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一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與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二
世人都知道,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凡是中國文化人也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民間三大飲食節之一。
至于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也因地區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之說。還有賽龍舟、投放食品于水中、吃糯米粽子、門上插掛陳艾和菖蒲、飲雄黃酒、采百草燒水沐浴等不同習俗。其中因屈原著《離騷》等感人詩辭、不忍讒言逐放之辱自投汨羅江以明志的愛國精神,備受國人敬重,所以把吃粽子、賽龍舟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并成為影響深廣、占據主導的端午節主流習俗。
但是,在我們這里的鄉鎮農村地區,在眾多的農民老百姓中,并不把端午節看做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因為他們并不怎么了解屈原其人其事。這里的端午節習俗從祖輩流傳下來的有飲雄黃酒、送包子包蛋粽子等,沿襲至今不衰的有門上掛陳艾菖蒲、采百草燒水洗浴等習俗。記得我還在讀小學時,一貫不讓讀書孩子飲酒的父親,在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非要我喝小半杯雄黃酒不可,說是殺菌消毒;父親也要至少喝一大杯雄黃酒,還用手指頭沾上一些雄黃酒抹在我與弟弟的鼻頭、耳碗里、額頭上,說是端午節喝了、抹了雄黃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不生瘡。后來我長大了聽醫生說,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還含有致癌物質,喝雄黃酒容易中毒,可以外用但不要內服。因此,現在的端午節基本沒有人再喝雄黃酒了。
我們這里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端午節這一天,已經訂了婚的男子要給女方父母“送四百”禮品(包子、包蛋、生雞蛋、熟粽子等四樣各一百個),幾乎要裝滿一背篼了(家中實在貧窮的也有只送一半的)。每年送一次,一直送到結婚后第二年的端午節才停送。當然,送去的“四百”禮品并不是岳父岳母全收,等你走時還會給你每樣回一半轉來;另外還會新買一把鉤鉤陽傘送給你的。端午節的這個習俗從祖先一直沿襲至我這一代。記得我當年結婚前后就連送了四年的端午節禮品,等到我的子女長大談婚論嫁時就拋棄這一傳統習俗了。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門上掛陳艾和菖蒲的習俗,現在仍然盛行,不僅是農村連城市也還保持著這一習俗。關于這個習俗還有個傳說呢。聽父輩們講,明末清初張獻忠帶兵剿殺四川時正值農歷五月初五日,命他一位川人好友帶路。這位川人說,帶路可以,但懇請將軍饒過我的家人及親戚。張獻忠答應道:“那就讓你的家人及親戚在門兩邊掛上陳艾與菖蒲作為標記吧。”又傳令全軍:“凡是看到門兩邊插著陳艾與菖蒲的人家,免殺!違令者斬!”于是,聞聽此消息的川人紛紛效仿才逃過滅門之災。從此以后,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就習慣的早早起床扯回數根艾草和菖蒲掛在門邊。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妻子六點鐘就出門去扯陳艾和菖蒲,從官田村四社一直找到西林村三社的山上,往返五公里左右才尋得一些艾草、菖蒲、夏枯草等。出門晚了的那些人還是空手而歸嘞。現在為何如此難找這些“端午草”?一是田邊地角和果林四周因噴灑農藥而導致野草死亡甚至絕跡,二是個別頭腦靈活者,提前三天就將河邊路旁山坡上下的陳艾與菖蒲尋找扯回家中,待端午節這天運進中壩、綿陽等附近城市去賣錢,據說兩三根捆為一束可買到五元呢,最低價要買到一元一根喲。
另外,在每年端午節這一天,老百姓都會到野外尋找一些菖蒲、艾葉、八角楓葉、夏枯草、車前草、大蒜桿、桃仁等,燒上一大鍋水供全家人洗澡沐浴。為什么只在端午節這天扯這些草熬水洗澡?傳說五月為”惡月”,天氣暑熱、毒瘴滋生,疾癘盛行。觀音老母大發拯救百姓的慈悲之心,在端午節這天天亮之前,將手中寶瓶里的玉液灑在百草上,以供百姓用以驅瘴祛病。人們用后果然有效。于是說“端午節百草皆是藥”便流傳開了。實際上并非是觀音老母灑了什么玉液,據中醫講,陳艾,菖蒲、大蒜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凈化空氣。以艾葉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菖蒲的葉片也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草藥。再加入八角楓葉、蘭草、五加皮、桃仁等,確實能起到消毒殺菌、祛病健身的作用。