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一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寒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1、初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感受詩歌的音樂美。(要求:劃分節奏,標出韻腳,反復朗讀)
字音字形辨識
支撐( ) 彷徨( ) 寂寥( ) 惆悵( ) 頹圮( ) 彳亍( )
詞語辨析
彷徨
彳亍
2、總結該詩在語音和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3、背誦《雨巷》
4、再讀,讀出感情,理解意象,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自讀,交流讀的感覺,讀出了怎樣的感情?
(2)聽名家讀,交流感受。
(3)探究: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著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并從文中找出描述意象的詞語。
這些意象有怎樣的共同點?
這些詞語是表示動作、情緒、物態的,選出你認為用得很好的來說說。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二
1、略
2、押韻、節奏緩慢、反復(反復手法的運用巧妙拉長詩歌的內在情感,使情感的表達一詠三嘆,回環往復,增添詩歌的音樂美。)
3、略
4、(1)惆悵
(2)濃濃的愁緒籠罩
(3)意象分析:
她穿著……
她……走著
她的容貌……
她的神情……
她的聲音…… 文章來自:cnrencai
丁香姑娘 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顏色、芬芳、憂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盡、消散了……
總結特征:如花般美麗,滿帶著憂愁
雨巷 詞語是:悠長、寂寥、頹圮的籬墻
特征:幽深、寂靜、朦朧
“我”詞語有獨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悵
特征:孤獨 迷茫 憂愁 寂寞 有追求
三個意象有怎樣的共同點?
調子都是壓抑、低沉的、凄迷的。
明確: “希望”,寫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結著愁怨”,說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樣,有著憂愁,是為理想不得實現而憂愁。
“悠長、悠長”寫出了道路的漫長,“獨自”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彷徨”寫出了詩人在那個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寫丁香姑娘外表的美麗,氣味的芳香,象征著詩人理想的美好、高潔。
“走近”“飄過”“到了”“走盡”“消散了”等詞語,寫丁香姑娘飄然而來,又飄飄而去,象征著理想的縹緲、空虛,由此可知詩人的傷感、迷惘。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雨巷詩人”戴望舒 多情思被無情傷
2.雨巷 戴望舒 原文朗讀
3.戴望舒 雨巷
4.雨巷 戴望舒 賞析
5.雨巷 戴望舒 主旨
6.雨巷 戴望舒 原文
7.雨巷 戴望舒 改寫
8.戴望舒 《雨巷》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三
雨巷戴望舒閱讀答案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她靜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嘆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
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象夢中飄過∕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甚至她的∕嘆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1、給下面詞語注音。
寂寥( )( )惆悵( )( )
2、詩人為什么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詩中詩人反復強調“像夢一般的”,意在說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詩人真的碰著了這樣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怎樣的一種場面?請做一番描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jìliáochóuchàng
