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那么我們寫演講稿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一
海倫凱勒說:“我急切地想看到他們(同學和老師)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她還說:“我要把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這樣一個偉人,集盲聾啞于一身,卻對生活充滿希望,對微笑充滿期待。更何況這些天真爛漫富有求知欲的孩子呢?他們希望老師的臉上有柔和的笑容,就像是春天的風,吹面不寒;冷笑、譏笑、訕笑都會在真誠的氛圍中消散;他們希望老師以一顆坦然仁愛的心靈,柔和地與他們交流;就像是夏日的雨,緩解焦渴;他們希望一切問題都以柔和的方式解決,不消極、不沖動、不偏頗,就像是秋天的云,明朗純凈;他們希望老師的態度和語言都是柔和的,滿含笑意地相待、相談,既沒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沒有笑里藏刀的虛偽。
還記得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剛剛下過雨,空氣十分新鮮,我的心情也愉悅了許多。邁著輕快的步子,我像以往一樣伴著鈴聲站到了教室門前。而此時同學們卻圍在張琪周圍,有說有笑,指指點點,似乎沒有聽到鈴聲一般。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過去,噢!是一只蝸牛。此時只聽一聲“老師來了!”同學們紛紛跑回了自己的座位,教室里一片寂靜,靜得連喘氣的聲音都能聽見。
看看低著頭,滿臉緊張的張琪,我笑著從他緊握的小拳頭里接過那只蝸牛,看了看,說:“它的殼上有一圈圈的花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可愛的臉蛋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教室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老師,我也看見了!”“老師,它從殼里爬出來時才有趣呢!白白的,軟軟的。”看著孩子們興奮的表情,我不禁有些傷感。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看清這只蝸牛了嗎?”
“沒有-------”
看著他們失望的眼神,我指著蝸牛,笑著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它,好嗎?”
“孩子們,蝸牛到底是什么樣的?”
隨后的課堂教學在孩子們形象的描述中進行。
這本是一節普通的課,可每一個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令我感動,孩子們的興奮也帶給我深深的思索: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在這節課中我所做的只是把嚴厲的教訓變成了微笑,把混亂的紀律引向有序的教學。
我記得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在他做一家學校校長的時候,校園的花房里長出了幾朵非常大的玫瑰,全校同學都很驚訝,每天來看玫瑰的人絡繹不絕。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還有沒有下文,不過我想在小女孩的一生中,玫瑰花的馨香將永遠伴隨著她,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盛開的是愛和感恩,這是她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而這些僅僅源于大師的那份柔和與坦然。柔和的聲音、柔和的目光、柔和的表情讓年僅四歲的小女孩發出了內心最美好的聲音。我們的日常教學何嘗不是如此。聲音柔和了,學生喜歡和你交流;目光柔和了,學生樂意和你親近;表情柔和了,學生敢于跟你交心。
小小的蝸牛事件,讓我深深地領悟了柔和的巨大力量。原來,柔和是一種修養。它不是喪失原則的遷就,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一種敬畏;柔和不是劍拔弩張的張揚,而是一種扼守尊嚴的藝術,是對自己所面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泰戈爾說:“小溪里光滑的鵝卵石,不是因為錘的敲擊,而是因為水的輕歌曼舞。”兩千多年前的老子也曾經感嘆:“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校長、老師們:
大家好!
