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考語文作文點評篇一
美,不一定美。像那鮮妍的罌粟,千嬌百媚,卻是害人的毒藥。而那淺淺淡淡的桃李樹,雖是不言,卻下自成蹊。人們常常在意外表,因為美麗的外衣總會令人愉悅,丑陋的皮囊會讓人生厭。人們也總是認為美麗之下還應是美麗,丑陋之中還是丑陋,這種可怕的意識如一張密致的網,網住了人們望向青天的眼。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一個年輕人得到了一張絕世良弓,他的朋友勸他在上面刻上花紋,涂一層金粉,這樣才能讓良弓更加完美。這個年輕人覺得有理,便花重金請人在弓上好好雕刻了一番。結果,這張弓僅僅被拉動了一次便斷了。華麗的裝飾品終是無用,而其貌不揚卻可能是絕世佳品。美貌,真的會迷惑人的神志,美,不一定美。
外表不應成為人們判斷是非的依據,外表也不應該成為人們斷言優劣的憑證。干癟的種子,長出的會是顆粒飽滿的果實,而顆粒飽滿的果實,種下得到的卻是干癟的種子。物亦如此,人亦如此。拿破侖馳騁沙場,征戰四野,鍛造了一個時代。而這樣的英雄,身高卻不足一米六;拜倫,用筆尖觸碰著時代,為理想奮斗一生。而這樣的浪漫詩人,卻天生跛足。外表不應決定一切,不美也許是最美。
人的主觀其實很不可靠,因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外表。紅樓中恍若神妃仙子的王熙鳳心狠手辣。賈瑞的郁郁而終、尤二姐吞金自盡,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她的美,是毒藥。而雨果筆下的加西莫多,面目丑陋,身體畸形,被人們稱為“野獸”。而這樣可怕的人,卻有著一顆圣潔純美的心。他雖不美,卻魅力無限。
美,不一定美;不美也不一定不美。美丑之分,不應在外表,而應在內心。虛有其表,再光鮮也是無用;其貌不揚,卻可能千古流芳。
高考語文作文點評篇二
為什么干癟,瘦小,無光的種子能長出飽滿、金亮的玉米,而飽滿、金亮的種子種出的玉米卻大幅減產呢?因為決定玉米品質的不是種子的外觀,而是種子內部的基因,基因才是種子的本質。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所以要想明靜通達,就要有雙望穿心靈迷霧的慧眼。
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一次,子貢重金贖回魯國人質卻拒絕賞賜,孔子批評了他,子路救了落水兒童并接受了對方的一頭牛,孔子反而表揚了他。眾人不解,孔子解釋說,子貢富有,不在乎這些錢,可這卻讓那些也想贖人卻又不富裕的人左右為難;子貢接受了牛,會使更多的人因此行善??鬃诱峭高^現象看本質,用他那智慧的雙眼穿透了心靈的迷霧,才能到達圣人之境界。
西晉時左思相貌丑陋,天資駑鈍。因此備受他人的輕蔑,歧視。左思卻在眾人的譏笑中暗下決心,刻苦學習,到二十歲時,他決心寫一篇《三都賦》。當時的洛陽才子陸機聽聞此事后,大聲譏笑左思說,他寫的文章只配給我糊酒蓋。可是當左思的《三都賦》發表出來以后,不僅陸機啞口無言,而且時人競相傳閱,洛陽紙貴。正所謂人不可貌相,眾人起初只注意到了他的外表,卻忽略了他的勤奮本質,直到《三都賦》發表才幡然醒悟。
王安石的邋遢不羈,魯迅的不修邊幅,愛因斯坦的蓬頭垢面并不會影響他們成為偉大的人物。相反,而今的某些人卻過分注重自己的外在和物質上的條件,卻輕視了對自身思想,文化,道德境界的追求,這樣渾渾噩噩于世,只不過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這更突顯了擁有一雙透過表面看本質的慧眼的重要。
人世間萬事萬物紛繁復雜,我們之于世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想要達天地之境界就要看清自己與世界的本質,愿人人擁有一雙能望穿心靈迷霧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