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300字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500字篇一
相信讀過《海底兩萬里》的人,一定都會被那副畫面所震撼。
看似平靜的海水下總會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怪物”神出鬼沒,如飛鳥在天空中翱翔般在海洋中肆意徜徉。穿越一個又一個的海底隧道,遇見一只又一只的海底猛獸,發掘一艘又一艘的海底沉船,掠過一座又一座海底火山……它在它的主人:尼摩船長和一群水手的帶領下,仿佛無所不能。它帶領著“我”開啟了一場場嘆為觀止的海下表演,讓我們盡情感受大自然在那個我們并不了如指掌的領域中的鬼斧神工。
總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世界。
也許它高高聳立在高空之上,也許它靜靜穿梭于浩瀚宇宙;也許它默默低伏于海水之下,也許它悄悄隱匿在地心深處……
那是一個如海市蜃樓似的地方,有著最美好的夢境,也有最空虛的憧憬。閉上了眼,仿佛美輪美奐的城市就在眼前,大廈富麗堂皇,店鋪鱗次櫛比。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熱熱鬧鬧的街道車水馬龍。周圍的空氣卻沒有污濁的味道,只剩下植物淡淡的清香。
那是一個如泡沫轉瞬即逝的地方,有著最柔和的真誠。客氣的點頭,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良好的家教。不大的小城中總能相遇,兜兜轉轉最終又回到原地。老樹的枝椏上還掛著簡易的秋千,不知時光是否仍記得是哪家的孩子留下了清脆的笑聲。梔子花愈開愈濃,香氣愈飄愈遠,在遠方淡成了迤邐。
總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世界,被一只有力的手揉進了某個閃著幽光的角落,或平凡,或超絕,或繁華,或隱逸。輕輕的存在于某個脫俗的世界,淺淺的笑著,淋濕在雨中,披上了一層紗。
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多多少少都有著差強人意的不足。于是人們開始去不停地開發一個又一個的新世界,去挑選一片又一片的新土地。不知不覺間,足跡踏遍了古城,跑過了山巒,踩過了冰川,跳過了海邊……逐漸發現了以前從未探尋過得新的地點,心中的領土卻已經飛到了遙遠的未知。
停下腳步,隨遇而安。宇宙之浩瀚,總會為自己留下一片寧靜。不是所有的美好都要占有,一味地索求只會帶來迷茫。《桃花源記》中的捕魚人無意中發現的世外桃源,刻意尋找時已經無影無蹤。
世界之大,也希望留下一抹小小的自由天堂。與其一味尋找,不如止步現狀,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余下一個安逸的空間。
因為啊,總有一個你不知道的世界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300字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500字篇二
我從小便對各色科幻小說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過劉慈欣的《三體》,熱愛過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欣賞過威爾斯的《時間機器》……但令我愛不釋手的卻是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它那精巧的構思,出色的想象,成熟的文字,無論何時回想,尤新依舊。
翻開書本,一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身份神秘、見識多廣的尼莫艇長;善良淳樸、灑脫的內德·蘭德;對科學充滿熱情的阿羅納克斯……
但最令我感動的卻是一個并不起眼的配角——仆人孔塞伊。他在書中并不常常出現,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刻骨銘心:
在看到教授無意間跌出甲板時,他毫不猶豫地跳入海中,救起教授,這就是忠誠;在教授游不動時,他毫無怨言地將教授背在肩頭,這就是善良;當教授嘴唇發青,呼吸微弱時,他義無反顧地與內德將氧氣瓶里僅存的氧氣渡給教授,這就是舍己為人。他從未委曲求全,從未阿諛奉承,從未低聲下氣,至始至終都保持著自己的那份自尊,令我震驚,更讓我敬佩。
讀完全書,只覺得好像剛剛做完一場夢。夢中我隨著主人公在海底徜徉了兩萬里:在海底森林打獵,被角鯊追殺;在珊瑚王國為犧牲的水手舉行葬禮;參觀柏拉圖筆下的大西洋城……
凡爾納通過這些生動鮮明的人物描寫,以及豐富精彩的海底故事教會了我許多我不曾具備的優秀品質。不必說內德的豪放灑脫,也不必說阿羅納克斯敏銳的觀察與分析,更不必說尼莫艇長一往無前的探索精神。
無論是小說中哪個人物,都擁有著豐富的知識積累與人生閱歷;他們或許很平凡,但那光輝的人性美為他們鍍上一圈耀眼的光環;盡管身處逆境,但他們都沒有放棄心中的夢想,我想這些都是作者想表達給讀者的吧。
那么就讓我們從自身做起,朝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不斷奮斗吧!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300字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500字篇三
我輕輕合上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使我難以忘懷,尼摩船長他那愛國的心更是久久留在我的腦海里,永遠也抹不去。
文中寫印度王子——尼摩船長因自己的祖國被殖民奴役,他的父母妻子犧牲了,他憑著自己的知識設計建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為被壓迫被奴役的人們奉獻著海底采集的財富,并在航海中撞沉了英國戰船,為祖國人民復了仇。
從書中可見,尼摩船長時時懷著一顆愛國的心,他盡自己所能,為祖國復興努力著。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正需要這種愛國之心嗎?
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祖國危急存亡的關頭,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是曹植的慷慨悲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的金玉良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錚錚誓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的悲壯抉擇。他們為什么能夠這樣大義凜然,從容面對生死禍福?是祖國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和祖國在一起,祖國人民永遠記住他們!
