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教學設計方案篇一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獲得啟示。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尋找搜集與宋慶齡有關的課外資料。
教學課時
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誰訂閱過《兒童時代》這本雜志?哪位同學知道這份兒童刊物最早的創辦者是誰?(宋慶齡)那么宋慶齡是怎樣的一個人物,誰自告奮勇來說一說?
讓學生利用自己尋找搜集到的資料,并結合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向大家介紹。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輕聲讀課文,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文前面導語中提到的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展開探討交流。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文中提到了哪幾個人?他們之間有著什么樣的關系?
爸爸
媽媽
宋慶齡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宋慶齡想不想去伯伯家?她為什么不去?
.別人是怎樣勸說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讓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句子進行回答)
.完整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星期天,宋耀如一家準備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兒宋慶齡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學疊花籃,不管爸爸媽媽怎樣勸說,但她為了守信就留了下來。
三、分角色朗讀
.布置任務:以4人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朗讀,一人讀旁白,其余三人分別讀爸爸、媽媽和宋慶齡的話。先組內練習,然后全班交流,進行比賽。
.各小組安排角色進行練習,教師巡視。教師在巡視在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宋慶齡和她父母親當時的所思所想,準確讀好每一個關鍵問語,每一句話的語氣、語調。
.請三至四個小組進行朗讀比賽。
.同學評議,推選出優勝組。
.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討論深化
.學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宋慶齡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示?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你是怎么處理的?
.小結:俗話說得好一諾值千金,誠實守信是我們大家做人處事的基本準則,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宋慶齡一樣守信用,重諾言。
板書設計:
爸爸
伯伯家
宋慶齡
媽媽
小珍
教學設計方案篇二
1、能了解課文“按不同方面連段成篇”的寫作順序;知道課文在寫鯨的形體時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2、能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關于鯨的知識,并對此產生興趣,有進行科學探索的愿望。
3、能學習第1自然段的說明方法,自選內容寫一段話。可以使用一種方法說明,也可以使用幾種方法來說明。
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了鯨的哪些特點和習性,書面填寫課后練習1中的表格,知道課文是怎樣說明鯨是很大的。
學習第1自然段的說明方法,自選內容寫一段話。可以使用一種說明方法,也可以使用幾種方法來說明。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6課《鯨》。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致了解了課文所寫的內容。哪位同學來說說這篇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鯨的?
。
1、那么鯨在形體上有什么特點?它們又有哪些生活習性呢?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就是了解課文內容后填寫課后的表格,現在就請大家看著自己填寫的表格,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表格里所填的內容。
2、大家可以根據我們一起總結出的內容來修改自己填寫的表格。
1、通過讀課文、填寫表格,我們了解到鯨是一種形體非常大的動物,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很大呢?用這些方法有什么好處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適當做批注。
2、一句一句地體會第一自然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
(1)“不少人看到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a 這兩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為什么要用鯨和象進行比較呢?
(這兩句運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用鯨和我們熟悉的并且形體也很龐大的象進行比較,可以讓我們更加形象地感知到鯨的形體巨大。)
b 我們在動物園中見到過象,覺得象是非常大的動物。而鯨比象要“大得多”,你能通過朗讀這兩句話讓我們感覺到鯨的形體非常大嗎?
c 指名朗讀這兩句話。
過渡:文章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很大呢?
(2)“最大的鯨有16萬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xx多公斤。”
(這一句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可以讓我們很具體地了解到鯨的形體究竟有多大。)
“16萬多公斤”、“ 20xx多公斤”,如果去掉“多”字,不是更具體嗎?再跟原句比一比,你覺得老師說的有道理嗎?
(這種看似模糊的表述其實更準確、更科學、更嚴謹。)
過渡:誰來接著說文章中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3)“我國捕獲過一頭4萬多公斤重的鯨,它有17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樣重。”
a “4萬多公斤”有多重呢?超市里賣的大袋的面粉或大米通常是25公斤一袋,大家估算一下,像這樣的大米或面粉多少袋可以達到4萬多公斤重呢?(1600多袋)
“17米”有多長呢?我們一間教室,大概長8、9米,那就是說,我國捕獲的這頭鯨有幾個教室這樣長啊?(大概相當于我們2個教室的長度)
這兩個數字,就讓我們非常具體地感受到了鯨是一種又大又重的動物。接著作者又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呢?
b 用鯨的一條舌頭和十幾頭大肥豬比,有什么好處呢?