2、從全詩看,作者自己心中有著許多淡淡的思念、彷徨和哀愁,感覺到冷漠、凄清又惆悵,他是把這種心緒寄托在了“丁香一樣的姑娘”這一形象上,借這個形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渴望。(意對即可)
3、反復強調“像夢一般的”是在表達自己內心那種愁怨情緒的朦朧和美麗,并不是真的指姑娘。(意對即可)
4、示例:我深情地凝望,∕凝望她的臉龐;∕她默默地注視,∕然后飄過我的身旁。(答案不唯一)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四
1、給下面詞語注音。
寂寥( )( ) 惆悵( )( )
2、詩人為什么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詩中詩人反復強調“像夢一般的”,意在說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詩人真的碰著了這樣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怎樣的一種場面?請做一番描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jì liáo chóu chàng
2、從全詩看,作者自己心中有著許多淡淡的思念、彷徨和哀愁,感覺到冷漠、凄清又惆悵,他是把這種心緒寄托在了“丁香一樣的姑娘”這一形象上,借這個形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渴望。(意對即可)
3、反復強調“像夢一般的”是在表達自己內心那種愁怨情緒的朦朧和美麗,并不是真的指姑娘。(意對即可)
4、示例:我深情地凝望,∕凝望她的臉龐;∕她默默地注視,∕然后飄過我的身旁。(答案不唯一)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五
【原文】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后成為水沫社和其后的《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后留學法國、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出獄。抗戰勝利后回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表后產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的.ㄔ亍著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這種心態,正是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在藝術上,本詩也鮮明地體現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于音樂美的追求。詩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詩還回蕩著一種流暢的節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來自詩韻,除每節大體在第3、6行押韻外,每節的詩行中選用了許多與韻腳呼應的音組。詩中重疊反復手法的運用也強化了音樂效果。正如葉圣陶所說,《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六
淺談戴望舒雨巷
繁星似錦的現代詩壇,戴望舒的名字卻很難讓人忘記。他的那首《雨巷》一詩,影響了幾代人,即使在今天,只要你走進詩人的雨巷,無論任何人,無不被詩中籠罩的那份哀婉凄迷的情調所震撼和感動。當我讀罷這首詩,不自覺地與其詩人的一生聯系了起來,尤其他感情上的經歷,我覺得居然是那么地相似,叫我不得其解。就在解無可解的狀態下,潛意識里突然跳出了這么一個詞“讖詩”,細細想來,他的這首詩真的很有“讖詩”的味道。所以索性放開筆力,來一把姑妄言之吧。
所謂“讖詩”,就是古代詩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無意之中預言了自己日后的人生經歷或者結局。最早的詩讖當屬《世新說語》里記載潘岳的兩句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果然,后來潘岳與石友一起被孫秀所抓,一同問斬。最有名的詩讖就是隋煬帝的《索酒歌》了。其中“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焰奕紅輝。”隋煬帝經常讓宮人演唱這首歌,等到后來,李淵攻入京師,隋煬帝自殺于迷樓,李淵的唐兵便將迷樓付之一炬,正好應驗了這首詩歌。
類似的詩讖在歷史上很多,若收集起來,絕對不是一部書就能完成的。按照現在的人們看來,這些都無非是一種巧合與迷信,都是無稽之談。但是,誰都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就是在今天,仍然很多人相信這些讖詩或者讖語和謠讖等。但不管信與不信,作詩的朋友一定要小心謹慎為好。
八十九年前,一位年僅二十一歲的年輕詩人,提筆蘸墨,在潔白的宣紙上,以短詩的形式,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淡墨清瑩的江南雨巷圖。
