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諸葛亮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已成為足智多謀的代名詞。《空城計》這個故事寫司馬懿帶領十五萬人馬朝西城打來,諸葛亮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布下空城計,嚇得司馬懿退兵四十里。課文著力表現諸葛亮在敵我交鋒中知己知彼,有膽有謀,才智過人。
1. 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0個生字,注意積累一些成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是一個有膽有謀、才智過人的人。
4. 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5. 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 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1. 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敢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本課生字“藏”“登”的筆畫繁多,重點指導書寫。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重點理解課后的詞句積累“初出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等詞語,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掌握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一)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設計意圖:教學開始以一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仿佛把我們帶入了三國時期。)
(二)簡單交流一下對《三國演義》的了解。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2、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
(設計意圖:讓學生課前通過上網查資料、查閱課外書、請教家長,了解一些三國以及三國人物的知識,重點交流學生了解到的有關諸葛亮的一些事,為本文學習做好準備。)
(三)過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據《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改編的《空城計》。
(一)學生自讀課文。
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解決,看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自由識字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識字、合作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小組內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可以開火車,玩卡片游戲),并交流識字的方法和渠道。
(設計意圖:本課課文較長,生字較多,教師在這一環節要扎扎實實地幫助學生把生字認清楚,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切實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認讀生字。)
(三)出示課件,認讀生詞。
(四)分段檢查。(開火車分段讀課文)
教師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將閱讀與識字相結合。
(一)、大家都預習好課文了嗎?在預習中,你有沒有碰到不理解的詞句?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同時注意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讀文質疑。邊讀邊想:課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小組內先討論,解決不了的問老師。
(設計意圖: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學生,從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會體味得更具體,理解得更深刻,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良好發展。)
(四)大家理解文章的內容嗎?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提醒方法:誰?干什么?怎么樣?)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創設各抒己見的氛圍。)
(五)、事情的開端、起因是什么?(——兵臨城下。)
“蜂擁而來”說明司馬懿兵馬很多。(體味“蜂擁”一詞好在哪里)
發展:臨危之際,諸葛亮開始使用妙計。
高潮是什么?
1、生字2音2字2詞
2、詞句積累2遍
空城計
開端 司馬懿兵臨西城
發展 諸葛亮臨危施計
高潮 司馬懿中計
結局 諸葛亮釋計
(一)中心話題:
你心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理由。
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圈畫重點詞句。先在小組中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感悟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二)全班交流
學生認為諸葛亮很聰明,很勇敢,有智慧,教師都可以認可,接著引導學生說一說又聰明又勇敢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相機板書:有膽有謀,才智過人。
接著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證明諸葛亮有膽有謀、才智過人的依據。
1. 第一自然段:司馬懿兵臨西城。
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司馬懿大軍壓境,可以看出軍情緊急,從側面表現諸葛亮鎮定自若,有膽有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透過文本,仿佛身臨其境,來到了當時的現場,“司馬懿兵臨城下”,“諸葛亮臨危施計”,“諸葛亮鎮定自若”,“司馬懿中計”,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2. 第二自然段:
(1)對比:
“諸葛亮身邊并沒有大將,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帶的五千兵有一半是運送糧草的,不能打仗。”而“司馬懿帶領十五萬人馬”,“塵土飛揚,魏兵分兩路向西城殺來。”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當時情況危急,諸葛亮臨危不亂,有膽有謀。
(2)諸葛亮臨危施計:
諸葛亮臨危施計,從正面體現了他的處變不驚、才智過人。
諸葛亮傳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坐在城樓上喝酒彈琴。
這段文字說明諸葛亮當機立斷:所有的調兵都已經來不及了,既然是空城,那就索性再空一點:旗子收起,百姓回避,城門大開,讓對方看不透到底是真空城還是假空城。再加上諸葛亮膽大心細,知己知彼,自己一副儒雅裝扮、輕松神態在城樓彈琴,更讓對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對人物的形象的理解更加豐滿,更加生動,更加活靈活現。)
(3)司馬懿中計:
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么容易上當嗎?學生通過司馬懿的態度變化以及他采取的相應行動感受人物特點。
司馬懿:望——見什么?→疑惑——疑什么?何根據?→退——為什么?
