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一
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報名小講師。這可又是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而且還可以鍛煉自己,真可謂一舉多得,干嘛不參加呢?萬一一不小心去學校參賽了,豈不是更好?所以,報名活動一開始,我就踴躍報上了名。
周末,認真尋找要講的題目。我選的是“線三垂直”模形,這個題型簡單,有手就會,根本不用擔心在臺上萬一卡殼怎么辦。而且,每個人都能聽懂,不會出現你講完了臺下還一臉蒙的情況。于是乎,我一直在練習講,把每一次都當成評選現場。
即使躺在床上,腦中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把題講得生動有趣。總之,我時時刻刻都在想著講題這件事。
到了周二,即將要評選了。盡管練習了無數次,但比賽前我的內心還是無比緊張,可謂是度日如年,度秒如日。我是第五個講題人,算是靠前的了,但總感覺時間仿佛不夠用。
第一個是張盛涵同學,他講的是一道自創題,三言兩語就講完了,而且還帶起了全班的積極性,時不時與同學互動,將氣勢推向了高潮。我覺得壓力大了許多。
輪到我了,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緩步走上講臺,平心靜氣開始講,按我練習了一遍又一遍的流程順利進行。下臺時,聽到了雷鳴般的掌聲,頓時我放下了肩上的擔子,頗具成就感。
最終,我以48票獲得第二名,繼續晉級。明天的決賽,我來了!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二
x月x日 晴天
中午爸爸下班回來,哼著小調,興高采烈地跨進家門我迎上去問道:“爸爸,今天有什么事這么高興?”爸爸說:“這個月我漲工資了。”我問道:“那你現在一個月拿多少工資?”爸爸想了想,微微一笑說:“我比媽的工資高,我倆的月工資加起來是2800元,月工資差是100元,你說我一個月拿多少工資?”
聽了爸爸的話,我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訴爸爸。首先把媽媽的工資看作和爸爸同樣多,那么爸爸、媽媽的月工資一共是(2800+100)=29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是:(2800+100)÷2=1450元。
爸爸聽了,滿意地直點頭。這時,正在做飯的媽媽對我說:“你還有其它方法嗎?”“還有其它方法?”我驚奇地說。我報著好奇的心情靜下心來再次觀察、思考,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準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媽媽的工資作標準,假設爸爸和媽媽的工資同樣多,那么倆人的月工資和就是(2800-100)=27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媽媽的月工資最后加上爸爸比媽媽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為(2800-100)÷2+100=1450元。
聽完了我第二種方法的介紹,爸爸、媽媽笑了……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三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四
當小主人,管一個月全家的生活,你現在肯定做不好,全家人一致這么認為,個個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我則氣得像個要吹爆的氣球似的,太小看人了,還沒做,就說我不行。眼看我的金豆豆就要掉下來了,媽媽開口了:你先把我們家這月計劃要花多少錢,列個清單,清單列得合理,然后每天如果能堅持倒垃圾、洗一次碗,就考慮真正讓你當回小主人。我破涕為笑,歡呼著太好了!于是我開始列了起來。第一次列的清單如下:
買菜:四百五
水電費:六百
出去玩:五百
其他:五百
共計:兩千零五十
然后,我就興沖沖地給家人看。他們看了直搖頭,你一句我一句議論開來:一天十五元,買菜怎么夠?眼看我的金豆豆又要掉下來了。還是媽媽出來解圍,讓我重新列。可我犯愁了,那怎樣才能合理安排呢?為了保險,我去問我們家的生活大管家——爺爺。爺爺說:買菜的費用可不止四百五喔。那應該是多少?我疑惑地問。一天三十,爺爺說,算一算是多少?歐!于是我馬上又重新寫了一張:
買菜:九百
水電費:六百
出去玩:四百
其他:三百
共計:兩千兩百
最后,我又拿給家人看。他們只是說勉強通過,但你要保證每天洗碗、倒垃圾,我連連點頭。媽媽又接著說,你可以試著當當小主人了。yes!我終于可以當小主人了!只聽見家里一片歡呼。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五
每當我走進校園,眼前就會出現十分醒目的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一句話,那就是“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總也離不開數學,如果不學習數學,就會鬧出許許多多的笑話。
就拿我兩年前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那天,我起得早,媽媽讓我幫她到樓下去買些早點,說完我就帶著五元錢下樓了。來到樓下,買了早點,就付了錢。老板說:“這些總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說完,就把錢交給了我,我見了,連忙說:“不對不對!你少給了我一元,應該找我三元五角才對呀!”老板聽了,傻了眼,猶豫了一會兒,對我說:“小朋友,是你算錯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聽,急得爭了起來:“叔叔,是您算錯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的老板娘見了,用一口帶有生氣的方言,對我叫道:“瞧這孩子,年紀不小了,怎么連最基本的算術都不會!”在那兒吃飯的人聽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看了看,難過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氣地說:“連你們都笑我!”爸爸連忙解釋道:“不是我們愛笑你,這是因為你沒理解,沒去思考數學中的‘元角分’。那我問你兩張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兩張二元等于多少?”
