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歷史重難點解析高考歷史重要考點篇一
2.幕府統治下的社會和經濟狀況
幕府統治下的日本社會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在經濟上,土地歸將軍、藩主等領主所有,農民承擔沉重的租稅負擔。幕府采取重農抑商政策,資本主義因素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在對外政策上,幕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鎖國使日本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3.黑船來航的沖擊(西方列強的侵略)
(二)推翻幕府統治,建立明治新政府
1.“王政復古”(“尊王攘夷”運動)
【選修1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武裝倒幕
【選修1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8年初,改革派在首都京都發動政變,成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新政府。經過一年多的內戰,幕府勢力被徹底消滅,長達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統治從此結束。
(三)明治維新
1.廢藩置縣(廢除舊體制)
【選修1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政府建立后,廢除割據狀態的藩國,設臵都、道、府、縣,把地方臵于中央的直接管轄之下,并廢除領主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級身分制和武士階級的特權。
2.殖產興業(發展經濟)
在經濟領域,明治政府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大力促進工業化。
2.“文明開化”(文化教育、社會生活)
日本在從傳統的農業國家轉變為近代化工業國家的過程中,大力引進、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習慣,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會習俗。
(四)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1889年憲法)
1889年,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規定天皇依據憲法總攬統治權;議會協贊天皇行使立法權,只有審議國家預算案的權力;內閣對天皇負責,成員由天皇任命;承認國民有言論、集會、結社等權利,但被稱為天皇統治下的“臣民”;天皇擁有軍隊的統率權,內閣無權過問。
選舉法規定,擁有相當財產、25歲以上的男子才有選舉權,有選舉權的人數量極少。
憲法的頒布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確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體制。但實際上依然實行專制主義統治。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國家主權仍掌握在天皇手中。
(五)對明治維新的評價
【選修1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經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經過殖產興業,日本掀起了工業革命熱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日本已經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從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倒幕運動結束了封建割據狀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統一民族國家,有力地推動了各項改革措施的頒布和實施。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憲國家。
在改革中,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傳統文化和習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傳播,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機,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日本躋身于世界強國行列,1911年廢除了全部不平等條約。
日本是一個受到西方沖擊后經過改革,成功啟動近代化的典型,為其他落后國家提供了重要的啟迪和經驗。
高考歷史重難點解析高考歷史重要考點篇二
2016全國各高中高考成績
2016年高考成績查詢時間及方式
2016年全國各省高考成績查詢入口匯總
2016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狀元名單
2016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時間及入口匯總
2016年全國高考錄取查詢時間及入口安排表
2016年高考作文題目及范文
高考歷史重難點解析高考歷史重要考點篇三
志愿填報首選城市,不是學校、更不是專業:為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生活,為了謀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請記住,志愿要一定首選城市。城市的選擇必須和家庭情況相互配合,考生應接納但不盲從家長建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高分者城市選擇中必選“北上廣深”,低分者則應當選擇省內經濟發達的城市,再次是臨近省份經濟發達城市。
重院校、輕專業,是錯的,重院校、輕專業,是貽害無窮的餿主意。分高者,應該“重院校、輕專業”。報考6類及以下院校,應該“重專業、輕院校”,按照專業技術配比志愿與高校,找到就業前景最優的志愿填報方式。
填報真正的好專業,必須看懂新聞聯播:文科大類專業就業質量高、厚積薄發,但就業形勢嚴峻,分高就報財經類;理工科就業迅速,但就業質量低,后勁不足,分低才報理工科。如果新聞聯播連續一年總在報道某個行業正面新聞不斷,那么,不要猶豫,這個專業一定是好專業,絕對有前途!
高考歷史重難點解析高考歷史重要考點篇四
2019年北京市高考歷史試題,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突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貼近北京中學歷史教學實際,關注高考改革新趨勢,突出歷史學科特色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整套試題穩中求新,布局合理,材料新穎,視角多元,難易適中,對中學歷史教學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1. 發掘學科思想內涵
試題從學科特點出發,發掘歷史學科的教育價值和思想內涵,從歷史的角度考查考生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解,弘揚時代主旋律,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17題通過考查晉察冀抗日根椐地,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在14年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18題以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思想的形成為主線,考查考生對新中國重要政治制度的認知與歷史源流的理解,既考查考生對統一戰線政策的掌握,又追溯了建國前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中國獨特發展道路的歷史進程。在建國70年之際追昔撫今,不忘初心。第19題則從中國加入聯合國后思考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法理入手,考查考生對新中國70年來外交理念及實踐的理解與掌握,揭示了港澳問題的本質,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一個中國”含義的理解,堅定祖國統一的決心。
2.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試題發揮學科優勢,既追根溯源,又展示流變,多角度多層次考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比如,第12題以絲路考古成果為例,考查中國古代文明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傳播及影響。第13題從文獻學角度入手,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理念。37題第(1)問展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文化認同與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揭示出中華民族形成的內在合理性和民族團結的歷史必然性。第(2)問則以清末民初的中國為背景依托,涉及歷史上的優秀思想成果在此背景下的復興與傳承,以及面對時代使命,仁人志士的探索與實踐。37題這兩小題既揭示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又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意在增進考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時代使命感。41題第(2)問以清代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為切入點,引導考生從園林建筑視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和內涵。
3. 考查學科思維品質
試題全方位考查考生的歷史學科的思維水平,注重考查考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而問題意識是一個重要表現。考查考生的問題意識,引導考生提出好問題,以此檢驗考生的歷史思維的高階能力。這突出體現在第37題第(3)問,該題以“教材中的思考題”為切入點,將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戰爭結合起來,要求考生就“美國獨立戰爭—華盛頓—聯邦政府的建立”設計思考題,既考查考生對材料的歸納、提煉能力,又考查考生綜括、思辨與設計能力。本小題從教材中來,到教材中去,旨在引導中學歷史教學重視教材,重視素質教育,提倡真正的探究式學習。
4. 注重社會、人文關懷
對現實的關懷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試題關注歷史學科內在的現實性,引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理解社會。對歷史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和現實問題的認識。試題以主干知識為載體,創設與現實問題相關的歷史情境,既考查考生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又引發考生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例如第16、21、22、23、40(1)等題分別涉及到京津冀一體化、社會改革、世界政治與經濟等當今中國與世界的重大議題,第20題和41(2)題則關注了重大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這些都有助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從歷史的角度加深對社會重大現實問題的理解,培養歷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