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好演講稿,首先必須要了解聽眾對象,了解他們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講有針對性,能解決實際問題。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實踐演講稿篇一
大家晚上好!
我是專業的,很榮幸代表我院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在此發言,在此向各位老師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來到大學后的第一個寒假生活對我來說是那么的不尋常,因為在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我院的寒假專調隊,雖然寒調生活只有短短的十來天,卻足以讓人回味無窮。寒調過程使我明白了社會實踐活動調查是一項充滿著歡笑與淚水、成功與艱辛的活動,既要嚴肅、認真,又需要細心、虛心。
在此次具體的寒假調查過程中,第一步是選題,選題最重要的是注重理論意義、現實意義以及創新性。出于專業知識應用的考慮,我們主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來做選擇,在我院田瀾副教授的指導下,我們選擇文理分科成為我們的寒調課題,目的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探討文理分科的現狀及其對高中生的影響。其次是編制問卷,這是整個寒調過程中漫長而艱辛的一步,在討論中,每個題目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以及激烈的討論,在語言應用方面也要經過周密的組織與思考。緊接著就是發問卷,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這是一項最能鍛煉人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工作,這需要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以及我們的親和力等。
當然在實踐活動中,我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師院學子,以“誠、毅、勤、敏”的校訓勉勵自己。從中我體驗到了做任何工作的不易,體驗到了高中莘莘學子的刻苦與努力,體驗到了社會要求我們這一代要學會承擔的責任,更體驗到了奉獻的意義。同時這次社會調查培養了我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社會實踐,伴隨著淚水與汗水,夾雜著快樂與勞累,在成長中受益,在成長中成熟。我們期待著明天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見識,擁有更多的收獲。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能把社會實踐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去,而這必將會是我們人生中的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最后請允許我代表教育科學學院全體社會實踐成員做如下承諾:盡已所能,服務社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做出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貢獻。
謝謝!
實踐演講稿篇二
社會是一所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并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實踐中所做雖無大事,但從點滴做起,所獲亦非淺。
短暫的實踐,轉瞬而過在此次實踐中每個人在“服務社會,提高自己”這樣的目標下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認為此次社會實踐對我將來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既寶貴又重要的經歷。這次實踐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在短短的幾天里我們先后去考察了土龍山鎮中心小學,在領導與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土龍山鎮中心小學,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這曾是原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陳俊生的母校,我們還參觀了‘俊生書屋’也就是陳俊生的藏書室。在了解了土龍山鎮中心小學的情況后,我們開始了實踐的第二個項目就是參觀土龍山農民抗日武裝暴動紀念碑,在紀念碑前,通過閱讀碑文讓我們深刻了解到當年這血與淚的歷史,土龍山農民抗日武裝暴動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農民起義的第一支隊伍,是打響中國農民抗日的第一槍。隨后我們有參觀了‘侵華日軍飛機堡遺址’這是當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留下來的罪證,在我們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莊嚴肅穆、表情凝重,對日軍殘忍和暴行表示出無比的憤慨,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以示對死難者的哀悼和追思。
通過對侵華日軍飛機堡和土龍山農民暴動遺址遺址的參觀,激發了我們的愛國熱情,振奮了大家的民族精神,在實踐中增添同學們堅定信念、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報國情懷。也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在那種白色恐怖下東北人民抵死反抗的堅貞不屈、不畏死亡的精神,那些為廣大民眾而犧牲的百姓與戰士們將永遠被時代銘記與瞻仰!