(用鯨的舌頭同十幾頭大肥豬做比較,更讓我們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鯨的身體又大又重。)
c 這里又用了“4萬多公斤”、“十幾頭”,同樣有什么好處啊?
過渡:大家繼續說,在這一段中作者還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4)“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還摸不到它的上腭;4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這是一種什么說明方法呢?“它要是張開嘴”,或者是“它如果張開嘴”……
“假設”這種說明方法的運用,可以讓我們想象出一米六幾、七幾的人站在鯨的嘴里伸手摸不到它的上腭,以及4個人圍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寬敞敞的畫面和情景。進而可以想到鯨的嘴都著這么大,更不用說整個身體有多么大了。你能想象著這些情景,讀讀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鯨的身體很大嗎?
(5)“我國捕獲過……”(出示這兩句話),這兩句話還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呢?
3、歸納說明方法,整體感受鯨的形體巨大。
a (出示全段內容)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巨大呢?
小結:這一段恰當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形象、具體地表現出了鯨是個龐然大物。
b 再讀讀這段話,讓聽者能從你的朗讀中感受到鯨的確是龐然大物。
過渡:老師知道大家從課文中除了了解到鯨的形體巨大以外,還了解到了許多其它關于鯨的知識。剛好我聽三班老師說她帶孩子去參觀自然博物館的時候,發現里面有像你們這么大的小學生在做義務講解員,我當時就想我們班一定也有不少同學對這個工作充滿興趣,有機會也想嘗試嘗試,對嗎?誰對這項工作感興趣啊?不過講解員可不是個簡單的工作,它需要你具備多方面的素質,那我們今天就在課堂上來個小小的競聘,怎么樣?看看哪些同學有能力勝任這項工作,在競聘中脫穎而出的同學,老師會發給你一個講解員的胸卡,讓你模擬上崗。大家不用緊張,一會兒要考察的內容都是課文中的知識,現在大家趕快再瀏覽瀏覽課文第2—6自然段,爭取在一會兒的競聘中有出色的表現。
1、考考口才。
哪位同學能看著圖片給大家講講鯨的進化過程呢?
2、考考記憶力。
“吃食物”這一段,根據課文意思填空。
須鯨主要吃( )和( )。它們在海里游泳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 )連同( )一齊吸進嘴里,然后( ),把水從( )中間( ),把( )吞進肚子里,一次就可以吃( )。
齒鯨主要吃( )。他們遇到( ),就兇猛地( ),用( )咬住,很快就( )。齒鯨里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 )。有時候,好幾十頭( )圍住一頭( )重的( ),( )就把它吃光了。
3、考考判斷力。
同學們能看著圖片判斷出鯨的種類嗎?
(1)出示第一組圖片(通過是否有牙齒判斷鯨的種類)
過渡:通過看鯨是否有牙齒可以判斷出鯨的種類。除此之外,看鯨噴潮時的水柱也能判斷出哪個是須鯨,哪個是齒鯨,如何判斷呢?
(2)出示第二組圖片(通過噴潮時的水柱判斷鯨的種類)
a 指名判斷。
b 追問:你的這個答案是從哪里得來的呢?讀讀書上的句子。
(3)出示判斷題,請大家一起做出判斷。
鯨是哺乳動物,不屬于魚類。( )
鯨總是獨自睡覺的。 ( )
判斷對錯后說說依據和理由。
4、加試(機動)大家讀書讀得都很認真,關于鯨的知識掌握得也很好,水平相當,很難分出上下。我們再來加試一個題目,給大家講講你了解的關于鯨的其他知識,好不好?
5、簡單評價評價,發胸卡。
過渡:許多同學還躍躍欲試,別著急,我們還有機會。想當一名合格的講解員,還要具備一種能力,那就是利用資料合理創編的能力。面對各個年齡階段、各種文化層次的參觀者,有時需要你把掌握的資料重新編排,很多時候還要加入自己的語言,使你的講解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被參觀者接受。比如:我們都知道,鴕鳥是鳥類中形體最大的一種,(出示數字資料)在講解時除了運用這些數字,你還有什么其它方法沒有?回顧一下《鯨》這篇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了說明鯨形體很大,作者用它和大象做比較,假設人在它嘴里活動的情景……你能仿照這些方法,把鴕鳥得形體很大這個特點介紹給參觀者嗎?
