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會計學結轉例題篇一
適用財務人員較少的中小企業,適用一般制造業。不適用于特殊制造業(如造船等)。不適用于已實施erp的企業。特別適用于剛學或剛做會計又要做主管會計的朋友。
二、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賬,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制造費用四個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
2.制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賬,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三個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車間人員的差旅費、辦公費記入管理費用。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在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作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
4.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制半成品科目。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三、日常工作及成本資料的取得
1.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歸入生產成本或制造費用科目。2.月底計提折舊,結轉制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3.取得原材料庫月報表,先比對已帳原材料與其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賬。原材料發出采用加權平均法。
4.取得產成品庫月報表,計算工資(這塊可能各企業不一,有的由財務計算,有的由車間計算),計提工資及福利費
5.由生產車間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四、成本計算分配方法
除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費用一律采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約當產量計算產值(這塊不知怎么估計才科學,我心里沒底,不過每次結果也沒離過譜,很接近實際)。
五、個人對此法的評價
1.在產品約當產量估計不夠準確,這也是成本核算中的通病,沒法。
2.產值比例法未見哪本會計著作上有記載,心中一直不踏實,感覺沒有理論依據,不過我認為其有一定的科學性,適用范圍很廣。我感覺其同工時比例法、工資比例法應屬一路,效果應是一樣地。
3.關于工資核算,不知大家所在的企業采用的什么法,我經歷過的企業都是按當月產成品入庫數量計算各工序職工工資
六、關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驟、成本分析的簡單回復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準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
1.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準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么處理:退倉并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沖預提,并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于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2.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在線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在線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線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3.制造費用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并行的辦法(部分費用采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采用人工工時分攤)。在線是否分攤,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當月銷售分析毛利率、凈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產品損益表將期間費用選擇一定標準分攤給產品)下的凈利率;可按當月生產當月全部銷售的假設做以上兩個成本分析表(因為當月的實際業績并未在銷售中全部體現,當月的生產全部銷售與當月投入的成本費用配比,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費用的分析,可以做當月的人工、制費、期間費用除當月的投入工時、銷售工時,以便與以前月份的單位工時費用比較。發現費用異常需要查找原因,給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流程簡述:(服裝廠為例)
材料成本較好的辦法:生產同一類產品(包含不同規格)的領料作一份領料單,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將投料分攤到成衣中,回收的碎布可以當作無值處理,銷售取得收入計入其他業務收入(需要交稅)。人工費用的核算:與制衣直接相關人員的工資計入生產成本-直接人工,間接相關人員的工資費用計入制費、管理費用。
制造費用的分攤:按照成衣的工時或者機器工時分攤。
以上投入轉入生產成本科目,按照入庫轉入庫存商品,按銷售結轉銷售成本。
存貨的計劃成本計價
主要涉及存貨的購入和發出兩個階段,在內容上涵蓋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資等具體的存貨項目。以下以原材料為例,具體說明存貨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需要設置“物資采購”、“原材料”、“材料成本差異”等科目,但不需設置“在途物資”科目。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筆核心分錄、成本差異的分配、發票賬單與材料到達企業是否同步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五筆核心分錄
1.采購材料
采購材料時,按材料的實際成本借記“物資采購”科目,按應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借記“應交稅金”科目;按不同的結算方式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即:借:物資采購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等
2.材料入庫 材料入庫時,按材料的計劃成本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物資采購”科目。即:
借:原材料
貸:物資采購
3.結轉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
結轉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時,按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額,借記“物資采購”科目,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按入庫材料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額,借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貸記“物資采購”科目。即: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或者相反。成本結轉方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就是為了計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種分步法。在這種分步法下,各步驟所耗用的上一步驟半成品的成本,要隨半成品實物的轉移,從上一步驟的產品成本明細賬轉入下一步驟相同產品的成品成本明細賬中,以便逐步計算各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驟的產成品成本。
問題:逐步結轉分步法(綜合結轉法)下的產品成本怎樣計算?