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不愛國的表現。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象征,可總有人忘記佩戴,難道說是那些人忘記了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是一種榮譽、一種象征?更是一顆顆愛國心在燃燒;當國歌響起,有些同學還在東張西望、交頭接耳,要知道升旗敬禮是對祖國的敬意呀!還有少數人“崇洋媚外”,正如《家有兒女》中劉星說的:冰箱里有哈根達斯冰淇淋,還吃什么中國破冰棍!這些現象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可見,他們與尼摩船長相比,有多大差別啊!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愛國、報效國家,我真希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從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體現愛國,為國爭輝。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300字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500字篇四
今天我讀了世界名著《海底兩萬里》,它是大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一部巨作。
故事主要講述了“我”——皮埃爾。阿隆納克斯誤打誤撞進入了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潛水艇,從而開始了我的海洋冒險之旅。由于“鸚鵡螺”號一直被世人當作“海洋怪物”,尼摩船長又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凡是上船的人都不允許下船。最后發生了一次大漩渦,把尼摩船長和“鸚鵡螺”號潛水艇永遠地卷入了海底,而我卻坐著小艇死里逃生。
讀完小說,我特別佩服尼摩船長,他意志堅定,從沒放棄過要穿越海洋的偉大理想,但最終為了實現理想而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認為他是值得的,他死得有價值,反觀現實生活中的我,做事總是虎頭蛇尾,缺乏意志力和恒心,也從沒有設立過目標。從現在開始,我要為自己設立三個目標:短期目標就是本學期的期末考試要考入班級前五名;中期目標就是兩年以后考入向明中學;遠期目標就是八年以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我要為此而努力學習。
《海底兩萬里》中的靈魂人物尼摩船長正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像他那樣意志堅定,頑強、刻苦地學習,以此來報答所有關愛我的人。
剛放暑假,媽媽就給我買了許多本圖書。我翻開的第一本書就是《海底兩萬里》。我剛開始讀開頭,就對它愛不釋手,迫不及待地想讀到結尾。
《海底兩萬里》講述了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的探海旅行故事。作者凡而納以追蹤海怪為引子,為我們演繹出一個個故事,展現出一幅幅畫面。神秘的海怪、美麗的海底世界、莊嚴的海底葬禮……這些故事曲折動人,引人入勝,讀起來使我驚心動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仿佛也成了“鸚鵡螺”號上的一員,跟隨著尼摩船長和教授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洲和北冰洋。讀完了《海底兩萬里》,我不光認識了海蜘蛛、角鯊、抹香鯨、鮟鱇、珊瑚還有裙帶菜和發菜許多海底生物;還學習了光的折射、海溝、水壓等一些海底知識。尼摩船長身上那些機智勇敢、不屈不撓、沉著冷靜、細心認真的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300字 讀海底兩萬里心得體會500字篇五
我喜歡藍色,因為它是海的顔色;而海是神秘的。《海底兩萬里》這篇科幻冒險小說出自于儒勒·凡爾納,他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他自幼酷愛科學,又喜歡幻想,但他在大學學的是法律。他原本打算畢業后當律師,因偶然結識了著名作家大仲馬,在后者的鼓勵下,轉而走向文學創作之路。作者卻能一口氣公開海的很多秘密,我很佩服這本書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主要說的是阿龍納教授和他的兩個同伴受到船長尼摩的邀請坐“鸚鵡螺號”(潛艇名)在太平洋、珊瑚、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底遇到的驚險故事。還經歷了擱淺、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險情。寫了阿龍納斯、康賽爾以及尼德蘭因偶然他們來到了“鸚鵡螺”號上。尼摩船長帶他們去海底森林打獵、穿過瓦尼科羅群島、在深海舉行葬禮、錫蘭島的采珠場看看……最后阿龍納斯、康賽爾和尼德蘭逃出“鸚鵡螺”號,“鸚鵡螺”號被卷入漩渦中,之后無人知曉。
我最喜歡本書的第三十章《缺氧》,這章讓我是又緊張又感動。緊張是因為“鸚鵡螺號”當時被一些大冰塊壓在了海底,需要有人工鑿冰才有一絲生機,但空氣又不多了,該怎么辦呢?我的心都揪起來了。感動的是因為鸚鵡螺號周圍的冰被鑿的差不多可以動了的時候,“我”卻因為受不了潛艇內大量的二氧化碳,暈了過去,但因又得到了新鮮空氣而清醒過來了,是到了水面上了嗎?不是,是奈德蘭和康塞爾他們犧牲了自己來救“我”,把氧氣箱里最后的一些氧氣留給了“我”,這種舍已救人的精神讓我很感動。
這本書里有四個主要人物,分別是:鎮定的“我”阿龍納教授;“我”忠厚的仆人康塞爾,急躁的奈德蘭;知識淵博的尼摩船長。我最喜歡的是急躁的魚叉手奈德蘭,叉魚的命中率幾乎能達到100%,還有他雖然急躁,但有危險時卻能冷靜下來。
在《圣經》中有個問題:“誰能測知深遠的最深處呢?”當今世界上,只有兩個人有權回答:尼摩船長和阿龍納斯。
這本書開拓了我的想象力,豐富了我的海洋知識,讓我對大海有一種向往,希望也能在大海中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