非常感謝大會組委給我區一個展示、交流的機會。我發言的題目是“充分發揮縣(區)教師培訓機構作用,推動骨干教師‘三位一體’培訓時效”。
名師是稀缺的社會公共資源,“名師工作室”作為一種專業學習共同體,它的建立將成為我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模式,同時還可以實現名師的社會效益最大化、加快構筑區域教育人才高地。我省20xx年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采取以“名師工作室”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培訓模式,我個人非常認同。我區近幾年的培訓也是圍繞著發揮名師作用來開展的。
天河區現有11名在職特級教師,如何發揮他們的引領、輻射、示范作用,切實提高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培養的質量和效益,構筑天河教育人才高地?經過深入調研,20xx年9月,我區印發了《天河區中小學特級教師工作室建設與管理方案》,明確了工作室的建立、培養模式、主要任務,培養對象的選拔和工作室的組織管理與措施保障。根據該方案,經學校推薦、專家選拔、領導研究,我區已在20xx年1月成立了天河區王志遠、游彩云特級教師工作室。“特級教師工作室”由主持人和培養對象共同組成,通過集中培訓、分類指導、觀摩示范、考察交流、巡回講座等形式開展培訓活動。我區要求每個工作室及其培養對象明確三年工作目標和學年的計劃,印制了《特級教師工作室團隊工作目標一覽表》、《特級教師工作室培養對象年度目標達成一覽表》、《特級教師工作室工作年度考評表》等系列表格,幫助工作室及其成員建立了專項管理檔案,加強對工作室培訓業務的過程管理。今后我區還將陸續成立其它特級教師工作室。
根據“廣東省20xx年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項目”的要求,我區有三個“名師工作室”已經和即將掛牌開始正式運作。《廣東省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20xx-20xx年)實施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縣(區)教師培訓機構對“名師工作室”業務管理的職責。作為“三位一體”培訓體系中的一員,責任重大,我校將充分發揮組織、管理、協調的功能,力爭為“廣東省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做到“三好”。一是搞好服務。為進入我區“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全省骨干教師安排好學習、生活,組織好考察、交流,努力營造一個寬松、舒心的學習環境。二是開好課程。為骨干教師們精心開設地方性課程;通過集體備課、雙向聽課、說課評課、案例分析、課例開發、課題研究、教學沙龍和專題講座等形式,引導骨干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同時關注薄弱地區,組織雙向交流、異地教學和專題講座,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三是做好管理。協助省級培訓部門制定相關的培訓指導方案;加強對每個工作室培訓的過程管理,印發“名師工作室”培訓前后目標達成的考核、評價的系列表格,做好“名師工作室”培訓過程的檔案積累,特別是骨干教師培訓中形成的教育教學成果;利用網絡優勢,建立“名師工作室”博客群,展示、交流,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答疑、解惑,突破教育教學“瓶頸”,記錄團隊成員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形成每個培養對象的電子檔案袋。
“名師工作室”以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為基礎,以課堂為主陣地,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目標,全面提高培養對象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課堂教學實踐能力,這對推進我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造就更多“名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改革創新的滾滾洪流中,我區將順應時勢,敢為人先,不辱使命。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作為教師,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作為學生,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愿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愿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更大的影響。所以,你自我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愿望,權力只能維系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所以,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齊,也遠不如道德重要。
對教師來說,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準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堅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頗深,師道尊嚴使學生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失去自我,異常是在中小學階段,平等觀念幾乎完全為師道尊嚴所替代。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間的雙向交流的關系。向學生灌輸平等意識,使他們的主體意識覺醒,并在學習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展其主體性,這是大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師在內心深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又逐步覺醒和發展,這樣才能進行主體與主體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到達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