特別是陳艾葉內服可治小孩肚痛、,搗爛調酒外敷可治瘡毒、濕疹、皮炎等。還有車前草、夏枯草、燈籠花、半夏、葛藤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病功效。因為仲夏五月,不少草藥已經成熟,此時所采的草藥,藥力最強,人們都說端午節采的草藥功效最好。所以每年的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哪兒也不愿去,頭等大事就是要去采摘芳香沁脾的新鮮草藥,回來熬水沐浴一番,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悠然自得,愉悅身心,遠比吃粽子或出門旅游舒服多了啊!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三
我們家鄉有許多的風俗習慣,節日自然也很多。有春節燈節、青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這些節日包含一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著濃濃的血脈親情。然而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對它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同時也熱情地急切地歡迎著它的到來。
每一次過端午節都是非常開心快樂的,我們用一顆熱愛的心去感受端午節給我們帶來的無限愉快與樂趣,我們的收獲可大了。
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便是粽子了,那天是要吃粽子的。每逢端午節,基本家家戶戶都有幾大串。勤勞的媽媽靈活地用雙手做出了一個個美麗惹人的粽子,我們看在眼里,如此簡單的做法準不會呢?說不定我比你們做得更好呢,可別小看我,于是我決定在母親面前“大顯身手”,讓媽媽看看我有多么的聰明。可不知怎的,我做的粽子始終沒有母親做的那樣好,有時還有些小漏洞會漏米呢。母親在一邊看著笑個不停,然后熟練地教我做。做完了后,母親用繩子把一個個粽子捆住,再成一串,大約有七、八個,之后放進鍋里煮熟。
開飯了,粽子被送上了桌。把包裝葉剝去,黃澄澄的肉食展現在我眼前,迫不及待地沾了點白沙糖就投進了嘴里,味道美極了,我津津有味地吃了幾個,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你知道粽子有幾個角嗎?”大哥突然問。“五個”我脫口而出。“年年吃粽子,它有多少個都不知道。來,仔細瞧瞧。”母親遞給我一個粽子笑著說。 “你可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了”母親望著我問。“它是傳統下來的,哪有什么由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時大哥有點得意地說:“是為了紀念舊戰國時代楚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的形象體現和概括了中華民族的性*格,他為捍衛真理與正義剛直不阿,奮不顧身的意志言行等都值得我們學習。”我瞅了大哥一眼,嘟起小嘴說:“我也要向屈原學習,愛真理、愛正義、努力學習,好好保衛我們的祖國。”爸爸媽媽大笑起來,笑得是那樣的開心,粽子吃得更有味、更香了。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的風俗習慣外,有時還要劃龍舟比賽。主要是在一些大河上進行的,在我們的家鄉就是清水江了,清水江也有點著名哦,有時間你也來看看。江岸兩邊埃埃擠擠地站滿了人,肩并著肩,腳跟并著腳跟。看,比賽船只正處在同一戰線上,每位隊員正沉著地等待著發號令。“啪”號聲已響,各位船員緊張而又熟練地操縱著船漿,不停地有規律地在水中劃動著。此時此刻,各隊的“啦啦隊”也正在興奮地舞動著,吶喊著,為自己所支持的船隊助威。進入了高|潮階段,真是精彩極了,熱鬧極了,鼓聲、吶喊聲混成一片,震耳欲聾,翻過幾座山坡都能聽見。船員那雄健的姿勢,必勝的信念,令我贊嘆不已。其實,勝敗與否,在他們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發揮出了真正的最高的技術水平,精神可喜。
端午節,十次有六次還吃楊梅呢。那墨紅的果實,甜甜的果汁,真是美味可口,又酸又甜。令人越吃越想吃,不過,吃多了,牙齒有些酸痛。因此小孩子還唱道:“楊梅,楊梅真好吃,吃完過后真難過,請找個地方坐一坐。”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又何止這些呢。可我的笨筆寫不出多少,就讓它在我心中珍藏著吧,讓我從內心去體驗那些風俗習慣,去感受它獨特的“美”。
端午,端午,你是我追求的見證,我一定堅持正義,更會向往你的“美”。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四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在我們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這是一種留存在骨子里的文化流傳,是不可磨滅的,也是中國人應該好好的紀念的一種文化!
