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讀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篇一
《建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生態環境質量”被放在了“各方面制度”之前。
最令環保人士期待的是,環保部門的垂直執法有望正式實施。近兩年,中國陸續出臺了“最嚴格環保法”、“最嚴格水治理”等多項措施,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環保部門權力太小”,無法有效執行法律法規,《建議》明確提出,“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被明確寫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節。據記者了解,這是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等綠色金融研究人員長期研究的成果。
“以后所有的上市企業,或公開綠色發展指標。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已經向《證券法》修法小組提交了《增加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條款》的建議。”馬駿在彭博新能源論壇間隙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針對強化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馬駿提出四點建議:首先,他認為要通過立法,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和發行債券的企業披露環境信息;其次,交易所要通過具體規定,明確披露的內容和模板,對關鍵信息,尤其是主要污染排放指標,要求定量、定期披露;再次,發揮中介機構對環境信息披露的評價、監督、引導和激勵作用;最后,要繼續強化環境信息披露的監管與執法。
《建議》還提出,用市場價格的手段,推動資源利用率提高,“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創新產權模式,引導各方面資金投入植樹造林”。
解讀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篇二
對“十三五”規劃建議最期待的,不僅有中國人,外資金融機構也在熬夜翻譯、研究、出版“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中共中央發布《建議》后幾天,就有數家海外金融機構的外國經濟學家,發表了英文版的研究報告,有人稱“這是一份必須必須必須仔細研究的中國文件”。
“開放發展”也是“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五大核心理念之一。《建議》表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將推行更深度、更高質量的“走進來與走出去”。
《建議》提出,“實行積極的進口政策,向全球擴大市場開放”,“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準入”。
未來海外或將出現一批中國建設的大宗商品基地,國際金融平臺將陸續涌現。《建議》明確提出,“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跨國企業”,“積極搭建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金融服務平臺”,“加強同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吸引國際資金共建開放多元共贏的金融合作平臺”。
港澳臺也將獲得更多機遇。《建議》提出,“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臺建設”,“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臺合作平臺”,“深化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
解讀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篇三
“創新確實是中央作出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部署。是基于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而且我們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最核心的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只有靠創新來增強我們經濟的內生動力。”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
在“創新”發展理念下,《建議》從7個方面進行創新:新動力、新空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農業、產業新體系、新體制、宏觀調控方式。
《建議》對“新動力”做了明確表述: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的作用,分別是基礎、關鍵、促進作用。消費以“服務消費”而非產品消費為重點,消費方向是智能、綠色、健康、安全。對于出口,首次提出了“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主攻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提高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對于“新空間”,主要指地域、產業、網絡、基礎設施、海洋等方面。
在“拓展網絡經濟空間”這一小節,《建議》提出了眾多具體計劃。首先,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這一網絡經濟的典型模式,被明確確立為網絡經濟發展的重點,以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同時,“國家大數據戰略”被首次列入規劃文件,主要將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實施網絡強國戰略”被放在“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這一節中,重點是“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另外,拓展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將主要依靠“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
針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據徐紹史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概有三方面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政府自身改革;扶持一系列工程、計劃、產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徐紹史介紹,將扶持一系列工程、計劃、產業:一是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二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三是在有條件的省區系統地推進全面創新的改革試驗,努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四是加強國家創新能力的建設,要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的平臺;五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其中,農業、產業體系被單列成章,金融改革未被列為單獨一個方面,而是被放在“體制改革”這一章下,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國有企業改革等并列。
針對金融改革,《建議》提出的目標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具體措施包括,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
解讀十三五規劃的五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篇四
根據《建議》,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對于區域協同,在“創新”一章的“拓展區域新空間”中有闡述: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可以預見,國家級城市群、新區將不斷涌現。
在協調一章,對“區域協調”補充了兩點:首先,明確兩個增長極: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交通一體化,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高起點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引導產業優化布局和分工協作。”其次,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等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
對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建議》強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