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篇一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
三、教學準備:教具:“奪紅旗”游戲的計算卡、小棒。
四、教學過程:
(二)、玩中學:
1、深入探究,尋求答案,掌握計算方法。
(1)、學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擺一擺。
(2)、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要讓學生匯報自己的算法,并說清楚算理。在匯報交流中不斷修繕自己的算法。
2、即時演練,延長知識點。
出示:80÷2、800÷2、8000÷2讓學生嘗試計算,并匯報計算的方法。
3、試一試:
(1)、完成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學生比較上下算式,說說兩個算式的聯系。
在學生匯報“想乘法做除法”的思路后,出示240÷4,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的算法。
(2)、完成第2題。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每一組算式,說說發現了什么。
(三)、學中做:
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實踐應用: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篇二
結果,著科技館果然好的很!
我們一臉驚訝的站在一座高大的,額,鐵絲球下!著是一座巨大的透明球型建筑物,球身外事一卷卷的銀色“絲狀物”,圍繞著,包圍著!末端直接深深埋入地里,十分壯觀!
還不止這些,還有一種原地的腳踏車,腳踏車前面有一個透明的管子,大約2米左右,里面有一顆人頭大小的塑料球,你扶著把手一陣狂騎球就會一點點升高,直到頂端,我試了好久根本不能做到,太累了!最后都累趴到在地上。傅聞雷同學將外套脫下,穿著件綠色的短袖,坐在車上深吸一口氣,彎下腰,低吼一口聲,用盡全力將腳踏車踩得飛快,最后他成功的用腳踏車的旋轉變成了讓球向上的力,升到了頂端,并且贏得了一片的歡呼聲!
虛傳!
今天我真是大開了眼界,累死了!不過值了!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篇三
3月28日,是荷塘區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日子”,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師生去參加了位于長沙的湖南省新建的科技館。
大約一小時后,旅游專車駛入了長沙,把我們載到了一座奇異雄偉的建筑前。這便是獨具楚藝風格的湖南省科技館啦!
這是一個特大型科普場所,呈漩渦星系狀,以流暢而充滿動感的形式,借鑒和響應了以卷云紋為代表的楚藝術風格,成為長沙最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筑之一。
初入館,我看見了墻上有幾位科學家的浮雕,頓時,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科學館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傾斜小屋”、“幻象柜”、“激光琴”……
“傾斜小屋”顧名思義是一座斜的小房子,是讓我們體驗宇航員的生活的。在小屋內,工感覺眩暈,走路搖搖晃晃的,無法直行。原來宇航員在太空艙的感覺就是這樣艱難而有趣!
二樓展廳的宇宙飛船也挺有趣,那奇異的外觀把我的目光和好奇心都給牢牢地吸引住了。飛船里貼著許多宇航員在太空遨游的照片,還有從太空帶回來的蔬菜介紹呢!太空帶回來的蔬菜和普通蔬菜大不同,不僅比普通蔬菜大好幾倍,還比普通蔬菜更好吃,更營養。
“幻象柜”是一種會讓你產生錯覺的柜子,比如你明明看到里面有顆心臟,可伸手去摸時,卻什么也摸不著。真讓人捉摸不透!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到了中午,我們該走了?;仡^望著科技館那個突顯的奇特的球形建筑,心想:科技館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奇妙,那么的先進,它是那么的吸引著我們。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篇四
科技……讓我們展望未來,期待科學的發展與創新。
“哇!看!那就是科技館!”同學們的臉貼在窗戶上,恨不得插上翅膀,立馬飛進科技館。提起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居里夫人等等,大家的臉上都充滿了敬仰。他們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大科學家,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想著想著,我們走進了科技館。
初入眼簾的,不是太空飛船,也不是火箭模型,而是同學們認真觀察的樣子,我感受到了一顆顆對科學熱愛的心。
“瞧!這里有顯微鏡!”同學們爭先恐后的往前擠??晌覅s對四周充滿了好奇。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二樓。
這里的一切是那么奇妙。我東望望,西瞧瞧。只聽見“砰”的一聲響,我們的頭齊刷刷的轉了過去。一個大鐵球正砸著一塊并不怎么厚的玻璃,那位掌控鐵球的叔叔無論怎么用力砸,也砸不破。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因為那是一種高科技的夾絲玻璃,是用來保護人們安全的。聽到這里,我對科技館的興趣逐漸濃厚起來。我迫不及待找到電梯,向三樓跑去。(原創投稿 )
眨眨眼,看見滿天星光。我站在三樓電梯旁愣住了。仿佛我已不在地球母親的懷抱里,而去了宇宙父親的身旁?;剡^神來,向里走去。走進太空艙,感受一下睡太空艙的滋味;穿上宇航服,體驗一下當宇航員的感覺;不知何時,來到了一個環形樓梯旁,我信步走了上去。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篇五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掛圖、數字卡片、小黑板。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也在迅猛的發展。我們先進的社會,科技水平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還有哪些領域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你們想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科技館去參觀。
二、 探索新知
2、學生列出“60÷2”的算式后,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三、 拓展應用
2、
一包糖共80塊。
分給2人,
平均每人……
人 數
平均每人分到的塊數
2
80÷2 =
4
8
3、這本書共170頁,我已經看了90頁。
⑴、還剩多少頁每看?
⑵、剩下的書,要在4天內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四、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參觀科技館的心得體會篇六
本節課的教學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教學。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因此,在備課時,我主要圍繞口算方法,和算法的多樣化進行設計。先是出示課文中的情境,讓學生從中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接著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列式計算,重點放在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多樣化上。
1、解決問題與計算教學是密不可分的。
在備課時,我重點放在了計算方法的教學上,忽視了北師大版教材中解決問題和計算教學是不分家的,也就是說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計算方法。我只是單純的將教學情境出示,接著就是純粹的計算教學。而第二次上課,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環節:先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示題目:同學們去青少年宮參觀。80人乘2輛車,平均每輛車坐多少人?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在學生列出了80÷2時,追問:你為什么要怎么列?在學生回答時,抽象了數學模型:把80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來計算。之后讓學生匯報計算的方法。注重學生的算法多樣化和算理理解。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習了計算方法。然后改變信息,60人乘2輛車,讓學生試著提出問題。這又是對學生的更高一步的要求。學生理解了第一次的問題,抽象了數學模型,因此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上就比較的簡單和容易了。
2、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關鍵。
還記得第一節課上《小樹有多少棵》時,我只是單純的在教學生怎樣計算,而學生不知道為什么的計算,只是機械地進行著計算。而這個課中十分重視學生的算理的理解。反復追問:為什么要在末尾添1個“0”?而不是添2個“0”?。?通過小棒的演示,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算理。
3、注重算法多樣化。
在計算教學中,或許很多老師認為這種方法是最簡單而可行的。往往在教學中只教這種方法,忽視了其他的計算方法。但是在這節課中,我展示了很多算法,如:“想乘做除”,另一種思路是“860里有8個十,把8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個十,即40。
4、適時抓住學生的回答,為下面的計算做下伏筆。
出示600÷2時,有學生說到因為60÷2=30,所以600÷2=300。引導學生理解被除數,除數和商發生了什么變化。雖然學生只能用自己的話而不能用數學語言說出規律,但是通過引導聰明的孩子還是能理解的:當除數不變的情況下,被除數擴大幾倍,商也擴大幾倍的道理。就這樣在學生匯報算法的同時,讓試一試第二題中的問題進行了解答,真是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