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一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一號坑,它的面積近處14000平方米,是三個俑坑中最大的一個。看,這就是將軍俑。他身材魁梧,頭上戴著的是鶡冠。大家可能看出他是一位經驗豐富、重任在肩的老將軍了吧。左邊這位是威武的武士俑,他身體健壯,手持兵器,正整裝待發呢!
游覽完宏大的一號坑,我們再來參觀一下二號坑。二號坑雖然沒有一號坑那么大,但里面的兵馬俑卻千姿百態。請大家看這兒,這位老將軍俑正在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大家一定猜出來了吧,沒錯,他正在考慮用什么方法打敗那可惡的敵人,為秦國立功。再看那兒。可愛的陶馬已經作好了戰斗的準備。它身上的坐墊仿佛被搖得吱吱直響,好像在催促走在前面的騎士,讓他盡快地騎上它的背。因為騎士只要一騎到馬背上,那匹馬就可以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大家再看,左前方那位身披金光閃閃的鎧甲的就是武士俑。他半蹲著,威武地凝視著遠方,就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我們大家仿佛看到他在流淚吧。他為什么要流淚呢?因為戰爭是殘酷無情的,他會傷害許多無辜的生命。而這位武士俑,隨時可能犧牲在戰場上。如果他死了,就再也見不到朝夕相處的親人了。現在你們知道他為什么會泣不成聲了吧。
瞧,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第三個俑坑了。雖然它是三個俑坑中最小的一個,可是這里面的兵馬俑不僅神態各異,而且個性鮮明,類型眾多。大家看,我們的右邊就有投石手俑,他們是專門負責防御的。如果敵人突破防線的話,他們就會拼命往敵人身上砸很大的石塊。我們的左側就是常見的射手俑。他左手持著彎弓,右手拿著弓箭,看上去非常厲害,膽子再大的敵人也會怕他三分。射手俑低著頭,好像在說:“雖然我權力并不是十分大,可是整個軍隊少了我們這些能干的射手俑,是不可能輕而易舉打敗敵人的。”
親愛的游客們,雖然我們只在短短的時間內參觀完了整個兵馬俑,可是,這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秦兵馬俑一定會永遠地印在大家的腦海中。讓我們永遠地記住這規模宏大、氣魄雄偉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兵馬俑吧!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二
大家好!我是趙姝嬋,歡迎來到頤和園,你們叫我趙導好了。
現在我手指的就是著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都有五彩的畫,大家看,這畫上有人物、花草、風景。
現在我們走到的就是萬壽山的腳下。大家抬起頭來看一看,那閃閃發光的就是琉璃瓦。也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還有那八角寶塔聳立在半山腰上。
大家請隨我登上萬壽山來到佛香閣,在這里觀看下面的風景是最好不過的了,來,我們向下望從正面看就是昆明湖了,大家是不是都聽過《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其實這首歌就是來描寫昆明湖的。
咱們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大家往那邊看堤上有好幾做設計樣不同的石橋,這里還有一個橋叫十七孔橋,因為它有十七個孔。
頤和園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盡情的去欣賞頤和園的美景吧!
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
祝大家玩的愉快!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三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山風景區。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靳瀚鴻。接下來,就讓我為你們介紹黃山吧!
