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一
有一次被一個話題難倒了,一個人坐著發(fā)呆。她剛從教室外面進來。她馬上悄悄走過來問我:“怎么了?愁眉苦臉坐在那里發(fā)呆。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我來聽聽,看看能不能幫你解決。”“好的,非常感謝。”我好像找到了救世主,我無比幸福。“喂,是這個問題!”我指著題目對她說。看了一遍,她皺著眉頭想。想了一會,她也沒想出來。她走到座位上,拿起她的數(shù)學書,尋找相關的話題。過了一會兒,她臉上露出了笑容,說:“是啊,看這個問題,不是和你做的那個很像嗎?”我看了書里的標題,還是不明白,做不到。于是我搖搖頭說:“我還是不懂。”這時,一個同學走過來對她說:“李書亭,我們跳牛皮筋吧。我們三個人會單獨失去你。”李書亭笑著對她說,“等一下,你看她不會做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晚點再玩。她必須更快地做作業(yè)。你說對了嗎?”那人點點頭說:“快點,我們等你!”然后她就走了。
李書亭耐心地對我說:“這種題目很好做,只要你找到了要理解的關鍵詞,你就一定能做出來。找找看。”我又仔細看了一遍題目,說了幾個關鍵詞。她說:“你答對了!現(xiàn)在,再想想怎么做這道題。”想了一會兒,我說:“哦,我明白了,我應該這么做!”她說:“對,你真聰明。以后遇到問題,多想想,找同類型的話題就行了……”我說:“我明白了。謝謝!謝謝提醒!”她見我能做,才出去和別人跳舞。
不管誰有麻煩,只要她知道,她一定會幫他們解決。誰會不喜歡這樣的人呢?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二
有這樣一個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她和我的關系非常不一般,那個人是我的媽媽。
媽媽是一個非常愛干凈的人,平均每3天洗一次澡,弄的我家水費暴漲,而且經(jīng)常把太陽能里的水用完,夏天還好說,可是冬天我和爸爸就慘了,每次洗臉時都要做一次心理準備,然后打開水龍頭,三下五除二的胡亂摸幾下臉就完事了,可那樣還是躲不過涼水的攻擊,刺骨的水把我的臉弄的冰涼冰涼的,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更要命的是:媽媽一看到我不認真洗臉,就會大喊:“重洗,洗干凈了再走!”接下來就是我歇斯里底的叫喚,爸爸一見,本想溜走,可是他也逃不走媽媽的眼睛,馬上,又是一陣更歇斯里底的叫喚,比我的還瘆人呢!后來我問問媽媽她干嘛要管的這么嚴,媽媽說了一句讓我暈菜的話:“誰讓你們不講衛(wèi)生,洗個臉都馬馬虎虎,那以后做其他事能認真起來嗎?”我不明白了,是媽媽把熱水都給用完了,我們沒水可用了,媽媽還怪我們,再說了,就是真的馬馬虎虎了,也不用把事情說的那么嚴重吧,真拿媽媽沒辦法。
媽媽還是一個愛臭美的人呢。每天早上總愛在洗手間站上半天,干什么呢?洗臉。媽媽的化妝品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有什么“丁家宜美容保濕乳液”有什么“歐萊雅保濕面膜”等等。早上起來總見媽媽在鏡子面前照來照去,一會兒拍拍臉,一會兒摸摸額頭,比羅丹還全神貫注呢。這個比喻一點兒也不夸張,媽媽的眼睛緊緊盯著鏡子,我喊她她也不理我。媽媽買衣服媽媽去服裝店買衣服非常慢,她看到比較適合她的衣服后先是問問身邊的人看怎么樣,然后又站在了鏡子旁,左扭扭,右扭扭,前看看,后看看,就像在跳圓圈舞,真好玩。接下來就是媽媽和討價還價的時候了,媽媽先是問賣衣服的多少錢,然后問她(他)最低多少錢,如果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在和別人搞價,如果實在搞不下去,她就會假裝嫌太貴了,于是撇下一句話:“不行,太貴了。”扭頭就走,有些人會立刻拉住媽媽,忍痛割愛,把衣服賣給了媽媽;可是有些賣衣服的不同意,也就該放手就放手了,一副惋惜的樣子,媽媽如果非常想買的話會過幾天再返回來,看來媽媽也是一個買東西的老手了。
媽媽這兩大特點代表了她這個人的性格,我非常愛她!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三