司馬懿是個怎樣的人?
此時諸葛亮又是怎樣的呢?
“諸葛亮坐在城樓上,滿臉笑容,喝酒彈琴,輕松自得,沒事人一般。”
從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的鎮定自若。
3. 第三、第四自然段:諸葛亮釋計。
司馬懿終于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生疑問:諸葛亮憑什么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諸葛亮為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了人物的什么品質?
體現諸葛亮料事如神,才智過人。
4. 諸葛亮最后拍手大笑,誰能體會著說說。
(諸葛亮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地笑。)
5. 你心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課件出示(適時板書: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學生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做到說話有理有據,進而引導學生到文本中去找依據,體會人物特點。
(三)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課件出示(適時板書: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學生討論。
從《三國演義》整部小說的故事發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占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戰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的。在《空城計》這篇文章里,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用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在引導學生在課文的字里行間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人物性格,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
二、拓展學習
(一)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還能列舉出一些嗎?出示課件
(二)舉辦一次讀《三國》競賽活動。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知識的拓展,將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寬、更廣。)
《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請大家課余擠出時間,好好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你的收獲一定會很多。
(設計意圖: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少兒版),或者開展“我心中的諸葛亮”專題討論,從課上引伸到課下,從一篇課文引發學生讀更多的三國故事,甚至整本《三國演義》,實現大閱讀的目的。)
完成同步練習冊
空城計
孔明: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多疑自負、狡詐多端
空城計:出“奇”不意
《空城計》這篇課文在冀教版三年級中第一次出現,它有著許多吸引孩子的地方。有的學生讀過名著《三國演義》,所以對故事比較熟悉, 在開頭的環節請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繪聲繪色的講一講空城計的故事,這個要求對于我們班的孩子提的有些高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并且這一環節和后面緊跟著的分角色朗讀課文有些重復拖沓。
接著請同學們讀課文,留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讓他們想想諸葛亮、司馬懿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孩子們可能不能準確的總結,但也要讓他們思考,留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使孩子們認識到足智多謀與聰明的不同。在分析諸葛亮的人物時還是應該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細節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容態上入手體會情境。
司馬懿這一人物在課文中是不可忽視的,他起到了鋪飾襯托的作用,用這一人物更反襯出了諸葛亮的才智過人計高一籌,而對司馬懿的分析也夠準確,最后還要教師的引導總結。
這節課里我在教學環節上有點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狀態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會不斷改進的。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漸暖的空氣,破冰的流水,漸綠的柳枝,吐芽的苞蕾,金黃的菜花,這些春的使者,驅散了料峭的寒風,送來了溫暖的氣息!四月,一個萬物復蘇的月份,一個勃勃生機月份。 四月,也是我們學校的遠程資源教研月,這幾天正如火如荼的舉行“遠程教育資源運用”比賽,全校老師必須運用多媒體上一節課,昨天,這個令人害怕又激動的時刻到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是西師版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
讀課文《空城計》。
《空城計》節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課文描述諸葛亮面對強敵而能處變不驚,設下計謀,終于使司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為了使以后的教學再上新臺階,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結合本課的教學環節,談談自己教學本課后的一些感受。
(一)教學資源運用的時機與效果的關系
為了對課文內容及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我下載了一個關于《空城計》司馬懿退兵的視頻,意在讓學生能通過直觀的形象情境,讓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課文內容。如在理解司馬懿的性格特征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諸葛亮在笑容中施計,在笑聲中取勝,但諸葛亮的取勝還取決于一個人,他是誰啊?馬上學生回答說司馬懿,為什么說取決于司馬懿呢?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因為他沒有