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登黃山可從前山或后山上。慈光閣是前山票房,今天我們就從前山上。大家跟著我橫穿公路走臺階道。前面就是半山寺。半山寺因為在玉屏樓和慈光閣中間而得名,半山寺為劉伯承手書,寺前可看金雞叫天門等景點。
現在我們進入玉屏景區。看,這座就是天都峰。它位于黃山東南部,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離玉屏峰約1公里。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與蓮花峰、光明頂并稱為黃山三大主峰。天都古時無路,難登峰頂。天都峰另有仙桃石、天梯、魚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巖上,有“登峰造極”等石刻。
這是蓮花峰,海拔1864。7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一高峰。這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百步云梯:200級臺階,下面的觀景臺可以看:豬八戒寫情書(老僧入定),鰲魚吃螺螄,老鼠偷油。鰲魚峰:黃山36小峰之首。有鰲魚馱金龜景,去蓮花峰方向有左右兩條路,左走一線天,右走鰲魚洞。徐霞客在游記中說:蓮花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
你們看啊,玉屏峰介于天都、蓮花峰間,為36小峰之一,海拔1716米。峰壁如玉雕屏障,故名“玉屏峰”。玉屏峰前有巨石如平臺,左有青獅石、迎客松;右有白象石、送客松、立雪臺。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在這里拍照吧!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
再往前走,你們看到了嗎?這是光明頂。黃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比最高峰蓮花峰1864米低四米,蓮花峰高,光明頂平,天都峰險。光明頂上平坦而高曠,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盡收眼底。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現在其遺址上建有黃山氣象站。因為這里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
這景區雄山怪石、奇松險壑、摩崖古刻、云海煙云構成景區景觀的主體。此處還可觀孔雀戲蓮花、姜太公釣魚、仙人飄海、犀牛望月等景觀。好了,今天我們就游覽到這里。明天我們才游覽西海景區、白云景區等。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再見!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
你們好!很高興我能做上你們的導游,我叫陸煒,你們叫我陸導就行了。這次我們將要游覽的就是世界聞名的長城。請大家在游覽過程中不要歲的亂扔垃圾,不要在城墻上亂涂亂畫,謝謝合作!
現在我們乘坐著纜車來到八達嶺腳下,就開始爬長城了。長城隨著陡峭的山勢,曲曲折折,真像一條有生命的金龍臥在上面。從遠處看,它就是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讓我來告訴你們,這條長城有一萬三千多里長,所以又被人們稱為萬里長城。看看遠些的烽火臺,白色的薄霧仿佛給烽火臺披上了一件輕紗,就像一幅充滿詩情歌意的畫,令我們沉醉在其中。
站在長城上,扶著墻上的條石,踏著腳下方方正正的磚頭,我們感受到了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勞累來,單看這些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任何工具,就靠著無數的手和無數的肩膀抬上來,可想而知,他們是多么辛苦啊!你們會發現,城墻上有一個個正方形的洞,其實是用來射擊敵人的。成排的就是垛子,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個方形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時可以互相呼應。你們是不是覺得我們在行走的這條路很寬,五六匹馬還可以并行呢!
我們爬呀爬,終于爬上了最高峰好漢坡。我們個個都舒展著雙臂,盡情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游客們都不禁贊嘆一句:“祖國的山河多么美麗啊!”
萬里長城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還是中華兒女的魂。讓我們一起去保護它、欣賞它。祝大家玩的開心!
評語:
這是一篇描寫長城的導游詞,文章以我們的行蹤為主線,全文圍繞“烽火臺、好漢坡”進行細致的描寫,文章字里行間流露著登長城的快樂。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五
hello!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薄琳琳,你們可以叫我小薄,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的地方是,黃山風景名勝區他位于我國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參觀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公里。在參觀時我希望每個游客,都要做一位文明的游客,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別帶走。
