班教案篇二
1、樂意探索海綿的吸水的特性,體驗海綿運水的樂趣。
2、樂意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3、積累初步的測量和比較的經驗。
海綿若干、臉盆、塑料杯
(一)認識海綿
今天老師在小朋友的桌底藏了件好玩的東西,你們拿出來看看是什么?(長長的、沙發里的)現在我們來摸一摸,感覺怎么樣的?(軟軟的)那如果我們用力壓它,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變成其他樣子)
(二)實踐探索發現海綿吸水現象
1、小朋友,如果我們把海綿放在水里,你想會發生什么?(會漂起來)
2、實踐探索
要求:在教師的口令下,一起把海綿放在水里,仔細觀察,發生什么變化。
3、教師示范
用海綿吸水、擠水。在這過程中讓幼兒注意觀察現象,之后讓幼兒自由操作。
(三)運水游戲
1、明確目的:請海綿幫忙,把臉盆里的.水運到塑料杯里。
2、開始和結束都要聽教師的指令。
3、比一比,哪一組運的最多。(有爭議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加賽)
4、以“慶功”的方式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匯編七篇目標 小班教案篇三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會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小動物。
3.樂意參加講述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4.能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課件《誰的救生圈》。
一、圖片引入。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談論關于游泳的話題。)
1.播放課件【圖片欣賞】,引出救生圈。
提問:圖片里是什么?你們用過嗎?什么時候會用到?為什么要用呢?
小結:無論什么圖案的救生圈在不會游泳的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它們。
2.過渡語:一天,小貓撿到了一只救生圈,讓我們趕快來看一看,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完整欣賞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感知理解畫面的主要情節,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大膽講述。)
1.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欣賞】,請幼兒認真欣賞。
2.故事的題目叫什么?你聽到了什么?
三、根據提問,大膽講述,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設計意圖:理解依次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感知理解畫面主要情節。)
1.教師播放課件【第一段】的主畫面,提問:救生圈是誰的?xx為什么不需要救生圈?(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
分別點擊每個小動物,請幼兒尋找答案。
小結:xx會游泳,所以不需要救生圈。
播放“看故事”,請幼兒欣賞故事第一段。
2.教師播放課件【第二段】的主畫面,提問:小雞為什么要救生圈?救生圈有什么用?
點擊“小雞”,請幼兒欣賞。
小結:小雞不會游泳,所以需要救生圈幫忙。
播放“看故事”,請幼兒欣賞故事第二段。
四、學習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小動物。
(設計意圖: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1.播放課件【故事欣賞】,請幼兒再次完整地看故事,說一說故事中哪些動物會游泳?哪些不會?
2.討論:還有哪些動物是會游泳的?
播放課件【會游泳的動物】,引導幼兒欣賞并認知。
3.討論:還有哪些小動物是不會游泳的呢?
播放課件【不會游泳的動物】,請幼兒欣賞。
五、結束。
請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更多的會游泳的動物和不會游泳的動物們!
1.在活動區提供課件【故事欣賞】,鼓勵幼兒自由地分角色表演故事,激發幼兒大膽講述的欲望。
2.游戲:誰會游泳。
播放課件【誰會游泳】,請幼兒參與課件游戲,分辨出會游泳的小動物。
通過本課學習在今后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要再詳細。在具體。在兒童化一些。
小百科: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通常由軟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較小的輕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練習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膠制成,內充空氣,也叫作橡皮圈。
小班教案匯編七篇目標 小班教案篇四
1、感知泡泡在陽光下呈現的多種色彩。
2、嘗試用彩筆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并大膽講述。
肥皂水、吸管、蠟筆、記錄紙
1、游戲:吹泡泡
小朋友,我們來玩個吹泡泡的游戲,好嗎?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許多小泡泡,變呀變呀,變成了一個大泡泡,左轉轉,右轉轉,啪!泡泡爆炸啦!
提問:泡泡是什么樣的?
泡泡有顏色嗎?(什么顏色?)
2、觀察記錄: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肥皂水和吸管,請小朋友在太陽下吹泡泡,然后仔細看看,泡泡有沒有顏色?是什么顏色的?然后用蠟筆在紙上做記錄。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
小結:泡泡在陽光的照射下是有顏色的,有點綠、有點紅……用一個好聽的詞叫“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3、延伸活動:
瞧!我的紅泡泡、綠泡泡……飛到了小路上,變成了彩色的石子,漂亮嗎?小朋友和我一起來鋪小路好嗎?(用放有顏料的肥皂水吹泡泡作畫。)
小班教案匯編七篇目標 小班教案篇五
1、理解故事內容,能看圖復述故事。
2、嘗試用表演的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3、了解愛媽媽、愛長輩的美好情操。
故事圖片、攝像頭、小動物頭飾、音樂cd。
一、開始部分:
(音樂響起)教師講故事《愛媽媽的小烏鴉》
二、基本部分:
1、逐圖指名講述故事內容
2、有感情的復述故事
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含義。
3、啟發提問
提問:故事里面都有誰?
幼兒:小烏鴉、烏鴉媽媽、小燕子、小喜鵲。
提問:烏鴉媽媽為什么不自己捉蟲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鵲說什么了?
幼兒:烏鴉媽媽因為生小烏鴉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鵲說烏鴉媽媽懶。
提問:那你們覺得烏鴉媽媽懶嗎?
幼兒:不懶。
提問:小燕子和小喜鵲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嗎?小烏鴉是個好孩子嗎?
幼兒:知道了。小烏鴉是個好孩子,他愛媽媽。
引導幼兒大膽發言,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故事內容
請小朋友上前面來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老師彈琴幼兒演唱已經學過的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小班教案匯編七篇目標 小班教案篇六
小斑馬穿新衣
小班
斑馬線是幼兒十分常見的,一次在讓幼兒看動物世界里的斑馬的時候,孩子們第一反應,斑馬身上的花紋像馬路上的斑馬線,可見,斑馬身上的花紋是比較容易讓幼兒觀察到的。在本次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小斑馬穿新衣”的情景,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通過自己給小斑馬畫上黑白條紋,進行一次線條練習。同時,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與作用,明白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1、嘗試在輪廓線內畫縱向橫向的條紋,了解小斑馬身上條紋的特點與作用。
2、在“小斑馬穿新衣”的情境中,感受自我服務的快樂。
斑馬圖片、畫好斑馬輪廓線的圖畫紙、構線筆等
一、謎語導入——感知斑馬的主要特點
謎語導入:說它是馬猜錯了,穿的衣服凈道道,把它放進動物園,大人小孩都愛瞧?是誰呀?斑馬長的是怎么樣的?
小結:斑馬穿的衣服很特別,只有黑、白兩種顏色,讓人一眼就認出它來了。
二、教師示范――共同給小斑馬穿新衣,感受自我服務的快樂
情景過渡:媽媽對小斑馬說:“寶寶,媽媽給你穿新衣服吧!”小斑馬說:“不要,我們長大了,可以自己穿衣服了。”
教師示范重點:在小斑馬的輪廓內從上到下畫直線。
關鍵提問:你們知道小斑馬的條紋衣服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嗎?
小結:小斑馬的衣服黑白相間,一根根豎起來的條紋,真漂亮,在森林里,黑白條紋的衣服可以迷惑敵人,不容易被發現,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好方法。
三、幼兒操作——嘗試在輪廓線內畫黑白縱向條紋
觀察指導重點:幼兒是否能在輪廓內畫縱線橫線。
小結:認真給自己穿上衣服的小斑馬真漂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了不起。
用斑馬裝飾主題墻,讓幼兒感受自己作品能夠裝飾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