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篇一
本節資料是學生小學階段第一次認識分數,雖然是第一次學習分數,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對分數有了必須的認識,例如今日的數學課中,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個人分得多少?幾節課都有學生提到了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學生在進入課堂前已經不是一張“白紙”了,所以,教學中,五位教師都能注重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樣分的,強調平均分,從而引入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創設具體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知識體驗,促進他們有效的開展建構活動。
另外,本節課幾位教師都能注重組織和引導學生,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說一說,并讓學生上臺匯報展示,給學生供給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然,一節數學課能上的十分完美是很難做到的,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遺憾,聽了五節課,我有幾個觀點,純屬和人的不成熟想法,此刻提出來與各位共同商榷:
1、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生要能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讀、寫分數,而幾位教師課堂中對于學生的寫分數練習較少,其實寫分數不必須只是在紙上寫,用手比劃也是能夠的,可是分數寫法的練習必須要有。
2、姜教師的課,個人感覺習題的設計和問題的設計難度相對較大,知識挖掘太深,本節課只是學生對于分數的初步認識,我認為習題的設計和問題的設計降低點難度會更好。
3、李教師的課,設計意圖很好,以前對于一個物體、兩個物體.....的數量,學生都明白能用整數1、2......來表示,那半個要用什么數來表示呢?問題促使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半個”,能夠直接順當的引出分數的教學,但李教師過分的糾結在“為什么叫半個,不叫兩塊”上,這樣反而脫離了原有的設計意圖,出示半個月餅后,“小半個”、“四分之一個”其實不需要出示了,有種畫蛇添足的感覺。另外,對于“小半個”用三分之一來表示不適宜,因為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小半個”大小太模糊,不能用三分之一表示。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不成熟看法,如有不當,還請各位教師批評指正。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篇二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本次活動經過對同樣資料的不一樣教法和把握,成功地為參與教師供給了一個應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更容易看到自我的不足也更容易學到同仁的優勢。反思這次教研活動,我感到自我有如下的體會:
一、拓展視野,豐富了教育教學藝術
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我。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聽課過程中,其他教師的教育機智能夠被相互體會。
二、智慧碰撞,構建了多重對話平臺
在準備這次課的過程中,大家就每一個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都打開自我的心扉,發表自我對聽課的感受和看法。經驗豐富的教師把自我的教學專長奉獻出來。年輕教師也進取獻言獻策。思想發生了碰撞,討論的越深入,發現的問題也就越多,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越透徹。
三、相互比較,引起教師對授課方法的思考
一節課結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學效果。這種效果一方面是與自我課前的教學設計相比照,看是否到達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課標目標。二是從現場效果看,學生的進取性、主動性、創新性是否被激發出來,學生是否當堂掌握了所學的資料。對教學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反饋、同行和專家的評議,反思一節課的得與失,提出今后改善和完善的設想。經過這次活動我更加認識到,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居高臨下地對知識進行概括解析,用自我的解讀來替代學生的解讀;而應當站在一個引領者的位置,循循善誘,平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真誠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善于抓住學生發言中的閃光點,重視課堂生成,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我的想法,在合作討論的氛圍中,讓學生各自生成或構建自我的認識與知識。這是當前新課改的必然趨勢,如何做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又站在對話者首席的位置,是當前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在導學教學中則全部的資料都由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
四、更新觀念,優化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在交流與研討中,我發現了自身結構上存在的不完整,異常是對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還不能很好的落實到課堂教學上,缺乏理論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遠,所以還需要專家的引領,更需要在平時能多方面的去學習各種教育理念,從而使自我更好地成長。
經過本次活動,我在教學上得到了一次大大地磨練,本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看到了自我的不足,我會借鑒別人的長處,不斷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善課堂教學。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篇三
對“19.2等腰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的證明舉例”課堂聽課反思在進華中學202室,我聽了初中數學“同課異構”評比活動課。我有幸學習,聽了倆位數學老師的課,對“證明舉例”的課,收益匪淺,有所思考。同一“證明舉例”課題,老師們的教學結構,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活動各有千秋,但都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在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反思。老師們從學生認知起點發,引導學生反思,獲取知識、方法和能力,呈循環螺旋上升,把學生思維的火花,從一個起點向另一個更高的起點點燃。這里就此,談自己浮淺的認識。
一、在運用概念中,反思技能,歸納方法
概念形成后,必須加強概念的鞏固和運用,以達到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和掌握。在引導學生運用概念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老師們匠心獨運。正在"同課異構"課題研究的探索中,兩位老師設計了"等腰三角形性質"一節的兩種教學設計方案。通過聽課及評課討論后,探索、發現了"等邊對等角"的證明新思路,經過深入地探討設計了第三種教學方案。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發現這一方案更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既反映課堂上輕松的學習環境和師生的和諧關系,又展示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曹老師的方法更“絕”,運用簡單的問題:達到多種功效。一是鞏固加深概念,二是引導學生反思方法,讓學生在解題中反思方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三是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四是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激發學生探求更簡化的方法。老師的高超課堂技藝,貴在哪里?貴在對情景創設的巧安排,對問題的妙引導,創設一個又一個良好的思維情境,引導學生的數學反思。在教學中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常規教學,變“傳授”為“探究”,充分暴露知識形成的過程,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廣泛聯想反思,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活躍的靈感,促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反思思維狀態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歸納方法。
