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案 我們愛你啊中國試講稿篇一
一、讀悟結合
詩歌的語言是十分美的,值得細細品品味。比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黃山、廬山的云霧飄渺,長江、黃河的波瀾壯闊?!皩懗隽俗鎳鴫邀惖纳胶?。不僅對稱,而且文字美麗,節奏感強,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國對我們的召喚。
類似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學到這樣的句子時,我會和孩子們停步駐足,一邊讀一邊欣賞,從字詞到整個句子,不僅理解詞語,同時感受詞語的運用之巧妙,感受人物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孩子們對大自然和祖國的熱愛。朗讀,一直充盈著整個教學,有感情朗讀在逐步品味中慢慢得到培養,情感在慢慢朗讀中得到升華。
二、仿寫同步
課文2-6自然段從不同側面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多樣的民族、光輝的歷史和偉大的成就,我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仿寫其中一到兩小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創作的欲望很強烈,有的是自己動腦筋寫,有的同桌相互合作,創作出了不錯的作品。例:
我們愛你——
泰山的高聳入云,
京杭大運河的連綿不斷,
華山、嵩山的怪石嶙峋,
九寨溝的風景如畫。
學生的語言更豐富了,表達水平得到了提高。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案 我們愛你啊中國試講稿篇二
課前已經讓同學們充分預習課文了,昨天布置同學們回家把這一課的詞語抄寫兩遍,今天收上來一看,有一個問題著實讓我吃驚,有六位同學把課題寫錯,除了兩個是由于筆誤而造成的,有兩位寫成了《我愛你啊,中國》,還有兩位寫成《啊,我愛你中國》。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上學期一次小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從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寫出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課文的題目(要求寫出5個)。結果發現,能把5個題目寫得全對的竟然大約只有60%。這不禁讓我們驚訝:學過的課文,居然有這么多同學連題目都忘記了。這不得不再次引起我的深思與反省:我們在教學時也許忽視了對文題的教學,有時一讀了之,有時一節課連題目都不板書。我們教師淡化了題目,學生出現這樣的狀況也許就不足為奇了。
不由得我又想起了一位特級教師處理題目的一個場景,是執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在揭示課題后,他頗具匠心地指導學生朗讀課題:
師:誰來讀課題?要突出英雄人物來,應該怎樣讀?
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學生讀時重點突出了“董存瑞”)
師:突出事件應該怎樣讀?
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學生朗讀時重點突出了“炸暗堡”)
師:突出人物的精神應該怎樣讀?
生: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學生朗讀時突出了“舍身”)
師:突出懷念、景仰,敬佩的心情應該怎樣讀?
(學生緩慢、深情地朗讀課題)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題目時,不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是通過巧妙地引導,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活讀文題,審視文題,讀出情趣、讀出滋味、讀出感受,從而獲得了獨特的情感體驗和閱讀享受。這樣的讀題,使文題更鮮活了,人物的形象更鮮明了,文章的思想內涵也更清晰了。如果我們老師在對待課文題目上都能像這位老師用“心”一些,我想,記不住或記錯題目的現象就不會有。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案 我們愛你啊中國試講稿篇三
開學不久,筆者在教學小學語文蘇教版十二冊的第一課《我們愛你啊,中國》時,就遭遇了難題?!段覀儛勰惆。袊肥且皇自姼?,主要介紹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光輝的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筆者在教學該課的第四自然段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本段主要寫了什么?
生:(全體自由讀課文)
師:請誰來說一說。
生:本段主要介紹了祖國各個民族不同的特色。
師:不錯。誰來具體的談一談各民族的特色?
生:傣族有獨特的竹樓。
生:藏族有聞名世界的布達拉宮。
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盛產葡萄和哈密瓜。
生:內蒙古的大草原上有成群的牛羊和駱駝。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下面我們來……
剛準備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突然發現有個男同學的手始終舉著,筆者很奇怪,于是決定問個究竟。
師:高慶,有什么問題?
生:(堅定地)老師,我覺得這段課文中有個錯誤。
師:噢,錯在哪兒?