在本次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個項目我們一起來到了樺南縣第二中學在領導與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代表學校,代表經濟管理學院來到了樺南縣的二中學進行宣傳并且為該校的貧困高考生捐發了愛心備品;為貧困高考生同學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銷。在此期間期間我們與同學們談心交流,熱情詳細的回答同學們對我們學校的提問,如歷年的錄取分數線,專業設置,就業情況,住宿條件,學費等;在此次實踐中我還總結除了幾點心得和對于未來工作當中的一些想法。
第一,做事要有熱情、耐心和信心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不管做什么事,熱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而自信是在社會立足所必需的。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要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
第二,要善于溝通,主動出擊
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出擊,對人態度要謙和。只有溝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認識,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三,要講究條理
如果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條理,其它的工作也一樣,講究條理能讓我們事半功倍。
第四,要有實踐創新能力
實踐創新能力是指大學生運用已經積累的豐富知識,通過自己不斷地探索研究,在頭腦中形成獨創性的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性認識”中,他們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原來的實踐內容、形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多次實踐鍛煉中,大學生實踐能力不斷地得到提升。實踐創新能力是在基本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大學生實踐能力達到高級階段的集中體現。在這一階段中,大學生不再是讀書郎,而成為“不僅會學習,而且會創造”的創新人才。創新是源動力,有創新才有發展,創新能為我們的學習工作增加籌碼。知識經濟時代的突出特征就是創新,培養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即綜合能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成才的最高追求。
第五,要有獨立認知和分析能力
獨立的認知能力使我們不拘泥于傳統,這是個講求效率,講求實際的時代,有獨立認知能力或許會給我們帶來創新的靈感和機遇。但要注意這與偏激、擺酷的區別。我們大學生應該有而且扎實地掌握這種能力。特別是在某些大是大非面前,更應該審時度勢,準確判斷,堅持立場,否則很容易走彎路、走偏路。
這個暑假對我來說很充實,帶給我的有很多也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這次實踐讓我更加的了解了社會,知道了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我會牢牢記住本次社會實踐的心得與體會,把本次社會實踐時學到的課本以外的知識好好的利用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明白在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開拓視野,增長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希望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讓它更好地提升和發展。如果可以,我還會在有限的大學生涯里多多參加各種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謝謝大家!
實踐演講稿篇三
中國人,怕是最崇尚古代文化了,對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的取舍,的確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清朝書法家翁方綱和劉墉,一個對古人書法刻意求似,一個卻博采眾長,自成一體。翁問劉:“哪一筆是學古人的?”劉反問翁:“哪一筆是自己的?”這在文壇的記錄中留下了詼諧又富于哲理的一筆。
人們總是喜歡以古為師,在師古的基礎上,求不同,求發展,才會有獨特的風格,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翁的形似神似,固然值得稱道;但劉墉師古而不拘泥于古,在古人字體的神韻中,加入自己的風格,則尤為可貴。因為只有這樣,書法才會發展,才有前途。事實上,翁方綱所崇尚的歐體也正是當年歐陽洵融各家筆意而成的。
因此,世上沒有靠描摹而成的風格,沒有因刻意求似而成的大作。
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歷史車輪不斷向前,正是因為有了吸收和舍棄,才有了新事物。
如今,人類已可以遨游太空,而無數科學家卻仍在努力地探索著,在研究、發展新的、更科學的規律;讓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我們不能沒在歷史,但也不能忘記,那僅僅是古人的業績。君不見“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只有師古而不泥于古,推陳出新,才有存在和發展的可能。
我們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也要“不拘一格”敢于質疑,敢于放開思路,敢于創新。一味拘泥于書本和公式,只會變得頭腦僵化,不適應日新月異變化的世界。
實踐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從7月3日起,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在六安金寨縣開展的“防震減災”知識宣教及“訪革命老區,重溫愛國主義情懷”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我謹代表安徽師范大學及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向支持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等領導,向積極參加“三下鄉”活動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最親切的問候!