端午節節日由來: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身死,又成為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五
福州作為閩南文化的發源地其地位不言而喻,福州端午節習俗很大程度上也是閩南地區端午節習俗的一個縮影。
端午節,福州俗稱“五月節”,又稱“五日節”。一般節日多是晚上聚餐,而這個節日卻是中午,故謂“端午”。時值農歷五月,且從初一直到初五,故又稱“五月節”、“五日節”。
傳統的福州端午節習俗中要擺宴,除一般菜肴外,要喝雄黃酒(有毒,現在沒人喝)、吃粽子及荷葉包夾紅燒肉或米粉肉;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掛“紅肚兜”,佩“香袋”;婦女頭系續命絲,佩符簪艾虎、浴蘭湯;家家戶戶門上懸插蒲艾,書符作門帖;制雄黃筒,燃黃煙噴于屋壁、蚊帳等處,以驅蟲毒。福州民諺“未吃月節粽,寒衣都沒了”,表示季節肚兜的轉換,之前則“涼九蓄三”,早晚地氣冷,要多穿衣服,過了五月節,寒衣就可以收起來了。
農歷五月初一龍舟下水,俗稱龍船鼓轉頭,節日的氣氛逐日濃厚,到初五達到高潮。
福州端午節習俗里龍舟競渡最盛行、歷史最悠久的是閩江南港蘇岐一帶。據《閩侯縣志》記載:“臺江、西湖、北湖及城內諸河皆有之,而蘇岐尤盛”。
南港蘇岐,位于福州南郊南通、南嶼之間,系閩江抵南臺島后分成南北兩港而得名。這里水深港闊,風浪不大,兩岸人口密集,歷來是福州端午節習俗中主要的民間龍舟競賽地,歌謠:“五月五,是端陽,南港江上好風光。鑼鼓震天沖破浪,蛟龍健兒爭飛翔。兩岸觀眾齊歡呼,熱鬧奢華又一場”。競渡日,萬人空巷,競賽地兩岸觀眾激情歡呼、喝彩,鞭炮轟響、鑼鼓喧天,彩旗招展,炎熱的天氣加上火爆的場面,形成中國式的“狂歡節”。
為使五月節過得紅火,龍舟賽組織者早在四月下旬就開始做宣傳工作,邊敲鑼打鼓,邊唱“采蓮鼓”歌謠,到各戶、各商家募集經費。“手拍鑼鼓響連天,采蓮募款到街邊。這間店號沈紹安,古董雅玩排堆山;脫胎漆器揚四海,店號創設乾隆間。宣政路上好排場,這間館店聚春園;嘰喳嗶卟真務味,特色名菜佛跳墻。”現編的通俗順口歌詞,商家自然愛聽,樂于出錢,凡出手大方的則獲取坐“龍頭”殊榮。
自唐末至民國一千多年間,福州西湖都是龍舟競渡重要場地,因此“湖天競渡”成為福州西湖八景之一。民國四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省長)許世英手書“擊楫”碑刻今尚存。
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受奸倭排擠,報國無們,自沉汨羅江。民眾爭相劃舟施救無果。為不使遺體被魚龍吞噬,百姓把飯團以竹葉包裹投入江中,是日為農歷五月初五。故而有端午節習俗有龍舟競渡、吃粽,流傳至今已達兩千多年了。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六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端午節,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去奶奶家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一天的上午,我們就要去買艾草。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插在門縫里,有的插在窗戶上,還有的站在門口,一動不動,仿佛是威嚴的戰士在門口站崗。那一天,整個小區都飄著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門上的艾草香千萬條青色的絲巾在門口飄蕩,十分美麗。因為這青澀的帶著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們要給孩子系五色繩。顏色分別是:青、白、紅、黃、黑,分別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繩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掛在腳上。五色繩不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們的美稱也有許多,比如;長命繩、辟邪繩、快樂繩等等。
中午吃過飯,很快到了下午兩點,大人們要給我們洗一次特殊的澡。。這一個澡的特殊在于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水而制成。因為聽人說,洗了這一個“植物澡”,這一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
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在各地工作的游子如果沒有迫不得己的事情,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天桌上的菜可豐富了,有魚,象征著年年有余,有雞鴨,象征著家畜興旺等等。
吃過晚飯則又到了我們最興奮的時候---買香包。香包就是香囊,形狀各異,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不僅形狀各異,而且大小不一,大得像手掌那樣大,小的只有巧克力那么小,里面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是甜甜的糖果,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玩具。香包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一格,令人難忘。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七
小小的粽子有四個尖尖的角,外面包裹著一層嫩葦葉,就像一個小孩兒穿著一件嫩綠的衣服似的。為了不讓葉子散開,人們包好粽子后,還在外面纏上一根細線。細細的線,像根腰帶似的,真有趣!