好!那么我們現在就去登黃山,看黃山的美麗景色,好!我們現在要觀賞的黃山“四絕”之一奇松,黃山松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黃山松的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它們是黃山奇松的代表。
坑下來,我們要欣賞怪石,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鶴登梅”、“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門”等等。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松巧妙結合成景。那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上變了,模樣兒也起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鶴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
現在我們去云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是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換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妾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恒,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
下面,我們要進入的地方是溫泉,我們常講的和游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常保持在42度左右也有一定的醫療價值。
黃山的景色非常的美,也非常的吸引人,希望大家在到黃山來旅游!bey_bey!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六
初入導游業的工作人員,肯定會遇到導游詞書寫的問題,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導游詞是否具有固定的模式,什么樣的導游詞才會吸引游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導游人員去揣摩。
其實在此提出這樣的話題,意在想告訴初次接觸導游工作的人員切勿將導游詞的書寫當成一座難攀的大山。
雖然說導游詞旨在用平時的口頭語去為游客講解,但其實它還是參雜一些模式的。
要想寫好導游詞,起初我們要做好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首先要確定目標景點,接下來我們可以實際去景點參觀一下,或者到網上去搜集一些資料,這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要將景點的特色,形成背景,以及景點背后的故事傳說融會貫通。
準備好以上的材料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開始寫導游詞啦,導游詞一般有前言、總述、分述、結尾四個部分。
導游詞的前言是導游員在陪同游客參觀、游覽前,向大家表示問候、歡迎和自我介紹的話。
導游詞的總述是對游覽景點的一個總的介紹。
導游詞的分述是導游詞的重點,要按游覽順序,對所選景觀逐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說,使游客盡情飽覽景點風光,領略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與風韻,留下美好回憶。
導游詞的結尾,在游覽結束后,應對游覽的內容作一小結,并向游客表示感謝和告別。
只要抓住這四點內容然后結合之前準備好的材料,灌入一些幽默風趣的語句,那么寫一篇成功的導游詞就不在話下啦。
一、注重知識性。當你選定要寫的對象后,首先要收集資料。可以搜集旅游景點的門票或查閱旅游手冊,看看上面的簡介,也可以上網查詢。只有掌握了你所要“講解”的對象(景區或景點)的相關資料,才能考慮“導游詞”寫什么。
二、增強趣味性。許多景觀都有一些歷史傳說或民間故事,寫導游詞時,可以巧妙地引用這些資料,以增強文章的趣味性。不過,引用時,一定要自然,不可牽強附會,更不能胡編亂造。
三、講究口語化。寫導游詞應該使用生動形象的口語。如果使用書面語,那也必須是通俗易懂的。寫作時,要多用短句子,避免使用拗口的詞語。這樣,不僅講著順口,聽著也輕松。
四、要注意整體介紹和重點講解相結合,應該以“重點講解”為主。根據游客的不同身份,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加上“歡迎詞”和“歡送詞”,這樣,更有人情味兒。如果是給外國人講解,還要注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有民族自豪感;如果給小朋友講,則要注意使用兒童語言,而且有必要提醒一下,游覽時要注意安全。
寫導游詞并不難。有了寫景作文的基礎,掌握了相關的參考資料,注意把握好記敘順序,就一定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來。寫完后,可以試著給小伙伴或家長講一講,征求一下“聽眾”的意見,看看哪里有毛病,再認真地加以修改。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七
當然,在通風采光和透鏡地同時,花窗本身地花格圖案在園林造景中,也起到了很好地豐富墻面審美內容地效果。另外,在不同地光影照射下,花窗地花格會呈現出各種多姿多彩地落影,為古樸地園林平添了幾份活潑地生氣。
我們現在請大家看南面地這堵白墻。墻根處有一明式青石花壇。上面有山茶,旁邊植有翠柳,花開之時,紅點綴綴,生機勃勃。花壇上方白墻上嵌有“古木交柯”磚額一方。花壇上原有古柏、女貞兩棵古樹,枝接交錯,蒼勁虬曲,給人以高潔堅毅之感。“古木交柯”就是指古柏、女貞交柯連理之意。
【綠蔭軒】
