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800字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100字篇一
認為師德為首位之說并不是今日才提出來的。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論語》中關于培養(yǎng)品德的論述俯拾即是。而孔子有顏回那樣學問淵博、品格高尚、以德著稱的學生,不僅僅是因為孔子是個偉大的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能身體力行。當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張"以人教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guī)則,教職員躬親共守。"如果教師在一堂課上教育學生要學會尊重他人,在另一堂課卻當眾辱罵學生,何謂師德?何謂為人師表?所以為人師者,就應具備以下幾點:
教師職業(yè)并不是賺大錢的職業(yè)。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教師要經(jīng)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貧。充分認識自己選擇的職業(yè)。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大潮沖擊下,社會上種種不良的現(xiàn)象對我們的校園,對學校風氣,對師德有不好影響。據(jù)《北京日報》報道,一個貧困山區(qū)的女孩,家境在當?shù)厮憧梢裕瑓s在其班主任的慫恿下向北京市一位郵政局長索取助學費,每次得到的.錢還要分給老師一半!這則消息讓資助"希望工程"的熱心人痛心疾首!所以教師除了專業(yè)技能和學術品格等方面之外,有德之師首先要遵守教師這一神圣職業(yè)的最基本操守,據(jù)《南方日報》另一報道:"小學教師張舉端18年來,為了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為了山里孩子的明天,以強烈的摯情和責任心,堅守在只有他一人的分校,放棄外調(diào)機會。在兒子患病期間也沒有耽誤學生的課程,卻耽誤了兒子的治療,以致兒子離開人世。但張舉端卻表示,對過去18年來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會后悔!"同樣是山區(qū)的教育,對教師職業(yè)的態(tài)度卻截然不同。
首先必須熱愛教師事業(yè),熱愛所教學科及所從事的具體工作,愛所教的每一位學生,將其當作自己的孩子。一個面目無情、冷若冰霜的教師給學生的印象常是兇惡、冷漠的,學生會懼怕而難以產(chǎn)生敬仰之情。所以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積極的情緒、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營造一種和諧、愉快、親切、友好的氣氛。在無形中縮短老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一個無愛心、表情僵硬的老師所教的學生也會由于老師的影響而毫無生氣,麻木吊滯。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學困生"也不例外。但這些兒童的舉止言語常會使教師十分氣惱。教師不應簡單粗暴,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應該有愛心,除了在學習上進行關心與輔導外,要積極挖掘其身上的潛能,善于誘導,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內(nèi)在動力。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xiàn)學生調(diào)皮搗蛋、惡作劇、逆反對抗、違紀犯規(guī)等。
這些問題使人氣憤、煩躁。這要求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極大的耐心,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與科學的調(diào)適方法,避免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揚高尚、正義、真善美的價值觀念,把正直寬容、不驕不狂視為做人的準則,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理解學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決問題。《河南城市早報》曾報道一篇通訊《只因一件瑣事--教師殘殺姐弟三學童》:"某小學教師杜石現(xiàn)的妻子在村中開辦一私人幼兒園。莊家因兒子入學學費問題與杜家發(fā)生爭吵。杜石現(xiàn)因此耿耿于懷,趁莊家無大人之時入室將熟睡中的三個孩子瘋狂砍打至死?由此看出該教師心胸狹窄,由于一件瑣事而產(chǎn)生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進行報復行為。
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國布魯納、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看在眼里,還會極力模仿。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師的榜樣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幼兒園兒童到大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所以教師必須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不斷要求學生的過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示范比口頭教育更有效。
師德不僅影響學生期間和今后的生活道路,而且關系于學校精神文明的建設和推進。只有不斷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不斷使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更加精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下一代。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800字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100字篇二
面臨當前形勢下的教育,我認為老師要“學會生存”,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學會生存”“開發(fā)每個人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學習者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向。我認真地詳讀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一書,其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學會生存。要把著眼點從教育轉向?qū)W習,從外部的“教”轉向內(nèi)在的“學”,借以充分發(fā)掘每個人的所有潛力和才能,以適應未來、創(chuàng)造未來,于是終身學習成為人促進自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必然選擇。作為終身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教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能力,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zhì)。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才能適應社會潮流中生存。
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老師教育觀念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素質(zhì)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片面強調(diào)認知教育,強調(diào)傳統(tǒng)的維持性學習,注重教師教的研究,忽視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和自主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忽視學生學習的研究,還不乏存在,結果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習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長此以往,致使學生習慣于奉命而學、模仿而作,習慣于因循守舊,重復別人的思想,缺乏獨立思考、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才能。我校領導提倡“請進來、派出去、勤學習、勤交流”的多管齊下的方式,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學習,有效地轉變了我們教師教育教學觀念。
在以后的教育實踐中,我也將試著奉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原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變傳統(tǒng)的、嚴格遵守常規(guī)的“我講你聽式”的課堂為“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實行“不舉手隨興發(fā)言”制度。學生想發(fā)言就直接站起來發(fā)言,讓他們自由發(fā)表見解,讓他們來做小老師,點評補充學生的發(fā)言,反駁不正確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有時就像個“自由超市”,爭先搶購自己“中意的產(chǎn)品”,以致于到“收關”階段,教師總要說:己發(fā)過言的同學請發(fā)揚“謙讓”精神,讓每一位同學都享受發(fā)言的樂趣。這種活躍的發(fā)言氣氛,感染和激發(fā)起全體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我們總能很欣喜的看到哪些以前從不不舉手的同學,也踴躍地加入到“搶購者”的行列。