生:哈密瓜的“密”錯了,應該是蜜蜂的“蜜”。
生:(急切地)不對,應該就是這個“密”。
聽聲音就知道了,打抱不平的是本班的“小博士”宦云成,他們兩人是本班出了名的一對“冤家”。聽了他們的發言以后,課堂上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對的”、“不對”、“是的”、“不是”,爭論聲此起彼伏。面對此情況,筆者決定根據他們的爭論因勢利導重新安排教學環節。
師:大喊大叫可不能解決問題。究竟誰對誰錯,請講出理由。
生:(滿懷信心地)哈密瓜是甜的,當然該用“甜蜜”的“蜜”。
生:哈密瓜是……是……
生:別光是呀,到底是什么呀?
看著宦云成焦急的樣子,筆者及時給予了引導。
師:請大家跟著老師讀一讀這句話,“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保ㄓ幸庾R地重讀“哈密”二字)
生:齊讀“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p>
生:老師,我知道了。
看著朱慶玉高高舉起的手,筆者連忙示意她回答。
生:哈密瓜就是哈密那個地方出產的瓜,哈密是個地名,所以應該用山字底的“密”。
生:對,我爸爸上次還從新疆帶回來一個呢,可好吃了。
此時,宦云成才若有所悟地說道。頓時,“刷”地一下全班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筆者的身上,他們都在等待我的“宣判”。
師:對,哈密是新疆的一個地區,哈密瓜就是哈密的特產,所以應該用山字底的“密”。
話音剛落,宦云成得意地沖著高慶擠了一下眼睛,高慶則悻悻地低下了頭。筆者意識到此時必須給高慶適當的鼓勵,以保護他的上進心與求知欲。
師:雖然高慶的答案是錯誤的,但老師仍然要表揚他,表揚他這種敢于懷疑的精神。請大家為他鼓鼓掌。
生:(全體熱烈地鼓掌)
師:下面讓我們齊讀全段,一起來感受偉大祖國各民族的特色。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筆者原先的設計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文中的語句來感受各民族的特色,進而體會祖國的偉大。如此的設計,學生對祖國各民族的特色定會有所了解,但肯定不會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而通過讓學生圍繞“密”字展開爭論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不僅使他們記住了“哈密瓜”這個詞(作業時全班無人把“密”字寫錯),而且也牢牢地記住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特產除了有吐魯番的葡萄外還有哈密的瓜,捎帶對該段的傣家竹樓,藏族的布達拉宮和蒙古的牛羊、駱駝都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更為重要的是,如此安排的教學環節是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在爭論中學習,學生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從中感受到了成功的欣喜,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興趣,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情況是多變的,隨機生成的。廣大教師既要有課前對教學內容積極充分地準備、積累,也要有課上應對突發狀況的機智、沉著,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上樂學、善學、勤于學,學有所得。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案 我們愛你啊中國試講稿篇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頌詩句,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摯而強烈的愛國之情,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簡單說歌曲內容。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揭題、范讀。請學生談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詞和不理解的詞、句。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詞,朗讀,識記。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記號。
(3)、指名分節朗讀,糾正。要求讀通順。
3、默讀全詩,想想課文講述了祖國的哪些可愛之處,邊讀邊畫出重點詞句。小結:
幅員遼闊
山河壯麗
物產豐富
文化燦爛
民族偉大
奮發開拓
4、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提示:從詩的結構來入手。
(1)小組討論。
(2)交流。
第一段:寫祖國幅員遼闊,總起全詩。
第二段:以“我們愛你”作為起句,從不同角度,歌頌贊美可愛的祖國。
第三段:總結全文?;仡欉^去,驕傲自豪;展望未來,奮發開拓。
5、朗讀全詩,體味祖國的可愛。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理解:“碧波”、“群星閃爍”、“銀裝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這一段是從什么角度寫祖國幅員遼闊的?(季節差)
(2)“啊,我們愛你,中國!”這句詩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總領全詩,是全詩的主旋律)
3、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作業
1、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