生活中發(fā)生的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成為回憶,總有一些我會忘記,可我一直忘卻不了的是那位慈祥的老奶奶,她是我記憶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仍然記得,在那陽光明媚的下午,鶯歌燕舞,鳥語花香,我想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看見路旁有個圖書館,我便步行去圖書館看書,走在路上看見一張皺皺巴巴的紙?zhí)稍诘厣希胰魺o其事的從那張紙的身邊走過,走到圖書館便津津有味的看起書來,過了很久,望窗戶外一看,那張紙還躺在道路上,時不時就有一些調皮的小朋友去踢那張廢紙,把那張紙弄得不成樣子,有些人用腳一直在廢紙上跳來跳去,還有些人從它身上走過,人們都置之不理,過了很久那張廢紙依然躺在那里,成了道路上唯一不美的地方。
我在圖書館讀完了幾十頁的書,便伸了伸懶腰,向窗外望去,看見一位老奶奶撐著拐杖在路上吃力的走著,突然刮起了一陣微風那張廢紙飄在了那位老奶奶的腳下,老奶奶猶豫了一下,身子慢慢的垂下去,背彎曲了起來,不慌不忙的拾起了那張紙,似乎很困難樣子撐著拐杖站了起來,走到了路旁的垃圾桶那兒,把那張廢紙扔進了垃圾桶里,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鼻子不禁酸酸的,不知不覺的,我的眼眶濕潤了起來,老奶奶慢慢的杵著拐杖,走了,我目送了她,才發(fā)現(xiàn)不止是我在感激他,路旁的人們都目不轉睛的看著老奶奶消失的身影。
從此,我再也沒看見那位老奶奶,但她撿紙的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我眼前出現(xiàn),我忘不了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更忘不了那位撿紙的老奶奶,那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四
她,有著一頭烏黑的長發(fā),她,有著取之不盡的智慧,她,有著好脾氣......你猜到她是誰了嗎?那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楊老師。
每一個人都有老師,但我的老師卻與眾不同,她不僅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的—讀書好友
每一次在上語文課時,她總是會給我們講講課外書內的知識,與我一起交流感想。
為了讓我們愛書,他每堂課會抽出一點點時間來讓我們朗誦課外摘來的文章,有時還談談感想,這讓我們增長了許多知識。
有一次,我沒完成作業(yè),就去打乒乓,沒想到楊老師來了個大抽查,問我有沒有完成作業(yè),我不想毀了我在老師面前的好學生形象,便昧著良心的點了點頭,楊老師走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她總是那么優(yōu)秀!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五
在我的生活中,媽媽是我最熟悉的人。媽媽有一雙烏黑發(fā)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臉圓圓的,好像一個大大地蘋果。媽媽最愛打扮了,她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在我的生活中,媽媽對我是精心呵護,可是在學習上媽媽對我可嚴厲了,從不允許我“討價還價”。有一次,我放學回家,坐在桌上寫作業(yè)。我一會兒東看看,一會兒西瞧瞧。媽媽提醒我好幾次,我當她的話是耳邊風,還向她討價還價。媽媽的火眼金睛一瞪,我嚇得身子發(fā)抖。媽媽嚴厲地說:“做作業(yè)要認真,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的。”我一聲不吭,就聽媽媽數(shù)落。在媽媽的教育下,我的學習習慣好多了。
在生活上,媽媽對我特別好。她每天燒美味的飯菜給我吃;我想媽媽和我一起玩,媽媽就答應了。媽媽就是這樣對我好。
媽媽無論是在學習上對我嚴格,還是在生活上對我好,都是她對我的愛。
媽媽,我愛你。
文檔為doc格式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六
王思遠是一個很有膽量的人。一次上數(shù)學課,老師講解了一道題,我們總覺得他有個地方講錯了,但我們不敢出聲。王思遠卻站了起來,大膽地指出老師說錯的地方。老師聽了,有點難為情,但也表揚了王思遠的行為。下課后,我走到他桌前,豎起一個大拇指,對他說:“你膽真大,敢當面指出老師的錯誤。”他只笑了一下,又做起了作業(yè)來。
