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一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2、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已經認識一些動物。
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能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1、動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駱駝、北極熊,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與花叢、青草、沙漠、雪地、顏色相近,能保護自己,不容易被發現。)
出示烏龜、刺猬、魚、鳥的圖片,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用硬殼、刺、鱗保護自己,羽毛軟、暖、輕。)
2、動物的防身術:
出示貓的圖片。
----“貓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還有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貓一樣的?”
出示牛的圖片。
----“牛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牛一樣?”
出示蜜蜂圖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遷移聯想:
鼓勵幼兒觀察與發現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二
師:老師這里有兩組實驗材料,你能利用它們分別使兩個小燈泡亮起來嗎?誰愿意來試試?
一名學生很快點亮了小燈泡;
另一名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也點亮了小燈泡。
師:請拿起來給大家看看。
一名學生在舉起小燈泡時手不能拿開,否則燈泡會滅。
另一名學生則可以將手拿開,燈泡仍然亮。
引導學生概括一個簡單電路由哪幾部分組成。
師:兩個同學都利用手中的材料點亮了自己的小燈泡。我們不妨來比一比這兩組裝置的優缺點,你認為哪組裝置更方便?
請同學說說
指明回答
請一學生到前面來,操作,其它同學觀察并進行交流。
生答。使學生意識到有了適當的器材的幫助,我們操作起來會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獲。
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到了科學就在身邊。教者改變了教材中直接推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呈現方式,創設了給兩位同學不同的實驗材料,讓他們接通電路,然后再對比這兩組材料的優缺點的情境,開始了本課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科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身邊處處有科學的教育思想。
使學生意識到有了適當的器材的幫助,我們操作起來會更方便,也能有更多的收獲。
師:他們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這組電路應用了這兩種器材:(師邊說邊演示)這個叫電池盒,盒內的兩端分別裝有銅片,并連接外面的兩個接口,兩個接口又分別連有彈簧夾。這個叫小燈座,小燈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燈泡的螺紋相吻合。小燈座的旁邊有兩個連接電線的接口。就是這樣簡單的小東西,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過嗎?想不想親自試一試?
師巡視,給與學生必要的幫助。
師:點亮小燈泡的小組請舉手示意一下老師。
師:看來同學們都學會了運用電池盒、小燈座來組裝電路,那么我們在組裝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師:同學們考慮得非常全面,正是因為我們關注了這一個個細節。我們才能成功地點亮小燈泡。假如老師再給你一個燈泡,你能使兩個小燈泡都亮起來嗎?
(板書)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師:請各組同學派一名代表到前面來取實驗材料。
看哪組同學最先成功。
師:這組同學已經成功地點亮了兩個小燈泡,請他們來介紹一下他們成功的經驗。
師:你能否利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出你們的連接方法?
師:剛才這名同學所畫的圖就叫電路圖,以后我們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來記錄我們連接的電路。
師: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別的連接方法嗎?我們在連接時應注意些什么?
師:老師也給同學幾個建議:
⑴兩個燈泡是怎樣連接在電路里的?有幾種連接方法?
⑵在電路中安裝一個燈泡和兩個燈泡亮度是否相同?
師:如果你們已經商量好了,就可以開始了。
四、交流匯報、總結提高
師:同學們,你們的兩個燈泡都亮起來了嗎?誰愿意到前面來在黑板上畫出你們的電路圖。
師:連接兩個燈泡和只連接一個燈泡哪個更亮些?
師:假如我們將兩個燈泡之間的導線去掉一根,燈泡還會亮嗎?我們不妨試一試。
師:你看到了什么?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兩個燈泡都不亮的電路里,這兩個燈泡是怎樣連接的?
師:在一個燈泡仍然亮的電路里,這兩個燈泡又是怎樣連接的?
師:如果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或者更多的燈泡,你能讓他們同時亮起來嗎?我們還需要哪些材料?
