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一
在這場抗疫中,“90后”為疫情防控一線的主力軍,大多數援鄂醫療隊員都為90后跟00后,他們在這場戰疫中功不可沒。憑借他們的堅持,和奮勇之前向擔當,我們在這場戰疫中取得了巨大優勢。他們就是新時代青年的榜樣,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
面對這場這場艱難的疫情防控斗爭,普通的年輕人都會畏懼,而這些勇敢的“90后”卻迎難而上,主動面臨挑戰,接受挑戰,他們申請加入援鄂醫療隊,成為了這場戰疫英雄。
是什么鼓舞著他們?是擔當,因為他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力量,他們不能退縮,他們毅然而然主動申請加入抗疫斗爭,只為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
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家人、親戚、好友,不過他們把人民群眾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在關鍵時候,有的人推遲了婚禮,有的人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果斷跑到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只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有著我們沒有的責任心,凡人之軀比肩神明,雖然他們沒有超能力,但是對于我們來說,他們就是“超級英雄”!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們應該向這些“90后”戰疫英雄學習,學習他們勇往直前的勇氣,堅持不懈的工作作風,以及為全心全意的工作態度。總之,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不過我們當下要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盡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二
我不曾一次看到過那些在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他們大多是黨員,也有一些自愿參加的志愿者,他們全部都是好樣的。
常常能看到那些醫護人員工作在抗疫一線,那厚厚的防護服、隔離服,是完全不透氣的,常常能看到他們的衣服都已被汗浸濕,已經濕透,汗滴濕了他們的衣服,也滴痛了我們的心。那些防護服,只要脫下就代表著廢了,醫護人員們常常在工作前都不能喝水,在診療時也不能吃飯,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他們身上的那件防護服,那份使命,他們毫無怨言,總是默默地完成著任務。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也是好樣的。
還常常能見到,那些穿著志愿服的志愿者和黨員,站在各個小區門口、各個街道中央、各個樓道中間、各個城市中心,常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那是多么累啊,可他們不下崗,堅持不下崗。我還在新聞里見到過:七十一歲的老黨員堅持參加巡查、不小心摔壞腿的老黨員怎么都不肯下崗,他們都堅守在抗疫防疫一線,甚至不能回家,過年不能見到家人,不能吃團圓飯、年夜飯,可想而知,他們要背負著多少啊。
我們看到后,都會不禁淚目。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冒著被感染,冒著死亡的風險踏上一線的,可看起來,他們毫無畏懼,甚至能看出他們的表情都已是麻木,麻木當中透著溫柔的樣子。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有兒子,有女兒,他們都知道爸媽正在從事的是什么職業,是有生命危險的世界十大高危職業之一,但他們不怕,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都不會怕,他們也都是好樣的,他們承擔著孤獨甚至是喪父喪母,可他們好像繼承了他們爸媽的無畏、無懼,每次都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兩點:1。毫無畏懼2。擔憂他們的父母,我覺得,他們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跟他們的父母一樣,全部都是好樣的。
這些最美逆行者,都在我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給了我們無比的溫暖,他們的汗水,是為了抗疫,他們的承擔,是為了抗疫,他們的兒女,也終將成為最美逆行者。讓我們再次喊出:
“你們都是好樣的!”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三
20__年的春節,一場意外的挑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中國武漢為中心,席卷了祖國各地。它來的悄無聲息,發展聲勢浩大。被疫情圍繞的新春佳節注定是坎坷不平的,但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也使得它注定不凡。
口腔醫學院20__級口腔8年班圍繞理性愛國、青春報國,就此次疫情進行了探討。作為口腔醫學專業的醫學生,雖然不是本次疫情的對癥學科,不去防疫的前線與病毒抗爭,但我們都積極響應國家和政府的號召,在基層為祖國抗疫防疫戰線夯實最堅固的壁壘。
1、以身作則,做好自身防護,勤洗手、戴口罩、強鍛煉、吃熟食、少聚會,嚴格遵守秩序,不擅自提前返校,不走親,不訪友,對自己和家人負責。
2、號召親朋好友,身體力行。科學科普疫情防控信息,以醫學生的身份宣傳官方準確信息,引導身邊人正確理解、積極配合、科學防控。
3、密切關注身邊人是否有發熱干咳的情況出現,對待周圍出現的疑似病例,我們不能嗤之以鼻,應關心關懷他人,及時就醫,貫徹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
4、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看到謠言及時阻止,不隨意發表負面或未經考證的信息,發揮正能量,共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
5、理性防疫,不搶占醫療用品,不過度囤積物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捐款捐物。
6、在家期間不恐慌,不虛度光陰,保持心情愉悅,提升自我,積極學習,為疫情結束后的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
7、作為一名口腔專業醫學生,我們了解口腔診療過程中氣溶膠會有較大傳染疾病的風險,所以我們將勸誡身邊的親朋好友減少不必要的口腔診療,同時做好口腔衛生宣教,避免感染的風險,為控制疫情出一份微小的力量。
8、從長遠角度出發,我們應當吸取此次浩劫的教訓,杜絕野生動物,對國家和社會負責。
9、最后,向一直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你們辛苦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我們相信任何困難都擊不垮偉大的中華民族,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在全力控制疫情,在關鍵時期我們更要有堅定的意志,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有序領導下,科學防控,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戰勝此次疫情,我們在各自家鄉,更將這份信念、這份信心傳遞給家人和群眾們,并且用我們醫學知識配合本地疫情防控工作領導組工作,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傳遞正確的防護知識,打好疫情防控戰,我們勢在必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四
