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武牧羊的感想篇一
蘇武嚴詞拒絕了匈奴的高官和俸祿,匈奴又把他關進一個了露天地穴里,并斷水斷糧。可蘇武仍沒屈服。最終,單于將蘇武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臨行前,單于對蘇武說:“你若想回大漢,就待這些羊生了羊羔。”
蘇武到了北海,發現這些羊全是公羊,沒有一只母的。放眼望去,積雪皚皚,唯一能和蘇武作伴的只有一根代表大漢的使節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使節,一心想回到自己的國家。
蘇武渴時,就抓一把雪放到嘴里,用口腔的溫度將雪化成水,再一口一口地咽下去。餓了,就挖野松鼠的果子,搶老鼠的糧食,實在沒什么吃的就吃羊毛、吃皮襖。面對一個又一個困難蘇武對祖國的忠心絲毫沒有動搖。
夜,悄悄地來了。羊群安靜極了,月光慘白,無聲地講著蘇武的坎坷經歷。蘇武一個人生活在邊塞,望著遠方,輕嘆口氣,問自己:“什么時候,我能回去?”遠處忽然傳來笳聲,蘇武的心如千根針在扎,疼得他捂著胸口,含著胸。
一眨眼,北風又吹了起來。成群結隊的大雁飛過了漢朝的關塞。十多年過去了,使節上的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花白了,可他仍沒有屈服。有匈奴來勸他臣服于單于時,蘇武說:“任海干枯,石頭腐爛,我蘇武絕不背叛生我養我的漢朝。”
在家中,白發蒼蒼的老媽媽已年過七旬。眼也花了,腿腳也不靈便了,卻每天都站在門口盼著二字的歸來。妻子日日夜夜地守著洞房,盼著蘇武回家。身在北海的蘇武同樣惦記著老母親和妻子。想托人帶口信卻找不到人。晚上睡覺,身隔萬里的這一家人不知誰夢見了誰。
十九年就這么心酸地過去了。漢朝日漸強大,使匈奴心驚膽碎,敬著漢朝。蘇武也回到了自己的祖國,與家人團聚,效忠于漢朝。
蘇武牧羊的感想篇二
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也許,漢武帝執政期間就是一個出英雄的時代。李陵是,司馬遷是,蘇武也是。
李陵是位大漢名將,平時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國士之風;戰場上也有“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重創十萬敵騎,有令匈奴聞之色變的雄姿。卻終因矢盡糧絕,寡不敵眾,而被迫投降。
我想,在被降的瞬間,李陵會有不甘,也會有坦然。不甘就此認輸,不甘被人誤認為叛徒,也因竭力抗爭而平靜。也許他會希望所效忠的君主會懂他信任他,信他那顆愛國的忠心,降敵只是保全,無奈之舉,只是像當年勾踐臥薪嘗膽的隱忍,只是為了有朝一日,再報效漢朝,平定匈奴。也許他也知道以武帝的性格斷然不會容他。后來,也就有了劉徹將他的親屬或殺害或流放,李陵也由此斷了回漢的希望。
平時盡職盡責,危機時為國捐軀者實為英雄。
司馬遷是位文人,也曾對劉徹抱有幻想,異常勤奮的做太史令,成為一個御用工具,博得劉徹歡心。然而,在為李陵辯護后遭受宮刑的殘酷現實下,發生轉變。從一個書生走到了與帝王相依的封建體制的對立面。
君主可以摧殘我的肉身,但摧毀不了我的精神;可以奪去我的生命,卻打不倒我的精神。武帝少了一個太史令,歷史上卻多了一個有傲骨的文人,我想那根傲骨一直就在司馬遷的內心深處,即使沒有“李陵之禍”,在未來的某天,也有與李陵遭遇相似的人等著司馬遷去為其辯護,他遭受刑罰,創作出《史記》,緣于心中的那根傲骨。
有骨氣,有血性,有傲骨的人實為英雄。
蘇武是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游說蘇武變節,但并不成功,于是他被派到“北海”直到公羊產仔時才能回中原,“北海”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那里即使在盛夏時分也有沁骨的涼意,更何況蘇武在那里呆了19年。