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社會實踐是青年學生磨練意志、砥礪品格的有效形式,是青年學生經受鍛煉、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也是青年學生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重要舞臺,已經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促進青年學生實踐成才的生動課堂,受到青年學生和基層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為迎接黨的勝利召開,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切實強化學生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在繼承以往實踐活動特色的基礎上,由學院黨委領導、院團委具體負責,精心組織了“防震減災”知識宣教和“訪革命老區,重溫愛國主義情懷”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繼續秉承“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院訓,緊扣“青春九十年,報國永爭先”的主題,牢記領導老師的諄諄教誨,發揚志愿服務精神,傳承薪火,永不止息,爭當一名合格的師大人,爭當一名優秀的國旅人,真正做到“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樹形象”。成才需要孕育的搖籃,理想需要放飛的驛站。大學生只有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深入了解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現狀,才能真正做到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才能不斷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找到學習和工作上不斷前進的動力。在此,我們再次感謝六安金寨縣政府的鼎力支持,為我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全面、深入、有效的開展提供的各項保障。
第一,深入基層,努力學習。希望同學們把社會當作大課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腳踏實地,勤思多問,努力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第二,突出主題,講求實效。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要堅持就近就便的原則,結合學生專業特長,合力安排行程。社會的廣闊空間為青年學生施展才華、展示作為提供了寬廣的舞臺。結合學生專業特長,結合地方實際需求,結合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開展服務活動。
第三,嚴守紀律,安全第一。希望同學們一定要牢牢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實踐過程中一定要計劃周詳,準備充分,嚴守紀律,服從指揮,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與實踐地接收單位和學校有關部門保持密切暢通的聯系,確保實踐活動安全順利開展。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紀初葉,立基于中華民族“行知合一”的實踐理性原則,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思想,在今天,更加彰顯出舉足輕重的地位。讓我們以對自己負責,對學校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投入到即將展開的暑期社會實踐中去,爭做“知行合一”的實踐者和先行者,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后,預祝本次“三下鄉”活動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各位來賓、金寨的父老鄉親們身體健康,合家歡樂,工作順利,萬事如意!謝謝!
實踐演講稿篇五
同學們,童年時代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沒有過天真的遐想?今天當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時,你不覺得無比幸福嗎? 這幸福來自于一個不羈的靈魂----中國:在抗戰中圓夢,在血雨中遐想。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她攜著塵土,踏著泥濘,一路上經過億萬兒女的血汗的洗禮,但她何曾輕言放棄!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打擊,在她心里永遠烙刻著兩個字----“堅強”,堅強給予她的是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然而我們的祖國畢竟經受了太多的磨難、太多的打擊,命運的捉弄使她傷痕累累。
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了祖國的河山,如秋風掃落葉般留下滿目蒼涼。
曾記否,在中國的土地上矗立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
曾記否,流離失所的人們在淪陷的國土上苦苦掙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紅的血色。
難忘那,天真美麗的夢想在所謂的“武士道”下被擊得破碎不堪;
難忘那,戰火紛飛中一雙雙渴求和平的目光,在無情的屠刀下不暝;
難忘那,悲愴的哭喊,在血腥彈雨中戛然而止。
這國家的孱弱,民族的恥辱,叫我們怎能忍受、怎能遺忘!
今天面對某些日本人參拜靖國神社、纂改歷史、企占釣魚島,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世界容不得他們胡作非為,中國更不會容他們肆意猖狂,他們的無恥必將遭到公正的審判。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歷史的記憶留下了悲壯的回聲。風風雨雨六十載,從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東方,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從改革開放到構建法制社會,幾經沉浮,世紀的鐘聲已敲響,今天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昨日交上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銳意進取的浪潮為祖國的明天奏響了進軍的樂章。
冬之路,柳葉走不了,它經不起嚴峻的考驗;云之路,家禽上不去,它只滿足于珊欄的快樂;路之路,池水上不了,它只沉醉于僵死的安逸;只有不羈的靈魂才能沿著希望之路走下去。面對美好而又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飲水思源”,是偉大的黨和人民造就了全新的中國,我們更深深懂得:鮮血鑄就了中華民族堅強的脊梁;汗水灌溉了神州大地繁榮的花蕊;拼搏托起了一個不羈的靈魂!
讓我們把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煥發出來的高昂愛國熱情和偉大民族精神,轉化為埋頭苦干、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刻苦學習、奮發圖強、開拓創新,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我們紀念歷史也是緬懷當年那些為中華民族存亡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先烈們!
