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一
本節課我教學的是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在教學前我考慮到學生可能很輕松的發現和理解12×3的筆算方法和算理,這個學習任務對他們來說非常的簡單,沒有什么學習的難度,為此我在教學中加了算捐款問題引入三位數乘一位數,這實際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引申和發展,除去因為數位增多,而增加了一些計算上的難度外,算理和計算法則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方法完全一致。這樣很自然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類推到三位數乘一位數。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還是能比較輕松的接受的。之后的練一練,由學生計算之后說一說乘的順序,使學生初步明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法則。
由于有筆算加減法的鋪墊,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已經接觸過這樣的豎式,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的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計算12×3時,我先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有些學生運用口算的方法2×3=6 10×3=30 30+6=36,有些學生用的是連加的方法12+12+12=36(元),還有是用筆算的方法。讓學生一一來介紹各種方法,最后引出筆算的方法,過程自然、流暢。同時本節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把握上,我在注重知識技能的目標的同時,更注重目標的整體性和全面性。在價值目標取向上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會運用法則正確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一個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
這堂課讓我感覺較為滿意的地方是:教學還算比較完整,思路也較清晰,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很積極主動,都能從多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并能很快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加以解決。
讓我感到不滿意的是:
1、上課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過短,我過急的給出了結論。如在歸納筆算方法是應該讓學生先歸納,然后教師給予小結。
2、課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復習占用時間過長,導致最后的實際應用時間倉促,沒能更好的體現數學應用于生活。
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二
1、讓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全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尋找最佳方法,訓練學生掌握優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出示插圖:今天媽媽帶小利去買書,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錢?
1、請你先幫他估一估,大約付多少錢?
2、怎樣才能知道估算的錢數最接近正確答案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的計算出24×12的得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你能想辦法算出得數嗎?試試看
2、組內交流,整理方法
4、方法歸類:連加,連乘,拆數
5、學生分組討論: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6、研究筆算的方法
在研究剛才這些方法時,有些同學卻用了跟這三種不一樣的`方法,就是豎式計算。
24 24
×12 ×12
48……2×24的積48……2×24的積
24 ……10×24的積
你發現了什么?(拆數)
7、教師講解筆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數位)
1、游戲:智闖馬虎宮,找找開門密碼(p63頁“做一做”)
2、口算比賽:p64頁第1、2題。
3、生獨立完成p64頁第3、4題。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不進位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篇三
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有兩位領導進入我班聽課。針對這節課,進行了評課活動。兩位領導說了這節課的許多優點,也指出了不足,給了許多建議。從評課中,我受益匪淺,也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1、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位。整節課都是以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討論、學生互查、學生糾錯、學生講解錯題為主貫穿始終,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整節課設計合理。有不同的練習題,復習環節與本節課銜接緊密,從中體現出知識遷移的重要性。
1、重難點在教案中體現的不夠準確。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進位,難點是兩次進位。在講解進位的過程中,應重點強調,如何進位、進位的數如何寫、寫到什么位置更好更準,我沒有要求到位,導致有一位學生到黑板做題時,在這個地方,出現錯誤,浪費許多時間,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練習題。
2、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解答19乘19時,講解不具體。針對棋盤的交叉點要用具體的數字,所以應該明確告訴學生你的方法很好,但在今天這道題中暫時用不上。我沒有講這一點,就進行了下一個環節。
3、用豎式計算的優越性沒有講,應該讓學生從心里愛上用豎式計算,提高計算的準確性,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會少丟分,成績回會更好。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備好課,把上課將要出現的問題預設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