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茹瑪汗·毛勒朵、李桓英、尹建敏等10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光榮入選2022年“最美巾幗奮斗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于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精選2022,一起來看看吧!
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1
李桓英1921年8月出生于北京。童年時候,她曾跟隨父母在德國柏林一起生活,看到了西方醫學的迅猛發展。1957年,她婉言謝絕了世界衛生組織“續簽5年合同”的邀請,瞞著家人,只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于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這一年她37歲。從此,在6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祖國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她都無悔當初的選擇,無數次的親情召喚都沒能改變她報效祖國的決心。
2021年8月20日,中國醫師節之際,中宣部將“時代楷模”稱號,授予這位百歲的世紀老人、“致力于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麻風病防治專家”、“年輕的”共產黨員。
“當時的新中國還在成立初期,一切都百廢待興,正是急缺人才之際。我曾在美國時代雜志封面上看到過我國導彈專家錢學森,當知道他毅然回國的消息時,內心有著很深的觸動。那時的我已經30多歲,時不我待,作為中國人,我很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想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李桓英回憶道。
1978年,李桓英接到國家交給她的任務,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在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和麻風病防治研究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這項工作于她而言雖是嶄新的研究領域,但麻風病卻是人類所面臨的古老疾病,被認為是“不治之癥”,因病致殘的麻風病人也一直備受歧視。過去世界上很多麻風病人被隔離就算是好的,不隔離可能就面臨著被活埋、被燒死、淪落到無家可歸等情形。“因此,說起麻風病,人們往往談之色變,深入工作中,我也深感麻風病人遭受的疾苦。”
記得1979年到云南省的麻風村做實地考察時,李桓英見到了好幾個年輕的麻風病姑娘和她們深受病痛折磨的家庭。她們本能夠擁有青春的年華和幸福的生活,但每天身心都遭受著痛苦與折磨,眼神里也透著絕望。“當時的麻風病防治工作還只注重實驗室研究,研究成果往往不適用于實際,而根據前期積累的大量調研數據,李桓英深知只有深入到病人身邊,進行非隔離治療現場研究,才有可能解病人之疾苦、消社會之歧視。”
當時,李桓英已年近花甲之年,但她了解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治療麻風病的新方法,藥物配方已經完成,但缺乏臨床試驗。為了爭取到世衛組織免費的藥品支持和實驗項目,李桓英開始在全國進行走訪調查。
在李桓英的辦公室有一張云貴川交通圖,上面插了20多面三角旗,那是她的足跡所到之處。根據中國麻風治療標準,她和基層麻風防治工作者一道,前5年按每月觀察1次,之后每年調查1次的頻率堅持調研,前后達15年之久。
20世紀80年代初,在西雙版納勐臘縣境內麻風寨的麻風病防治研究工作開始了。“我們皮防站的兩位同志在全縣范圍內歷經三個月的艱苦考察,探訪到的都是禿手禿腳、老鼠咬了手腳都察覺不到、生產生活不能自理的晚期病人。這不僅使我們工作人員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同時大家也決心要治好這里的病人。”隨之,李桓英把有關中國麻風病情況的詳細報告遞交給世界衛生組織,最終得以實施麻風短程聯合化療項目,并收到了世衛組織援助的聯合化療藥品及車輛等物資。
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2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如今99歲高齡的她依然堅守崗位,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進行麻風病相關的課題研究。
李桓英的父親畢業于德國柏林科技大學,因此,她的小學時代有兩年在柏林度過。那時德國的醫學已經很發達,中國的醫學相對落后。祖父和父母建議李桓英去學醫,于是她走上了學醫的道路。
麻風寨一般都山高路險,地處偏僻,李桓英長年奔波于下鄉的途中,曾多次遭遇翻車、翻船等危險,數度骨折,最嚴重的一次從汽車前窗玻璃飛出去,肋骨7根骨裂,雙側鎖骨斷裂,卻依然堅持不放棄。在走村串寨的過程中,她總結出一個小竅門:讓小學生們每天都回家檢查父母的雙手、雙腳,看身上有沒有不痛不癢的淺色斑塊或凸起的腫塊;若有異常馬上報告老師,由老師通知村里的麻風病防治人員,進行確診病情記錄和追蹤、診治。她大膽創新,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短短幾年,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魔成了可控、可治的普通疾病,全國麻風病人從11萬人降至不足萬人,年復發率僅0.03%,遠低于國際組織小于1%的標準。這一巨大成功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注意,經考察論證后于1994年向全世界推廣,使全世界數萬名麻風病人受益。1996年,她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促進了麻風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她開展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被譽為全球最佳治療行動。1998年,國際麻風會議首次在北京召開,這是對中國在麻風病防治領域做出的成就和貢獻的肯定,李桓英教授被推選擔任本次大會的輪值執行主席。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著李桓英教授的手說:“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2001年,她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證書。
“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人生理想。2016年12月27日,95歲高齡的李桓英在北京友誼醫院整理好頸間珍愛的大紅色羊絨圍巾,仔細捋順兩鬢的頭發,舉起右拳。她站在一群新黨員中間,以篤定的聲音宣誓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圓了黨員夢,“我要用我的余熱,為黨的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3