粽子是糯米做的,一粒粒飽滿的、雪白的糯米擠在一起,看上去很誘人。不過,要讓粽子好吃,餡也要好。那餡各種各樣,棗的、肉的、豆沙的……數也數不清。咬上一口,可真香啊!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那么,你知道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告訴您吧,這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當時,他看見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了,可楚成王卻無動于衷。他多次直言上諫,可成王不但不聽勸,而且還把他流放在外。他悲痛萬分,寫下了《懷沙》這首詩: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五月初五這一天,他悲壯地吟誦這首詩后,投江殉國了。人們怕魚把他的身體吃了,就包了粽子扔進江里讓魚吃。
后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年端午節,人們都以吃粽子和賽龍舟來悼念屈原。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八
今天是6月12日,農歷五月初五,也是端午節。
下午,我大姑,二姑和我弟弟一起來到我們家,你們大概不知道是要干什么吧,讓我來告訴你們,是包粽子。
要開工啦!我和弟弟在一邊玩竹蜻蜓,我媽媽、大姑和二姑包粽子。我大姑先洗米。快洗完了,但是,弟弟太頑皮,他把竹蜻蜓一扔,去用力推我大姑一下,這下子,米全都撒在地上了。我大姑被我弟弟氣火了,打了我弟弟一下,我弟弟跑開了。
我大姑把米撿了起來,又重新洗了一下。下面就剩包粽子了。她們包的時候,我留心觀看,只見媽媽先拿出粽葉,把粽葉卷起來,先放進粽葉三分之一的米,放半個棗,再放兩顆花生,再把剩下的三分之二用米填滿,最后細線綁上去。這樣,就做好了一個完美的粽子。我想幫媽媽、大姑、二姑包粽子,就照著樣子包了幾個。她們都說我包得很好,都為我豎起了大拇指。到了下午4點,我們終于包完了。開始煮了,分兩鍋煮,第一鍋煮到五點。第二鍋煮到七點,煮好了。
終于吃到粽子大餐了。吃著美味的粽子,我仿佛吃到了仙桃一樣。
這個端午節實在是太快樂了!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九
端午節是個隆重的節日,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那就讓我告訴你吧!
戰國時期有個人叫屈原,因為自己的國家被其它國家占領了,所以痛如刀割,最后抱石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旁邊的漁民趕緊劃著船把糯米飯扔到江中,保護屈原的身體。從那以后,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又到了,爸爸去買其它東西了,我和媽媽在家包粽子。
媽媽先是拿出了材料:糯米、竹葉、糖、比毛線粗一些的麻繩,開始包起了粽子。媽媽先把糯米和糖拌勻了,再用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綁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步驟做,先把糯米和糖放在一起,然后包再綁,結果做出來的“出乎意料”,糯米露了出來,變成了“大肚子將軍”,媽媽看著我包的粽子笑了起來。
開始煮粽子了,煮好后,爸爸、媽媽和我吃起了粽子,爸爸和我只吃媽媽包的粽子,而我的“大肚子將軍”還孤獨地躺在盤子里,那只有我自己來對付它了。
吃完了粽子,爸爸看天色還早,就帶我去河邊看起了賽龍舟……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
今天是端午節,在莆田這算是個大節。從農歷5月初一開始,過節的氣氛就濃郁得讓人期待。“初一糕、初二棕、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呵呵,也不知道我用譯得準不準。在莆田,這樣的節日總是讓人感到非常的溫馨。
吃過糕吃過棕,今年的螺就沒得想啦。呵呵,都是環境污染惹的禍,今年的“麥螺”也就是大家在報紙上看到的”織紋螺”因環境污染而成為含毒的食物之一。可惜啊可惜!