王思遠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一次,我有一道數(shù)學題不會做,去請教老師,老師也弄不明白。這怎么辦呢?咦,我的好朋友王思遠數(shù)學不是不錯嗎?對,找他幫我解解看。我把不會做的題給他看。他立刻拿出稿紙算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就說:“算好了。”我驚訝地說:“不會吧?這么快?”我拿過來一看,果真算好了。我心想:連老師都算不出來的題,他卻能,真聰明,怪不得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王思遠還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他的體育成績不怎么好,但他很努力。在一次跳山羊,我們都在老師面前跳過去了,只有他沒跳過去,但他不氣餒,叫我?guī)退毩暋M跛歼h要我造型低點讓他先試跳。于是,我全身趴下,他輕松地從我身上跳過去了。接著,我增加點高度,半蹲著。他跳了好多次,才跳過去。然后,我又稍直點下半身子讓他跳。一次,兩次,三次……他跳得滿身大汗,精疲力盡,但始終沒跳成功。體育老師見了,把同學們都召集起來說:“王思遠這次表現(xiàn)得非常好,即使他沒有跳過‘山羊’,但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說完,他就在王思遠的成績表上打了一個“優(yōu)”。
這就是令我敬佩的最熟悉最要好的同學。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七
十年悄悄過去了,在這溫暖的十年中,我受過一些挫折,但更多的是受到了許多師愛。是哪個老師呢?就是那個我熟悉的樊老師。
樊老師是我幼兒園時的老師,她已有50多歲了,對學生非常慈愛,說起話來,聲音不大,很好聽,臉上常露著笑容。“風雨無情人友情”,樊老師就象個太陽,每當我遇到困難時,她就來幫助我。一次放學回家,天空陰云密布,不一會兒,傾盆大雨沖擊而下,我沒帶傘,怎么辦?我就象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看著同學們個個撐著傘回家,看著家長們高興地來接孩子,看著無情的風雨不停地下著,我不禁哭了。忽然,耳邊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好清脆。
我回頭一看,呀!是那個……是那個和藹可親的樊老師。我迫不及待地投進樊老師的懷里,一種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師愛流滿了我的全身。她把傘給了我,親切地說“回家吧。”我說了聲謝謝,便轉身走了,但老師,您卻自己在雨中,以衣代傘。我恨不得一步跨到樊老師前,把傘還給她,可她那身影已在雨中消失。
啊!多偉大的雨中情,她就是我熟悉的人,我永遠記住這種感覺:師愛。
1.我最熟悉的一個人作文精選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八
故事的開始,便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點。那年中考,我落榜了;開啟我新的職高生活。在那個炎熱的夏天,便與你相識,那是夏天的.溫柔和清澀的你。橘子汽水融進顏色里,在天空中暈染出一片緋紅,混合著夏天的熾熱,畫出一副屬于我們的油畫。但在這寒冷的冬天里,我們沒有在無數(shù)個夏天的風里相見。后來我復讀考上了普高,普高的風再也沒有吹到職高,我相信普高會厚待我,但我們的愛沒有留在原地,卻留下了我們之間最美好的回憶。
夜,很靜,一切都沉浸在黑暗里,只有那點點街燈閃爍著微弱的光。一個人獨坐在窗前看著天上忽暗忽明的星星,心里有很多的不快,好想沖著窗外大喊,可是卻沒有那個勇氣。我不知道為什么這么難受?大概就是因為你吧?我們之間的感情即將破裂,我卻不知道怎么辦,我迷茫在那片灰霧中,不知道方向,找不到屬于我們那雙溫暖的手!面對感情,我不想放手,卻又不敢去爭取。
抬頭,看見天空上有兩團黑霧,像兩只牽在一起的手,耳畔邊響起一陣歡笑聲。我揉了揉太陽穴,打開音樂,把音量開到最大,以為這樣就可以蓋過那歡笑聲,就可以將那些本該忘卻的東西,徹底忘記,趕出腦子。其實我是在自己騙自己吧?怎么可能忘記,那就把它埋入記憶最深處去,希望永遠都不要再把它挖出來。