采用綜合結轉法,是將各生產步驟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綜合記入各該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專設的“半成品”成本項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綜合結轉可以按實際成本結轉,也可以按計劃成本結轉。因此,綜合結轉法,又有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與按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綜合結轉法之分。
(1)按實際成本綜合結轉法。采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費用,應根據所耗半成品的數量乘以半成品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由于各月所產半成品的單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單位成本要采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等方法計算。為了提高各步驟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額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產的情況下 本月所耗半成品費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假定某工業企業的甲種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第一車間生產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照所需數量向半成品庫領用。第二車間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計算2個
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均按定額成本計價。其成本計算程序如下:
①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一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一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一車間的半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半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自制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一車間——甲種產品
②根據計價后的第一車間半成品交庫單和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登記自制半成品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領用半成品的領用單(?單中所列半成品按領用數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細賬中的累計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
貸:自制半成品——甲種半成品 ③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領用單、產成品交庫單,以及第二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二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根據第二車間產成品交庫單(?單中所列產成品按交庫數量和該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中的產成品單位成本計價)?,編制結轉產成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產成品——甲種產成品
貸:基本生產成本——第二車間——甲種產品
(2)按計劃成本綜合結轉法。
采用這種結轉方法時,半成品的日常收發均按計劃單位成本核算 在半成品實際成本算出以后,再計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 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異率,調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異。累計的成 本差異、成本差異率和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的計算
公式如下: 累計成本差異=累計實際成本-累計計劃成本
累計成本差異率=累計成本差異÷累計計劃成本×100%
本月減少的實際成本=本月減少的計劃成本×(1+成本差異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應分配的成本差異=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計劃成本×成本差異率 各個生產步驟領用上一生產步驟的半成品,相當于領用原材料。因此,綜合結轉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當于各生產步驟領用原材 料的核算。
問題:逐步結轉分步法(分項結轉法)下的產品成本怎樣計算? 采用分項結轉法,是將各生產步驟所耗半成品費用,按照成本項 目分項結入各該生產步驟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各個成本項目中。如 果半成品通過半成品庫收發,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細賬中登記 半成品成本時,也要按照成本項目分別登記。
假定某工業企業的甲種產品生產分兩個步驟,分別由兩個車間進行。
第一車間生產半成品,交半成品庫驗收;第二車間按照所需數量向半成品庫領用。第二車間所耗半成品費用按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位計算。兩個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均按定額成本計價。其成本計算程序如下:
(1)根據第一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以及半成品的交庫單和領用單,登記自制半成品明細賬。
(2)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半成品領用單、自制半成品明細賬、產成品交庫單和第二車間在產品定額成本資料,登記第二車間甲產品成本明細賬。采用分項結轉法,不需要進行成本還原,一般適用于在管理上不要求計算各步驟完工產品所耗半成品費用和本步驟加工費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項目計算產品成本的企業。問題:平行結轉分步法下的產品成本怎樣計算?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企業中,有的企業各生產 步驟所產半成品的種類很多,但并不需要計算半成品成本。為了 簡化和加速成本計算工作,在計算各步較成本時,不計算各步驟 所產半成品成本,也不計算各步驟所耗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這些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成 本的“份額”。將相同產品的各步驟成本明細賬中的這些份額平行 結轉、匯總,即可計算出該種產品的產成品成本。這種結轉各步 成本的方法,稱為平行結轉分步法,也稱不計算半成品成本分步 法。從成本核算程序中,可以看出平行結轉分步法的特點:
①各生產步驟不計算半成品成本,只計算本步驟所發生的生產費用。除第一步驟生產費用中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費用外,其他各步驟只計算本步驟發生的各項加工費用。②各步驟之間不結轉半成品成本,不通過“自制半成品”賬戶進行總
分類核算。
③為了計算各生產步驟發生的費用中應計入產成品的“份額”,必須將
每一步驟發生的費用劃分為耗用于產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產品部分。這里的在產品包括:尚未在本步驟加工中的在產品;本步驟已完工轉入半成品庫的半成品;已從半成品庫轉到以后備步驟進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這是就整個企業而言的廣義在產品。
從不同的網站摘取了很多有關成本核算方面的問題,是個綜合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會計學結轉例題篇二
一般制造業成本核算流程和分錄:
1、采購
借:原材料 / 庫存商品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2、材料領用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3、計提工資
借:生產成本 / 制造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其他應付款—社保
支付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4、發生的水電費、機物料消耗等
借:制造費用
貸: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付賬款
5、計提折舊
借:制造費用(車間用)
管理費用(管理部門使用)
營業費用(銷售部門使用)
貸:累計折舊
6、月末,結轉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分攤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實做工時或機器工時
某產品制造費用分配率 = 該產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總額
某產品應分攤的制造費用 = 該產品制造費用分配率 × 本期制造費用總額 借: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7、月末,結轉完工入庫產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8、銷售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9、月末,計提附加稅(增值稅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貸:銀行存款
10、月末,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成本和稅金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11、月末,結轉本月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12、月末,結轉本月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針對你的問題,首先企業的產成品一般都會入庫變成庫存商品,實際銷售產品,直接按照上面的銷售處理。另外你所說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都是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制造費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產品成本。以上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哈!