直接攻打進去,她反而中計啦!哦!是這么回事,我聽出來了,假如此時領兵的是你,當眼前看到西城這樣一幅景象時,你是選擇進還是選擇退呢?別忙著告訴我,你們先和同桌討論討論,于是學生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在匯報時,有的選擇了進,也有選擇了退兵,還有的選擇先去探個虛實在攻打進去…….都得到了我的肯定。借此機會,我說司馬懿究竟怎么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段錄像(播放錄像)。此時有的學生邊看邊笑了起來,我趁機問,你們笑什么啊?(因為司馬懿中計了)是啊,不光我們在笑他,連諸葛亮也在撫掌而笑啊。緊接著介紹司馬懿的有關資料,最后請同學們想想司馬懿退兵是草率之舉還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司馬懿退兵的理由?就這樣讓學生來感受司馬懿謹慎多疑,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用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調動積極性與參與意識的關系
由于我上課的時間在上午的最后一節課,學生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這是課前讓我最苦惱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想到了,我的課以分析諸葛亮的笑為切入點,為什么我不以笑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樣不是一舉兩得了嗎??于是在課前幾分鐘,我先和同學們開起了玩笑:“同學們,你們可知道,周老師一般在上午最后一節課一般是不會上新課的,因為我怕,我怕我的精神狀態不好,也怕你們的精神狀態不好,影響上課的質量,今天沒有辦法,周老師抽到了這以簽,那就不得不打破這個慣例呢?不過今天周老師特別有精神,因為我知道我要上這節課,
早上我吃了兩個大埋頭另加一瓶牛奶,你們看我多有精神,你們呢?“有”。好的,還有幾分鐘,才上課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游戲,老師出示詞語,你們表演,好嗎?學生精神抖擻的說“好“。課件出示“會心一笑、捧腹大笑、撫掌而笑、哭笑不得、回眸一笑”最后我說:“總之,笑比哭好,你們要記住在生活中,如果你笑世界陪你笑,如果你哭那就自己一個去哭吧!所以你是愿意笑對每一天還是哭對每一天呢?好,上課!”整節課,學生精神飽滿,主動性高!!!
(三)朗讀與感悟的關系
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的生動逼真。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會中心思想,把握人物形象,要引導學生盡量模擬人物語氣;反復的讀,充分得讀,有效地讀。有效地讀,就是進一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加深的文章中心的理解。我讓學生在課前熟讀了課文,當堂也安排了不同方式的讀,如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個別讀的也很精彩,感悟的也很深刻,但我感覺堂課上只是讀出了聲,讀的不夠到位,沒有模擬人物的表情,沒有達到把“話”讀成“畫”的要求。
(四)有待改進的地方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盡管我非常投入地走進課堂,也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但是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節,許多疏漏和處理不當的地方便呈現出來。
1、普通話還是有待加強,板書夠工整(這也是我的強項,但總感覺上這種課時間要緊,沒有達到我理想的境界)過渡型語言不簡潔明了,課堂情況應具備隨時調整教學環節的能力,以后在這方面還需加強錘煉。
2.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機智。如課上有個同學說了一句不禮貌的話,(司馬懿說:諸葛亮,你有種就過來單挑)我當時只是評價了一句“說話要有禮貌哦同學”。當時就沒有想到追問一句:“孩子,你想想司馬懿他也是魏之名將,久經沙場,他會這樣說嗎?你這句話他會怎樣說呢?”我相信效果大不一樣的!總之,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一種智慧,一項技能,更是一門藝術,多思、多學、多練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愈來愈精彩。
3、說實話,我自認為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課堂上還沒有真正的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學生,我相信這也許是教師的最高境界吧!!
最后我想對自己說:“變則通,通則變,要永葆青春,用新的
教學理念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為教育服務!”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2、了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的內涵的理解。
3、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1、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2、加深學生對“智慧”內涵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二、新授
(一)解題、閱讀定向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簡要介紹小說特點及閱讀要點:小說三要素、閱讀方法——通過環境、情節的分析來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諸葛亮”及“智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
(二)檢查預習
1、大家都預習好課文了嗎?在預習中,你有沒有碰到不理解的詞句?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讀準字音,注意節奏,同時注意理解文章的內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內容嗎?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提醒方法:誰?干什么?怎么樣?)
(三)由情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故事情節
(1)如何去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們從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本文雖是長篇節選,但是情節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請大家根據情節,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學生劃分課文層次。)
(2)課文的情節圍繞著諸葛亮施空城計展開。請大家在“計”字前面各添加一個動詞,以此來概括各層的內容。
(教師板書:“計”以及“逼”、“施”、“中”、“釋”等。)
2、通過情節分析人物
下面我們就從情節入手來看看文章是如何具體表現諸葛亮的智慧
的。
(1)逼計: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軍情緊急?這對表現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軍情緊急”及“側面”。)
(2)施計:面對如此緊急的軍情,諸葛亮是怎樣施計的?這可見諸葛亮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
?