“當然是四元嘍!”
最后,我終于在爸爸的解釋中知道了自身的不認真。從此我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誤。
這個笑話,我都不會忘記,它給我一個教訓,永遠印在我的腦海里。
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數學,數學可不是那么簡單的家伙。學后一定要記著: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六
x月x日 晴天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蛋糕,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媽媽出了第一題:媽媽今年36歲,你今年10歲,媽媽比你大幾歲?姥姥的歲數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幾歲?我很快口算出結果,我說:“媽媽比我大26歲,姥姥今年60歲,太簡單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媽媽笑著說:“驕傲了吧?”再來一題:小明今年8歲,他爸爸已經40歲了,問再過幾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2倍?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來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媽媽說:“怎么樣,不會了吧?”“讓我再想想,想不出來我不吃蛋糕。”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到一個笨辦法,我可以把他們的歲數都找出來呀,過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歲,最后終于推算出來過了24年后爸爸的年齡剛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還有更簡便的方法的,接著就給我講起來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齡減去小明的年齡就是若干年后小明的年齡了,也就是32歲,再用32-8=24年就是經過的年份數了。我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呀。
媽媽說:我能自己想辦法得出結果還是好樣的,作為獎勵給我吃蛋糕了,我心里又喜又難為情,以后我可不能在驕傲了,小朋友們也不要學我呀。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七
x月x日 晴天
有一天,死對頭張小平和潭小剛又在百貨大樓見面,這回,可不是來比武和猜謎語,而是來比動腦筋。這回由甲方(張小平)提問,可是由于張小平心里緊張,(上回被潭小剛的烏鴉嘴罵了個狗血噴頭,輸了一回),只見張小平眼睛一轉,看見了一個儲蓄筒,便笑咪咪,自信地說:"哦-哦-哦-哦-啊!"乙方(潭小剛)接題,小紅有一個儲蓄筒,存放的都是硬幣,其中2分幣比5分幣多22個。而按錢數算,5分幣比2分幣多4角。已知這些硬幣有36個1分幣。問:小紅的儲蓄筒里共存了多少錢?
這下潭小剛可傻了眼,眼冒金星,他左思右想,足足有一個小時,張小平左逛逛右逛逛,從一樓逛到三十六樓,逛的`腳都酸了。
看著這個潭小剛終于也能有今天,張小平心里笑得肚子都快開了花。
"算了,還是我來給你講講吧!把2分幣比5分幣比多的22個算成錢數是0.02×22=0.44(元),這時剩下的2分幣和5分幣同樣多。因為5分幣比原來2分幣多0.4元,所以5分幣比與它同樣多的2分幣多0.44+0.4=0.84(元)。而每個5分幣比2分幣多0.05-0.02=0.03(元),因此0.84里包含0.03的個數就是5分幣的個數:(0.02×22+0.4)÷(0.05-0.02)=28(個),28+22=50(個),0.05×28+0.02×50+0.01×36=2.76(元)
數學小日記五下 數學小日記二年級篇八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后,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么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只筆袋8元,一只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xx·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