我想,蘇武在茫茫草原牧羊時,在夜里的夢中都會想到自己的中原;在他聽聞母親去世,妻離子散,在聽到胡地笳聲也會感到心酸,但他覺得這都是值得的,因為他想君主定會知道自己忠心效國,定會接自己回中原,也因其有執著的信念。
蘇武的忠與李陵的忠不同。
蘇武不投降,因為他是使節,會使國家受辱;
李陵投降,因為他是將領,他要找機會重新報效國家。
有執念,有夢想的人是英雄。
畢淑敏在《蘇武,在何處牧羊》的結尾寫到“我有一個愿望,貝加爾湖知道。”那便是貝加爾湖永恒,蘇武永恒。而我也有夢想,只愿每個英雄都被世人記住。
蘇武牧羊的感想篇三
暮秋時節,凜冽的寒風將漫地枯葉吹的四處飛揚。嚴寒,籠罩了整個世界,寒冷中我讀懂了蘇武,明白了蘇武的心聲,明白了蘇武的忠誠,更加明白為何蘇武為后世千古傳頌。
時光回轉,公元前100年,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單于的善意,命蘇武帶領使團出訪匈奴——一個荒涼蠻夷的國度。外交使臣做來并不易,因為“虞常事變”,蘇武等百余人被單于扣押,面對衛律名與利的誘惑,面對衛律的酷法嚴刑,有人屈服了,得到榮華富貴,而蘇武最終不肯向單于面北稱臣。
為此,他被流放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條件是特別無理—公羊生仔,蘇武才能獲釋歸漢。
茫茫北海,無邊無垠地凍天寒,人煙罕至,唯一和蘇武做伴的便是那根象征漢廷的旌節,刺骨的寒風吹遍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吹彎百草的腰,吹折樹木的枝。也惟有蘇武手持旌節活著,挺著,誓死不屈服。身上單薄的衣衫,飽經風雨的洗禮,支離破碎,僅能蔽體,已經失去它御寒的功效。寒風似箭刺入骨子里。蘇武饑食野草,渴飲雪水,心中卻依然操守著諾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誓死捍衛漢廷的威嚴。
悠悠19載,已是兩鬢斑白的蘇武,終于有了回國的機會。回到祖國的那一刻,他依舊手拄那件跟隨自己19年,卻又是色以褪盡的旌節,高拍頭顱,激動的流下幸福淚水。蘇武沒有司馬相如文章寫的華美,也沒有李廣馳騁沙場的英勇,但他卻默默的信守對祖國的諾言。北海牧羊的英雄氣節,足以令他萬古流芳……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蘇武的英雄氣節譜寫一曲“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正氣歌。蘇武的故事催我淚下,蘇武的氣節催我奮進。青山依舊,綠水依然,秋還是那樣寒。走在秋風中的我終于讀懂了何為“忠誠”,何為“英雄”。
蘇武牧羊的感想篇四
茫茫北野,遼闊蒼穹,在望無邊際的朔北之野,你是否唱著雄渾的歌曲,在那片荒寥的硬土上行走?
你是否還在懷念著家鄉的日光,是否也在憂愁?你是否在星空下,伴著羊群的綿音安然入夢?在夢的漣漪中依洄,在深深的巷口,任黎明的疏雨敲打著院落的寒梅,落下一片片精致的鄉愁。清香倏爾來兮忽而逝。天亮了,陽光灑在你身上,灑在大地,灑在每一只慵懶的牧羊。
你睜開了雙眼,醒了。沒有星光,沒有深院,沒有雨夜沒有花香。有的只是眼前這望不盡的草野啊,回不去的夢。你沒有說什么,依舊持著使節,牧著雪白的羔羊,行走在這蒼茫的土地上。你沒有絕望,你知道,只要太陽還會升起,你就沒有理由倒下,新生的太陽就是你新生的理想。會回去的,你堅信。于是你驅趕著羊群,享受今天的陽光。
你的耳邊常伴有聒噪的聲音回響:歸順吧,你將擁有一切,蘇武,投降吧!然后你莞爾一笑,他們不明白,你到底還在堅守什么呢?你不語,依舊持著使節,縱使它早已破落。天空不定,霎兒雨霎兒風。你沒有家人為你“愁下眉頭,又上心頭。”也沒有妻子為你“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又何妨?一蓑煙雨任平生!