好的師德師風的另一個具體表現,是師生之間要倡導民主,并且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現代禮貌社會的重要特征。可是,在傳播知識、播種禮貌的學校里,卻有部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有些中小學教師甚至成了“專制”的代名詞,可見教師倡導民主并身體力行的必要性。大學教師雖不像中小學教師那么專制,但師道尊嚴的流毒依然至深,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卻忽視了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過多地指責和否定,指責學生學習不努力、生活散漫、胸無大志等等。即使這種指責是善意的、有根據的,學生在內心深處也是難以理解的。因為學生的需求和個性被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并且有的批評和指責帶有主觀武斷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礎上討論問題的民主氛圍,本質上不是主體與主體間的交流。顯然,民主作風是確立和發展學生主題性的基礎,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
師德不僅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范圍里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范圍的事。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異常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占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說,世風日下,必然行風日下,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說,由于教育行業對后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所以,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必要的。
總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經過教育理念的創新,從而推動教學資料、方法的創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的主體,每一位教師都應當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人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x,是教小學五年級(xx班)的語文老師,今天我要分享的話題是“讀書的好處”。大家應該都知道,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看的書肯定是不少的,這不僅是因為教師職業的需要,也是因為自身需要。
我們做教師的,對待教學要負責,對待學生要負責,我們是身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的,那就必須要去讀書。讀書不是說只是打發時間而已,更多是希望通過讀書,讓自己的閱歷更加的豐富,讓自己的知識積累的更加多,那在上課時,才能去舉一反三的教學生知識。學生自己在讀書的日子里,都要讀很多的書,那更不要說我們這群教師要讀的書有多少了,只能多,而不能少。在我進入教師這個行業之后,歐文更加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更能知道讀書的好處。
讀書能夠讓人有所沉淀,那是日復一日對書籍的鉆研,一點點的把知識的堡壘鑄造起來,讓它變得堅不可摧。讀書對我們的教學有很大的好處,在我們上課時,不能只是照搬書中的東西,一定要自己理解,才能把課本要表達的東西教給學生,在這樣過程里,有讀很多的書的話,就能更好的去理解書中作者要去表達的意思,還能用看過的書里面的知識去進行反復推敲。而一個語文教師,如果沒有很好的讀書的底子,是很難去教會學生的,因為在教學中是需要適當的引用其他的相關的例子去做注釋的,這就很需要知識的積累,只有讀了足夠多的書,才可以引經據典。
在座的老師肯定都知道,讀書是可以使人變得聰慧的,因為書中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有很多可以去借鑒的東西,這些能夠影響到我們。讀書可以使人不出門便可以知曉很多事情,因為書是百寶箱,容納了很多的事情,這些在你看的過程中,慢慢的就記在了腦海里,就算不去親身經歷,也能知道。
作為一個小學教師,還是語文老師,我必須要去讀書,而且要“博覽群書”,才能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就能知道很多的道理和事情,這本來也就是我的職責,同樣讀書就成為我必須去做的事情了。我想能讀得更多的書,我的教學也會更輕松,相信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也不會那么,所以讀書真的好處很多,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去讀書,豐富自己內涵的同時也更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博學。
謝謝大家!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時光荏茬,白駒過隙,轉眼間,六年的小學生活已經過去。在過去的六年里,有許多人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碰到過很多老師,他們留給我的記憶有的如薄霧,被微風吹散了;如青煙,被初陽蒸融了;唯有我的啟蒙老師李老師,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一年級的我很膽小,一上學就哭,每天老媽好不容易把我拽到校門口,我就死也不進去了,拉著媽媽的手又是哭又是鬧,死活不進校門。這是李老師就來了,她就拉住我的手,用勁往里面拉,我不知怎的,一到老師手里就成了一只溫順的小綿羊,任由擺布,我就被老師乖乖拉進了教室。這一直持續了兩三個月,直到我習慣了上學為止。這段時間內,李老師基本天天拉我進去。我對他十分感激。
我一年級的學習成績并不像現在的.那么好,做作業速度做得特別慢,而且字也寫的不好,拼音教了兩三遍也沒學會。可李老師并沒有批評我,而是請我去她家補課。晚上很晚了,我跟她一起去了她家。熱情的李老師還請我吃了飯,她給我補習到很晚;她全神貫注地講,還不時問我聽懂了沒有。到了8:30她才親自把我送回家。對每一個學生,她都對我們十分關懷,誰一有了困難,她會立即幫助他;誰取得了好成績,進步了,她都會很高興;誰退步了,她都會著急,馬上為他補課。她當年那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好而付出的點點滴滴的心血,關懷每一個學生的好品質,至今難以讓我忘懷;她那舍己為學生的高尚情懷也在我心中發芽開花。