在這幅以詩描寫的圖畫里,我們看到了文雅高大細瘦的詩人,身穿一襲那個時代的長衫,黝黑的面孔上戴了一副寬大的近視眼鏡,抑郁而陰沉,在飄灑的霏霏細雨之中,撐了把油紙傘,緩慢而默默地行走在一條寂寞幽深的小巷里。詩人的腳步踩踏在濕漉漉的青石板上,思緒如鳥兒,飛落在一個美麗的幻想里,希望能夠遇見一位玲瓏嬌小像丁香花一樣美麗的姑娘。這姑娘的容顏,身上的香氣都要像丁香一樣,美麗芬芳,甚至她的風度氣質也要像丁香花那樣,帶了些許的惆悵和哀怨,和詩人一樣徘徊彷徨在這冷漠凄清的雨巷里。在詩人的想象里,這個丁香似的姑娘果然踏雨而來,慢慢而輕盈地走近詩人,也和詩人一樣撐了把油紙傘,以嘆息憂愁的眼光瞥向詩人,但隨即飄去,如煙似夢,凄婉而迷茫地與詩人擦身而過。詩人留戀地望著她遠去的背影,一直看到她消失在斷垣殘破的籬笆墻邊,消失在雨巷的盡頭。這讓詩人極為傷感,細雨聲聲,發出的是幾抹濃濃的哀怨,丁香姑娘的容顏,丁香姑娘身上的芳香都沒有了。就連她哀怨惆悵的目光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雨巷里,依舊只有詩人自己,孤獨愁苦地撐著油紙傘在長長的雨巷里踽踽獨行,希望遇到心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這個年輕的詩人就是戴望舒,這首詩就是現代詩歌史上的經典之作《雨巷》。
這是一條幽深朦朧的雨巷,是一條凄婉纏綿的雨巷。這里流動的空氣都是哀怨而惆悵的。詩人孤獨寂寞和傷感迷惘的情緒籠罩其間,讓人看不到一絲的陽光與溫暖。這首詩意象里的這種傷感,像潺潺流淌的溪水,浸潤進讀者的心田,濡染和感動著我們。這是詩人當時的情緒與幻象的一種描述,深刻清晰地流露出了詩人內心的迷惘和愁緒。對幻想中的丁香姑娘的向往而又難以相遇的愁苦,是非常強烈而震撼人心的。
詩中意象里的丁香姑娘,雖然是詩人理想希望遇到的一個形象,但丁香姑娘也依然不能擺脫愁苦與迷惘。如果真的與丁香姑娘相遇了,那么相遇的是與詩人一樣的傷感與惆悵。應該說,這是詩人內心悲觀和感到無望的一種傾訴,以象征的藝術方法凸顯出來。實際上,詩人理想的丁香姑娘就是詩人自己,就是抽象出的愁苦和哀傷。
就詩的內容而言,幾乎是空虛的,只是詩人與理想的丁香姑娘擦身而過,飄忽一閃的幻象組成。正如詩人對詩的看法那樣:“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故此,這首《雨巷》就像一首沒有歌詞,只有感傷的一段鋼琴曲,漾漾蕩蕩,婉約流轉,但不管誰聽了,都會被其傷感的情調所感染所迷醉。所以,這種情調就是詩的內容,是詩人通過象征、句式的復踏、古代傳統詩歌的借鑒、韻律的和諧等藝術手法刻意營造出來的。詩的憂傷之美,如同雨落花蕊似的在我們眼前綻放出來。應該說,這是這首詩能夠流傳久遠,與幾代人發生共鳴的一個主要原因。
然而,詩人在營造這首《雨巷》詩的同時,無意之中卻為自己寫下了一首讖詩。這主要體現在詩人戴望舒的感情與婚戀上,他先后與三位女性有過感情糾葛,直到人生最后也沒有跳出迷惘與傷感這個潮濕的“雨巷”。
就在這首詩創作后的第二年,其詩發表在《小說月報》上,一下子引起了詩壇的轟動。“雨巷詩人”的雅號也被人叫起。這時,詩人愛上了施蟄存18歲的妹妹施降年。施降年的性格是活潑的,屬于陽光女孩。詩人的性格卻是抑郁的,屬于沉思型的男孩。一冰一碳,一水一火,雖然詩人寄居在施蟄存家里,與施降年天天見面,深愛著施降年,但抑郁謹慎的性格,卻叫他不好意思開口。于是,他便發揮自己的長項,寫詩表白對施降年的愛慕。活潑爽朗的施降年對他的表白,只是笑嘻嘻的不予答復。說白了,根本就不理睬他的表白。那種笑嘻嘻的模樣,多少帶有諷刺的意味,因為詩人戴望舒的長相不是很漂亮,雖然身材高大,但面相黝黑,施降年沒看上他。遭遇到施降年的冷眼,詩人本該放手,但抑郁之人都有一股子韌勁,是一條道跑到黑,不得到施降年誓不罷休。最后,詩人以跳樓自殺表明心跡,嚇得施降年勉強答應了下來。詩人戴望舒這下子可高興了,趕緊讓杭州家里的父母趕到上海,向施降年的父母提親。施降年的父母起初不同意這樁婚姻,但迫于這種情況,再加上施蟄存的從中斡旋,也就勉強同意了。
在訂婚儀式上,施降年提出一個條件,就是等詩人留學回來有了穩定的收入后才能完婚。詩人自然一口答應。接著,詩人赴法留學。在赴法留學期間,經濟的拮據始終困擾著他,讓他難以安心學習。他曾給父親寫信,打算回國。他的父親把此事告訴了施蟄存,施蟄存迅速電告詩人戴望舒,讓他慎重考慮,并寄去了籌款。偏偏在這時,他聽到了施降年移情別戀的消息。這讓詩人愁苦萬分,比他的《雨巷》還要愁苦,根本就無心學習。最終,他被法國中法大學開除。回國后,傳聞得到證實,施降年確實移情別戀,愛上了一個茶店老板。戴望舒一怒之下,當眾給了施降年一記耳光,這段強扭的愛情之瓜,根斷瓜碎,即刻宣告結束。
這時候的詩人戴望舒,真的是在《雨巷》里彷徨了,想象的丁香姑娘真的與他擦身而過了。眼前頹垣斷壁,丁香姑娘只是一個影子,且轉瞬成空。
