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三大要素是篇一
為此根據上級指示及安排,我校積極行動起來,在教師中開展了敘事研究工作。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由于教育敘事研究是一個新生事物,所以校長組織校領導班子首先在一起認真學習了市教育局周國韜副局長的文章《且思且行,開展教師敘事研究,漸行漸進實現教師專業提升》以及相關資料。通過學習,校領導明確了什么是敘事研究,并充分認識開展教師敘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開展敘事研究工作。校領導班子決定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敘事研究組織管理機構,制訂了教師敘事研究管理機制,決定將此項工作納入到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型學校”的總體規劃之中,認真組織實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學校領導要帶頭開展教育敘事研究,全體教師參與此項工作,學校提供條件使教師能夠針對教師教育學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合作研究,并且進行深入的反思,組織教師及時交流研究成果并形成用于教師研修的校本教材。骨干教師要帶頭開展教師敘事研究,每年都要完成一定數量的高質量的教育敘事文章,并把它作為評審骨干教師的基本條件之一。同時學校把進行教育敘事研究工作作為教師評聘,評職,評優的首要條件,并與各種機制掛鉤。
二、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首先,通過學習,教師們認識到教育敘事研究是以敘事的形式記敘自己所經歷的各種事件與思考,通過對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教育意義,促進自己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育行為的轉變,實現對教育問題的探究。
其次,組織教師學習敘事研究的內容及形式,通過學習,大家明確了教育敘事研究的內容涵蓋了學校的全部工作,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教師經歷的對其專業發展有影響的事實、事件的敘述;二是對事實、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它的成果表現形式是教育敘事文章(報告)。
再次,給教師讀一些教育敘事的范文,使教師們對教育敘事文章有感性的認識。
通過學習,大家認識到開展教育敘事研究有助于挖掘,顯現和反思教師內容的實踐性認識,促進教師在探究和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過程中更新觀念,對于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促進學校的發展具有十重要的意義。同時大家也明確了研究工作的方法與形式,明確了研究目標與目的。
三、領導帶頭,共同研究
在明確了此項研究工作內容,方式后學校領導組織教師靜下心來,用心思考回想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通過回溯自己曾經歷過的事件來分析自己對人生、教師、學生、知識、學習、教育等這些教育基本概念和問題的認識在實踐中是如何形成的,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決定了自己現在的哪些行動,并深入思考其中的有價值之處與偏差及應調整之處,從中挖掘具有教育規律的內容。最后把這些思考形成文字,經過修改就成為了一篇教育敘事文章。
校領導不僅指導教師進行教育敘事研究,更身體力行親自參與研究工作,每位校領導都寫出了高質量的教育敘事文章,在教師中引起很大反響,并起到了榜樣、帶頭作用,廣大教師都自覺、主動、積極地投身到教育敘事研究工作中。通過實踐——思考——再實踐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理論與專業水平。
四、成果與思考
經過思考,沉淀,廣大教師“我手寫我事”撰寫出了一篇篇具有真情實感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敘事文章,同時,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收獲提高。可以說教育敘事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反思及專業水平的提升。
學期末學校把教師們撰寫的敘事文章裝訂成冊,形成成果集,供廣大教師學習,傳看,達到了研究成果共享。
通過一系列研究工作的開展,我們也深深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要不停地思考,不光要對已經發生的事件進行思考,而且要“且行且思,思而再行”,并要注意經驗與材料的積累,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從而使自己從教書匠變為研究型的、學者型的教師。為此,我們會在今后工作中繼續進行此項研究工作,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三大要素是篇二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應該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給人以啟迪和回味。以下幾點我認為要考慮的:
1、“教育敘事”必須基于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對真實的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每個“教育敘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教學事件,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某一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或發生的某一種意外的”教學沖突”。
3、由于它是對具體的教學事件的敘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
它不同于教學之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學之后的“教學實錄”(或”課堂實錄”)。
4、每個“教育敘事”所敘述的教學事件必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蘊含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5、“教育敘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后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后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
6、“教育敘事”的寫作方式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上課的教師本人在反思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教學事件”。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后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此類心理描寫實際上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了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敘事“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已經在談起、討論的問題,這個”主題”是所敘述的教學事件中產生、蘊含著的,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后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三大要素是篇三
學習撰寫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還將是教育教學研究及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的新動向。