她和我們特別親近,有了新事物總是和我們分享。她也言傳身授給了我很多好的、至今還讓我受益匪淺的好品格。她喜歡看書,總是向我們推薦好書,鼓勵我們看書;無論是什么書,只要我們在看,她都會加以鼓勵,對我們循循善誘,讓我們的閱讀水品、閱讀層次得以提高;讓我們每個人都看最好的書,還讓我們雙休日去圖書館看書,無形之間培養了我們愛讀書的好習慣。這習慣也讓我的寫作水品也漸漸進步,獨樹一幟。
如今我已經六年級了,要畢業了,也早已和李老師分開了。可是她的音容笑貌還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她小時候對我的循循善誘,促成了我許多好習慣,促成了我今天的好成績,也成就了在小學的我。在畢業之際,我在回憶起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不經又心潮澎湃了,我真想對李老師說一聲:“老師,謝謝您,為了我和我的同學,您辛苦了!但我們相信,您的辛苦付出決不會白費!我們會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您!”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難得的競崗機會。我競聘的崗位是小學語文教師。 本人本科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我參加競聘這個崗位,具有以下的優勢:
1、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團結同事,為人師表。
2、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在指導學生寫作、演講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3、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工作認真負責,嚴以律己,關心學生,能勝任班主任工作。參與課改實驗,勇于開拓進取,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
4、創立博客,通過網絡學習與交流,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綠葉許琳”博客獲得了“新課程網絡教研”年度優秀教育博客提名獎,并被推薦為晉江首屆優秀博客。
如果這次我競崗成功,我會做好本職工作,發揚自己的優點,愛崗敬業,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努力做到:廉潔從教。
小學教師演講稿一等獎 我的育人故事小學教師演講稿篇七
1.“走神不是缺點,更不是錯誤。”是啊,誰不走神呢?這樣一想我們對孩子課上走神也許就會包容許多了。如果再反思一下,我們就會努力使我們的教學更有趣味,盡可能讓孩子少走神啊。
2.“我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與同學們共同談論武大郎賣燒餅的故事,收到了以外的效果。”呵呵,講故事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教學活動呢,劉百川當年就有“故事先生”的美稱,如故我們都善于講故事了,我們的課堂怎么可能不生動起來呢?
3.“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是學校行為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每個學生都有心里傾訴的需要。”是的,不僅每個學生如此,每個人都是如此。當我們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對學生,對同仁的許多言行就會多一份理解了。
4.“師生之間其實是相互存在于對方的內心的。從學生的身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自己的‘小’。”要是我們多從學生升上看到我們的小來,我們的境界就不一樣了。
5.“學生是需要教師的關注的,你多給學生一點關注,其實就是多給了學生一點期待。”是的,多給學生一份期待,也許我們會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
6.“行為文化,其實就是學校文化流動的風景。”“行為文化建設,要的就是行動。”很好的解讀,行為文化是建立在師生的實際行動上的,不是作秀,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7.“高三的學生一樣要有心靈舒展的空間。”是的,總是在壓抑中,是學不好的,就是考好了,也未必是真正的學好了。要給他們放飛心靈的空間,文武之道一周一次,一張一弛。該放松的時候,還是要放松的。
8.“一堂美好的課,其實就是一張美好的畫。”呵呵,課堂是要構思的,是要預設的。精心構思的課堂,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9.“‘三個關注’的課堂,重點是要關注問題。”是的,教師中心、學生中心,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問題中心,才是在師生共同層面上的東西,教師的責任不僅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與學生共同發現問題。“精心預設,預約生成。課堂是生命涌動的場所。”
10.“生命離不開生活,生活孕育了生命,關注了生命與生活的課堂,就是有創造力的課堂。”是啊,關注了生命和生活的課堂怎么會沒有精彩的生成呢!
11.“教育是科學,科學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在與創新。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科學與藝術結合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說在要害上了,教育教學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偏廢的。
12.“關注生活,更多的應該是學生的現實生活。”是的,教育更多的是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當下的,這就是教育的人之常情。可是我們往往忘記了學生的當下,總是著眼于未來。沒有當下,何來未來哦。
13.“教育在與對生命的成全。”“溝通和傾聽是關注生命的課堂的特征之一。”是的,牽著蝸牛去散步,慢慢走呀,欣賞,沒一個孩子,每一堂課其實就是一道風景。
14.“教育,呈現給學生的應該是書名,而不是森林,森林是要孩子們自己去建構的。”有意思,一下子走進森林的后果是什么?恐怕再有本事也走不出來了吧,我們的責任就在于要帶領學生不僅能夠走進去,還要走出來。
15.“學校文化建設的個性是學校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的,任何東西喪失了個性,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