二、在靈活運用方法中,反思拓展,引導創新
數學反思引起學生成功的體驗,得到不斷的發展。數學課堂教學,在“反思、競賽、合作”中,形成師生間良性促進的和諧關系,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感受學習數學樂趣的同時,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發展。老師們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反思,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下面選兩位老師的案例說明。
案例一,朱老師的《請你評判》。案例二,曹老師的《合作探究》。
這兩案例都是兩位老師精心編寫的,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反思拓展。在學生易錯處引導學生反思,加強方式方法的正確培養。案例二的形式類同課堂的前一部分,先用⑴⑵兩小題為⑶小題準備,“你們小組還能提類似的猜想嗎?”“類似”就是讓學生類比、反思,進而引導創新。對許多重要數學知識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在各種場合,從不同角度,不斷地進行再組織的再思考,這是數學自身特性所決定的,所有這些通過數學反思是能完成的。
正等腰三角形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等)由此涉及等腰三角形的許多問題都有多解的特點。同學們常因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考慮不周,導致漏解、錯解的現象。預知這些"錯誤",防患于未然,在學習中則能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只要我們注意運用分類思想,就可以得到這些多解問題的清晰、完整、嚴密的解答。
三、“等腰三角形”中不可或缺的分類思想
分類,是研究數學問題常用的一種思考方法。分類的思想,在數學學習里有著廣泛的應用,下面就“分類思想”在解有關等腰三角形問題中的應用例說如下: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求其他內角對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個內角的度數,就能算出其他兩個內角的度數。如果題中沒有確定
以上是我聽數學課的幾點心得體會,因為各科的教學理念都是相通的,我以后要把通過聽課學習到的優秀經驗,用到自己的歷史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讓自己的課堂也更加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歷史的教學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歷史課的魅力!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篇四
10月30號下午,我在物華小學參加了中心校舉行的市級骨干教師同課異構聽課活動。分別聽了陶慶英、侯遠香、李菊紅三位老師的示范課《我要的是葫蘆》。他們對課文的解讀角度不盡相同,駕馭課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也各有側重。讓我這位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受益匪淺。
首先是陶z老師的示范課,陶老師的教態自然親切,舉止大方。看到這位和藹可親的陶老師,同學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很多,并且很快融入課堂教學中去。陶老師用ppt向同學們展示葫蘆的圖片,一下子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二年級同學們的朗讀,鼓勵同學站起來多讀。陶老師對文本的把握到位,教學環節的絲絲入扣,使本篇課文重難點上的突破水到渠成。這是對教材的有效解讀。其次,課堂上孩子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高效的。從論點出發,通過自主探究,梳理出三個事例,了解了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不著痕跡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本課中,陶老師巧妙地穿行于文本與學生之間,起著非常好的連接引導的作用。
候z老師的課也非常精彩,候老師精心備課,動手剪出了一個個生動的小葫蘆,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候老師也十分注重同學們的閱讀并且能抓住:雪白、細長、滿等詞語,隨機出示所要學習的句子,使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
李z老師的示范課也讓我學習了很多東西,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選擇重點詞句段啟發學生的思考與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這三位老師都是在和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完成一節課的共同學習,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每位老師都使用了多媒體,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真正的體現了寓教于樂。這次的聽課學習,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找到了與骨干教師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分的利用每次學習的機會。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篇五
10月28日到10月31日期間,我校舉行了“欖小中學20__-20__學年研用教學案‘同課異構’競賽”。在這幾天的聽課過程中,各位優秀教師精彩的課程,巧妙的課堂設計,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和嫻熟的課堂掌控能力讓我十分折服。從這次“同課異構”競賽中,我獲益頗多,這將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各位老師都能夠很好的掌控整個課堂教學,時間把握地很好,能把教學案上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整合,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來有序地組織課堂教學,整節課下來有復習,新知識的學習,總結以及練習,既有老師的講解也有學生思考和做練習的時間。其次,他們還運用了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在z和z的課堂《再別康橋》中,她們運用了歌曲,詩歌朗誦,模仿朗誦等方式來使自己的課堂變的更生動有趣,使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另外,他們在課堂上都展現出作為教師那種敬業的精神,在課堂上都精神飽滿,滿懷熱情地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以此來感染學生。除此以外,他們還在課堂上旁征博引,用一些實際案例來解釋教學案中所涉及的抽象難理解的詞匯。比如閆云麗老師和周旅闐老師在講“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時,為了使同學們更加容易的理解美國的政治體制,引用了現代美國歷史上一些典型有趣的案例來詮釋這些詞匯。
作為新教師,我從中學到了很多,通過認真學習,比較和自我反思,我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把從各位前輩那里“偷”到的教學技能,技巧應用到實際教學中,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容易更輕松地學習英語。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課前認真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把整個教學案重新整合,按照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來組織自己的教學活動。
2、在課堂上,盡量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多樣化,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比如可以組織一些小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在課堂上注意整體節奏的把握,尤其是要注意各個知識點和各個教學環節的銜接,能讓學生很好的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
4、注重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的同時要給學生時間去思考總結和練習鞏固。
5、課后及時反思自己課堂上所存在的不足和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并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