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存在的問題 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總結篇一
(一)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組織管理情況
一是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實施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高度重視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報告工作,于20xx年制定下發了《重慶市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實施辦法》,全面深入推進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積極開展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市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局參照衛生監督中心有關文件,制定全市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計劃,按照計劃積極組織開展全市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
二是加強《全國衛生監督調查制度(2012版)》的培訓和督導。2012年12月舉辦了《全國衛生監督調查制度(2012版)》暨系統管理員專題培訓班,對新版全國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卡中的更新內容進行了介紹與解讀,強調了填報信息的細節要求和注意事項,確保全市監督員適應新的調查制度要求,保質保量完成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同時加強對區縣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的督導,2012年組織對全市32個區縣衛生監督機構進行了現場督導培訓、累計培訓800余人次;2013年組織對全市29個區縣衛生監督機構進行了現場督導培訓,累計培訓700余人次;2014年,截止6月,已組織對全市8個區縣衛生監督機構進行了現場督導培訓,累計培訓100余人次。
三是加強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情況通報。20xx年8月,市衛生計生委下發了《關于2014年上半年全市綜合監督工作情況的通報》(渝衛監督發〔2014〕50號),總結全市20xx年的衛生監督信息報告、衛生監督專項監督檢查行動等綜合監督工作。市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局下發了《關于2014年上半年全市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情況的通報》(渝衛監〔2014〕46號),對各區縣衛生監督機構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進行了專項通報。
四是加強衛生監督信息報告人員管理。目前,我市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均確定了專(兼)職的報告管理員和系統管理員,負責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市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局指定3名固定工作人員作為省級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管理員,主要負責全市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系統使用培訓、權限維護、統計分析、數據通報、網絡培訓平臺維護等相關工作。
(二)被監督單位報告情況
目前,通過國家系統查詢,我市有效的被監督單位信息卡共計49590張,無重卡現象,質控錯誤數量為0,自動監控信息錯誤率為0。
(三)經常性監督、監督監測報告情況
1.經常性監督。
截止2014年6月,全市上報經常性衛生監督共59011戶次,監督覆蓋率63.51%,監督合格率99.16%。全市38個區縣監督機構全部開展了經常性衛生監督,36個區縣經常性監督覆蓋率達到或超過30%;通過系統核查,全市各區縣監督機構嚴格按照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計劃開展工作,注重信息錄入的實時性和真實性,填報信息均有檔案對應,未發現突擊補報情況。
2、監督監測。
截止2014年6月,全市上報監督監測產品類樣品7102件,監測合格率94.54%,監督監測非產品(用品)類樣品9690項,監測合格率96.17%。
通過系統核查,全市各區縣監督機構嚴格遵守衛生監督信息報告真實性原則,填報信息均有檔案對應,無虛報謊報情況。
(四)案件查處報告情況
截止20xx年6月,全市共上報查處案件942件,處罰金額1873250.00元。
(五)機構、人員卡信息報告情況
截止2014年6月,全市所有監督機構均按時上報了衛生監督機構信息卡,其中省級1張,區縣級38張;全市實時填報和維護衛生監督人力基本信息卡共計988張。
(六)數據質控工作情況
經過各區縣監督機構長期以來對數據庫中重復、錯誤、失效數據進行整合、補正和注銷,全市上報衛生監督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質量控制退回的錯誤數據也大大減少。截止2014年6月,全市無質控錯誤數據。
(七)數據分析利用工作情況
20xx年6月,市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局啟動了衛生監督信息應用研究項目,通過制度化、體系化收集、統計、分析衛生監督信息,目前已完成了衛生監督信息數據的初步分析利用工作,相繼完成并向全市發布衛生監督信息匯總表匯編230張、各類統計報告和分析報告5冊約17萬字。通過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編印發布,有效的反映了全市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情況,引起了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衛生監督機構的重視,改進了衛生監督機構的工作方式,促進了衛生監督工作的發展。
一是衛生監督信息工作滯后,難以適應衛生監督事業的發展需要。長期以來,由于投入不足和重視不夠,衛生監督信息工作底子薄、基礎差,部分衛生監督機構存在計算機網絡設備陳舊、配置差等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衛生監督工作的需要,制約了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發展。
二是衛生監督信息人才匱乏,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因職能調整等原因,部分區縣衛生監督機構信息報告人員變動較大,信息報告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
