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二生物下冊《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簡短 初二生物鳥的生殖和發育的教案篇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推薦度: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計劃
推薦度:
《表里的生物》教學反思
推薦度:
初二生物教學總結
推薦度:
初二數學教學反思
推薦度:
相關推薦
上周在學校上了一節公開課《鳥的生殖和發育》,結合杜郎口中學之行談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鳥的生殖和發育這節課的重點是鳥卵的結構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難點是探究鳥卵的結構及其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雞卵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真的要讓學生詳細的說出各部分的結構及其作用恐怕很難。因此在課堂中讓學生親動手解剖雞卵,讓學生詳細的觀察,使學生對雞卵的結構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水平。由于過高的估計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至于學生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沒有把一個雞卵完整的解剖開放在培養皿里面,這樣就耽誤了整節課的推進速度,從而導致臨下課時草草收尾,讓我感到非常的失敗。從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低下也反映了我們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過于注重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分組實驗沒有有效的去落實,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猜想鳥的卵細胞是由卵的哪幾部分組成時,學生不能準確的猜出,此時教師也沒有及時有效地給學生點撥或點撥不到位,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現在回想很是不應該。總的來說我自己認為這節課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學習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讓生物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成為學生不斷提升能力的階梯。
學高為師,如果一個老師在學生面前沒有博學的知識,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是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的。“沒有金剛鉆,就不能攬瓷器活”此話說得一點都不假,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實實在在的業務水平,沒有教育理論作支撐,我們就很難在課堂中表現的游刃有余,我們就不可能把教學工作做好。語言的簡練、普通話水平的提升、專業知識的強化與提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處理課堂突發問題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等都是需要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
首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尊重學生開始做起。 教師要尊重學生。當教師把孩子作為一個權利主體尊重時,他們身心發展的巨大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既可以顯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于促進民主、平等的習慣意識的培養。重視孩子的感情,培養學生敏感、豐富的體驗也是完整的和諧教育所需要的。人的感情是心靈中最隱秘、最脆弱,也是最容易被激發的區域。教師重視學生感情;學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視,有助于學生養成溫順、謙和、樂于分享、善于溝通的性格習慣,而教師自己也會更有人情味。
要有一顆公正之心。 實施和諧教育。優秀教師應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學生們對教師公平與否的事情特別敏感,如果學生們看到教師一直用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論對方是男生、女生,不論對方漂亮、丑陋,也不論成績好、壞,他們就會受到啟發和激勵,會感到教師的誠實和公正。由此,學生會獲得安全感,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信的習慣。反之,學生會懼怕錯誤,產生孤獨和排斥心理,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其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生。教師應用積極的、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估計學生的天性,多關注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和傾向,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因而對教育好每個學生應充滿信心。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壞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門鎖了的情況下一個學生為了幫助同學拿丟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們的教師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該如何處理呢?我相信大多數老師會首先肯定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險性告訴他,最后告訴他今后遇到這樣的事該如何處理,我也相信這個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更樂于助人,而且處理起事情來也會成熟很多。我們再試想一下,如果教師采取相反的態度,忽視學生助人為樂這一良好動機,而一味指責他違反校規爬窗戶這一行為,那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可想而知。
再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以贊賞的眼光鼓勵學生。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相信也是每一個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每個教師都應相信學生的確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教師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①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③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④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特別是在生物教學中探究性的實驗比較多,因此我們設計探究性實驗必須貫徹適宜性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應與學生的已有能力相適應,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聯系,與學生實際技能相適應,形成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相互銜接的實驗體系。有些探究性實驗難度較大,最好采取分步走的辦法有計劃的分散難點,教師可把一個探究性實驗分解為幾個逐步遞升的階段,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實踐及教師的適當引導逐步突破各階段的障礙,培養他們由淺入深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體系中教師將要探究的目標轉化為明確可見的探究活動,逐個分解到程度不同的探究實驗中,在實驗中采用不同的途徑,使學生在教師逐步的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技能去親自“發現”新知識,成為科學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同時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維果茨基把學生在教學中的發展分為兩個水平:一個是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現在就能獨立完成教師所提出的智力任務;另一個水平是“最近發展區”,即學生的一些思想過程正在形成,但還不能獨立完成智力任務,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自己的緊張努力,才能完成任務。學生的第二個發展水平一旦轉化為第一個發展水平,他們的智力也就提高了一步。可見,為了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度的不平衡,探索性實驗的設計要“適度”。“適度”是指設計既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聯系,同時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樣的設計如同樹上的果子,學生必須“跳一跳”才能摘下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轉化為學習上的一種內驅力。想吃桃子,得跳一跳;跳一跳后,保準能摘到。
總之,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性的,應安排好探究難易的“度”。使學生即感到有點難、又興致沖沖,跳一下很有成就、并興奮不己,下次還想跳。
以上只是我個人粗淺的認識,還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s("content_relate");【初二生物下冊《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
11-17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復習課生物教學課后反思04-24
生物課鳥的生殖和發育的練習題02-22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復習提綱04-24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知識點03-15
初二生物《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知識點07-04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知識點整理03-17
初二生物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知識點復習02-24
初中生物課《鳥的生殖與發育》教學設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