進入詩人戴望舒感情世界的第二個女人是穆麗娟。沉浸在失戀痛苦中的戴望舒,當時居住在同學劉吶鷗的江彎公園的公寓里,與當時被譽為“新感覺派圣手”的著名作家穆時英一家距離很近,常有往來,用現在話來說,都是鐵哥們。穆時英不忍看到戴望舒這種悲觀失望的樣子,為了安慰撫平他的失戀之殤,便把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他。穆麗娟是一個單純的女孩,小戴望舒十二歲,長得清純秀麗。戴望舒很快就愛上了她,一下子就從失戀的痛苦中回轉過來。并于第二年,他便與穆麗娟成婚。成婚后不久,倆人便乘船到了香港居住。在港期間,倆人逐漸發生分歧,常因一點小事就大動干戈。穆麗娟單純幼稚,所以,不理解戴望舒的復雜的內心世界。戴望舒本來是一個抑郁之人,話很少,內心卻異常豐富。因為,他依然難以走出對施降年的留戀。這種留戀,如同《雨巷》里的他一樣,撐了把油紙傘,幻想著與他期盼的丁香姑娘相遇。如穆麗娟回憶當年的生活時說:“他對我沒什么感情,他的感情都給了施降年了”。穆麗娟對這段婚姻已經絕望,便回到上海決定離婚。處在復雜情感中的戴望舒,并不同意離婚。而且把用在向施降年求婚的辦法又重演了一番,為了表明自己堅決不離婚的心跡,他給穆麗娟寄去了一份“絕命書”,說:“從我們有理由必須結婚的那一天起,我就預見這個婚姻會給我們帶來沒完的煩惱。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許你將來會愛我的。現在幻想毀滅了,我選擇了死,離婚的要求我拒絕,因為朵朵(大女兒戴詠素)已經5歲了,我們不能讓孩子苦惱,因此我用死來解決我們間的問題,它和離婚一樣,使你得到解放。”據說,戴望舒真的這么做了,只是在自殺時被人救起。然而,讓戴望舒失望的是,他用生命做的代價并沒有奏效,穆麗娟離婚的決定反而更加堅定了。戴望舒只好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而女兒戴詠素由戴望舒撫養。
走進詩人戴望舒感情世界的第三個女人是楊靜。與楊靜相識相愛的時候,戴望舒已經37歲。兩人都在大同圖書印務局工作,屬于同事。楊靜是一位非常天真,充滿個性的女孩,按今天的標準來說,就是一個任性的女孩,敢做敢為。當時她只有16歲,她主要是愛慕戴望舒的才華和他謹慎沉穩的性格。對婚姻缺乏認真成熟的思考,憑一時心血來潮,不顧彼此年齡差距的懸殊,不顧家里父母的反對,毅然與戴望舒結了婚。等到結婚后,才發現她與戴望舒不僅年齡差距懸殊,彼此相差21歲,并且性格差異也非常巨大。楊靜從小在香港長大,嬌小美麗,天真活潑,與穆麗娟的性格很相似。她與戴望舒的矛盾,也是常因生活瑣事吵架。這樣,感情上逐漸出現裂痕。本來就敢作敢為,任性不拘的楊靜,在與戴望舒感情破裂的時候,愛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同時向戴望舒提出離婚,戴望舒依然是老辦法,不同意離婚,只是沒有向對待施降年和穆麗娟那樣,以自殺來表明心跡。但最終倆人還是離了婚,倆人所生的兩個女兒,戴詠樹歸楊靜,戴詠絮歸戴望舒。
詩人戴望舒的感情世界,如同他用詩所建構的那個“雨巷”一樣,細雨霏霏,陰霾籠罩,充滿了離情別緒,哀婉和惆悵。他在這個狹窄的“雨巷”里,永遠打著那把油紙傘,踽踽獨行,彷徨徘徊,永遠在期望他心中的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與他相遇。這種浪漫的幻象,與真實的生活相比,畢竟是天上人間。
詩人戴望舒46年的短暫一生,尤其他的感情與婚姻,始終沒有沖破“雨巷”里的傷感與愁苦。自己營造的成名詩作,居然成為給自己人生經歷抒寫的一首讖詩。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七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太息(“太”通“嘆”,太息就是嘆息的意思)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pǐ)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作品賞析
《雨巷》中“我”的形象及詩篇思想。
《雨巷》是戴望舒 前期的代表作,發表于1928年8月。
詩中“我”的形象是抒情主體,是一個青年孤獨者的形象,也是詩人的自我形象。
思想聯系詩作的時代背景,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雨巷》中我的形象以低沉的調子抒發的,正是孤獨傷感的詩人的沉重情緒,寄寓著因前途受挫而感到失落的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失望、痛苦,和對未來的悠長期盼。
《雨巷》以及象征手法抒情的藝術特點。
戴望舒受法國象征派詩歌藝術的影響很深,重視以形象的暗示隱喻等手法來表現內心瞬間的情緒變化,強調表現自我的`感覺,追求意象的朦朧,用象征手法抒情。
作為象征形象,它隱喻著詩人身處的沉郁、壓抑、陰霾的現實生活境遇,這是詩人營造的抒情意境,它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我”的哀怨、彷徨又惆悵的情緒。作為詩人自我形象的象征,“我”的失落、迷茫、孤寂、傷痛和渺茫的希冀等因時代的震蕩而激起的復雜情懷。忽近忽遠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則是詩人理想的化身,希望的象征。這些并非真實生活具體寫照的虛幻形象,都是充滿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暗示和隱喻著詩人的一種情緒,也拓展了讀者想象的空間,形成了夢幻般令人憂傷感懷的旋律和意境。
簡析《雨巷》的音樂性。