三是衛生監督信息報告數據質量有待提升。部分區縣未將所有被監督單位納入信息報告系統,被監督單位底數不完整;部分區縣存在經常性監督監測數據遲報漏報的現象;部分信息系統報告數據與日常工作上報數據存在不一致的情況,數據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一是加強衛生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加大投入,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加強衛生監督機構計算機網絡等硬軟件設施建設,提升衛生監督信息化工作整體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衛生監督信息化專業隊伍,指定專人負責信息報告工作,并保證從事信息化工作人員穩定;加大衛生監督調查制度和報告系統使用培訓力度,提高信息報告相關人員專業素質,適應衛生監督信息報告工作需要。
三是進一步規范衛生信息報告工作,杜絕信息錯報、虛報、謊報、遲報、漏報,確保被監督單位基礎數據、日常監督監測及案件查處等信息的準確、完整。
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存在的問題 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總結篇二
20xx年,青島市衛生計生委在國家、省衛生計生委的大力指導和青島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質”為導向,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貫徹國家生育政策,完善基層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實施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雙提升工程”,加強衛生計生治理力度,衛生計生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今年4月份,青島市衛生局和青島市計劃生育委員會完成機構改革,順利整合為青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改革中,我委積極轉變職能、整合資源、強化服務、簡政放權,取消、下放和整合了8項行政審批事項。在推進機構改革過程中,注重統一思想、宣傳發動、科學設崗,因崗定人,高效平穩地完成了機構、職能、人員、財物等整合,實現了干部隊伍的有效融合和優化組合,高標準、高效率地完成了改革任務。
1.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妥推進。認真做好第一批改革試點縣工作總結評估,推進12家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摸底調查;在2家醫院開展公立醫院取消行政級別、收入分配制度、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完成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首批調價任務,初步建立了富有活力、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
2.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鞏固完善。認真做好新版國家基本藥物在公立醫療機構的配備使用;在全市非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逐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落實處方審核點評制度,規范醫師處方行為;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抗菌藥物應用監測質控中心,對醫療機構合理用藥進行全面監測。上半年,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共采購基本藥物7.8億元,減輕群眾用藥負擔2.3億元。
3.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積極推進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在7個農村區市試點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在4個城市區建立松散型醫聯體,提高了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完善城市公立醫院幫扶基層機制,綜合利用醫保支付、信息化等手段,促進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創新全科醫生引進培養、評價使用、交流和激勵機制,建立鄉村醫生財政補助經常性增長機制,為提高基層衛生能力提供保障。
4.公共衛生服務日趨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項目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40元,建立居民健康檔案775萬人份,為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提供健康服務300萬人次;孕產婦產前篩查率94%,新生兒疾病、聽力篩查率分別為99%、98%,農村婦女補服葉酸2.3萬人、兩癌篩查3.9萬人,為8萬名適齡兒童進行了口腔疾病預防,完成600座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
今年5月份陳嘯宏、徐科副主任來青調研醫療衛生工作,對我市的醫改和疾病防控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1.醫療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完成14家醫院二級綜合醫院的預評審工作,新增14個質控中心;院前急救工作被列為市辦實事,擬新增4個院前急救站;開展大型公立醫院服務周邊醫療機構臨床安全用血工作試點,保障臨床用血安全;加強全市孕產婦急救管理,成功救治危重孕產婦70余人,監測圍產兒3.1萬例。
2.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水平穩步提高。建立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建設和優秀人才培養財政扶持機制,每年財政投入3000萬專項資金;深入實施“青島衛生英才工程”,引進10名衛生高層次人才,招聘15名博士,培訓基層衛生人員2000余人。加強與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的合作,開展合作交流項目11項,讓市民不出青島就能享受到國內外優質的醫療服務。
3.就醫環境極大改善。全市開工建設醫療衛生項目17個,竣工面積6萬平方米,完成投資4億元;鼓勵社會資本在康復、養老、醫學美容等專業辦醫,新增6家民營醫療機構,滿足了群眾多元化的就醫需求。積極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協助制訂了全市健康產業發展規劃,通過了國家衛計委預評估并擬在我市召開現場會。