一、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報告 《論語》可說是最早的教育敘事研究報告集子。 撰寫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前提,一是必須進行教育敘事研究,二是要了解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了解教育敘事研究,可先從了解什么是“教育敘事”開始。所謂“敘事”,就是敘述故事。所謂“教育敘事”,就是源于生活和文學的敘事,被引進到教育領域,特別是在教師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領域中,就已被賦予了教育本身的涵義。對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的解釋很多,如:“以敘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劉良華,2004) “所謂教育敘事研究,就是通過教育主體的故事敘說來描繪教育行為、進行意義建構并使教育活動獲得解釋性的意義理解。”(岳龍,2004) “教育敘事研究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通過教育生活經驗的敘述促進人們對于教育及其意義的理解。”(丁鋼,2004) 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筆者一句話的理解,即:開展教育敘事研究后,是對“案例”、“教學日記”、“教育隨筆”等引領開發的一種文本。教育敘事研究報告是案例寫作構思上的新突破,是教學日記寫作風格上的新嘗試,是“教育隨筆”中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的文體。在報告中,多數情況下是教師本人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敘述自己的教育經歷和體驗,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怎么做,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
二、撰寫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意義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意義,實質是即“以敘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變教師自己的教學生活”。讓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研究、記錄成敘事研究報告。這不僅能夠時時的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時的總結,而且還可以對自己今后的教學提供豐富的經驗。對于教育研究者而言,作教師實際生活的敘事研究無疑是進入了一個極富人文關懷和情感魅力的領域。但是教師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獨到的教學研究方法,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自我敘述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且能夠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從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進行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實際上將教育轉化為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生命。用一位教育名人的話說就是“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確是教師專業生活事件的真情告白,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極富人情味、極具人文關懷、極具情感魅力的思索領域。” 在新一輪的新課程改革中,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還是轉化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突破口和催化劑。能使教師的教學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從而解了長期存在的教師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相脫節的問題,給教學改革帶來一個全新的理念和新的發展。
三、如何撰寫教育敘事研究報告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撰寫沒有一個統一的格式。一個相對完整的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一般包括:標題、引言、述說教育教學過程,反思或討論等。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撰寫過程與教師是零距離。我們教師每天的工作與生活都跟一個個精彩的具有“鮮活生命”的學生教育事件、教育敘事(個案故事、課堂故事等)勾連在一起。這些故事既是教師教育生活的點綴,也是教育敘事研究很好的素材。我們教師通過每天的細微觀察,選擇有一定影響和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抓住“本質東西”進行獨特視覺的觀察,并藝術化的描寫,給這些“故事”賦予獨特的情感體驗,就會讓人讀后有一定的啟迪和借鑒作用。好的教育故事魅力還會讓人讀后久久回味無窮。 教育敘事報告的敘事內容,專家認為:“走進生活找故事”是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基本內容,最大特點就是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尋教育參與者的足跡,在傾聽教育參與者內心聲音的過程中,發掘教育個體或者群體行為中的隱性知識并揭示其蘊涵的價值和意義。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撰寫形式多樣。如《論語》,孔子的學生通過回憶、口述及故事的方式,“研究了教師孔子的生活與思想。如筆者所發表在《教育科學研究》(2004.8)中的一篇較短的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你可以坐著回答問題》一文如下: 一堂公開課正在多功能的教室里有序的進行著,來聽課的教師多數是外校的。 “小芹,你把表現阮恒動作與表情的句子讀讀”。 “老師,行”。 這位學生讀得不好,不是少讀幾個字,就是讀錯幾個字,讀完時臉通紅。“小芹,你怎么啦”,老師溫和的問這位學生。 “今天教室里與往常不一樣,老師,我心慌,腳有點站不穩”。 “你下次回答問題,就坐著吧,其他同學也可以這樣”。 一堂傳遞著“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的理念之課,在師生間或是站著或是坐著的交流中進入高潮與尾聲。 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呈現方式,上海師范大學專家岳龍博士指出:敘事角度可以靈活多變,隨心所欲地轉換,這是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一大特色。撰寫時可用聽聞、查閱文件、采訪、轉訴等等方法來調度。常用的教育敘事方法主要有順敘、倒敘、插敘。
四、撰寫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的要求 歸納一些成功的教育敘事研究報告,發現集中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內容真。要求教育敘事研究報告所敘述的是來自已經發生過的教育事件,而且是真實可信的教育故事。決不是教育者憑空捏造的“美麗的謊言”。在特定的環境、人物、時間、背景等眾多因素下才會有一定的故事發生。因此,教師平時善于捕捉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義。
(2)理念新。在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中,敘述的對象必須是新問題。把握好教育敘事中人物的角色,用新視覺去動察新的理念,才能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飽滿”,敘述更具有“誘惑力”。
(3)情節精。同樣是一件事不同的人敘述效果就不一樣。原因就是有的人能夠在抓住“事件本質”的前提下,繪聲繪色得講述。講故事也是一種技巧和藝術。特別是關鍵處、有沖突的地方,問題的梗節所在的時候,事情的高潮部分,更要具有“藝術處理”。教育敘述必須有“情節化”描寫,千萬不能進行“記賬式”敘事。
(4)感悟深。所選的事件(故事),要有一定代表性、突發性、可借鑒性,要讓讀者從教育敘事研究中獲得一定的理性感悟,或有某種教育靈感。
(5)主題明。一份完整的教學敘事研究報告必須有一個照亮整個文章的“主題”。這個“主題”常常是一個教學理論中己經被提交出來討論的問題,但它與理論研究中的“主題”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學敘事研究報告的“主題”是從某個或幾個教學事件中產生,是從“實事”中“求是”,而不是將某個理論問題作為一個“帽子”,然后選擇幾個教學案例作為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