師:有多少種連接方法?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在課堂上進行了,請同學們在課下試試看。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三
一、主題名稱:小司機
二、活動內容:車輪骨碌骨碌轉
三、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類型的車輛發出不同的鈴聲,模仿他們發出的不同聲音。
2、嘗試體驗兒歌的韻律美和節奏感。
四、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車輛
五、過程與指導:
1、說說自己上幼兒園的方式
(1)、介紹每天早上自己是怎么來幼兒園的。
(2)、如果是坐車來,說說坐的什么車。
(3)、談論車子怎樣跑得快,車身下都裝著什么。
2、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
(2)、說一說兒歌里出現的.是什么車,發出怎樣的聲音。
(3)教師扮演司機,幼兒扮演乘客,一起邊念兒歌邊模仿開汽車的動作; “小汽車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帶著我呀向前跑。車輪骨碌骨碌轉,轉呀轉,轉呀轉,一直轉到幼兒園?!?/p>
(4)談談說說:自行車有沒有車輪?它會發出怎樣的鈴聲?
(5)將兒歌中的汽車改編為自行車,聽聽老師怎樣念: “自行車呀丁零零,丁零零,丁零零,帶著我呀向前跑。車輪骨碌骨碌轉,轉呀轉,轉呀轉,一直轉到幼兒園?!?/p>
3、做做玩玩“車輪骨碌骨碌轉”
(1)聽教師的信號變換車輛,邊念兒歌邊開車。
(2)按自己意愿選擇玩具車輛,邊念兒歌,邊模仿車輪轉動的狀態。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四
1.能夠完成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夠設計并完成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性能影響的實驗,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快。
3.能用物體吸熱、散熱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1.教學重點是認識到不同物質、同質不同色的物質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
2.教學難點是做好水和油吸熱、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
油、水、燒杯、溫度計、酒精燈、火柴、石棉網、三腳架、彩色筆或墨汁等。
《4吸熱和散熱》學案
一.我看書:看書,熟悉課的內容。
二.我思考: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三.我能做:
1.找兩個同樣大小的鞋盒,在鞋盒的一側挖一個小圓孔,再剪同樣大小的一個紙板和一個金屬板,如書24頁圖示,準備實驗用。
2.觀察自家冰箱后的散熱板的顏色,想一想為什么是黑色的?
3.你注意過住沙漠地區人的服裝有什么特色嗎?什么會這樣?
四.我總結:通過探究性學習,我知道了:
五.我提問:我經過思考,還不懂的問題有: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完成油和水這兩種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
2.能夠做實驗記錄,并畫出油和水這兩種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曲線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熱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的傳遞方式,知道冷熱變化會導致物體形狀和體積發生變化。
2.今天我們來研究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現象,好嗎?
(采用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出示問題也是導入的一個方法,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熱的現象和有關問題有了一些了解。)
二.學習新課
(一)研究水和油的吸熱和散熱性能
1.質疑:我們都知道,給物體加熱,物體的溫度會升高;停止加熱,物體的溫度會降低。那么,如果我們同時給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熱,它們溫度升高的速度會一樣嗎?如果同時停止加熱,它們的降溫速度會一樣嗎?
2.學生預測。
3.實驗一:我們怎樣設計實驗證明?實驗中應注意什么?
(1)學生設計實驗。(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安全)
(2)師生共同實驗,做好實驗記錄。
①同時加熱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鐘,每隔1分鐘測量并記錄水和油的溫度。
加熱時的溫度變化
時間(分鐘)
溫度(℃)
水
油
②停止加熱后,每隔一分鐘測量并記錄水和油的溫度,也測量6分鐘。
停止加熱后的溫度變化
時間(分鐘)
溫度(℃)
水
油
③學生根據數據畫出曲線圖。
(3)實驗小組討論與小結:通過這組對比實驗,你能得出油和水吸熱和散熱的規律嗎?
(4)實驗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在獲得相同熱量的情況下,油的升溫速度比水快;在同時停止加熱的情況下,油的將溫速度比水快。也就是說,不同物質的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同的。
(二)研究紙板和金屬片的吸熱和散熱性能
1.蓋有紙板和金屬片的兩個鞋盒放在陽光下曬,10分鐘后測一測盒子里的溫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學生猜測:
3.按步驟做紙板和金屬片的吸熱、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
(1)把蓋有紙板和金屬片的兩個鞋盒放在陽光下曬,10分鐘后測一測盒子里的溫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再把它們拿回陰涼處,8分鐘后測一測盒子里的溫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3)實驗小組討論與小結: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4)實驗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5)小結:這個實驗在次說明金屬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比紙快。也就是說,不同的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同的。
三.總結
1.通過油和水、紙板和金屬板的吸熱和散熱實驗,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2.不同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固體的吸熱、散熱性能優于液體。
四.作業
1.完成實驗記錄。
2.調查:詢問家長,海水和海邊沙灘的溫度是否一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設計并完成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性能影響的實驗,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快。
2.能用物體吸熱、散熱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同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固體的吸熱、散熱性能通常由于液體。
2.那么通知不同顏色的相同物質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否相同?今天我們一起繼續探究。
二.探究不同顏色、同種物質的吸熱與散熱性能
1.提問:不同顏色的同種物質吸熱、散熱的性能一樣嗎?