赤膽忠誠,說不盡你的錚錚鐵骨;堅韌不屈,道不出你的一片鐘情。
夢回大漢,你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得陶醉。你的明眸從不含半點淚水。你有著沸騰的熱血,足以把著草野化為灰燼;你有著堅定的威嚴,足以使那寂寥的山河破碎;你有著滿腔的熱情,足以把千萬年的冰雪融為淚水。而你,只是默默的行走,行走在這蒼茫的硬土上,驅趕著羊群,揮舞著脫落的使節,漸行漸遠。
你最終回到了家鄉,好久之后。
你的身影,一直映落在屬于你的土地上。
蘇武牧羊的感想篇五
每次讀《蘇武牧羊》時,我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暖流,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讓我懂得要像愛媽媽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
漢武帝時,蘇武被任命為使節,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人不講信用,把蘇武囚禁起來,還不給他食物和水,蘇武又餓又渴,昏死過去。就在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冰涼的雪花飄在蘇武身上,蘇武被激醒了,蘇武手撫旄節,心想無論如何不能這樣死了。于是,他靠吃雪和身上御寒的氈毛活了下來。后來,狡猾的單于派人給了蘇武五十只小公羊,讓他去北海放羊,還說只要讓公羊生了小羊,就能回到漢朝。蘇武沒有屈服,每天拿著視若珍寶的旄節,在天寒地凍的北海牧羊,向往著能有一天回到祖國。
十多年過去了,在漢朝強大的軍事打擊下,匈奴和漢朝講和,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蘇武終于回到了祖國。當白發蒼蒼的蘇武手持光桿旄節出現在大家面前,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大家像迎接凱旋的大英雄一樣歡迎蘇武回來。
有人會問:“什么是豪放的英雄本色?”我想,像蘇武一樣,無論自己遭遇了什么,始終不忘精忠報國,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這就是豪放的英雄本色!
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撫育著我們,如果沒有祖國的保護,我們怎么會有幸福安寧的生活呢?祖國像媽媽一樣愛我們,我們更應該像愛自己的媽媽一樣愛我們的祖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祖國都不愛,那他的生活就沒有了意義,在遇到困難時也會變得孤獨無助,就像大漠里的流沙,不用風吹,自己就會陷下去。
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上立足一個“忠”字,讓我們做一個跟蘇武一樣的人吧,心里時刻裝著祖國,學好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蘇武牧羊的感想篇六
傍晚,一片片的云霞,把天空織成了一幅綺麗的奇景。
在著美麗的云霞之下,有一個孤獨的身影。衣衫襤樓的她在夕陽的照射下顯得更加憔悴。
她身后的羊群,一只只是那么的肥壯,那么的可愛,那么討人喜歡……跟她完全不同。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上,立著她瘦小的身影。她的眼神里,似乎充滿了哀傷。貧苦的她只能以放牧為生。她的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虔誠地禱告,是在祈禱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坎坎坷坷嗎?還是祈禱自己的羊能更肥、更壯?還是……
她仍然低著頭,她還年輕,向往著美好的未來;她還年輕,憧憬著過上幸福地生活;她還年輕,盼望著自己的生活更加快樂……
羊群還在無憂無濾地吃著草,它們似乎不知道什么是貧苦,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凄涼……它們“咩咩”地叫,表達了自己無限的愉快。這些可愛的小家伙逗得主人忘了憂愁,忘了悲傷。
一直在沉默的牧羊犬叫了起來,是在歌唱?呻吟?還是吟誦?我想它一定是在提醒主人該晚歸了吧。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們,給這片大草原添了一道獨有的風光……
晚霞慢慢消失了,但西天還飄著幾瓣“紅雨”,最后“紅雨”也消失了,天漸漸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