1、指名發言。
2、請一名同學用上幾種說明方法,完整地說一段話。
3、同學們課下可以仿照剛才的練習,使用一種或幾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一種事物的某一個特點。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一些資料,大家可以參考。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寫其它內容。注意:無論你使用哪些說明方法,都要圍繞著這個事物的特點去寫。
必做:學習第1自然段的說明方法,自選內容寫一段話。
1、寫倡議書:保護人類的朋友——鯨。
2、給各種鯨設計名片。
3、鯨的自述。
板書設計:
鯨
形體 大
比較、數字
舉例、假設
教學設計方案篇三
第二單元 太陽與時間
認識太陽
一、教學目標:
1.在交流有關太陽的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體會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想法;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選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體會合作與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知道太陽是個溫度很高的大球體。
三、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太陽的資料。
教師:搜集有關太陽的視頻、圖片、文字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敘述謎語內容:勞動英雄面孔紅,天一亮來就出工。從東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學生說出謎底,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關于太陽,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組內交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交流,將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師巡視,注意傾聽,適時指導。)
3.匯報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補充。
4.思考與總結
各小組根據交流情況進行總結。
5.展示交流
學生再次進行匯報。
6.師生共同總結。(可投影太陽的相關圖片或制成課件)
(1)太陽的外觀和銀河系
(2)太陽的結構
(3)太陽表面的太陽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陽的大小、體積、質量。
(5)太陽與地球的比較
7.對搜集信息資料的方法進行總結交流。
(三)自由活動:
1.說一說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假如沒有太陽,會怎么樣?
3.評價:從我學到的知識.學習的方法.表達與交流方面讓學生進行自評。
(四)拓展活動:
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來創作有關太陽的科幻小說或科學童話。或者讓學生繼續查閱相關的資料,將對太陽的研究繼續進行下去。
教學設計方案篇四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字。
2、通過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詞語,并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能借助課文中的插圖進行閱讀,深入感受語言的優美。
1、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2、進入角色,體會情感和課文所要說明的深刻道理。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懂得與人合作的重要,愿意與人合作。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到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去吧。瞧,兩只可愛的小動物梅花鹿和金絲猴歡迎我們來了有一天,他們在一塊兒進行了本領的大比試,于是,就有了一個非常美麗的童話故事比本領。(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梅花鹿和金絲猴比試什么呢?
2、比試的題目是誰想出來的?
3、梅花鹿和金絲猴都是怎么想的?
1、遇到生字,盡量用平時的辦法自己學習、解決。
2、經過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討論或做個記號。
1、各組匯報自學情況,解決疑難問題問題。
2、開展摘果子游戲,集中識字。
3、讀好課文,感悟品味。
1)、激趣點撥: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認為自己必勝,比賽開始后,他們都連忙奔向河對岸去摘果子。那么,勝利者是誰呢?誰來講講了解到的情況。
2)、反復品讀課文,加深理解。
3)、學生質疑,師生互動。
4)、角色朗讀、表演。
教學內容:鞏固識字,練習寫字,進一步體驗合作的重要。小組合作為掉進坑里的小白兔設計營救方案。
板書設計:
比本領
梅花鹿金絲猴
團結合作
教學設計方案篇五
師:上課,同學們好。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同學們在天府之國一起交流學習。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冰心先生的散文《觀舞記》。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什么,大家一起說。
生(全體):獻給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
師:通過副標題,我們知道,作者觀賞的是印度舞蹈。這篇文章寫于上世紀50年代,當時,中印兩國人民的關系正處于“蜜月”時期,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卡拉瑪姐妹來北京表演,在目睹了她們的精彩表演之后,冰心先生飽含深情地寫下了《觀舞記》。(板書課題和作者)
師:同學們以前看過印度舞蹈表演嗎?