《雨巷》的音樂性強,曾受到葉圣陶先生的贊譽,說它“替新詩底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全詩共七節,每節六行,各行雖長短不一,但相間大致勻稱。每節押韻二至三次,押韻的詩行都是以雙音收尾(如“悠長”“雨巷”“姑娘”“彷徨”等),且一韻到底(用ang韻),大體在詩行一定間隔中出現。詩人巧妙使用了詞語的重疊、復沓、首尾兩節重復,強化了詩作營造的凄婉迷茫、冷漠的氣氛和抒情主人公“我”的孤獨彷徨的情緒律動,形成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音樂的美感。
作者介紹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1911月15日(農歷9月7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南京祖洪成谷村。后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詩人,翻譯家。
他先后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八
【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匯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葉圣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詩人在《雨巷》中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雖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結和雨中愁悵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在誰是主?思悠悠閑!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做為人們愁心象征的,很顯然,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這種吸收和借鑒是很明顯的,但是能不能說《雨巷》的意境和形象就是舊詩名居“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白話版的擴充和稀釋呢?我認為不能這樣看。在構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時,詩人既吸取了前人的果汁,又有了自己的創造。第一,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瞬忽即失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他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第二,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的。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九
戴望舒《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中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有人把這些意象解讀為反映當時黑暗的社會的縮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敗的人和朦朧的、時有時無的希望。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寒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寫作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約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
藝術特色
《雨巷》大約寫于1927年夏天。最初發表在1928年8月出版的《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戴望舒的摯友杜衡在1933年寫道:說起《雨巷》,我們是不能把葉圣陶先生的獎掖忽略的。《雨巷》寫成后差不多有1年,在葉圣陶先生代理編輯的《小說月報》的時候,戴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圣陶先生的有力的推薦,使戴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雅號。
雨巷戴望舒短詩篇十
《雨巷》 戴望舒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寒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注釋
①彳亍(chìchù):小步慢走的樣子。
②惆悵(chóuchànɡ):傷感,失意。
③太息:出聲嘆息。
④頹圮(tuípǐ):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