有時候,要到必要的時候,才能明白某種道理。對于感情的看法,是不是年紀越大就會看得越重?我對它的看法,向來不輕,愛恨不分。愛你,是因為在我想放棄的時候,是你給了我希望。恨你,是因為悄悄流逝,讓我無法去追回。
最后的我們,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九
(一)課堂實錄
時間:1985年11月
地點:清華大學附中
學生:高中二年級(四)班
教師:張穎
發(fā)言要求:聲音響亮,態(tài)度大方,表述清楚。(發(fā)言的有十個學生,都有專題。內容略)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大家聯(lián)系了具體作品談了情節(jié)、細節(jié)、語言、動作、心理、肖象和環(huán)境等描寫對刻畫人物和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為了形象地體會這些作用,我們請幾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守財奴》片斷。
(學生分角色朗讀。略)
(板書)先請生1同學說說。
生:我體會“立起來”就是“活起來”………要使人物形象具體生動,那描寫就要具體、生動。
師:通過哪些描寫,才能使人物形象具體生動呢?
(學生議論片刻)
師:對。首先是要通過一件或幾件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思想品貌的典型事件(板書)來寫。讓人物在典型的“事”中“立”起來。典型的事件經(jīng)過提煉,表現(xiàn)在小說里就是情節(jié)。也就是說,人物性格、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就是在情節(jié)開展過程中逐步展示出來的。例如,《守財奴》為了表現(xiàn)葛朗臺老頭的性格,揭示小說主題,作者安排了哪幾個情節(jié)——幾個典型事件呢……最精彩的是兩件:“金梳妝匣的**”與“誘女棄產(chǎn)的騙局”,對不對?(分析從略)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典型的情節(jié),不僅表現(xiàn)了他與女兒、老婆之間的矛盾沖突,而且讓貪婪、虛偽、狡詐的守財奴,金錢執(zhí)著狂的形象——葛朗臺,在我們面前“立”起來了。
因此,要回答“怎樣寫人”這個問題,第一點(板書)要通過典型事件來寫人(在原:典型事件”處板書)
(學生作筆記)
師:除了“通過典型事件來寫人”以外,要把人物寫活,還有第二點(板書)——對人物本身要進行著力刻畫。
(板書)怎樣去著力刻畫人物呢?需運用哪些具體手段呢?
生:肖象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生:還有心理描寫,環(huán)境氣氛描寫。
師:對,還有嗎?
生:噢,還有,細節(jié)描寫。(學生談的,教師,板書)
(師生共同分析了“奪金梳妝匣”、“摔金路易”和“搶金十字架”等細節(jié)描寫。具體內容從略)
師;我們通過對三個細節(jié)的分析,可以看到,細節(jié)描寫能增加作品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因為它塑造了鮮明突出的人物性格。而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第一,必須真實。(板書對葛朗臺老頭的三個細節(jié)描寫,無一不是真實而準確地表現(xiàn)了他“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的金錢執(zhí)著狂的根本特征……你們還記得《梁生寶》中梁生寶在小飯鋪里付湯面錢的那個細節(jié)吧?(學生活躍)這個細節(jié)真實不真實(學生嘰嘰喳喳)用你們的眼光看,也許不真實,因為八十年代富裕農(nóng)民決不會這樣“寒磣”地去付飯錢的……(學生哈哈大笑)但是,這個細節(jié)在五十年代是十分真實的。它真實、準確地表現(xiàn)了梁生寶愛護集體、精打細算、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品質。我是在大學里讀《創(chuàng)業(yè)史》這本書的,二十多年了,這個細節(jié)至今記憶猶新。
我的爸爸
我最熟悉的人當然是爸爸。自出生到今天,朝夕相處十六年,怎么能不熟悉呢?