今天是初五,在莆田的每一個院落里,每一條巷子里都飄著濃濃的“五味草”的清香。按照咱們這的風俗,今天是要用“五味草”煮出的水洗頭洗澡換上新衣服的。很慚愧,直到現在我還沒弄清楚是由哪些品種的草組成的。但那味道實在是好,洗過澡留在身上那芳草的清香,遠勝于任何品牌的沐浴露。
聽說今天涵江還有龍舟賽,真是向往極了!可惜,要上班,只能留一個永久的念想啦!
覺得在莆田這地方生活也不錯啦!若是在大城市里,或許忙碌會讓我們不再為傳統節日而用心,那么生活的樂趣也將會隨之淡去許多哦!
小城自有小城的快樂,不是嗎?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一
以前我過的端午都是包粽子,而這次本來以為也是包粽子但情況有變,變成了做香包,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班也開心我也很開心。直接問到:包幾個香包帶走,袁老師半開玩笑說到:你們又沒出錢,一人一個不能太多。”但是我們還是很開心,因為又可以玩了。
課堂上袁老師一一的給我們講那些材料的大概,然后我們開始選香包,我本來是藍色的香包,程鑫他把他的給我換了。
接著我們上了德林陸續的排隊裝香包,到我的時候袁老師卻說少的材料拿少些,多的多拿些。
我看到合歡花我就少來了一些。我一看到黃色的細粉粉,我猜那應該是桂花,但它所剩不多了,我就沒拿。我看到了茉莉花就拿了兩三朵花就去看其他的種類了。咦,這是什么,范姐回答我說,這一個是艾草,袁老師說這一個艾草可以多裝一點。
我們裝完材料后開始裝香包,我不會弄,就叫了同學幫我一下。最后我們還美美的拍了一個照。
今天我們收獲了很多的東西,雖然香包不如包粽子,但是做了香包之后我們還是開心。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二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今天提前過,我們在溫柔袁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個香包,袁老師還親手在我們的額頭上寫了一個王字,但有些同學有點頑皮,硬是要讓袁老師在他們額頭上寫上別的字。
今天晚上我們吃完飯,快速的回到了教室,上課時袁老師滔滔不絕的給我們講了制做香包的材料,我們越聽越有興趣,一直在不停的躁動,而我不一樣,我表情非常冷漠,我只期待過程和結果,最不喜歡起因,終于等到過程這里階段,我高興不已。
我們隨著親愛的袁老師來到大自然景區我們靜靜坐在凳子上,靜靜等著,終于到我了,到我了。既高興又興奮,我快速起身,像老虎捕食一樣沖了上去,快速做香包。
我先放了點艾草墊底,然后中間放茉莉花、合歡花等很多很多的花,最后在放薄荷封頂,就這樣,香包的一半就做好了。
我走下臺階,坐在凳子上,把香包裝進袋子里,我拿起來聞了聞,看了看,嗯、不錯、非常好,簡直天衣無縫。
最后我們一起照了一張美美的照片,便開開心心回到教室。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三
包粽子,賽龍舟,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就和家人一起包了粽子,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哦!
我和奶奶一起去河邊洗粽葉,粽葉一身清爽爽地上了岸,奶奶和我一起來到了長廊那里包粽子,不過奶奶說包粽子有點小困難,我不怕!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我先把粽葉交差,哇!那個樣子真像一個小小的帽子,再把糯米放到“小帽子”里,我想打噴嚏了結果一噴,噴到了弟弟臉上,我“咯咯咯咯”我笑了起來,然后再把粽葉和糯融為一體,輕輕提住它的鼻子”最后,用繩子綁住,正宗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想:如果加上眼睛嘴巴會成什么樣呢?我還是不要了吧!因為粽子不夠,只能擺成花朵,好漂亮呀!