2016年,李桓英榮獲了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麻風病肆虐,一度成為世界難題。當時麻風病也流行于我國廣東、廣西、四川、云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區。1978年,擁有豐富公共衛生防治經驗的李桓英擔負起我國麻風病防治的重任。她來到云南省勐臘縣南醒村,建立短程聯合化療試點,為消除病人顧慮,李桓英經常與病人近距離接觸。
經過27個月的治療,服藥的47名病人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李桓英實施的短程聯合化療經過十年監測,復發率遠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了李桓英的聯合化療經驗。70多年間,在幾代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奮斗下,麻風病在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
2016年12月27日,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說她希望以一名黨員的身份在麻風病研究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4
麻風病,在人們眼中,比死神還可怕、比魔鬼還猙獰,刀建新別無選擇,為了不讓可怕的疾病傳染給其他人,他選擇了離開工作崗位和與妻子離婚,爾后住在偏僻荒涼的麻風寨——一個由麻風病人及其家屬過河開荒,在原始森林的腳下自我隔離組成的村寨。
離開工作崗位之前,刀建新沒忘交納黨費。他心里清楚,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交納黨費了,卻發現,自己無比虔誠伸出去的手始終沒人接應。他猛然醒悟了:自己現在已是“魔鬼”附體的人了,同事們雖然非常同情自己卻不能不防范。
刀建新在麻風寨一待就是30多年。直到1983年初,李桓英帶著最好的春節禮物,治療麻風病的特效藥物(聯合化療)來到麻風寨,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刀建新和全寨所有麻風病患者均被治愈。1990年潑水節這天,麻風寨摘“帽”后被州委更名為“曼南醒”,刀建新為第一任村長。曼南醒,在傣語中是“新生”的意思。
這一年,隨著李桓英防治麻風病經驗的不斷推廣,中國的防治麻風病事業終于揭開了歷史性的新篇章。李桓英就這樣給中國醫學界留下了最初一抹記憶!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一年后遠渡重洋留學美國名校霍普金斯大學。1950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她被推薦并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一批官員。由于工作出色,1958年世衛組織又對她提出續簽5年合同的聘請。
然而就在這時候,李桓英毅然選擇了回國:“我的祖國現在仍然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舉,醫療事業更是急需發展,我身為她的兒女理應盡微薄之力……”
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5
李桓英一生孑然一身,卻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對麻風病患的關愛中去。
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李桓英教授的助手袁聯潮跟隨了李桓英教授20多年,她回憶,李桓英教授每到現場工作,接觸麻風患者,從來不穿防護服,也不戴口罩,總是主動去和病人握手、拍肩膀,甚至擁抱,她說,這樣患者就會信任我們醫生,也能堅定戰勝病魔的決心。
2007年3月,北京熱研所麻風室接診了一位來自河南的麻風病患者,隨著對他家中接觸者的檢查,醫生們發現這家竟有5名新麻風患者。他們因害怕在當地被暴露,一家人祖孫三代在北京租住平房,以撿拾垃圾為生。一天,患病母子來麻風室復查,李桓英看到患者的腳已有潰瘍感染,得知一家人生活艱難窘迫后,又著急又心疼,當即拿出隨身攜帶的1000元錢,作為患者在京的生活補助。同時要求科室要嚴格按照規則把患者治療好、監測好。
2009年5月,這家人來到熱研所復診,其中有一位年僅24歲的男性患者,手已潰爛感染,發生了隱匿骨髓炎,需要手術。李桓英說:“患者這么年輕,一定要為他的將來著想。”為此,她聯系友誼醫院骨科主任會診。由于患者有綠膿桿菌,不能在友誼醫院手術,為了及時救治患者,李桓英親自寫信、電話聯系全國麻風病控制中心,找到能做手術的專業機構和手術醫生,還派醫生專程陪同患者和家屬前往湖南手術。5月10日,患者接受了擴創及死骨摘除術,獲得了滿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李桓英無微不至的關懷,使患者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和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2015年,已是94歲高齡的李桓英,不顧膝關節術后的行走不便,再次來到曼喃醒村麻風寨。一進寨子,那些當年經她治愈的麻風病康復者就像見到了親人,眼含激動的淚水,撲上來就喊:“李媽媽,您回來了!”
“自從1979年李教授第一次來我們村,李教授共到過我們村20多次,她不僅治好了我們的病,而且她對待我們就像親人一般,經常與我們一起吃飯,手拉手跳傣族集體舞,她用自己無私的愛,喚起更多的人來關心和幫助我們。”刀建新的兒子巖糯回憶起村民和父親曾經患病的經歷,至今仍頗為感慨。“那時候父親一個人默默卷起鋪蓋,離開了親人,放棄了工作,搬進了麻風寨。漸漸地父親被人們遺忘了,連交黨費都沒人敢收。是李教授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讓我樹立了與病魔作斗爭的信心。那時我雖然才七八歲,是在李教授的幫助下治好了病,群眾接受了我們,整個社會也認可了我們。”
“昔日麻風寨的村民已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由衷為他們感到欣喜,同時也為從事麻風防治工作的人們感到自豪,是大家用堅持和奮斗給予了麻風病人新的希望。”李桓英說,愛國有道,行為有范,艷陽與陰雨,平坦與坎坷,都是對我們工作的最高獎賞。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關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精選2022的相關內容,可圈可點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資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網站。
【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精選2022】相關推薦文章: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5篇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最新5篇】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事跡材料【精選五篇】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事跡范文材料精選5篇
2022最美巾幗奮斗者發布儀式觀后感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