(教師板書:“處變不驚”及“正面”。)
(3)中計: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么容易上當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馬懿態度變化以及他采取的相應行動的詞語。
(不信——為什么?→望——見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據?→退——表現了諸葛亮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 (教師板書:“鎮定自若”及“側面”。)
本層中寫到諸葛亮“笑容可掬”,請大家聯系當時的情況,說說他的笑中有何含義?
(4)釋計:司馬懿終于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生疑問:諸葛亮憑什么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諸葛亮為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人物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的?本段還對眾官作了描寫,這對表現諸葛亮有何作用?
(教師板書:“料事如神”及“正面、側面”。)
本層中還有兩處寫到了諸葛亮的笑,找出來,聯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義?
(5)教師對本環節小結:總的來看,這篇文章是從兩個方面來表現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說情況緊急、處變不驚、鎮定自若表現的是諸葛亮的“膽”的話,那么他對形勢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充分表現了他的“識”。
(教師板書:“膽”及“識”。)
(6)誰能說說諸葛亮的“膽”和“識”之間的關系嗎?
(他的膽來自于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來自他的鎮定和冷靜的態度。)
(四)學生討論拓展
1、現在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1)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2)諸葛亮身為蜀國的丞相,在當時的形勢下,他的生死可謂關系到蜀國的存亡。而此時諸葛亮卻把自己置身于作戰的最前沿,還冒險用了空城計,如果他的計謀不夠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現得不夠鎮定,如果司馬懿并不完全像他設想的那樣多疑,如果司馬懿能聽取他兒子的意見,如果司馬懿也冒險進攻等等,后果都將不堪設想,三國的歷史恐怕也要重寫!你對諸葛亮的這種冒險做法有何看法?
(教師小結:能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這正是其智慧過人之處。謹慎而不膽小 ,冒險而不盲目,這種冒險精神對我們處理生活)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在這次的班班通教學賽課活動中,我選擇了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的課文《空城計》。這篇文章堪稱三國演義中的經典。也是最能體現諸葛亮才能的名篇之作。對于這篇課文,我們有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講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知識。怎樣才能上得具有新意?怎樣才能把我們的白板教學與課堂緊密結合起來?怎樣才能讓學生能在教學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在課堂中真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這些問題我反復琢磨、研究,最終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以期能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反思與體會:
一、 如何將白板教學熟練地運用于教學之中
白板教學是一門新生的教學方式,它讓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更強。但如何熟練地運用好這門工具,還需要我不斷的去學習與探究。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白板中的拖動功能、遮擋功能、播放功能等形式展開教學。在教學中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其互動,但我認為互動的時間還不夠。在運用白板時還有些功還不能準確熟練的掌握,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的運用并改進才行。
二、 學生的課堂活動還要加強
在本節課,學生的課堂活動除了對字詞的檢查之外,其余就是學生對問題的探討。整個過程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的參與性比較強。但在問題的設計上,我認為并不十分完美。梯度感不是很明顯。在教學中,如能加上學生的主動表演可能效果會更好,但這需要老師更多的參與與指導。
三、 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及時評價
初中學生,需要是得到他人的真誠評價,特別是老師的評價他們會更在意,這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在課堂上,我及力的去做到這一點,但由于時間的關系,對于個別學生的評價還是不夠及時,語言不夠豐富。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另外,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進行引導,讓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按自己的意思表達想表達的內容。
總之。通過這節白板公開課的教學,使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應不斷學習,力爭把白板教學掌握得更好。讓其真正能為老師服務,為我們的學生服務。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
2、了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的內涵的理解。
3、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1、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
2、加深學生對“智慧”內涵的理解。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吧……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課件請你欣賞一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難忘的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全班學生靜靜地聽歌曲,并有個別同學隨著音樂的節拍輕輕地哼唱)
老師:剛才我們聽的歌曲是什么歌呢?
學生: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老師:這首主題曲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開篇詞,詞牌名是什么呢?