會計學結轉例題篇三
企業會計年終如何結轉 東小城
[導讀]結轉就是要進行會計處理,會計結轉通過編制記帳憑證、匯總、平行登記總帳和明細帳等具體的會計業務來完成的。本文主要介紹了會計年終結轉的問題。
結轉就是要進行會計處理,會計結轉通過編制記帳憑證、匯總、平行登記總帳和明細帳等具體的會計業務來完成的。本文主要介紹了企業會計年終結轉的問題。
1、各賬戶封賬
年終結賬時,各賬戶進行月結的同時,為了反映全年各項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全貌,便于核對賬目,要將所有總賬賬戶結計全年發生額和年末余額,在摘要欄內注明“本年合計”字樣,并在該行下面劃通欄雙紅線,表示“年末封賬”。
2、結轉新賬
結轉下年時,凡是有余額的賬戶,都應在年末“本年累計”行下面劃通欄雙紅線,在下面摘要欄注明“結轉下年”字樣,不需編制記賬憑證,但必須把年末余額轉入下年新賬。轉入下年新賬時,應在賬頁第一行摘要欄內注明“上年結轉”字樣,并在余額欄內填寫上年結轉的余額。
對于新的會計建賬,一般說來,總賬、日記賬和多數明細賬應每年更換一次。但有些財產物資明細賬和債權債務明細賬,由于材料品種、規格和往來單位較多,更換新賬,重抄一遍工作量較大,因此,可以跨使用,不必每年更換一次,各種備查簿也可以連續使用。
對初學會計的人來說會計的基本原理并不深澳,但熟練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的技巧,卻需要一個過程。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初學者對賬戶之間的結轉往往難以把握。
所謂結轉,指期末結賬時將某一賬戶的余額或差額轉入另一賬戶。這里涉及兩個賬戶,前者是轉出賬戶,后者是轉入賬戶,一般而言,結轉后,轉出賬戶將沒有余額。
下面以制造業為例,結合資金運動的過程,對《基礎會計》中的結轉分錄作一探討。為簡便起見以下例題不考慮增值稅。
一、供應過程的結轉
供應過程是生產原料的儲備階段是指企業支付貨款到材料驗收入庫的采購過程。例1:東方公司采購甲材料5000公斤,單價10元,采購費用500元,開出轉賬支票支付貨款,材料尚未入庫。編制分錄:借:物資采購(或在途材料)50500,貸;銀行存款50500。例2:上述材料驗收入庫,按其實際成本轉賬。借:原材料50500,貸:物資采購50500。此筆結轉分錄初學者可以這樣理解,在途材料減少,庫存材料增加,即將在途材料轉至庫存材料。這里需要說明兩點:其一,在《基礎會計》中由于不涉及材料成本差異,不存在計劃成本,所以物資采購可視同在途材料。其二,材料的采購成本應包括買價和采購費用兩部分。
二、生產過程的結轉
生產過程是制造業生產經營過程的中心環節,其核算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料、工、費,分別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該過程主要設置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等賬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計入生產成本,借:生產成本,貸:應付工資、原材料等,制造費用則間接轉入生產成本。如何理解制造費用的間接轉入?制造費用是一個集合分配賬戶,企業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先通過制造費用歸集,借;制造費用,貸:原材料、應付工資等,期末再按一定的標準(如生產小時)分配結轉到生產成本中,即借:生產成本,貸:制造費用。需要說明的是企業通常生產多種產品,制造費用的核算不僅是為了成本控制,而且要滿足企業計算損益的需要。為此,制造費用必須按適當的標準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的產品成本。當然,若企業生產單一產品,制造費用可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不存在分配的問題。
