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返鄉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返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一
三下鄉實踐期間,生活確實比較艱辛和復雜:學校老師領導給我們提供三間很小的房間,我們就這樣三個人,四個人的擠在一個房間睡覺,每天我們從住處走一兩公里的路到學校;洗澡間很破舊,門和窗戶都是壞的,洗澡也需要我們自己燒水,很多同學幾天才洗一次澡;飯菜是學校為我們提供,沒有什么特別地招待,和學校吃的一樣,但我們也吃得津津有味,而吃完飯也需要我們自己洗碗……
一個星期的生活就是這樣重復著,帶隊的老師也這樣和我們一起生活著,也不得不感嘆著這生活的.艱辛;生活苦是苦了點但很有生活的意義。我們在一起有說有笑,苦中作樂,有一種吃苦的幸福。一起聊天,一起吃飯,一起做家務,一起工作,一起支教,一起調研友誼在無聲無息中培養出來了,我們團隊里的感情更深固了。
忘不了我們生活過的艱辛,大家不怕困難,互相幫助,都挺了過來;忘不了從住房到學校的那段曲折的小路,一路上充滿歡笑聲;忘不了生機勃勃的學校,在學校我們感覺到很踏實;忘不了第一堂課給初一1班上體育課,孩子們都露出了天真的笑臉;忘不了我們和高三同學在課堂上交流高考經驗的情景,和學生們上的每一堂課,孩子們都表現的新奇又有活力;忘不了課余時間和孩子們的玩耍,真的感覺很輕松,似乎自己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忘不了我們遇到了挫折,隊長和老師給我們的鼓勵,讓我們的隊伍更團結;忘不了在調研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最終我們還是沒有放棄,把問題都解決了;忘不了那次家訪的經歷,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頗有感觸;忘不了和孩子一起走過的日子,聊天,玩耍,歡笑,擁抱,照相……忘不了在學校的我們,是多么受孩子們的歡迎,總是被孩子們緊緊地包圍;忘不了給孩子上的最后一節課,孩子們都淚流滿面了,我們眼睛也通紅了,但我們堅信,以后我們一定可以再見面的……忘不了和學生們最后的告別,雖然很匆忙,但大家都很依依不舍,孩子們把我們送到了學校門口很遠的地方……
感動的點點滴滴,零零碎碎,不經意間,將隨時間風干,珍藏在記憶深處。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這次三下鄉的實踐活動不僅讓我們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豐富了自己的經驗,還讓我們的心靈收獲滿滿的。
我們懂得了團結,合作與交流;懂得了要面對困難和如何解決問題;懂得了如何與孩子相處;懂得了生活,可以清談卻不寡味,艱辛卻也愉快。
我們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在校老師們的支持;得到了一份純真與快樂;得到了一份珍貴的友誼,一段難忘的回憶……
這次寒假三下鄉活動真的是一次很難忘的經歷,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能力上或是在心靈上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也發現自身存在許多不足,需要以后注意與改善的。
返鄉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返鄉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二
當重新漫步在親切美麗的校園,當曲折的山路、緊張的交流和泉涌般的汗水都變成美好的回憶,當一切歸于平靜,回首向來蕭瑟,我最大的體會是: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這是一次“三下鄉”寒假社會實踐,我們的實踐團是一個五位男生兩位女生組成的隊伍。
8天的時間,剛剛結束大一生活的我們懷著一股熱情,從學校到寧鄉縣,從縣城到鄉村,從政府、企業到農村,帶著一包資料努力去完成“探索新農村農業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構建”的社會調查。在付出了辛勞之后,載著自己的思考、建議和一生難忘的經歷歸來。
還記得出行前的疑慮和不安,記得面對數十位班車司機攬客時的驚訝與無奈,記得第一天出行隊員迷失時的手足無措,記得尋找旅館時的重重擔憂,記得邁入陌生的縣政府聯系縣領導時的忐忑……
我們并不怯懦,但社會這部書我們還需要慢慢來讀懂。對于專業知識和學習能力,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可是當我們懷揣著理性的知識去叩響社會實踐的大門,還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即便是我們做過準備。
實踐開始的時候,我們有許多迷茫:“探索新農村農業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構建”,聽起來簡單,實際調研卻該如何下手?區區幾個大一學生,要試圖去解決一個全國存在的大問題,怎樣找到突破口?調查過程中,要與縣政府、鎮政府的官員頻繁接觸,能順利得到想要的支持和幫助嗎?企業本身與我們并無聯系,走訪他們會不會“吃閉門羹”?
但是當我們以一個團體真正走到實踐中去,發揮集體的智慧去尋找一個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們最后發現,其實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辦法:調研主題過于寬泛,我們可以選取寧鄉縣享有稱譽的生豬產業為代表具體分析;對于寧鄉新農村經濟產業鏈的構建,我們只需要從大學生的角度抓住幾個亮點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我們需要找準方法、表明我們的目的;與企業交流,可以借助當地政府的聯系和團隊的優勢獲取機會;深入村莊走訪,做好充足準備,互相幫助堅持到底也可以完成……
走過再回想,其實一次三下鄉實踐,考驗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知識和體魄,更重要的,是考驗我們的精神,考驗我們有沒有精打細算的周密,有沒有臨危不懼的冷靜,有沒有堅持到底的決心,有沒有隨機應變的果敢……
這一段特殊的經歷,給我最深的體會是: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風華正茂的青年,我們最缺乏的,不是理論知識,也不是具體的方法,而是“敢為天下先”的豪情,是不畏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大學生要積極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加優秀。
想起我曾一度癡迷金庸的武俠小說,看得多了也發現同樣的道理:那些真正無敵的頂尖大俠,不是那些能夠打敗天下人的高手,而是最終戰勝自己的人。
一路走過,雖然是“天之驕子”變成了“天之焦子”卻終有收獲。
真想再回去走一回山路,喝一口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