爸爸是我前進道路上的良師。
記得小學升初中的時候,我因為幾分之差,沒考上附中,當?shù)弥煽儠r,我哭了。想到回家一定要挨爸爸說一頓。一回到家,把分數(shù)告訴了爸爸,爸爸卻一直保持著和藹、可親的神色,爸爸看了分數(shù),問了些其他同學的情況,便鼓勵我不要灰心,穩(wěn)定情緒,總處在后悔、悲傷之中是不利的,同時也是無用的。這一點點挫折算不了什么。到了新學校,要熱愛它。同時爸爸又幫助我制定了一個自學計劃,讓我來個笨鳥先飛。我聽了爸爸的話,努力地學習。初中三年里學習保持著一定的優(yōu)勢。三年之后,終于考上了附中。這時爸爸又找我談了一個晚上,幫助我分析了一下初中和高中的區(qū)別,和我一起回憶了初中所走過的路,告誡我要戒驕戒躁,不斷努力,取長補短,在附中這個新環(huán)境中要趕快適應,并把握住自己,使自己穩(wěn)得住,學習是不斷進步。
爸爸總是這樣在遇到困難時,幫助我,鼓勵我;在遇到成功時,又告誡我,提醒我。爸爸對我們幾個孩子總是和藹可親,平時和我們開開玩笑,講講故事;對我們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懷,天冷了,提醒我們多穿一些衣服,晚上為我們關窗、拉被子,等等。同時,爸爸對工作同樣是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
有一次……
生:這篇文章的優(yōu)點是敘述還是清楚的。念的這部分是講爸爸是自己前進路上的良師。然后下面就舉考初中和考高中的事來說明,也算是通過事件來寫人。不過,這個事情不太生動。
生:我覺得語言太單調,都是敘述性語言,缺乏生動描寫。爸爸講的話非常一般,沒有個性特征。
生:好象有點寫好人好事的味道。差不多先寫爸爸的某個優(yōu)點,然后再舉些例子來寫。
師:同學們聽得很認真,分析也很中肯。下面再念第二篇作文,題目也是“我的爸爸”,看看這個爸爸與剛才的爸爸有何不同。(學生樂)
(念寧新作文,見“作文選錄”1)
(都是邊念,下面邊發(fā)出笑聲)
生:這篇文章里的爸爸有個性特征,愛急,動作快,講話快。
生:我覺得這篇作文細節(jié)描寫很好。譬如爸爸去買面的那段,特別逗。既讓人覺得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知識分子一心一意干工作,可是家務活也要干,就容易出錯。我爸爸也這樣,經(jīng)常挨我媽媽的說。(大家笑)
師;生說得不錯。寧新這個細節(jié)抓得真妙,真乃“神來之”啊!(大家又沖著寧新樂)我有時也這關,急急忙忙支寄信,走到郵筒邊才發(fā)現(xiàn)信壓根兒沒帶出來;去買糧食,沒帶糧票……寧新在這細節(jié)之前有四個字的狀態(tài)描寫,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
生:“若有所思”。
師:對!爸爸“若有所思”地被媽媽遣出去,心理可能還不太愿意,也許正在備課,正在寫作,但又不得不去,結果“心猿意馬”,拿了腳盆去買面,真如生說的,確實是在情理之中了。產(chǎn)生了極好的戲劇效果。所以,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是不是比一大篇的敘述要好得多了?生:剛才老師念的第一篇作文是我寫的(大家善意地笑,贊許他的勇氣)。我的文章與寧新的相比,確實差一截。我與得比較平淡,能過抽象的敘述語言,來介紹我的爸爸;沒有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因此,不象寧新寫出了一個有個性特征的爸爸。
好,寧新的文章還有一些其他的優(yōu)點,或者還有不足之處……
生:我也覺得應該加占肖像描寫。
寧新:我的文章確實有許多不妥之處。我自己并不是很滿意的。不過,對缺肖像描寫這一點,我倒有不同看法。我覺得不必凡寫人都勾一筆,因為有的人長相特殊,有人沒什么特點,我爸爸就屬于后一類,所以不必再描寫了。不知對不對。
師:好,生提出的問題和寧新的回答,都很好。因為時間關系,就不展開討論了。不過我可以發(fā)表一點意見。我認為肖像描寫不一定都要寫,這要服從人物性格的需要。寧新講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人人都得來一段肖像描寫,這不又成了“公式化”老套套了?我想起魯迅在《看書瑣記》這篇文章中曾說過:“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小說里寫對話的巧妙,以為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卻能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這段話就說明了人物對話——個性化語言非常重要,即使不寫人物的模樣,也能“目睹”人物,使人物“活”起來。所以,這也可以從側面說明肖像描寫不一定人人必寫”同學們有什么不同看法,課外再討論。
下面該結束我們這課了,我也要寫“結尾”了。剛才舉兩篇作文的目的,是讓大家從感性上體會在寫人時,如何“讓人物立起來”的道理。現(xiàn)在,大家是不是有所領悟了呢?(幾個學生回答:懂了)
既然懂了,我就請大家來修改你自己的作文。要求互相批改,然后寫“自評”,再修改。這一切都要按照什么標準進行?(指黑板)第一要通過典型事件寫人,第二,要運用各種手段來著力刻畫人物,把人物寫“活”,寫出個性特征來。這樣,才能讓人物立起來!我等著看你們的好作文!一周后交卷。下課!
