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舌尖上的童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篇一
“堡哥”
“堡哥”就是那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連神仙也要垂涎三尺的漢堡包。原本白白胖胖的漢堡坯經過烤箱之旅后,被曬成健康的小麥色,身上還沾滿了香噴噴的白芝麻,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廚師在它的肚子里塞上金黃酥脆、外焦里嫩的炸雞塊和新鮮翠綠的生菜,再澆上酸甜可口的沙拉醬,漢堡包就算大功告成了。
每次路過漢堡店,廣告牌上的大漢堡都會向我眨眼睛,好像在說:“快來呀!我是好吃不貴、便宜實惠喲!”我總是不爭氣地走過去,摸 摸衣兜,戀戀不舍地說:“再見了,我一個星期的零花錢?!比缓?,一個圓鼓鼓、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堡哥”就屬于我了。
“奧利奧小弟”
每當聽到“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我就知道是“奧利奧小弟”閃亮登場了。它們身穿深褐色的“燕尾服”,住在一棟棟白色“小別墅”里,兄弟姐妹很多,有原味的、薄荷味的、草莓味的…… “咔嚓——”伴隨清脆的聲音,一塊“奧利奧”餅干就落在了我的嘴里,隨即一股特別的咖啡和巧克力的混合味道在口腔里彌漫開來,醇香濃郁,味蕾分泌出大量唾液歡迎它的到來。舔一口細滑的夾心,水果和奶油的香甜真是美味無窮。
如果非得給“奧利奧小弟”挑一個缺點,那就是它太有貴族范兒了,一盒里面只有6塊,差不多合5角錢一塊。
除了這兩樣,我還喜歡快樂似神仙的“浪瞇仙”、爽滑的果凍……零食是我快樂的源泉,高興的時候吃,能讓快樂翻倍;郁悶的時候吃,能讓悲傷減半。不過話說回來,零食雖然有一百種好,但也不能多吃??!
舌尖上的童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篇二
夜深人靜,突然聽見了窗外小木錘敲擊在竹筒上發出的陣陣響聲,我抬起頭,猛然看到窗戶下面有一輛略顯陳舊卻讓我感到很熟悉的小木車緩慢地駛過。
很小的時候,家樓下經常會響起餛飩擔“咚,咚”地敲打聲,這時,我會匆匆跑下樓,趕忙去買一碗熱騰騰的餛飩。略發昏暗的燈光下,我看見老爺爺熟練地把一團肉沫放在沸水中翻滾一下便馬上撈起,又丟下約十顆左右的半透明的餛飩,隔著餛飩皮還能看見里面的肉色。煮熟撈入碗中,再放上一小把紫菜,這一步也真可謂是點睛之筆。
餛飩在碗中無規律的晃動著,像極了日出后不久那一抹云彩,餛飩的外皮極薄,似乎只用那塑料勺子輕輕一攪,那些餛飩便會被搗碎,散落在湯碗中。
輕輕舀起一朵小餛飩放入口中,咸淡適中,輕輕晃動,還殘留著淡淡肉鮮香。軟軟的,幾乎無須咀嚼,便滑過食道,流入胃中。
小時候吃餛飩,主要是因為它的味道鮮美,說實話,餛飩真的無法管飽,一碗餛飩進入胃中,相當喝了一碗湯,過不了半會,便會感覺如云霧那般虛無縹緲。吃餛飩,也可以理解為解饞,直到現在家樓下還會有餛飩擔“咚,咚”的聲響,我也經常吃上一碗餛飩當夜宵,吃完餛飩,身心都感到舒暢與滿足,我也常常帶著這份滿足進入夢鄉。
雖然現在再吃上一碗餛飩,還會有這種滿足感,但這種滿足感,已經遠不同于小時候吃餛飩的那種渴望欣喜與滿滿的期待。
但是,現在的欣喜與渴望早已不是一碗餛飩,小時候聽見這種咚咚聲響起就趕忙攥緊錢飛奔樓下的場景就很難再體會的到了……
“小時候吃的東西都是最好吃的”。
我恍然明白了,兒時的回憶是保存美好印象的一種極佳的方式。
舌尖上的童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篇三
我們中國是個講究“吃”的國度,英國人一見面就談天氣,而我們打招呼則是問:“您吃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舌尖上的這些美味吧。尤其是童年記憶里那舌尖上的美味,不管長到多大個子多高的時候,都會印象深刻,永遠難忘呢。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哦。
詩歌里的舌尖美味
清揚姐姐記得形容刀削面的一首民間順口溜:“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碑斎?,這個順口溜可比不得名人的詩作啊,古代很多詩人、文人就用詩歌記錄下了當時的飲食文化,我們一起去嘗嘗吧。
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明·鄭板橋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唐·杜甫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北宋·蘇軾
白水豆腐朱自清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熏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并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里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舌尖上的童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篇四
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誰都渴盼回到童年,它能讓你擁有著無限的憧憬與希望。
吃著手里的那碗蘭州拉面,欣賞著夕陽的美景,回想起我舌尖上的童年。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蘭州人,美食是必不可少的。到如今,每年也至少回鄉一次,外婆總會煮好蘭州拉面等我們回來吃,爸爸媽媽和我便像回到了童年。
“完美的食材,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小時候常??粗馄抛鎏m州拉面,做法簡單卻富有家鄉的味道。外婆一大早就會去集市上買好牛肉、蔥、面粉等材料,集市上種類多,越早越新鮮,每次買完回來已到正午,太陽高高掛在空中,吃完午飯便開始忙著和面。只見外婆手握面團,似大師耍太極,使勁地揉,然后以驚人的爆發力向外一拉,一個圓滾滾的面球頓時變成兩條面片。緊接著,外婆又將面片首尾相接,雙臂一展、一收,再向上使勁一抖,眼前又出現了幾道面線,就這樣反復多次,面條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百變千,無數的細條直讓人眼花繚亂。我忍不住拉著外婆的衣角問:“我可以試試嗎?”外婆婆點點頭,接著給我一些面團。夕陽照著我們的背影,外婆的影子長長的,顯得無比高大。
面燙熟后撈出,澆上湯汁,撒上少許香醋,讓酸與堿在面粉中混合,使本就勁道的面條變得更加爽口彈牙。一碗面上桌,牛肉和香蔥的香味在空氣中混合,使人沉醉其中,香味在周身縈繞透過每一寸皮膚,每一個毛孔鉆進你的心靈。那麻中透香的汁水,無論在多么寒冷的冬天,總能令你汗如雨下。
夕陽又一次照到我的身上,感覺身上暖暖的。我和外婆欣賞著夕陽,享受著美好的時光。
時間總是過得那么的快,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如今的我,已成為一名初中生了,可惜時間是不可逆的,終是回不到從前和那一碗正宗的蘭州拉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