2.學生猜測,提出自己的觀點。
3.提問:怎樣設計實驗證明?
4.學生提出假設并設計實驗。
5.學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
6.學生分組實驗。
7.學生匯報數據,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8.師生共同總結:同一物質,深色升溫快,降溫也快;淺色升溫慢,降溫也慢。
三.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吸熱、散熱現象
1.談話:我們通過實驗證明:不同物質的吸熱、散熱的性能不一樣的;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散熱的性能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熱、哪些地方要散熱?人們是怎樣做的?
2.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3.觀察教材中的插圖,思考這些現象與物體的吸熱、散熱性能有什么關系?
4.學生討論交流。
5.小結:冰箱后面的散熱板漆成黑色是因為深色物體的散熱性能更好;沙漠地區的人們常穿的白色長袍吸熱性能差,而且寬大的長袍中可形成氣體對流,因此會使人感覺涼爽;海水和沙的吸熱性能不同,在相同的光照下,沙升溫快,海水升溫慢,所以水中涼快,而沙灘溫度高。
四.學生設計并制作一個保溫杯
1.談話:我們通過研究,已經發現不同物質、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一樣的。你們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嗎?我們要來比一比,哪個小組制作的保溫杯效果最好。
2.學生討論,設計圖紙,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3.展示交流,教師給予適當點評。
4.評一評:哪個實驗小組設計的保溫杯好?
五.總結
1.油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比水快,同種物質,顏色深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比顏色淺的快。
2.不同物質、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一樣的。
六.作業
1.能解釋生活中的利用吸熱和散熱原理的現象。
2.完成實驗記錄。
板書設計:
4、吸熱和散熱
油 快 快
水 慢 慢
不同的物質吸熱和散熱的速度不同。
物質吸熱快散熱也快,吸熱慢散熱也慢。
深色快快
淺色慢慢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五
1、過程與方法
● 能夠通過云、霧、雨、霜的模擬實驗了解它們的成因;
● 能夠通過對沸騰和蒸發現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成因;
● 能夠通過了解水結冰、沸騰、凝結的條件;
● 能夠通過親身感受認識到水在蒸發時會吸收熱量;
● 能夠通過圖示法總結水的三態變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環。
2、知識與技能
● 知道云、霧、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
● 知道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 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體會到自然界的神奇變化;
● 感受物質的循環變化。
1、 重點:了解水的三態變化條件。
2、 難點:做造霧、雨、霜的模擬實驗。
玻璃杯、冰塊、易拉罐、濕毛巾、鹽、溫度計等。
2課時
第1課時
一、認識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體 提問:你見過哪些形態的水?
教師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美麗的水體。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關水的問題
提問:關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到水的變化問題上來,為下面環節打下基礎。
三、設計實驗,制造云、雨、霧
1、造云
(1)談話:剛才我們看過了各種形態的水,你們覺得好看嗎?你們想自己動手制造出她們嗎?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做吧!
(2)學生參照課本提示,討論實驗方法。
(3)小組活動,仔細觀察、思考并記錄:云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4)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意見,再選派代表匯報、交流小組討論的結果。
(5)教師講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霧就是低空中的云。
2、造雨
(1)提問:你知道雨是怎樣形成的嗎?
(2)學生回答。
(3)學生設計實驗,模擬雨的形成,將設計結果記錄下來。
(4)匯報設計方案,互相評價,選擇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
(5)講解:當小冰晶下落時,如果地面溫度低于零攝氏度,就會下雪。
第2課時
一、 導入
講述:這節課繼續學習關于水的知識。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寫“水”。
二、設計實驗,制造露、霜
1、造露
(1)參照課本設計實驗方案,明確方法。
(2)分組實驗,匯報結果。
2、造霜
(1)參照課本設計實驗方法。
(2)分組實驗,仔細觀察:易拉罐外出現了什么?這時的溫度是多少? 通過結冰實驗,學生可以認識水的冰點,同時認識霜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實驗中包括液態的水變成固體和氣態的水變成固體,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同時認識到水的兩種變化。
三、認識水的蒸發、水蒸氣的凝結現象。
1、談話:小朋友看看剛才老師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的“水”字還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
2、學生回答。
3、教師講解:液態的水受熱后變成氣態的水蒸氣,這種現象叫做蒸發。你能做一個蒸發的實驗嗎?(讓學生將水滴到手背上體會蒸發的作用。)
4、設計實驗方案。
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發加快?