實踐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世界為什么會越來越美麗?世界為什么會越來越富饒?因為—創新。對了,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達爾文小小年紀通過“母雞生蛋”發現了胚胎的規律、愛迪生千百次實驗發明了電燈、萊克兄弟觀察鳥類的飛行發明了飛機……創新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也許有人會說:“我的年紀還小,創新又那么難,及時要創新也得我長大了再說。”可是,殊不知創新就是思維的碰撞和發掘,它不分年齡的大小、知識的多少,需要的是觀察事物的敏銳能力。他本來是只是一名很普通的人,有一次,他用電腦存放資料,可空間太小,根本就存不了這么多的資料,這讓他很是苦惱。于是他就想:怎樣才能把重要的資料放到不容易丟失的東西里?有人說:“換臺內存大點的電腦不就行啦!”他卻知道這個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于是他反復思考、多次實踐,最終發明了我們現在經常儲存資料的——優盤。而這位善于創新的人,就是從我們石門縣皂市鎮走出去的劉國順,他的專利也讓他登上了中國名人榜。
創新就像屋檐水,一點一滴,乍看上去好像不起眼,但確可滴水穿石。點滴的創新固不如整體的創新,但只要堅持終會成功。我們不能整天耽于幻想而不思索,期盼創新卻不付出行動,這樣永遠也不會有創新。相傳,劉貴妃在一次吃魚時,發現魚骨的輪廓很奇特,于是便找人挑選了幾根魚骨做梳子自己試著使用,使用后她覺得很好用,便讓宮女們也用魚骨梳頭發,可是宮女們卻把頭發越梳越亂,有的甚至梳得頭破血流,都說不好用。劉貴妃就想到了,用木頭代替魚骨頭,讓木匠仿照魚刺的形狀制作了一把梳子,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用的木梳。這個實例不也是告訴我們,創新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關鍵是需要我們有一顆善于觀察、思考的心。
世界因為創新變得更加炫燦多彩,祖國因為創新變得更加繁榮昌盛,社會因為創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有創新才有進步、有創新才有動力、有創新才有我們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攜手拿起“創新”這把鑰匙開啟探索自然、走向人生的巔峰吧!
實踐演講稿篇七
大家晚上好!
我是教育科學學院09級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很榮幸代表我院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在此發言,在此向各位老師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來到大學后的第一個寒假生活對我來說是那么的不尋常,因為在這個寒假,我參加了我院的寒假專調隊,雖然寒調生活只有短短的十來天,卻足以讓人回味無窮。寒調過程使我明白了社會實踐活動調查是一項充滿著歡笑與淚水、成功與艱辛的活動,既要嚴肅、認真,又需要細心、虛心。
在此次具體的寒假調查過程中,第一步是選題,選題最重要的是注重理論意義、現實意義以及創新性。出于專業知識應用的考慮,我們主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來做選擇,在我院田瀾副教授的指導下,我們選擇文理分科成為我們的寒調課題,目的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探討文理分科的現狀及其對高中生的影響。其次是編制問卷,這是整個寒調過程中漫長而艱辛的一步,在討論中,每個題目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以及激烈的討論,在語言應用方面也要經過周密的組織與思考。緊接著就是發問卷,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這是一項最能鍛煉人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工作,這需要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與人溝通能力,以及我們的親和力等。
當然在實踐活動中,我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師院學子,以“誠、毅、勤、敏”的校訓勉勵自己。從中我體驗到了做任何工作的不易,體驗到了高中莘莘學子的刻苦與努力,體驗到了社會要求我們這一代要學會承擔的責任,更體驗到了奉獻的意義。同時這次社會調查培養了我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和自我評價能力。
社會實踐,伴隨著淚水與汗水,夾雜著快樂與勞累,在成長中受益,在成長中成熟。我們期待著明天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見識,擁有更多的收獲。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能把社會實踐中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去,而這必將會是我們人生中的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最后請允許我代表教育科學學院全體社會實踐成員做如下承諾:盡已所能,服務社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做出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貢獻。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