過了一個小時,粽子熟了,一股香味向我飄來,我連忙抓起一個粽子,粽子可真粘,把我的手緊緊的粘住了,剝粽子就像剝衣服一樣,粽子衣服剝了下來,黃黃的身體全露了出來,我不太喜歡吃灰水粽子,像九江的粽子有綠豆的,紅豆的……不過黃色粽子,只有定南才有,大家都稱為它叫灰水粽。我只吃了一半就丟棄在旁邊了。
吃著自己包的粽子,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四
“端午節,吃粽子,加糯米,和紅棗,看的歡,吃的樂……”端午節又到了,這次端午節我一定要自己包粽子。
奶奶說,包粽子一定要記住步驟。奶奶和我先把買來的糯米、竹葉和竹繩給洗干凈,然后我們把手清理干凈,開始包粽子。
奶奶把洗干凈的竹葉包成一個像三角杯一樣的形狀,末端留了些竹葉包上面的封口,奶奶再把洗好的糯米放入“三角杯″中,用末端的竹葉在上面封口,然后又用竹繩包起來,一個粽子完成了!
我看挺簡單,就自己按照奶奶的方法自己做了一遍。沒想到的是,在包“三角杯″時,我居然把“三角杯″做成了“沙漏”,糯米像沙子一樣,一顆一顆的從“沙漏”里流下來。失敗!
我再一次包粽子,這次沒有把“三角杯”做成“沙漏”,可是,當我封口時,“噼啪”地一聲,糯米全灑了。又一次失敗!
我又一次包粽子,奶奶說,粽子封口完要馬上綁上竹繩,不然就會撒掉。這次我很細心很細心,封上口馬上綁上了個“蝴蝶結″,我屏住呼吸,把它放在手心上,哇!我終于做好了一個!后來我又做了一個、兩個、三個……
包粽子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難,所以看東西不能看表面。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五
五月五日,是端陽。插上葉子,帶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船下水很高興。每當我唱起這首兒歌,我都想起了一個愉快有趣的端午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在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流行。
端午又稱重五,很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掛鉤。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孩子的脖子、胳膊或腳踝上,被稱為長命線的各家插入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入河中,就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遺體。
南方節日吃五黃:黃瓜、黃魚、咸鴨蛋黃、大豆瓣包粽子、雄黃酒。不管是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用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王字,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滅毒蟲,防止毒蟲的發生。
端午節有這么多習俗,很有趣,希望端午節快點來!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六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為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法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體驗一下這種氛圍,請奶奶告訴我包粽子的方法。
包粽子,首先要清洗筷子的葉子,用熱水浸泡。準備棗、雞蛋、肉等陷落,把自己喜歡的陷落煮得香,就可以開始了。首先,折疊長筷子的葉子,圍起來,做個窩,中間放入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起棱角。然后把凹陷放在米里,和筷子的葉子一起揉,最后把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形。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不耐煩地揭下蓋子看情況。從鍋里飄出粽子的香味,想要我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漫長,當我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時,我很高興得到舞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下來,就能看到里面金黃色柔軟的粽子,咬一口,好吃,幾乎連筷子都咬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七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大家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都會有一些風俗習慣。比如,包粽子、早晨出去踏青、等。每年端午節那一天,我和媽媽都會早早起床出去踏青。我們來到公園里,看到許多人都來踏青了。“真是莫到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然后,我和媽媽會一起包粽子。粽子很難包,我先把糯米淘洗干凈,再用開水把干的粽葉泡開,然后,準備干凈的繩子,媽媽再把肉切成丁,再把肉丁泡在醬油里......準備的東西還真多。
大概過了二十分鐘才準備好。開始包了,我們要包三角肉粽。包好后,我們就用高壓鍋煮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過去了,粽子也煮好了。我咬了一口,好好吃啊。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每一年端午節都辦得很豐富,大家都過得很開心。我現在多么期待今年端午節快點到來啊!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八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今天我們去外婆家過端午節,還沒到門口,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原來是外婆在做油炸餅呢,我忍不住拿起一個就放入嘴里,呀!又香又脆真好吃。媽媽說只有在每年的端午節才能吃到這香脆可口的餅。
一會,我又看到外婆拿來幾把草,把它插在大門上,我奇怪地問外婆:“這是什么東西?”
外婆告訴我:“這是艾草和菖蒲,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它,因為它們的莖和葉能產生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還有驅邪作用,就是能把不好的東西趕出去。”我感到很吃驚:原來這草有這么多的功效!