〔附錄〕板書設計
如何寫人——讓人物立起來
一要通過典型事件來寫人
二著力刻畫人物
手段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環(huán)境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個性特征真實典型
(二)實錄評析
讀寫評改熔為一爐
從這兩堂課,我們又可以看出張老師教學的另一特點:把讀和寫、寫和評、評和改熔于一地一爐,表現(xiàn)了教學構思的藝術。
你看,教師以小說單元《守財奴》為實例,從“如何寫人”的角度引導學生品評并歸納出小說寫人的兩個要點——通過“典型事件”寫人和運用“個性化語言”、“細節(jié)描寫”等手段寫人。這既是小說單元閱讀知識的總結,又是即將進行的作文講評指導的前奏。因為這兩個要點的概括,正切中學生寫人作文的要害,(寫人時,多采取敘述性和結論性語言,因而人物形象抽象化、概念化),所以,教師把學生所讀文章的妙處與學生所寫文章的短處巧妙地對聯(lián)起來,這樣的反接處理,自然為講評作好了鋪墊,為知識遷移、轉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學生有了前面的理論知識的“武裝”,自然在兩篇《我的爸爸》的比較中,見出長短,辨出優(yōu)劣。這樣,自己的文章該如何評價,如何修改,也就不點自明了。
這種讀、寫、評、改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實際上體現(xiàn)了整體優(yōu)化的原則,也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構思。
(三)作文選錄
爸爸
爸爸是大學講師,常年累月地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與他較熟的人都說他愛急。的確,他最常用的字就是“快!”。每天中午,媽媽都回來較晚,爸爸就成了做飯的主角。只要他一回家,那簡直就象是投進一顆炸彈:三下兩下擰開房口,急匆匆地走到水池邊洗手,嘴里喊著:“快做飯!”這時要是我和妹妹在家,就得全部丟下手中的報紙、作業(yè)本去幫忙。妹妹掃地、擦桌子,我去摘菜。按爸爸的話說是“麻子打哈欠——全體總動圓(員)”。反正他忙的時候,別人就不能閑著。接著,就聽廚房里咚咚,咚咚的緊急的切菜聲。不到半小時,他就會沖出廚房,興奮的宣布:“快擺碗筷吃飯。今天是三菜一湯”。三菜一湯,說得好聽!可我和妹妹早就不上當了。一個素炒白菜,一個煮白菜,外加一外白豆腐或菠菜(或蘿卜片什么的),竟美其名曰:“三菜一湯”。再細一看吧。菜切得大小不一,有時吃起來特別地脆——還沒熟呢!味道嘛,有的象沒放鹽,有的又象打破了鹽罐。這么吃下去非成難民不可!偶爾菜里還夾著幾絲捆菜的稻草,我說:“就把它看成黃花吧。”爸爸可容不得別人說壞話,反駁道:“我半小時就做出飯來,你行嗎?”要不就是:“煮那么爛有什么用,維生素都破壞了”。這時媽媽就打圓場:“吃你爸爸的菜不能那么挑剔,還是將就點吧。”不過,話說回來,爸爸有時發(fā)揮出來,炒個油菜、土豆絲、回鍋肉還蠻好吃。
星期六晚上吃餛飩本是件舒心事,可在我家這卻是一場“戰(zhàn)爭”。爸爸管和面和用壓面機壓面。他忙叨叨地把壓好的皮送到小屋,讓我們包,又跑到廚房接著干,嘴里也不閑著:“快點,快點,火都點上了,再晚水就開了。”“小靜,來幫爸爸壓面!”“水開了!快下鍋。”從準備到吃上,最快竟只用了四十分鐘。