學生:調寄《臨江仙》。
老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調寄《臨江仙》。
學生(誦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老師:剛才我們誦讀的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三國里面發生的一段故事《空城計》,請各個小組討論這篇故事的梗概,我叫一位同學復述故事。(小組討論,并請一位同學復述故事)
學生:這篇故事講了魏國的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壓進孔明的西城下,蜀國的眾百官大驚失色,唯獨孔明不動聲色。他叫軍士把軍旗收藏起來,叫部隊的將士們不能大聲喧嘩,同時大開城門,每個城門叫二十個士兵扮作百姓打掃街道,然后自己帶了兩個書童在城門上彈琴。司馬懿到了西城門下,發現孔明的城門大開,并且看見他悠閑彈琴的樣子,以為有埋伏,就不聽兒子司馬昭的勸告,趕緊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馬懿無能。
(學生鼓掌)
老師: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呢?現在我請同學們,對這個同學復述的故事進行點評,各個小組組織討論,并歸納小組意見,選出一位代表發言。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計”是什么意思?
4、“三十六計”你知道哪些?
學生紛紛回答:苦肉計、調虎離山、金蟬脫殼。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它是一種怎樣的策略呢?學完課文,你們將會明白。
第一套 勝戰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里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 借尸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四套 混戰計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戰計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顛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六套 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
5、話說三國 圖片展示三個三國人物
6、作者與作品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 《三國演義》代表著我國 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三國演義》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寫起,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全國統一止,共97年的歷史。它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五十回以前(赤壁之戰以前),寫出了中華大地上無數軍閥割據的局面及這些軍閥各自消長沉浮的命運;五十回以后,則集中寫魏、蜀、吳三個政權各自的發展及相互間的關系。
7、介紹作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號湖海散人,貫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他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見史傳,據一些片斷材料說,他性格孤僻,“與人寡合”,因“遭時多故”,東奔西走,“不知其終”。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據說小說創作有數十種,曾寫過十七史演義,除《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逐平妖傳》等。他寫過雜劇,有《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8、課堂練習部分
三國知多少
⑴、“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為 、 、 三國。
⑵、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是( )。
⑶、諸葛亮是“三國”中的 重要人物,你能說出有關他的兩個故事名稱嗎?
⑷、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 )一事。
猜猜他是誰
妙 聯
收二州,排八陣,七擒六出,
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星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
中軍帳里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蜀相》
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陸游《書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9、介紹諸葛亮 幻燈片展示
10、檢查預習
讀準下列紅字的音:
馬謖( ) 汲水( )丞相( ) 司馬懿( )
隱匿( ) 鶴氅 ( )綸巾( ) 駭然( )
麈尾( ) 遠遁( )
11、復習“小說”這一文體的知識
⑴、什么是小說?
⑵、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
⑶、小說的情節劃分為幾個部分?
12、小說學習方法指導
如何去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們從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小說的情節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本文雖是長篇節選,但是情節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請大家根據情節,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三、課文分析
播放幻燈片了解故事情節,有助于對節選部分內容的分析和理解
1、分析第一部分:兵臨西城。
第一部分主要寫施用空城計的背景,突出一個“危”字。
具體寫“危”的內容有哪些?
“司馬懿引大軍15萬,望西城蜂擁而來”;而諸葛亮僅有五千兵,卻還有一半去運糧草,城中僅余二千五百人,諸葛亮“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
課文一開始就渲染了一種危急的氣氛,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兵壓境,而諸葛亮身邊只有一班文官,士兵二千五百人,兵力如此眾寡懸殊,諸葛亮一開始就陷入了不可避免的失敗境地!
2、分析第二部分:臨危施計。
在這近乎絕境中諸葛亮都做了些什么?
他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著百姓,灑掃街道”他自己“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在這一部分中,雖未直接寫諸葛亮的神態,但通過他有條不紊地發布一系列命令,表現了他從容鎮靜,沉著應戰的統帥風采,他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圍繞“空”字做文章,就是讓司馬懿看到一座空城。他還嚴肅紀律,謹防露出破綻,同時還安撫屬下,“吾自有計”。這些描寫鮮明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3、分析第三部分:司馬中計。
這一部分重點寫誰?是怎樣寫這個人物的?