中午吃飯是,我發現桌上有我最吃的黃鱔﹑黃魚等。媽媽告訴我:“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和雄黃酒,把雄黃酒灑于室內可消毒殺菌,喝它對人身體也很有益。”
今天不僅有很多好吃的,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十九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哼著這首兒歌,不知不覺端午就要來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習俗嗎?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在我們這里,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有插艾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可是你們想知道它們的來歷嗎?來,聽我介紹: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蟲。
同學們,你可知道,雖然在我們這里,端午節是這樣過的。可是在外地,就不是這樣了。比如說: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它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哼著這首兒歌,一邊期待著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二十
我喜歡端午節,可以吃粽子,其實是喜歡吃白糖,如果吃粽子不放白糖,我一口也不會舔的。
這個端午節,我起的很晚,早餐都可做午餐了。每次過端午節,都是媽媽把粽子剝好,放進碗里,灑上白糖給我吃。這回我問爸爸:“爸比,幫我弄一下粽子,好嗎?”他裝作沒聽見,坐到沙發上看起電視。我小聲地自言自語:“哼!不弄就不弄,我自己來,總比不吃強。”
不久媽媽回來了,她右手提著菜,左手拿著一大袋神秘的東西放進廚房。我攔住媽媽指著那一大袋東西問:“媽媽,這是什么?”“中午你就知道了。”原來是口味蝦。
爸爸現在是我崇拜的偶像,媽媽買得一大袋口味蝦,他一個人蹲坐在衛生間處理完。我不敢用手抓蝦,手拿著剪刀把蝦抓出來放在地板上,把它的“武器”剪掉,才敢抓。可老爸是抓住它的背,把蝦的“武器”拔掉。爸爸力氣真大呀!
開飯嘍。爸爸做得口味蝦,香味撲鼻
而來。還做了我最喜歡吃的牛肉和菡菜。媽媽說,端午節的菡菜賽線雞。沒多久,我桌前堆滿了口味蝦的殼。我打了一個飽嗝,大聲地說:“這個端午節吃得真香!”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二十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支歌,便想起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流行于很多民族地區,有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者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還有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熱鬧啊!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二十二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的氣息遍布在中原,為家家門口掛上了艾葉,為廚房增添了一陣粽香,更是為河邊的龍舟增添了比武的斗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香噴噴的糯米,清香的粽葉和甜甜的蜜棗,湊成了那美味的粽子。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和奶奶學著包粽子。剛開始我坐在旁邊觀看,隨著我的成長,我漸漸可以當奶奶的助手了。直到現在,我已經可以自己包粽子了。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因為奶奶生病了,所以今天我想讓奶奶嘗一嘗我自己包的粽子。拿起兩片一長一短的竹葉,讓短竹葉與長竹葉的一條邊對齊,微微傾斜,再折成漏斗的形狀,然后拿出泡的糯米,抓起來,瀝干水,放進漏斗狀的粽葉里。捏起一顆蜜棗,把它放在糯米上,再抓一些糯米放在上面,然后壓實,再向下折,擠一擠,左壓壓,右壓壓。捏起一根線,纏繞、拉緊,最后打一個蝴蝶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把粽子下到水里,過了一會兒,粽子就做好了。
我把粽子端到了奶奶的房間,和奶奶一起分享了這份美味。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有飄香的艾葉,香噴噴的粽子和精彩的龍舟。
端午節風俗作文450字 端午節作文600字篇二十三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今天就來說說我們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是為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五月初五的這天,愛國詩人屈原,懷抱大石投入江中,百姓為了阻止魚蝦吃他的身體,就用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
這個習俗一直保留著,只是現在的人們不把粽子投入江中,而是把粽子吃掉。
端午節的這天,大人們早早的就開始張羅了。媽媽負責包粽子,看著媽媽把泡好的糯米,肉,包在箬竹葉里,不一會一個個小巧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把粽子雞蛋一起放鍋里煮,整層樓的人都能聞到粽香。
爸爸負責準備中午豐盛的飯菜,我們老家有個習俗,要為孩子準備雄黃酒,把雄黃酒抹在肚臍上,抹了雄黃酒,這個孩子就會健健康康的。還有就是為孩子系上五彩線,等到七月初七再取下來丟到房頂上,讓喜鵲拿去搭鵲橋。
我們這天會穿上大人為我們準備的新衣服,跑到江邊,看大人們劃龍舟,我們在岸邊為他們吶喊助威。
現在的人們對傳統文化越來越淡漠,希望我們能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