(生有的說沒有,有的說有。)
師:咱們現在就通過大屏幕一起來欣賞一段印度舞蹈。(放視頻)
師:(視頻完畢)欣賞了這段舞蹈,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
生1:印度人的舞蹈是很熱烈的,但熱烈中有透露著一種柔美。
師:請坐,誰還來說說。
生2:十分的優美。
生3:我體會到一種陽剛之氣,跳的十分有氣勢,臉上的表情也很豐富。
師:你們都說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那么冰心先生,在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后,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她又會用怎樣的文字來描述這舞蹈呢?現在請同學們用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比如說,默讀、速讀、散讀,讀的時候,老師希望同學們做個有心人。怎么個有心法呢?請看大屏幕:(ppt)要求:1、找出文章關于舞蹈描寫的語段。2、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卡拉瑪姐妹的舞蹈留給作者的最深刻的感受。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生1:我認為是第十六自然段。
生2:還有十七自然段。
生3:還有十八自然段。
師:還有嗎?(學生沒有再舉手的了)
師: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誰來說說。
生:“飛動的美。”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1:第六自然段的“驚人”。
生2:我認為是第十一自然段得“難忘”。
生3:我認為是第十六自然段的“離合悲歡”。
師:感謝你們的回答,這段舞蹈表演的是人世間的離合悲歡,是驚人的舞蹈藝術,讓我們難忘,這所有的一切都因為這舞蹈具有一種飛動的美。
師:大家同意老師的這種歸納嗎?
生:同意。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看作者是用了怎樣的語言來表現卡拉瑪姐妹的舞蹈的“飛動的美”。(生合作交流)
生:十八自然段的“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
師:你說說這段文字哪里寫的好?
生:我覺得,“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寫出了卡拉瑪姐妹舞蹈的輕柔之美,“小鹿的疾走驚躍”表現了她們舞蹈的速度之美,“孔雀的高視闊步”體現了高貴的氣質之美。
師:你能不能用聲音把這些舞蹈的美展示出來?
(生讀該部分文字)
師:你的語音很標準,但是感情稍顯遜色。讀“蓮花的花開瓣顫”我們可以用很輕緩的語氣,讀“小鹿的疾走驚躍”應該讀的稍快些,突出小鹿的靈動之美,“孔雀的高視闊步”讀的時候可以故意延長“高”和“闊”,突出孔雀的驕傲姿態,高貴的氣質。現在請你再來一遍。
(生再讀,臺下掌聲起)
師 :還有哪些文字體現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
生:請同學們看十七自然段,“忽而張目嗔視,表現出叱咤風云的盛怒。”我覺得從這句話當中,可以看出她們當時的舞蹈十分的有氣勢。
師:哦,你說的是有她們的舞蹈有氣勢。老師糾正你回答中的一個錯字,“嗔”應該讀chēn。同學們,既然她找到了第十七自然段,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一段。(ppt顯示該段文字)。
師: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個詞語來表達她和舞者之間的共通,誰知道是哪個詞語?
生:“共鳴”。
師:你找的很準確。那你能說說共鳴是什么意思嗎?
生:“共鳴”在文中是指有別人的某種情緒引起自己也具備這種相同的情緒。
師:作者與舞蹈家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共鳴呢?現在請同學們齊讀這段文字。
(生齊讀這段文字)
師:同學們讀的很整齊,而且聲音也很響亮。同學們能感受到作者與舞蹈家產生的共鳴嗎?就這段文字而言,你喜歡那些句子,這些句子表現了舞蹈的一種什么狀態?誰來說說?
生:我喜歡作者運用的一組排比句,作者用排比的手法既寫了無限的哀愁,又寫了無邊的喜樂,然后又寫到了嬌羞、叱咤風云的盛怒,這些都說明了卡拉瑪舞蹈時候的神態的靈活多變,和舞姿的優美。
師:你說的真好。你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舞蹈的美。這就告訴我們,在觀賞舞蹈的時候,不僅要認真的看,還要用心去體會舞蹈所具有的美。
師:現在請用你的聲音,把當時舞蹈者的神態多變和舞姿的優美表現一下可以?
(生讀六個“忽而”的句子。)
師:你讀得很流暢,但是感情還稍顯欠缺。比如讀“無限的哀愁”和“無邊的喜樂”,我們的語調是不一樣的,“無限的哀愁”時語調應該低沉一些,語速稍慢,而“無邊的喜樂”的時候,語速應該稍快,語調也應當上揚些,把人物內心的感覺讀出來,下面的“嬌羞”和“盛怒”也應該在感情上體現的分明些,現在,請你再來一遍好嗎?