自主創(chuàng)新性學習需要我們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思考,不斷創(chuàng)造和運用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一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知識和信息的儲存、積累,盡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總結出的思維成果,奠定扎實的基礎;二要更多地教給他們方法、思維、技能,給他們提供創(chuàng)新的時間、空間、機會和舞臺,學會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創(chuàng)新地解決問題,敢于質(zhì)疑、敢于否定、敢于綜合、善于聯(lián)系,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能夠在社會的海洋盡情遨游,在知識的海洋縱橫馳騁,在創(chuàng)新的天地一展才華。
《學會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話:“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而主體的發(fā)展只有通過主體能動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不到保證,主動性、積極性被壓抑,個性、創(chuàng)造性被束縛,主體作用也就得不到發(fā)揮,也就缺少學生的自學、自悟、自得、探討的教學現(xiàn)象。
我讀了這本書使我漸漸地懂得了教育中要尊重賞識,多給予學生“安全、自由”的心理運動空間。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指出: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創(chuàng)新活動的一般條件。在民主,平等,和諧,寬容的人際環(huán)境中,學生敢于異想天開,敢于突破常規(guī),人格自由舒展,思維活躍激蕩,創(chuàng)新學習潛能自由迸發(fā)。我們教師以后在設計各種教學活動時,必須從考慮各檔次的學生出發(fā),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從各自的基礎上去參與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習個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學習的尊嚴和價值。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800字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100字篇三
xx年10月7號中心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一整天的繼續(xù)教育培訓,通過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經(jīng)典案例評析》、《有效觀課議課》以及《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三本書的培訓學習。使我受益不少,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后的一些收獲啟示。
社會對人才的重視迫使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自我職業(yè)道德的修養(yǎng),加強教學基本功的修煉。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王世威老師主要抓住一個“愛”字對我們進行了生動而深刻的培訓,他總結出了愛生九需要,即智慧、懲罰藝術、發(fā)現(xiàn)、尊重、教育藝術、鼓勵、寬容、批評藝術、微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施予學生愛,讓他們在愛的教育中健康成長,這樣學生是快樂的,教師更是快樂的,快樂地“教”與“學”是通向成功教育的基石。我記得在我教二年級時,班中一學困生因未按時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我讓她放學后來我宿舍補一補,那天天氣特別熱,她站在我宿舍門口背書,我看見了說:“外面熱,來老師宿舍背吧。”她進來后,我還給她搬來一凳子讓她坐下背。就是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行為卻感染了這位學生,她到六年級畢業(yè)時都不忘這件事,在作文中也曾多次提到這件事,她說是史老師的愛讓她從此喜歡上了學習。現(xiàn)在她雖已上初三了,但還不忘記與我聯(lián)系,而我通過這件事,也更認識到了一個“愛”字,可以溫暖師生的心,增厚師生的情,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所以讓我們不要吝嗇我們的愛,愛滿課堂,愛滿校園,愛滿生活,我們會收獲到更多。
我把學習《有效觀課議課》后的收獲也談一談,“觀課議課”的主題可以預先研究和準備。在觀課的過程中,大家就能有所選擇地把該觀察的東西觀察得仔細一點。為了避免預定的問題和現(xiàn)象在課堂觀察時撲空,預先確定的主題就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為課堂教學發(fā)展變化具有不確定性,所以還應該承認主題生成,鼓勵老師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課堂,研究課堂,并把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與大家分享。
一、“觀課議課”更具有針對性和參與性。
二、“觀課議課”使課堂教學的研究更具有深度和時效性。
三、“觀課議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研究活動。
總之,“觀課議課”真正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的
原則,在授課者、觀課者、議課者的共同參與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了思想的碰撞、相互的促進、共同的發(fā)展。
最后我還想談的是,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師實施優(yōu)質(zhì)高效教學、實現(xiàn)精彩專業(yè)生活的前提和基矗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注重基本功的積累與修煉。課本將教學基本功概念定位在教師的教學行為要素層面,分別歸納為“語言交流”“教具展示”“教學實施”“學生學習指導”“教學評價”資源開發(fā)”“教學研究”等七項。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基本功的訓練,絕不能僅靠學習書本來實現(xiàn),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長期地踐行。
正如xx所說,“靜下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靜下心來學習,潛下心來思考”,讓我們在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進取,向更高境界努力奮斗吧!
教師教育的心得體會800字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100字篇四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xiàn)的種種反思,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tài)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竇老師的文字平易、近人,好似一位友人在聊天,在看似不經(jīng)意間,我們卻能收獲很多……
當我讀了《小紅花的背后》我的心為之一顫,我們的課堂也曾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課堂上部分孩子失望、期盼的眼神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40分鐘的課堂,教師的提問,同學們高高舉起小手,有的甚至用口幫忙:“老師,我……”老師或許叫起前排的,或許叫到成績差的,或許叫到好的,總會有部分學生沒有機會。課堂學習不是競技比賽,沒有誰是失敗者,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和撫慰。那些表現(xiàn)不積極的更應得到鼓勵,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用溫暖、公正的心去鼓勵他們。正如竇老師所言:我們?nèi)绻眯涡紊男〖t花嬌縱一部分學生,同時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學生。我們要時刻銘記:尊重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
同時書中竇老師毫不吝嗇地道出了頗含人生哲理的四條建議:
一是改變態(tài)度。“我們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是啊,“再偉大的人物,歷史也不能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只是繁花盛葉中弱不禁風的一葉草兒,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二是享受過程。“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
三是活在當下。“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tài),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
四是學會感恩。“懷著愛心吃菜,勝過懷著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zhì)意義。
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chuàng)新實踐,并且善于積累。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fā)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