經過一定的生產加工過程,生產費用歸集在“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該借方發生額并非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而是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比較復雜已超出了《基礎會計》的范疇,為便于理解,我們通常假定當月產品全部完工入庫,這樣結轉本月完工入庫產品的實際成本。例3:東方公司生產a、b兩種產品(單位成本10元),生產成本的借方發生額a:10000元,b:20000元,a產品全部未完工,b產品2000件全部完工,編制結轉分錄為借:庫存商品——b 20000,貸:生產成本——b20000。生產完工之后,生產成本歸集的費用(料、工、費)全部結轉到庫存商品賬戶中。a產品全部未完工,則不予結轉,留待下月繼續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耗費需要從收入中得到補償,庫存商品進入市場流通,實現貨幣的回籠,這樣便進入下一環節——銷售過程。
三、銷售過程的結轉
簡單地說,銷售過程的業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銷售收入的增加,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貸:主營業務收入。二是庫存商品的減少,即結轉已經銷售商品的生產成本。此處結轉初學者在理解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同學編制分錄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生產成本,問題主要出在知識的前后銜接上,生產成本已結轉至庫存商品中去了,這樣處理犯了重復結轉的錯誤。銷售的是庫存商品,應該將庫存
商品轉至銷售成本。在制造成本法下,商品的銷售成本=單位生產成本×銷售數量。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銷售稅金的結轉。
四、財務成果的結轉
利潤是工業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是綜合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財務成果的結轉主要是兩筆分錄。其一是各收入、收益類賬轉至本年利潤的貸方;其二是費用支出類賬結轉至本年利潤的借方,分別表現為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投資收益,貸:本年利潤和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等。對此結轉分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收入類賬戶增加本年利潤,故轉至其貸方,支出類賬戶減少本年利潤,故轉至其借方。我們亦可從另一角度理解,與本年利潤賬戶發生關系的都是損益類賬戶,各損益類賬戶結轉后都沒有余額。收入類賬產平時發生時登記在貸方,為將其轉平,應該結轉其相反方向借方,根據借貸記賬規則,借:收入類賬戶,貸:本年利潤。至于費用、支出賬戶的結轉則與之相反。通過上述兩筆結轉分錄,本年利潤賬戶的貸方與借方軋差,便可計算出利潤總額(若借方大于貸方則為虧損)。以此為基礎,便可計算結轉所得稅,所得稅是一項費用,同樣應沖減本年利潤,即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經過此筆結轉,本年利潤的貸方余額則為凈利潤。
五、年終有關賬項的結轉
本年利潤賬戶的余額表示內累計實現的凈利潤或凈虧損,該賬戶平時不結轉,年終一次性地轉至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賬戶,借:本年利潤,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如為虧損則作相反分錄。年終利潤分配各明細賬只有未分配利潤有余額,需將其他明細賬轉平,借:利潤分配一未分配利潤,貸;利潤分配—提取盈余公積、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至此,所有結轉分錄可以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工作中,賬冊登滿一頁時,發生額合計和余額轉入下頁,以及年終將舊賬余額轉入新賬,亦稱結轉。
會計學結轉例題篇四