這里是以賞留園春景為佳地綠蔭軒。這是一個小巧雅致地臨水敞軒。它地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地青楓樹,而東面又有櫸樹遮日,因此以“綠蔭”為軒名,軒內扁額上“綠蔭”兩字,是著名書畫篆刻大師吳昌碩先生地弟子,當代書畫家王個移所書。軒南墻壁上嵌有“華步小筑”石額一方。“華”,即“花”;“步”通“埠”。留園北面有山塘河通向“吳中第一名勝”虎丘。虎丘自明清以來就以出產茉莉花,玳玳花等名貴花木而聞名。以前,留園附近有裝卸花木地河埠,所以這一帶舊名花步里。而留園主人將自己地園子稱為“華步小筑”,無疑是一種自謙。它也反映出中國傳統文人尚隱逸,求中庸地處世哲學。這里地“花步小筑”四個字是清代學者錢大昕所書。其下方倚墻根所筑地湖石花壇中置石筍、種天竺,巧妙地構成了一幅立體國畫地構圖,而這“花步小筑”四字恰好是其點晴題跛。
【一梯云旁】
出綠蔭軒向北,各位地左前方可以看到一座體量高大地兩層樓建筑,這就是取《水經注》中“目對魚鳥,水目明瑟”之意來命名地明瑟樓。這里面臨清澈明凈地池水,樓邊又有青楓庇蔭,環境清雅明凈。明瑟樓底層因建筑外形象古代畫舫前艙,所以取唐代杜甫《南鄰》詩中“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之意,命名為“怡杭”。這里地“杭”通“航”。在明瑟樓南有一湖石假山,登臨二樓地石階就隱在其中。這里地一峰湖石上刻有“一梯云”三個字,取“上樓僧踏一梯云”之意。“梯云”,既以云為梯。古人以為云是觸石而生,因此稱石為云根。游人若在這云根盤旋之間拾級登臨,一定會有步云成仙之感吧。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八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嶗山太清宮。來到青島,必游嶗山。嶗山有“山海奇觀”之稱,也有“神仙窟宅,靈異府第”之說。
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大陸漫長海岸線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因而嶗山又被稱為“近海名山”。
國務院于1987年批準公布嶗山風景名勝區為首批國家中重點風景名勝區。在20__年,嶗山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嶗山東南瀕臨黃海,西部與青島市區毗鄰,北與即墨相連,總面積446平方公里。
嶗山,古代又稱牢山、勞山、二勞山、輔唐山、鰲山,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要游覽的是太清宮,它位于嶗山南部,景區以著名殿宇太清宮命名,是國家4a級旅游區。嶗山太清宮是嶗山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觀,建于西漢建元元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的歷史。
太清宮的創始人是江西的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故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于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敕封他為“華蓋真人”。
由此給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太清宮主要由“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140多所建筑,占地近3萬平方米。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是太清宮牌坊,高8米,寬16米。牌坊陽面“嶗山太清宮”5個字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所題;陰面“閬苑圣德”的意思是指具備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處。
太清宮的正門也稱山門。走進山門,首先看到的是兩側的鐘樓和鼓樓,目的是為了警示眾道士勤修苦練,不可虛度光陰。
往前走,路兩邊的兩座雄偉的建筑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元辰閣正中供奉的斗姆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
道教稱她為“圓明道母天尊”又稱“紫光夫人”。兩邊供奉的是六十元辰又稱六十甲子或六十太歲。元君閣供奉碧霞元君又稱“泰山玉女”,俗稱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左右是送子娘娘、眼光娘娘、催生娘娘、天花娘娘四位輔神。元君閣兩邊供奉的是道教有名的八仙,道路中間的這棵樹叫虎皮松,因其樹皮斑駁如虎皮而得名。
太清宮的第二個正門——儀門。門口兩側各有一石鼓名“抱鼓”,俗稱“門當”,門口上方的木板稱“戶對”。三官殿的正門兩邊,有兩顆古老高大的銀杏樹,是宋太祖為道士劉若拙敕建道場,修建太清宮時栽種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銀杏樹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性別之分,這兩顆銀杏樹都是雄性。
進入三官殿,首先看到的是兩棵耐冬樹,耐冬又叫山茶,花期從每年的12月一直延續到第二年的5月,長達半年,因其花開時正值隆冬季節,但卻能迎風怒放,所以被稱為“耐冬”。耐冬和月季是青島市的市花,右邊的耐冬開的是單瓣紅花,左邊的耐冬,開的花是重瓣白色的,樹齡也有400多年了。