一天晚上,我正在寫作業(yè),爸爸從外面回來,第一句話是:“快開電視,晚了!”我一看《電視周報》,是《巴黎風光》,很不以為然,爸爸卻認真地看起來,重溫在法國進修時的情形。他就是喜歡這種免費“環(huán)球旅行”,只要是有《××風光》、《××攬勝》、《××一瞥),他再忙也要擠出二十分鐘“過癮”。簡直到了著迷的地步。一般這類片子安排在晚上十點半左右,甚至十一點。他就躺在被窩里帶上耳機看。為了這,媽媽沒少說他。
校禮堂偶爾放一些原文錄像。上個月有一場是《a小組》。中午回家時,我對爸爸說了。他馬上放下碗筷:“你怎么不早說呢!”說完披上衣服就買票去了。可是校內學生都對外國錄像著迷,票早就賣完了。爸爸只好沮喪地回來了。象爸爸這樣年紀的人都知道,要搞點科研項目,對外語要求是很高的——查資料、讀書,都用得上。正因為如此,他不放過一切聽、說的機會。出國進修之前,領導臨時決定他改學法語,他剛學會幾個單詞就去和外語學院的法國教師對話,那位教師不禁贊嘆:“你真勇敢。”家里的錄音機、半導體簡直就被他霸占了。早上一起來,我最先聽到的是“美國之音”的科技英語節(jié)目。晚上回家,最常聽到的是英語、法語錄音。家里的音樂磁帶只有我轉錄的幾盤“雜拌”;而他的塞滿了一抽屜。盡管如此,他還常常埋怨我磁帶用多了。現(xiàn)在中央電視臺播《奪魁》(bidforpower),他每次都錄音,星期日英語自然更不放過。
有個星期天的下午,家里沒面粉了,媽媽正在縫被子,就讓爸爸去買。爸爸應著,若有所思地走出家門,等他買面回來才發(fā)現(xiàn),他是用洗腳盆買的!真把人氣死了,只好扔掉一部分。
爸爸平時沒功夫管我和妹妹,最近稍閑一些,就著手把三只斷了線的羽毛球拍修好。每天跟我出去打一會兒,否則怕我不鍛煉。爸爸雖是個知識分子,表面是“教授相”,打起球來可真不象個快五十的人,好象總有使不完的勁。
他愛急,我脾氣不好,所以三天兩頭地“吵架”,他總訓我,到這時我就恨他了。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說句公道話:他是個好爸爸。
《爸爸》評析
這是一篇具有生活氣息的寫人記敘文。作者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了“爸爸”鮮明的性格特征。文章語言明快、流暢。“爸爸”的形象刻畫具體生動。
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善于從細微瑣碎的小事中,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語言、動作來揭示人物性格。例如,對“爸爸”“快”的特點的描寫,是很有特色而令人可信的一個真實的“爸爸”。回家擰開房門,“急匆匆地走到水池邊”的做菜等動作,都是和他的常用字?快”相一致的。全文雖然沒有一個中心事件,而是有詳有略地敘述諸多的細碎小事。無論是記敘,還是人物對話的描寫,都具有表現(xiàn)力;不僅表現(xiàn)了“爸爸”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爸爸”的感情。
全文敘述較多,人物的對話、神態(tài)以及動作的描寫,還可以加強些。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十
父親,一個令人可敬又可怕的角色,他總是教你做人的`道理,叫你讀書,教你寫字,讓你對知識向往。
父親是嚴厲的。考試沒考好,他會嚴厲的批評你,然后給你講你做錯的題,如果你做錯的題是因粗心造成的,那父親可會給你一點“小禮物”。不過,但你接受這個禮物時,眼淚會掉下來,當然,你也會記得很清楚,下次不會再犯。
父親是和藹的。當你在某事做的好的話,他會夸你,如果不好,他會教你做好。當你生病時,他會給你一句鼓勵的話語,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會讓你感到心里很暖。