2、朗讀課文。
3、抄寫詞語。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朗讀全詩,說說你知道了祖國哪些可愛的地方。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2節。
(1)朗讀第2節。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解決問題。
(3)默讀體會,第2節表現了什么?(祖國山河的雄渾壯麗)
(4)有感情朗讀第2節。
(5)除了詩里寫的,你還知道哪些祖國的美麗風景。
(6)朗讀、背誦。
(7)小結學法:
朗讀詩句,理解詞語。
展開想象,再現畫面。
聯系積累,豐富畫面。
感情朗讀,聯系背誦。
2、運用學法,自學3~6節。再交流討論。
第3節:介紹祖國名產。理解:醇美光潔絢麗巧奪天工
第4節: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風物。簡介:傣家竹樓、布達拉宮、吐魯番、戈壁灘。理解“巍峨”。
第5節:古老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的成就。介紹戰國編鐘。
第6節:偉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狈从沉酥腥A民族的什么精神?(剛強不屈、純潔高尚、胸襟博大、氣魄恢弘)舉個例子說說這些精神。
3、朗讀第2~6節,進一步體會祖國的可愛。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三段
1、朗讀第七節,說說“驕傲、自豪”是針對什么說的,“奮發、開拓”又是針對什么說的。
2、理解“我們愛你啊,中國”在全詩中的作用。(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升華主題)
3、有感情朗讀,表現豪邁之氣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
四、朗讀、背誦全詩
五、作業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利用班會時間,把自己游覽過的某個地方,知道的某個特產,古老的歷史文物等,向同學們說說。
成功之處:本文的教學僅僅圍繞著“愛”字進行,沿著“愛什么”、“為何愛”、“怎樣愛”的思路展開,將朗讀、感悟與體會文體特點和練筆巧妙融為一體,使學生深切感受到了祖國的可愛,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而且,學生能夠通過抓住詩中的重點詞語的品評來體會思想感情,達到了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的境界。
不足之處:重點感悟過程有些平均用力,未能達到由學習實踐提煉出學習方法,再指導學習實踐的境界。另外,補充資料運用得不夠充分,比如“奮斗書寫的史冊,汗水澆灌的碩果?!边@樣的句子,適時補充資料,就會是學生更加深切地感悟。
教學建議:1.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課文一個自然節的教學,提煉出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方法,進行其它小節的自學,爾后進行交流。2.教學準備應該更加充分,適當補充資料,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感悟。3.指導練筆環節也應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素材。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案 我們愛你啊中國試講稿篇五
說到“情”,就想到“情趣”、“情感”。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追求:有趣生動,情真真意切切,以情動人。我們常認為有情自然能打動人。
可我們小學課堂中的情從哪兒來?怎么來?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為例,傳統的課堂,我們可能這么上:聽歌曲《我愛你,中國》,營造氛圍,撥動心弦;然后激情導語揭示課題,引發興趣;欣賞祖國圖片,想象畫面,感受美麗風光,激發自豪感。面對這樣的教學,我在想:教學手段越感性,教出來的學生越缺乏感性的能力。初中教學是否也這樣?小學六年級是否還應該這么教?如何實現小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接軌?我以為:傳統的教學多以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步入特定情感,更適用于小學中低年級,到了高年級我們應嘗試理性的教學,讓學生學會自己挖掘文本情感,學會欣賞。
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如此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大量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認識,幫助學生在腦中建立情境,由衷發出感嘆:祖國真大、真美、歷史真悠久……讀中感悟、深化認識、抒發情感;從句式表達出發,學會鑒賞,挖掘情感。
(1)主線分明“我們愛你啊,中國”,反復吟誦,發自肺腑。
(2)句式整齊,層次分明。讀,感受情感步步高昂。
(3)定語后置。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感受情感迸發點;仿寫,深化情感,轉化為表達需要。
a尋找材料,分類(文化遺產、壯麗山河、豐富物產……)
b選取典型事物,收集大量相關材料,豐富自己的情感。
c仿寫,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為題,以“我們愛你——”為起句,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