4.中醫藥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新建30個國醫館、4家民營中醫院,啟動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20+20”推進行動,推進了中醫藥服務“無縫隙、近距離、全覆蓋”;將7個優勢中醫病種門診治療納入統籌支付范圍,減輕了患者負擔。
1.持續推進和改善醫療服務。建立健全各類醫療服務規范化標準;為群眾預約診療服務17.5萬人次;在6家醫院試點住院床位集中預約服務模式,緩解患者住院難問題;三、二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分別達100%和85%;通過“先診療、后結算”服務,為群眾墊付醫療費用3.6億,方便了群眾就醫。
2.加強衛生計生行風建設。開展糾正醫藥購銷不正之風和違規收受“紅包”專項治理行動,嚴肅查處行業內違規行為;通過行風在線、群眾來信來訪等渠道,受理群眾投訴舉報6400件次;組織策劃“聚焦醫改、關注民生”、“醫療服務細節展示”、“單獨兩孩政策實施”等主題宣傳活動,打造衛生行業良好形象。
3.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和維穩工作。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維護醫療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活動,及時排查安全隱患;扎實做好信訪穩控工作,確保三級兩會和世園會、apec會議等重要活動期間的信訪穩定,成功化解5起信訪積案。
1.公共衛生安全得到保障。全市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發揮海洋科技優勢,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合作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海洋食品技術合作中心,陳嘯宏副主任親自揭牌;全面做好衛生應急工作,出動急救車輛2.3萬次,救治病人2.3萬人次,及時處置突發事件醫療救援34起,有力保障了世園會等10余項重大活動。
2.全民健康促進行動廣泛開展。深入開展控煙、減鹽控壓等健康促進行動,啟動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開展健康義診和健康教育,惠及群眾近50萬人;發布健康警示150次,廣播健康專欄42期,大力宣傳防病知識,群眾健康防病理念進一步增強。
3.社會衛生監管力度加大。加強對醫療機構、公共場所、飲用水、違法醫療廣告等衛生監督,查處違法案件164起,為市民創造了安全放心的就醫環境;清理下放衛生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4項;完善衛生行政審批網上運行系統,審批效率提速30%。
1.完善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考核。修訂《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書》,認真落實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審核,否決相關部門提報先進及政治資格555例;開展查處“兩非”案件專項治理活動,健全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效機制。
2.積極貫徹落實“單獨兩孩”政策。組織開展政策實施調查摸底和測算評估,對相關法律問題提前研究、提出對策;加強對計生執法人員培訓,規范基層行政執法行為;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和政策實施后人口預測分析,引導群眾科學安排生育時間;加強孕期保健、育兒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優生水平。
3.落實計劃生育惠民政策。從特別扶助、養老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加大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的扶持力度,扶助標準屬全省最高;探索建立計劃生育獎勵優惠和技術服務預先通知制度,部署落實省生育一孩登記制度,方便群眾享受獎勵優惠政策。
4.深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均等化。完成均等化試點工作基線調查;審核4000份流動人口衛生和計生動態監測問卷;編印基本公共服務手冊,開展商務樓座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試點,為流動人口提供便捷服務。
1.加快推進重點醫改工作。配合推進區市衛生、計生部門整合工作。試點建立縣管鎮、鎮管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模式,完善基層首診和分級診療制度。逐步推廣非政府辦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加快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和藥款集中支付。啟動實施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繼續推進城市公立醫院配套改革措施實施。開展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完善市、縣、院質控網絡。做好生育政策調整后婦幼醫療保健服務。
2.深入實施“兩個提升”工程。開展“十三五”規劃前期調研。加快衛生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和高端醫療衛生合作。積極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加強對拔尖人才、優秀青年醫學專家和基層衛生人員的培養。新建30個國醫館,完成中醫藥服務百姓健康“20+20”推進行動,推進“治未病”服務試點。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深入做好違規收受“紅包”等專項治理工作。
3.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加大重點傳染病防控力度,完善疾病控制體系建設;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做好健康促進、農村改廁、控煙等重點工作;強化預案修訂和演練,提升應急能力;加強公共場所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生活飲用水衛生等監管,推進“數字衛監”工程;加強衛生審批窗口建設,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
4.貫徹落實國家生育政策。做好單獨兩孩政策解讀、證件審批等工作;落實計劃生育家庭優惠政策;進一步精簡完善計劃生育目標考核方案,推進基層計劃生育群眾自治,力爭將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