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們三位祖先堯舜禹。相傳堯敬天愛民,上應天象,風調雨順,被人尊為“天官”。舜在位時,民風高尚,地不生災,被尊為“地官”。大禹繼承父業,三過家門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當然被尊為“水官”。三官接到信息就能為病人賜福、赦罪、解厄。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院落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所以后人就將此地稱為“翰林院”。現在是太清宮的課堂。尹琳基在這個院子正廳供奉東漢時期的大經學家鄭玄,所以此院原名又叫“經禪祠”。
走出三官殿,在通往三清殿的路上可以看到許多景點,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棵黃楊樹,樹高8米多,它看起來不是太粗,但已經有800年樹齡了。黃楊樹最大的特點是生長的非常緩慢,所以木質就特別細膩堅硬,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材料,在民間有“鳥中之王稱鳳凰,木中之王是黃楊的說法”。
經過黃楊樹,可以看到一顆彎彎曲曲的榆樹,因為它是唐朝道長李哲玄親手栽植的,所以把它稱為“唐榆”,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榆樹葉上面有一層沙質,摸上去比較粗糙,所以它的學名叫“糙葉樹”,又因為它樹干盤曲,形狀似龍頭,又被稱為“龍頭榆”。現在這棵樹高約19米,樹冠東西長25米多,南北約33米,遮陰面積達一畝多地。
在龍頭榆的對面,有一塊大石頭,上面雕刻有“逢仙橋”3個字。相傳,宋代的道長劉若拙,除夕迎神,在這里遇到一位白須飄胸的老翁走上前來與他交談,正想問其姓名,老人卻不見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兩個腳印,于是劉若拙認為自己遇到了仙人。因為在這座橋上曾經與仙人相逢,所以就將此橋稱為“逢仙橋”。
大家過了逢仙橋上山,迎面可以看到康有為詩刻。
走過丘祖殿、文昌殿和財神殿,我們來到的是三清殿。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太清宮的主殿——三清殿。在里面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中間那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右邊那位是上清靈寶天尊,他懷抱如意,象征渾元;左邊那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他手持寶扇,象征太初,張道陵創教時把他尊為教祖。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在三清殿外側,那尊紅臉膛的神像就是鎮壇王靈官。
東配殿供奉的是“東華帝君”,在神話傳說中它是天上陽神的總管。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神話傳說她是天上陰神的總管。
走出三清殿向右拐,便來到關岳祠,這里供奉的是漢代關羽和宋代忠將岳飛。關羽和岳飛都是一代豪杰,將他們奉為神,取其“忠”和“義”,所以關岳祠又名“忠義祠”。
關岳祠門口這棵樹是一顆金桂,樹枝上系滿的紅繩是人們用來“許愿”的。
金桂樹旁邊這個亭子,傳說是“蒲松齡寫書亭”。《聊齋志異》共有400多篇故事,其中有8篇是以嶗山為題材或以嶗山為背景的。郭沫若生前對蒲松齡曾做過深刻的評價:“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嶗山礦泉水馳名中外,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神水泉是嶗山的四大名泉之一,“神水泉”3個字,據說是宋代華蓋真人劉若拙的親筆手跡。為什么叫它神水泉呢?據說它由三“神”:一“神”為水質清澈甘洌,含的礦物質非常豐富,雜質卻非常少。二“神”為大旱三年泉水不涸。三“神”為飲用此泉水有助于治療胃潰瘍、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
走進三皇殿里,中間那位手里擎著太極圖的是天皇,也就是伏羲氏。旁邊那位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農。另一邊手握芴板的是人皇軒轅氏。
三皇殿兩側供奉的是中國古代的十大神醫。
在正殿屋檐下有兩塊碑刻,是當今嶗山廟宇現存碑記最老的兩塊。東邊的是成吉思汗敕諭丘處機的護教文,西邊是成吉思汗頒給丘處機的金虎符文,行文年代是癸未年,就是1223年,至今已有780多年的歷史。
西配殿是“耿祖祠”,供奉的是“扶教真人”耿義蘭道士。
救苦殿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左邊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右邊是觀世音菩薩。
庭院里有一棵檜柏樹,距今已有20__多年,在這棵樹上寄生了一棵凌霄樹,凌霄又叫紫葳,屬紫葳科,每年夏秋季節展開橘紅色的喇叭花。在樹的另一側,又生出了一棵鹽膚木,主要生長在四川、云南兩聲,只可惜這棵樹枯死了,
但在這棵樹北邊的第一個樹杈上又長出了一棵小樹,只有1尺多高,經鑒定是一棵刺楸,它的樹皮還是一味中藥,被稱為“海桐皮”。它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常綠喬木,灌木、藤木相結合;二是闊葉樹木與針葉樹木共存;三是開花與不開花樹木共榮;四是落葉與不落葉樹木共體。實為大自然創造的奇跡。
下面給大家30分鐘的拍照留念時間,30分鐘好我們回到這里集合。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三峽大壩,我是大家的導游,我姓潘,大家就叫我小潘吧。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說說我們的三峽工程吧。
三峽工程是中國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的沖破性偉大工程。它舉天下之力而建,以是,在場的每一位前輩,你們都為其做出過貢獻,它是我們共同的自豪!