父親是神圣的。一放學,在校門口等你是父親;一下雨,父親只會帶一把傘,小小的傘會向你這邊傾斜過來,回到家后,你身上干干的,而父親身上卻濕透了。
父親是愛我的。在北京時,我忘記給父親打電話,父親著急,發(fā)過來一條短信,內容如下:兒行千里母擔憂,當然我這個父親也不焦急。短短幾句話,字里行間透出父親對我的想念和關懷。
父親,是我最愛的人。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十一
要說一個熟悉的人,我選擇爺爺。在我的世界里,我的爺爺是對我最好的一個人。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這個世界里只有爺爺是最好的一個人,包括爸爸媽媽在內。
爺爺從小到大,從來不打我,不罵我。有時候我做錯事,爸爸要打,爺爺就說:“算了,算了。小孩不懂事。”爺爺常常帶我出去玩。記得有一次,爺爺帶我到北山去玩,我一不小心,把鞋踩進了爛泥里。我好不容易把腳提出來,可鞋里已塞滿了爛泥。回到家里,我把鞋子脫掉,扔到門口,要媽媽再給我買一雙。爺爺看到后,把鞋撿了回來,然后又給我刷得干干凈凈放到鞋架上,他告訴我,鞋子沒壞,不能隨便扔掉,要學著節(jié)儉,不能隨便浪費。
我一定聽爺爺?shù)脑挘鲆粋€節(jié)儉的好孩子。
我熟悉的人初一篇十二
“哎呀,這么好的東西白白浪費了,真可惜喲……”這就是我最熟悉的人——奶奶經(jīng)常指著扔在地上的半個蘋果什么的說的話。奶奶的前半生很苦,大約三十多歲的時候,她就失去了丈夫,一個人帶著幾個小孩過日子。好不容易到了晚年,生活幸福多了,可她總也改不了愛操心的“毛病”。
記得小時候,我正在學走路,奶奶把我放在離她不遠的地方,輕輕地說:“小震,慢慢地走,走到奶奶這邊來。”我蹣跚地走過去,一下子撲在奶奶懷里。一老一少歡樂的笑聲洋溢在我們這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里。
五歲那年,我得了重感冒,在醫(yī)院打“點滴”。奶奶日夜在我的床邊守著,奶奶漸漸地瘦了,眼里布滿了血絲,媽媽讓她回去,她總也不肯。那時,我幼小的心靈里,便覺得奶奶是位慈愛的老人,奶奶最好!奶奶不只愛我,也十分關心爸爸媽媽。每天早晨,為了讓爸爸媽媽上班,奶奶總是不辭辛苦地早早起床去做飯。媽媽常常勸奶奶多休息,可每次奶奶都假裝生氣地說:“是嫌我老了,礙手礙腳的……”媽媽只好由她去。
別看奶奶沒讀過幾年書,卻常能為家人提些指導性的意見。她對爸爸媽媽說,上班要跟同志們和睦相處,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弄翻了臉,要學會忍耐一點……奶奶也有嚴厲的'時候,每當我做錯事情,爸媽批評時,奶奶從不庇護我,而總站在爸媽一面“助戰(zhàn)”。奶奶時時處處督促我改掉缺點。現(xiàn)在,我沒有什么壞習慣,其中就有奶奶的一份功勞呢!
奶奶是億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她沒有橫溢的才華,沒有非凡的本領,但她卻以最旺盛的精力和極大的熱情,默默無聞地發(fā)著光和熱;奶奶樸實,她沒有艷麗的服裝裝點自己,也沒有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來顯示自己的輩份,她只是默默地教育著下一代,期望子孫們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我尊敬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