20xx年4月18日,鄒老師在華東政法大學明法樓關于《法治的理想與現實》的講座讓我記憶猶新。在談到法治的現狀,以及法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時,鄒老師說道:誠然我們國家在法治進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法律不夠成熟,司法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公眾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法治的社會資源配置不足,社會救濟制度不夠健全,保險制度也不夠健全,執行難度較大,包括法官構成上由于歷史原因,存在的軍轉干部他們的法治思想不足的問題,這些歷史問題需要兩三代沉淀才能逐漸改善。面對這些法治的不足,鄒老師說我們應該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傳統,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我們才有對現實的忍受力和承受力,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其他國家的價值標準評價我們自己的事情,法治還是應當注重本土資源的利用,有什么樣的資源才能做什么樣的事,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拋棄共同的規律性價值。要共享法治的文明成果,應當立足現實的土壤去追求法治的理想。
在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時,鄒老師將它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剛邁入法官這一職業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優秀的法官,其中鄒老師說到自己每天研究高院的指導判例到凌晨一點的習慣,這種長期的積累讓他能夠在審判實務中有較快的進步。第二個階段是成為民庭庭長之后,鄒老師說道,作為高院的一名庭長,就必須在自己管轄的領域內,對于所有的專業問題有明確的答復,不能出錯。第三個階段是成為長寧區法院院長之后,鄒老師要求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作為一名院長,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整個法院這樣一個大團隊,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注重司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其中鄒老師談到他與上訪群眾耐心交談陪他們吃盒飯化解糾紛的情形,至今記憶深刻。第四個階段是鄒老師對自己未來角色的展望,他認為,每個人的職業都會有變動,自己也可能從事與法律無關的工作,無論在哪里從事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努力做到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可惜鄒老師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匆匆離我們而去。
鄒老師作為上海司法改革的執行者,面對的壓力不言而喻。但鄒老師是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好法官。在司法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同時不怕承受由于改革而帶來的種種壓力,是新時代法官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他曾經說過的兩句話始終印象深刻,他說“改革,是一點點往前拱的”,他說“背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的修行”。人們為什么會記住這兩句話?因為它體現了當前中國司法改革最重要的特征。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留下的都是難解的困局。沒有對司法改革深刻的體會是說不出這樣的話的,而沒有迎難而上、不計毀譽、甘背“黑鍋”的改革精神也同樣說不出這樣的話。
鄒老師早在六年前就開始為執法部門改革工作進行準備,讓時任法院信訪辦主任滕道榮抓信訪改革,每月做投訴率分析。在今天他時任上海司法改革組委會的一名成員時,更是在工作中時時將責任承擔于肩上,為細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方案做準備。法官要壓縮到33%,為了“避免搞‘一刀切’,圖省事,出現‘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臥倒’轉為法官助理現象出現,他建立科學考核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他讓執法人員將上海4家試點法院所有法官5年來人均辦案量梳理一遍,單看辦案數量不行,還要計算案件質效。他潛心鉆研,兢兢業業,為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
鄒老師除了在改革上有重大成就,在尊重維護基層法律工作者權利的工作中也得到一致好評。法官與律師事務所打交道,如何在執法過程中尊重律師的意見,并且與律師共同維護法的尊嚴,鄒老師也做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圈轉發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臺上線的新聞,評論道:“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在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強調法官與律師的關系。在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20xx年年會上,他最后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院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表明這個社會的公正程度。”道出了執法者與律師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他推動上海長寧區法院出臺《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同時個人還撰文《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闡述法官、律師職業共同體建設對中國法治的重要性。正是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讓律師這一群體對他充滿了尊重,讓他的個人行為贏得了整個執法群體的認可。
汪滬平副院長在座談會上說,鄒碧華英年早逝,全國法律人都深感惋惜,評價他是一個“燃燈者”,說“做法官當如鄒碧華”。鄒老師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他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績長存,他的行為更會激勵其他的執法者在工作中嚴于律已,為中國的司法護法衛道,讓司法改革打造出別樣的風景來。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五
7月27日下午,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觀看了山西衛視播放的《彭云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從報告團成員薛拉格作題為《我心中的彭云》,報告團成員徐曉圓作題為《懷念戰友》,報告團成員宋貴作題為《口子梁人心中永不干涸的"蓄水池"》,特約記者作題為《讓村民無限思念的當家人》,報告團成員彭麗麗作題為《爸爸,我的好榜樣》的報告中,我們知道了:彭云同志任**市**縣下喇叭鄉口子梁村黨支部書記20xx年,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山村,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20xx年來,彭云用責任溫暖著小村百姓,用深情感染著一方土地,用無私挺起了大山的脊梁,用行動踐行了一名農村共產黨員的無私和忠誠。他是小村永遠的村魂,他心碑上鐫刻的是為民服務的一片深情!20xx年12月5日,因高血壓加上工作勞累導致腦出血,不幸去世,年僅51歲。