接下來我們要去三峽大壩的最佳觀景點——壇子嶺觀景臺。大家上去的時候要注重安全。站在壇子嶺上,憑欄眺望,高峽平湖就在眼前延伸。巍然聳立的三峽大壩如巨龍橫江,和沿岸的群山相連,十分的壯觀。
由于三峽水庫屬峽谷河道型水庫,壩上湖面并不十分隔闊。站在壇子嶺上能看到的湖面在幾公里外就消失到峽谷中去了,遠沒有鄱陽、洞庭的浩淼和壯闊。但它攝人心魄的壯美是深藏不露的,因為我們眼前的那一汪江水示明的是人類對世界第三大江河的征服,承載的是一個人的共同體一百年的夢想。我相信,在場的每一位前輩均可以或許讀懂這種美,因為那是屬于中華人的共同體的大壯美,那是中華人的共同體崛起在新時代的偉大標志。
好了,我的講解就要結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我們11點在三峽展覽館門跟前集合,謝謝大家。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十
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們這回西安之旅的導游。我姓溫,大家就叫我溫導好了。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之一,秦兵馬俑。景點位于西安臨潼,我們坐的車也是去臨潼的,行程大約四十分鐘。我想提到西安的臨潼,你們肯定會想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按次序下車。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始皇說:“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覺得這樣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們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那時候秦始皇的一點頭,今天就見不著這氣魄雄偉的兵馬俑軍隊。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目前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時的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8000個左右。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一號坑,也是三個坑中最大的一個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你看都點了三個俑坑總面積一半還多呢!既然面積那么大,那么數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個。一號坑上面已經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我們可以走進大廳再細細游賞,游覽時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們請看,那身材魁梧,頭戴曷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的就是將軍俑。有的神態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有的則是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慮如果作戰,戰勝敵人。滿是大將風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個體格健壯,它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上翹起的戰靴,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
接著繼續來看騎兵俑,仔細觀察,它們身上著短甲,下身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左手持弓箭,仿佛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打仗時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駒。看前方,那陶馬跟真馬一樣大小,一匹匹形體健壯。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如果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將軍俑、武士俑還是騎兵俑,都好像在暗下決心,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連陶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報國,走進它的身旁,似乎能感愛到輕微的呼吸聲……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慨。
各位親愛的游客們,時光飛逝,今天的秦兵馬俑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
導游詞的特點 導游詞的開頭語篇十一
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
習慣用語又分為兩個部分――見面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
開頭語包括問候語、歡迎語、介紹語、游覽注意事項和對游客的希望五個方面,放在導游詞的最前面。
a、開頭語
(1)介紹自己和旅行社
(2)介紹司機和車型、車號
(3)介紹旅游時間、地點和形成安排
(4)表示歡迎。
b、告別語
(1)總結旅游情況
(2)感謝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見
(4)表示依依惜別
概括介紹是用概述法介紹旅游景點的位置、范圍、地位、意義、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等,目的是幫助旅游者對景點先有個總體了解,引起游覽興趣,猶如“未成曲調先有情”。
概括介紹應根據時間和游客情況,可長可短,可詳可略(可根據需求所變)。
重點講解是對旅游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有一個全面、正確的了解,同時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攜帶的東西,保管好自己隨身的物品,這是導游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功能
1.引導游客鑒賞
導游詞的宗旨是通過對旅游景觀繪聲繪色地講解、指點、評說,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
2.傳播文化知識
傳統文化知識即向游客介紹有關旅游勝地的歷史典故、地理風貌、風土人情、傳說故事、民族習俗、古跡名勝、風景特色,使游客增長知識。
導游詞的語言應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點。通過語言藝術和技巧,給游客勾畫出一幅幅立體的圖畫,構成生動的視覺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種特定的意境,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導游詞通過對旅游地出產物品的說明、講解,客觀上起到向游客介紹商品的作用。
其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些,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和藹,親切,自然輕松
1. 缺乏鮮明主題和觀點
2. 內容太單薄。
3. 結構層次不清楚,邏輯性不強,條理不清晰。
4. 導游詞不是散文,書面語太重介紹,口語化注意不夠;
5. 應該有自我介紹 以及導游慣用語,同時要注意與游客進行交流,盡量有互動節目。
6. 沒有處理好“景”與“事”的關系,講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離景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