以司馬懿為重點,寫他的所見所思所感,先寫他“笑而不信”,再寫他“看畢大疑”,即令退兵,后面寫司馬懿父子的對話,寫出了他的心理活動。
這兩段寫諸葛亮只寫一句:“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而把更多的筆墨用來刻畫司馬懿一個人物。從反面襯托了諸葛亮的高超智慧。
4、分析第四部分:孔明釋計。
寫故事余波。通過諸葛亮的解釋,表現其足智多謀。
5、諸葛亮在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笑?各處的笑有什么不同?
諸葛亮的“三笑”
笑容可掬:是為迷惑司馬懿而設計的笑,是故作輕松的笑、故作姿態的笑,所以是一種假笑。
撫掌而笑:是見魏軍遠去后無比高興、如釋重負的笑,所以是勝利的笑,也是慶幸的笑。
拍手而笑:是在解釋計謀后對司馬懿多疑愚蠢的嘲笑,也是對自己感到自豪的笑。
6、兩個主要人物人物性格分析
孔 明: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
司馬懿:疑心病重、老謀深算、多疑自負、狡詐多端
空城計:出奇不意
7、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
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外貌)
側面描寫(對比)
8、課堂小結 逼 施 中 釋 計策 表現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
9、延伸拓展
你能向同學介紹一下諸葛亮的事例嗎? 播放幻燈片片段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諸葛亮火燒新野
孔明用智激周俞
孔明草船借箭
諸葛亮智算華容
諸葛亮智辭魯肅
孔明定計捉張任
諸葛亮智取漢中
孔明巧布八陣圖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孔明七擒孟獲
諸葛亮智取三城
孔明乘雪破羌兵
空城計
孔明大破魏兵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
填寫歇后語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孔明彈琴退仲達----好沉著
諸葛亮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劉備見孔明----如魚得水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關公進曹營--單刀直入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本文寫諸葛亮以他的才智,在大軍壓境,寡不敵眾的危急關頭,機智地設下空城退敵的妙計,最終使敵兵退卻,城門不失,刻畫了一個隨機應變、從容對敵的機智形象。
1、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遍《三國演義》
2、課外收集《三十六計》
3、完成練習冊第一課時作業1-6題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一顆緊張而懸著的心放了下來,背上的沉重,肩頭的壓力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統統都被卸掉了。我長長地舒了口氣,面對著空蕩蕩的教室,我心潮澎湃,我還有一種沖動,我還想再講一遍,兩遍??
回想自己在講課之前,是那么迷茫、困惑、甚至還有點不知從何下手的意味。因為《空城計》出自名家名篇,有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講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知識,似乎已經被人講爛了。目前教改的工作如火如荼,該怎樣講?才能適合教改口味,該怎樣講?才能夠推陳出新,該怎樣講?才能不落俗套。對這些問題我反復琢磨、研究,既要讓一篇古文變得深入淺出,又要有新的立意,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還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想既然新課改使教師和學生有了變化,那么我何妨不自己轉換轉換角色?以新穎的方式進行嘗試。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新的活力。
思考之一:
我想到的是對教材的把握,對原文的把握。如果單純讀課文,或背誦原文,就顯得太老套、呆板,也難把握,于是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加工,以評書的形式進行了講解,還真是很有收獲,聽課的學生聽得聚精會神,就連聽課的老師也跟著頷首。這次大膽的嘗試使我信心百倍。對教材的把握,面對新課改的形勢,要求教師應該成為研讀者,真正對學生是做到教之以漁的創新。
思考之二:
備課的時候,必須備學生。現在的學生信息獲得的途徑很多,網絡的、電視的、廣播的,通過這些媒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非常活躍。如果僅以教材授課,學生覺得困倦,疲憊,說穿了,不愿意上,于是我在教學方法上研究了學生的心理,使一堂枯燥無味的語文課變得適合學生的口味,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真正以青春風采,換回對知識的渴望,真正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動者,參與者。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我大膽采用了多媒體手段,形象生動的場景便深深吸引住了學生,大家都急切想進入下面的故事情節,這種吊胃口的手法,使我自然地過渡到用評書講解下面的故事,而學生的熱情還在高漲,直到我講完。學生的熱情達到了沸點,達到了高潮,這種多媒體演示和聲情并茂的講解效果很好。 思考之三:
對問題要精心設計,既要做到順理成章,又要做到富有新意,而且還要體現學生的自主精神,我是這樣做的,上課伊始,便讓學生閱讀單元說明,讓他們自己提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對小說的要素、知識,學生把握很準,在肯定了學生的正確回答后,我將問題凝結到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在分析人物形象上也是讓學生暢所欲言,他們是說分析誰就分析誰,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分析諸葛亮。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家自己提出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來分析。語言,動作方面學生能夠自主地找到。而關鍵是在神態描寫上,通過諸葛亮的三次“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里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也達到了教學目的。最后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來推斷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機智、勇敢的人。當然,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鮮明,是由于司馬懿在旁邊起到了陪襯的作用。怎么陪襯?進而分析了司馬懿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也完成了司馬懿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通過詞語的感情色彩,司馬懿的多疑、自負、老謀深算便躍然紙上,諸葛亮、司馬懿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對比,就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愚了。
新課改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怎樣衡量一節課的好壞?關鍵取決于學生的歡迎程度。新課改并沒有改掉傳統的知識,而是我們用新的教學理念,同社會,同時代與時俱進。變則通,通則變,我們要永葆青春,用新的教學理念更好地為全社會服務。
小學語文空城計教學設計 空城計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1、學會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故事的內容。
3、探究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感受諸葛亮鎮定自若,膽識過人的光輝形象,加深對“智慧”一詞的內涵的理解。
4、對人物作
出自己的
評價,并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1、探究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感受諸葛亮鎮定自若,膽識過人的光輝形象,加深對“智慧”一詞的內涵的理解。2、對人物作
出自己的
評價,并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
兩課時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指
導讀準生詞。
3、指導概括文章大意。(1)指名說。
(2)教師引導學生講述課文主要內容時應將正文前的背景介紹補充進來,這樣課文的主要內容會介紹得更完整。(生嘗試再述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用7個字再次概括
本文的內容。(生述)
4、引導學生質疑:今天再學這個熟悉的故事,你最想知道什么?將學生問題轉化為教學問題——空城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學生讀書交流,聚焦重點句“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謹慎,決不會冒險。今天我把城門打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實我倒不是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用這個辦法的。’”
2、比較閱讀,感悟諸葛亮“知己知彼”。
出示比較句:
司馬懿說:“你小小年紀懂得什么,諸葛亮一向小心謹慎,從來不做冒險的事兒。他在城樓上一坐,四門大開,里面一定有埋伏。我們如果進去,就中了他的計,快快后退四十里!”
諸葛亮說:“司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謹慎,決不會冒險。今天我把城門打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實我倒不是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用這個辦法的。”
教學這兩句,感悟諸葛亮的“知己知彼”。
(1)自由讀,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哪些地方相似呢?
(3)質疑看課文插圖,司馬懿在城下,諸葛亮在高高的城樓上,他們的話竟這么相似。有意思吧!該怎么讀才有意思呢?
(4)生練讀,教師演練“一唱一和”讀,同位互讀。
(5)同學們,這樣對比著讀,你體會出了什么?
(6)教師
小結,
小結學法。
3、緊扣重點句,感悟諸葛亮的“心思細密”。強調“……今天我把城門打開,他就會懷疑我有埋伏……”。
(1)同學們,再默讀諸葛亮的這句話。僅僅把城門大開(課件套紅)司馬懿就會懷疑城中一定有埋伏嗎?諸葛亮還做了哪些布置?
抓點,感悟諸葛亮的周密安排和心思縝密。
生述“諸葛亮便下令把……也不許亂動。”
質疑,生探究,指名讀。
教師
小結,板書。
4、緊扣重點句,感悟諸葛亮的“膽識過人”。強調“其實我倒不是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用這個辦法的。”
課件點擊冒險教師述說:同學們,冒險可是需要勇氣的呀!文中有多處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膽識。找找看!
抓點,感悟諸葛亮的“膽識過人”。
19、空城計
知己知彼
諸葛亮心思細密
膽識過人
1、探究“諸葛亮為什么要用空城計?”
2、
評價人物,交流啟迪。
3、指導復述課文。4、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