6、了解自然界的蒸發現象:列舉你知道的蒸發現象。
7、講解:水蒸氣遇冷后,又從氣體變成液體,這種現象叫做凝結。云、霧、露、雨等都是由空氣中的水凝結成的。
四、認識水在自然界的循環。
1.提問:水在自然界有哪幾種形態?在什么條件下,它們互相轉化?
2.根據課文圖示,將水循環的過程自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或者編成童話劇來表演。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六
1.會利用書刊及其他信息員查詢自己想要的資料,能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人類信息傳遞的發展歷程,制作資料卡片。
2.能夠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帶給人們的方便與快捷;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
3.了解人類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歷程,認識科學技術在人類的信息傳遞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現代的信息傳遞工具及方式。
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技術的理解
上一節課,我們信息了第一節《生活中處處有信息》,并且一開始就指出了“信息就在我們身邊”,那有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感知“信息就在我們身邊”的呢?
學生回答
歸納:我們感知信息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信息獲取的過程。我們“如何”感知,就是信息“如何”被獲取。
小組內進行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1、信息的獲取
人們通常用眼、耳、手、鼻、舌等感覺器官來捕獲信息。但我們天生的感覺器官獲取我們想知道的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或是有障礙的。例如,我們僅憑肉眼想去看到細菌,這樣往往就是力所不能及了。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信息采集技術代替或延伸了任的感覺器官。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可以使用顯微鏡。再例如,人老了,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開始退化,出現了耳聾、眼花等感知障礙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助聽器、老花鏡等科技產品幫助感知、獲取信息。
2、信息的傳遞
信息只有通過交流才能發揮效益。例如,一種知識技能怎樣才能從一個掌握者的手里傳播出去呢?就是通過語言、肢體示范等等交流活動。例如:一個人搬磚頭蓋房子快還是多各人一起蓋房子快?(學生回答:多人快)如果只有一個人掌握了蓋房子的技術怎么辦?(學生回答:傳授技藝)那技術的傳授過程就是信息的傳遞過程了!信息的交流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
3、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
肢體動作——>語言、行為——>文字書信——>烽火狼煙、擊鼓飛鴻、飛馬傳書——>電報、電話、電視、廣播——>移動通信:衛星、網絡
信息傳遞的速度:慢——>快
4、過渡:
選擇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隨著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得到的信息量大、速度快,那么,是不是我們所接受到的信息對我們來說都是必須的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所接觸到的,往往都是原始信息,而原始信息往往需要經過加工處理,才能成為對我們有用的信息。
信息的處理
舉例:氣象站每天都要記錄一天的風向、風力、云層、雨情等等,那記錄下來的這些數據都是“已發生”的,那么,這些歷史數據的意義在哪里呢?人們經過分析和整理這些數據,就對天氣的變化規律有了一定的掌握,通過一定的分析,就能推測出未來的天氣變化,就有了我們對我們生活有幫助的'“天氣預報”。要做出一次準確的預報,所需要的已往的數據量是非常大的。那么人么對那些原始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就是對信息的一種處理。對于像例子里這樣大量的數據,也就是信息的處理,如果是采用人力,那么付出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這時候,人們就可以借助計算機這種有著高速度、高精確度、大容量存貯和邏輯判斷能力的信息處理工具了。
暢想未來的信息傳遞方式。
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人類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歷程,認識科學技術在人類的信息傳遞中所起到的作用,知道現代的信息傳遞工具及方式。
科學教案反思 科學教案中班篇七
病 毒
教學內容:青島版p2~p4
教學目標: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果。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教師準備: 有關病毒的資料
學生準備:
了解有關病毒的有關知識。
(一)、提出問題
1、教師提問:關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二)、猜想假設
1、流感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師講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炎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4.麻疹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
(六)、拓展延伸(網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于病毒,你還知道些什么?請回去以后在網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
3、課后作業:
(1)回去查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小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