報告團成員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深情講述了彭云同志短暫而永恒、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舍小家顧大家,數十年為民解憂愁,一身正氣系群眾,百姓冷暖掛在心間的事跡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奮進。一個鞠躬盡瘁的優秀基層干部的形象,油然升起在大家心中。
報告會開始后,人們就被彭云同志的事跡緊緊地吸引住了,仿佛被報告團五位成員的生動感人、聲淚俱下的報告帶到彭云生前先進事跡的點點滴滴里而久久不能自拔。
一是彭云同志的先進事跡使收看報告會的人深受感動,大家都為失去這樣一位優秀黨員干部而痛心和惋惜。
二是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理想觀念和生活目標有了很大的改變,用比較書面的說法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質的改變。為人民服務,成了一種過時的思想,甚至很多時候成為被人譏笑的老土的思想。可是,就在這樣的環境里,彭云同志以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我們上了很有教育意義的一課。彭云的事跡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人都掉到了物質與享受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把為人民服務做為過時的思想扔得遠遠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把人生的理想和做人做事的目標都隨著環境改變而改變。
三是一致認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向彭云同志學習,學習他"為了一村富,甘愿一家窮"的奉獻精神,學習他把干事創業作為人生不懈追求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人生最高理想的無私精神,學習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讓自己經風雨而讓別人見彩虹的崇高精神。彭云同志的事跡報告會,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激勵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立足本職,奮發有為,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業績來。
彭云走了,但依然留在他工作生活過的土地上的群眾不會忘記他,他的精神感動著無數與他素不相識的人。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很有價值。
祝愿他一路走好!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六
敬愛的叔叔阿姨:
你們好!我和你們未曾謀面,但是我知道你們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的勇士,你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英雄!
疫情就像沖鋒號,你們拋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瞞著父母、依依不舍地和戀人分開,義無反顧地沖向疫情第一線。你們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是啊,我們可以不去武漢,你們不行!我們可以不去醫院,但是你們不行!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與死神搶人罷了。”
在這幾天的新聞上看到你們醫護人員辛苦而憔悴的身影,聽見你們嘶啞的聲音,還有那被防護口罩勒腫的臉頰,淚水悄悄的在我眼眶里打轉。
你們是英雄,是白衣戰士,我相信病毒一定會很快被你們打敗,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在這場戰斗中,還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英雄用他們的感人事跡深深震撼著我們。戰斗需要武器,而這場戰斗的武器就是各種藥物、各種口罩、防護服等用品,我們要向負責這塊后勤保障工作的叔叔阿姨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正是你們沒日沒夜的生產醫療物質,廢寢忘食地調配、運輸物資,才能讓這些“武器”能送到一線戰場,讓它們能保護好我們的白衣戰士,幫助病人戰勝病毒。
看到各地醫療物資紛紛告急的消息,國內外同胞心急火燎地想盡各種辦法,把物資送到一線“將士”手中。因為你們知道,沒有防護口罩、沒有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猶如戰場上赤手空拳的戰士,在敵人面前只有送死的結果。我們想對你們說一句,謝謝您!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們!
我還要感謝那些埋頭待在實驗室研發抗病毒藥物的叔叔阿姨們,有了你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研發出超敏20__-ncov病毒的檢測試劑盒,讓更多的病人能及時發現并第一時間隔離。而抗病毒噴霧的研制成功,更將保護好白衣戰士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打敗病毒的藥物一定會盡快生產出來,屆時我們就能在這陽光下暢快的呼吸了!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向在抗擊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斗中的勇士們、幕后的后勤保障、科研研發的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心得體會篇七
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為一名中國青年所肩負的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通過收聽收看每天的新聞報道學習到了醫護人員在一線抗“疫”時的不懼艱辛,看到了公安民警在各道口的堅定值守,外賣小哥為城市運轉的點點付出,以及每一個普通的人為打贏這場“戰役”做出的種.種努力。
同為中國90后青年,雖然不能親上前線,我想我們能做的也有許許多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社區進行志愿,為一方的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或者在家中認真學習,不斷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量,為將來國家需要我們用專業知識貢獻力量時做好準備。而其實,我們每個人要做的都很簡單,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身為一名大學生,在疫情面前,減少出門,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疫情無情,人間又愛!在這場疫情中有無數的平凡人讓我們淚目,有人為吃不慣米飯的援鄂醫療隊送去10萬個大饅頭、有人為酒店醫護人員送去最新鮮的蔬菜、有人為醫護人員送去愛心午餐、有人捐出自己費勁周折買來的口罩、有人專門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無數平凡人用自己的力量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國難當頭,舉全國之力共克時艱是每個中華兒女在國難面前表現出的責任和擔當。
春天已經來到,冰雪漸漸融化,我們一定很快便能取得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
相信,疫情終會結束,經歷過戰“疫”的中華兒女一定會更加勇敢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