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雙十一銷售總結發言 雙十一銷售活動總結篇一
c2b反向定制
今年比較熱、又比較特別的“雙十一”預熱營銷方法應該是c2b的反向定制法了。所謂的c2b反向定制,即由賣家拿出一款或者幾款商品,在“雙十一”之前先由消費者預付定金,在“雙十一”當天到店鋪付尾款即可。在這過程中,商品的價格會隨著購買人數的增加而調整,當購買的人數超多某一個階段時,商品的價格則會隨之作相應調整,一般來說購買人數越多越便宜。當然,商家會事先設定最低價格,當價格已經隨人數調整到最低時,無論人數是否增加,價格都不會再做調整。如果“雙十一”當天消費者不付尾款則默認消費者放棄購買此產品,而之前預付的定金則會轉入賣家賬戶,不會返還給消費者。
案例:上面是淘寶一家店鋪的c2b反向定制活動。我們將前一款商品稱之為a。
具體玩法:商家規定從10月15日0點開始至11月10日23點之間可以為a款商品預付定金29元。當有1人下單預購時,a的價格為799元;當有2~5人購買此款商品時,a的價格則調整為699元;當購買人數超過5人購買此款商品時,此款的商品價格則調整至商家設定的最低價格599元,并且不管購買人數增加與否,商品的價格都不再調整。
而到“雙十一”當天,買家只需去店鋪支付尾款即可。若不支付尾款,定金不會退還給買家。(部分商家為了刺激大家的購買,會同時設定其它購買優惠,如前1000名下單的顧客,可以獲50元的抵價券。)
特權券
特權券,其實跟商家們在“雙十一”活動中發放的優惠券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可以抵現的。唯一不同的是,特權券是需要消費者事先購買。在消費者購買了特權券后,在“雙十一”當天,若消費者的消費金額達到商家所設定的價格時,則可以用特權券抵去一部分的金額(賣家事前會有所規定抵扣金額大小)。如果顧客“雙十一”當天不使用此特權券,則購買特權券的錢不會返還給顧客。
案例:以上是某商家銷售的30元的特權券。
具體玩法:該賣家規定其特權券的購買時間為20xx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發放特價券的時間為11月10日18點之前。此款特價券的購買價格為30元,當顧客在“雙十一”當天購買商品滿350元時,可以用此優惠券抵扣100元。因而在此賣家購買350元的商品時,實際可優惠70元(扣除買特權券的30元)。而當消費者“雙十一”當天購物金額不滿350元,該特權券無法使用;當特權券逾期不用時,特權券作廢,且購買特權券的30元也不會返還給消費者。
簽到送優惠券
在眾多送優惠券的方法中,以簽到的方式來贈送算比較獨特的。所謂簽到優惠券,即每天到相應的店鋪點擊領取優惠券的相應按鈕,領取優惠券。這種方式可以讓消費者每天都能關注到店鋪的新動向。
案例:上圖為某商家的簽到領取優惠券的界面。
具體玩法:顧客每天到店鋪的相應位置點擊“簽到領優惠券”領20元優惠券,而優惠券則需依據店家的相關使用規則進行使用。
“雙十一”前的預熱營銷方法數不勝數,賣家們可以采取其中一種營銷方式,也可以幾種營銷方式相結合使用,不過無論如何,賣家們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采取適合自己的營銷方案。
雙十一銷售總結發言 雙十一銷售活動總結篇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促時期,電商們的各種預熱活動相繼展開,網民們的購物情緒日漸高漲。公共場合隨處可見低頭族們刷著淘寶,提前加購物車的、搶紅包的、提前購買預售的,好不熱鬧。雙十一儼然成為了電商口中的“全民購物狂歡日”。面對如此巨大的“蛋糕”,各個電商平臺可謂“摩拳擦掌”,各具特色的營銷口號,模式布局各異的促銷活動讓消費者們眼花繚亂。
“雙十一”作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盛宴,對國內外消費者都是一個非常便宜的購物盛宴。全場包郵、大力度折扣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加之電商們營造出的全民狂歡氛圍,著實讓人難以拒絕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趴體”。筆者認為,“雙十一”促銷雖實惠,但談不上所謂的“全民狂歡”,只是電商的營銷噱頭罷了。消費者還需冷靜對待,真正的選擇自身所需、物美價廉的商品,切莫興奮過了頭。
消費者不能忽視的是,“雙十一”期間,網購銷售額屢創新高,相關消費糾紛也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十分突出。“雙十一”網購商品涉嫌價格欺詐、商家惡意更改商品原價欺騙消費者的情況十分常見。商品質量無法得到切實保證,近日央視還報道了國家工商總局對淘寶、京東商城等主要電商平臺銷售的家用電器、服裝鞋帽、兒童用品等503個批次的日常用品質量抽檢結果,不合格商品的檢出率高達34.6%。“三無產品”、假冒商品、質量不合格產品“應有盡有”,商品質量參差不齊一直是網絡購物的“硬傷”。
網絡購物可謂陷阱重重,躲的過假貨、奪得過價格欺詐還要堤防電商刷單欺詐和電信詐騙。刷單成本低、欺騙性大、商家與刷單手均獲利豐厚、刷單推高交易數據,電商平臺對其視而不見導致刷單亂象叢生,甚至成了“行業潛規則”。甚至一些買家也因為商家許諾的“好評返現”的一兩塊錢對產品大肆吹捧,嚴重誤導消費者對網購商品的選擇,擾亂了電商交易秩序。導致真正的好產品被“刷單狂魔”埋沒,一些商品質量“差強人意”的商家反被“置頂”,大大的提高了銷量。
網絡購物遭遇電信詐騙的新聞也是層出不窮,網絡購物導致個人詳細信息泄漏、騙子套取銀行賬戶和密碼盜取錢財、假賣家提供退貨服務騙取付款驗證碼等騙術五花八門,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
“雙十一”買買買的日子即將來臨,估計又是幾秒破億,單日成交量幾百億的購物狂歡。“剁手黨”們切莫興奮過了頭,被各類“滿減優惠”、紅包、“跳樓價”、“吐血價”沖昏了頭腦。筆者在這里提醒大家,理性購物,謹防各類購物陷阱,愉快購物別“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