(生再讀。)
師:這次的朗讀有明顯的進步,感情把握的很準確。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想讀讀這段文字,來感受一下卡拉瑪舞蹈的變換多姿。
(師聲情并茂的朗讀,讀完,全場掌聲起)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就這段文字,還有誰想發表看法?
生:有一處我不理解,就是“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作為一個演員,要時刻把觀眾放在第一位,可是卡拉瑪把觀眾都忘記了,還把自己也忘記了,這該怎樣解釋啊?
師: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誰能來幫助這位同學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我覺得“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忘記,而是說明卡拉瑪跳舞的時候非常的投入,是用心在跳舞,而不是簡單的肢體動作的展示,只有心靈的完全投入,才能達到忘我的境界,她是用心靈在舞蹈的。
師:我提議,為你的精彩回答掌聲感謝。(掌聲起)
師:還有誰想說?
生:請大家看第18自然段,我找的是作者引用的白居易的兩句詩。從這兩句詩,我感受到了舞蹈者的舞姿和服飾都很優美,她的動作很輕柔,像蛇一樣的輕輕的蠕動著。
師:哦,你說的太好了。冰心先生也認為卡拉瑪的舞蹈最精彩的是“蛇舞”。現在請一個同學把關于“蛇舞”的描寫讀出來。
(一生讀)
師:你讀的語音很標準,也非常的流暢,但是老師從你的朗讀中卻沒有感受到蛇舞的柔美。作者在這部分描寫中用的最多的是動詞,我們一起找找看。
生:“輕搖”、“微顫”、“蠕動”、“傳”。
師:找的很準確。同學們,這些動作的幅度怎樣的?
生:很輕柔的。
師: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應該用一種很輕緩的語氣來讀,語速也不能太快,盡量讀出蛇的那種輕柔緩慢的感覺。請你再來讀一次?
(該生再讀)
師:這次的朗讀有蛇的感覺了。剛才我們看的是第18段,那么在這一段中,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我發現作者在寫的時候,前后矛盾了,剛開始是作者一個人在觀賞舞蹈,是我怎么怎么樣的,后來卻變成了我們,這在稱呼上是不一致的。
師:你的發現很獨特。前面都是“我”,后來突然變成了“我們”。那你覺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生: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對不對。
師:說出來,我們共同交流。
生:我覺得是,一開始作者是很冷靜的在欣賞舞蹈,隨著舞蹈的變幻多姿的美的展示,作者的心不再平靜,也隨著舞蹈家一樣激蕩起來,把自己的內心和其他觀眾的心融合在一起了。
師:你說的很好。如你所說,當時作者的心已經融入到了這奇妙的舞蹈之中,她和表演者、觀賞者、讀者都已經深深的融匯在一起了。如此美妙的舞蹈藝術,冰心先生在目睹了這表演,感受到了這舞蹈的飛動之美的時候,先生的內心是無比的興奮無比的激動的,她最想的就是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大家,于是她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那她是怎么說的呢?
生:“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師:這是我們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現在,我們一起讀這一段。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看,這一段最后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
生:問號。
師:作者用了問號,是不是冰心不知道怎樣來形容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生:不是的。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作者看似很為難,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這精彩的表演,實際上是從側面表現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藝的精湛,同時也奠定了贊美的感情基調。
師:那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來讀?
生:飽含深情的、驚嘆的、贊美的語氣語調。
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把這一段讀出來,要求讀出贊美的語氣來。
(生飽含深情的齊讀)
師:這舞蹈真的太美了,作者用了怎樣的字眼來形容的呢?
生:作者想象著自己具有不同的身份,來描述這舞蹈的美。
師:作者想象了自己具有哪些身份?
生: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詩人、畫家、作曲家、雕刻家。
師:作者為什么把自己想象成這樣的人?
生:為了表現舞蹈的美。把自己想成詩人,是說舞蹈具有詩歌的意境,把自己想成畫家,是說舞蹈具有圖畫般的色彩,把自己想成作曲家,是說舞蹈具有音樂般的旋律,把自己想成雕刻家,是說舞蹈具有玉石般的活潑靈動。
師:這舞蹈真的夠美的。然而作者卻說,“我只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這舞蹈是驚人的。你們覺得作者的文字是貧乏的嗎?
生:我認為作者的文字是不貧乏的,因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很多的排比和比喻的修辭,使得文章的語言很有氣勢,而且也非常的生動形象。
師:從你的回答中,我們知道先生的文字不貧乏。那作者卻說自己的文字貧乏,這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品質啊?