例題:假設某行政單位屬國庫集中支付單位,2014年年末有關收支賬戶余額如下: 收入類科目余額:
財政撥款收入——基本支出撥款 900000 ——項目支出撥款——支農政策培訓 260000
——項目支出撥款——網絡系統建設 400000 其他收入——項目支出——專項檢查監管 250000
支出類科目 余額:
經費支出——財政撥款支出——基本支出 820000 ——財政撥款支出——項目支出—支農政策培訓 200000
——收支轉賬—項目支出結轉—網絡系統建設 280000
經費支出——其他資金支出——項目支出—專項檢查監管 110000 撥出經費——項目支出——專項檢查 100000
該單位支農政策培訓工作和專項監督檢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并經上級考核驗收;網絡建設只完 成任務的70%。
另外,該單位還發生了下列業務:
1.2013年采用受權支付方式購置的電腦2臺,買價12000元,因產品質量存在嚴重缺陷而退貨,貨款已退回代理銀行。
2、報經財政協調批準該單位已從其下屬單位調入結轉資金100000元用于網絡建設。
3、支農政策培訓剩余經費80%按規定繳回財政。
4、按規定已完成項目的結轉資金應轉入“財政拔款結余”科目
1.調整增加以前年度財政撥款結轉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12000 貸:財政撥款結轉——年初余額調整 12000
2.從其他單位調入財政撥款結余資金時 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 100000 貸:財政撥款結轉——歸集調入 100000
3.年末支農政策培訓經費剩余按規定繳回財政時
應 繳 回 金 額 =(260000-200000)*80%=48000元 借:財政撥款結轉——歸集上繳 48000 貸:財政應返還額度 48000 4.年末結轉財政撥款收入時
借:財政撥款收入——基本支出撥款 900000 ——項目支出撥款——支農政策培訓 260000 ——項目支出撥款——網絡系統建設 400000 貸:財政撥款結轉——收支轉賬——基本支出結轉 900000 ——收支轉賬—項目支出結轉—支農政策培訓 260000 ——收支轉賬—項目支出結轉—網絡系統建設 400000
5.年末結轉其他收入時
借:其他收入——項目支出——專項檢查監管 250000 貸:其他資金結轉結余—項目結轉—收支轉賬—專項檢查監管 250000
6.年末結轉財政撥款支出時
借:財政撥款結轉——收支轉賬——基本支出結轉 820000 ——收支轉賬—項目支出結轉—支農政策培訓 200000 ——收支轉賬—項目支出結轉—網絡系統建設280000 貸:經費支出——財政撥款支出——基本支出 820000 ——財政撥款支出——項目支出—支農政策培訓 200000 ——財政撥款支出——項目支出—網絡系統建設 280000
7.年末結轉其他支出時
借:其他資金結轉結余——項目結轉——收支轉賬—專項檢查監管 210000 貸:經費支出——其他資金支出——項目支出—專項檢查監管 110000 撥出經費——項目支出——專項檢查 100000
8.將已完成項目的結轉資金轉入財政撥款結余時
支農政策培訓結余=財政拔款收入-財政拔款支出-歸集上繳=260000-200000-48000=12000元
借:財政撥款結轉——結余轉賬——項目支出結轉—支農培訓 12000 貸:財政撥款結余——結余轉賬——項目支出結余—支農培訓 12000
9.年末結賬將“財政撥款結轉”所屬其他明細科目余額全額轉入“剩余結轉”明細科目時
借:財政拔款結轉——年初余額調整 12000 ——歸集調入 100000 ——收支轉賬 260000
貸:財政拔款結轉——歸集上繳 48000
——結余轉賬 12000 ——剩余結轉 312000 10.年末結賬將“財政撥款結余”所屬其他明細科目余額全額轉入“剩余結余”明細科目時
借:財政拔款結余——結余轉賬 12000 貸:財政拔款結余——剩余結余 12000
11.年末結賬將“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所屬其他明細科目余額全額轉入“剩余結轉結余”明細科目時
借:其他資金結轉結余——收支轉賬 40000 貸:其他資金結轉結余——剩余結轉結余 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