生:謙虛,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辭,以此來反襯卡拉瑪姐妹舞蹈藝術的高超。
師:通過以上的交流分析,我們知道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是如此的驚人、如此的優美,那么,她們的舞蹈為什么會具有這飛動的美,為什么會成為驚人的舞蹈藝術?請同學們一起來看文章的第19、20兩個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幫老師推薦一個我們班讀書最好的同學。(點名讀這兩段)
師:讀的果然非常好。那么同學們,你找出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所以如此驚人如此優美的原因了嗎?
生:我覺得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她們具有高超的舞蹈藝術,第二是印度人民對她們的供養。
師:還沒有不同的意見?
生:我覺得她們不是在用自己的身體跳舞,而是用自己的心靈在舞蹈,這是心靈之舞,而且她們的舞蹈帶有印度的民族特色,她們的舞蹈是根植于印度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的,沒有印度的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熏陶,就不會有她們的美妙的舞姿。
師:綜合同學們的發言,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她們的舞蹈之所以如此的驚人如此的優美,首先有她們自己的高超的舞蹈技藝,她們不僅僅是用自己的身體才舞蹈,還是用自己的心靈在跳舞,更主要的是她們有自己民族的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熏陶,她們從中汲取了非常充足的養分,所以她們的舞蹈如此的美。
師:同學們,交流至此,我們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的美。那么同學們,冰心先生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表現卡拉瑪姐妹的舞蹈的美和自己的贊美之情嗎?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最后兩個段落,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討論交流):
生:我覺得還表達了自己對印度舞蹈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和對印度文化的熱愛。
師:你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什么呢?能不能從文中找出依據來?
(生搖頭)
師:還沒有,請坐,再思考一下。還有哪位同學想說?
生:請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讓我們將我們的一顆顆贊嘆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他們的友誼和熱情,感謝他們把拉克希曼姐妹送來的盛意!”,
師:請說說你的理解。
生:我認為是作者贊嘆的是她們的熱情、她們的友誼值得我們學習。
師:哦,你說作者主要贊嘆的是她們的熱情和友誼。老師覺得作者先贊嘆是她們的舞蹈技藝的高超,然后是她們的熱情以及她們帶來的印度人民的友誼。
師:我們在這節課的一開始就說了,這篇文章寫自于上世紀的50年代,當時中印兩國人民的關系非常密切。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贊美她們舞蹈的高超,更主要是贊美印度人民帶來的深情厚誼。那因此,在冰心先生看來,卡拉瑪姐妹不僅僅是舞蹈的化身,是美的化身,她們還是什么?
生:是中印兩國人民友誼的使者。
師:此刻,我們再回頭看看課文,這舞蹈不僅僅是具有飛動的美,它還是驚人的舞蹈藝術,那么同學們,從這舞蹈中,你感受到的最深的是什么呢?老師提示大家看課文的“導讀部分”的文字。
生:我感受到了生命與心靈的躍動與狂歡。
師:其實,關于這驚人的藝術,不僅國外有,中國也有。不同的藝術形式,涵蓋在不同國度的不同的文化歷史中,就在我們的四川,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種舉世聞名的藝術形式,同學們說是什么呀?
生:變臉。
師:對,就是我們的川劇藝術—變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通過大屏幕欣賞一段絕妙的變臉藝術。(放視頻變臉)。
師:好看嗎?
生:好看。
師:這可不是白看的哦,接著看大屏幕。
(ppt顯示):課后作業:請同學們借鑒《觀舞記》的寫法,寫一篇觀后感,表達出你最真實、最深刻的感受。
師:同學們,通過以上我們的在一起的交流學習,老師感受到了你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與熱愛。通過冰心先生的文字,我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飛動之美,我們,沒有見過她們的舞蹈,但是此刻我們卻深深的感受到這舞蹈的美,這些都源于冰心先生高超的語言文字藝術,最后,老師也想化用文中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課堂,那就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我們把一顆顆的充滿贊嘆感激的心,化成一朵朵的紅花,穿成花串,獻給他們,獻給在坐的'同學,獻給臺下的所有的評委和老師們,獻給卡拉瑪姐妹,獻給冰心先生,感謝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感謝冰心先生高超的語言文字,感謝這世上美好的一切。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