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調查報告300字篇一
1、社區志愿服務不論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從其創立之初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作用,其發展程度也越來越成為判斷一個社會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鄉的社區里做了幾周的志愿服務與調查,收獲頗多。
2、經過:在與社區內獨居老人面對面的交流中,老人對我們講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從談話中我了解到老人幾十年的生活里,幾乎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過,她的兒女常年在外,幾乎從不回家。老人很孤單,和物質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通過調查與研究我們發現社區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僅僅只是傾聽他們的生活瑣事,他們就表現出莫大的高興與滿足。當我在傾聽老人述說的過程中,老人對她的孤單找到了一種寄托,有了生活下來的力量。志愿者的精神一步步傳遞,或許我們做的不多,但卻給予了老人們精神上的慰藉,我們所傳遞的那份愛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懷,減低彼此間的疏遠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3、目的:首先是讓更多人了解到老年人這一社會群體,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其次是通過調查來深入了解社區養老服務這一構成的優缺點;最后是以調查研究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對社區養老進行剖析。
1、法律法規不健全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的階段,且我國是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我縣由于物質基礎比較薄弱,許多地方需要承擔扶貧與養老助老義務,轉變了傳統的養老方式。由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養老,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無例可循且還未健全,家庭養老職能的退化,社會養老壓力不斷加大,種種問題擺在眼前,而我國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才剛剛起步,還處于初級階段各項職能還不完善。
2、觀念認識不到位
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我縣一些社區管理服務部門、職能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后,沒有意識到養老職能已經由以家庭為主轉變為以社會為主。沒有把社區養老服務事業提高到反映一個社會文明進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保持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3、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專業化水平低
我縣的社區養老服務還只是剛剛起步,工作機構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基礎設施較差,配備較單一。而社區專職服務人員主要是下崗、
失業和中老年人,針對老年人服務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獨感已經嚴重影響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齡的日漸增加,使他們不得不依靠別人的幫助才能正常生活。據調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養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難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難
就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的調查發現,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體日常生活中的燒菜做飯、外出活動、打掃衛生、洗衣疊被等都成為困難。
2、生理機能的衰退影響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加,其生理機能開始衰退,記憶力下降、視聽障礙、手腳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出現。這種生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為,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兩種以上的癥狀。
3、老年人日常生活輔助設備缺乏
各種老年健康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妨礙了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許多老人需要借助各種輔助設備來維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動。經調查了解,老年人中視力和聽力有問題的高齡老人人數是最多的,而這類的輔助設備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場上目前這類老年輔助生活設備并不多,給老年人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我們在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務、生活照料和醫療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對較多的,而這三項中又以醫療健康為最,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對較低。
1、老年人對社區日常照料的服務需求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社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還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對子女照料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帶來的照料成本很大,這讓子女很為難。所以,正常情況下老年人對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需求就更加強烈,如果有合適的照料人選,情況就會得到很大改善。經過調查發現總結老年人希望社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務有:小時工上門服務、日常登門巡視、上門做飯、代理購物、家庭修理、送貨上門、郵寄等。
2、老年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務是老年人對社區居家服務要求的重要內容,有超過半數的老人存在各種內容的社區精神文化服務需求,包括文體娛樂、繪畫、讀書、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咨詢等。老年人因日常閑暇時間較多,對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們在物質生活滿足的情況下更加注重對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
經調查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老年人就醫的首要選擇,而上門服務或者居家護理是老年人接受衛生健康服務的另外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也是絕大部分老年人愿意接受的。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中
慢性病較為普遍,而大多數老年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經走訪得知,老年人對健康講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務及專業健康護理。在我看來,發展社區健康服務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1、充分認識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區養老助老服務是面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及滿足老年人需要和促進老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社區應樹立正確的觀念,加強對社區養老服務重要性的認識,理解其對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們的迫切需求,加大宣傳力度,在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的實踐發展中對社區加以監督。
2、規范行業發展秩序
設立相關的政策法規來規范養老行業的發展,對社區從事養老服務的相關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培訓、體檢、考核、服務質量的跟蹤等,并對其頒發由權威機構授予的正規結業證書。而對于服務人員低劣的行為應及時查處,必要時要處以懲治,管理者需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
3、提高養老服務質量
首先在人員的來源方面來說,應該要求相關高校設立專門的老年服務專業,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型人才,例如設立老年人心理學、護理學等專業。在管理方面,應由社區統一招收服務人員進行登記、管理、培訓,然后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并通過社區走訪和發放問卷等
社會調查報告300字篇二
2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兒》雜志情感版編輯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相對來說,這是一次專業不對口的社會實踐,因為就編輯部的工作性質來說更適合中文專業的同學。而且當初我也正是因為懷著對中文的強烈興趣,自己找到雜志社的主編谷禾先生,以求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編輯部的這一個月時間里,我跟隨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谷禾、艾龍、王淑紅三位老師看到、學到、體會到許多東西。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從這個專業不對口的實踐崗位上學到不少我們公共管理專業內的經驗與知識,對我來說真可謂受益匪淺。而這些是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家庭育兒》雜志情感版與《健康必讀》、《科教文匯》、《畜禽養殖》、《幸福寵物》、《健康導報》同屬一家公司,各份雜志(報紙)都有自己獨立的編輯部與發行部,但是有統一的辦公室、廣告與外聯部門,受公司的統一領導。五報一刊雖然分屬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三個實體,但是交由一家公司來辦可以大大地減少辦報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戶、代理、廣告等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增加效益。
由若干份報刊雜志子統統構成的公司是一個完整的、層次分明的系統。其中,各報刊雜志相對獨立,而與廣告、外聯等部門又存在很強的聯系性,相關性。各個部門都有自己明確的權限,同時各份雜志報刊都有獨立的利益。這樣一來,在公司充分授權的情況下,各份報刊雜志在職人員的經濟利益便于報刊的經營業績掛鉤,廣告、外聯也與其本身的廣告贊助分額掛鉤,這樣便可很大限度的調動公司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公司的辦公室綜合調度、處理各單位的經營,這就大大減少了公司經營的成本,而對廣告、外聯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當然,在管理的各種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對于雜志社這個經濟實體來說亦是如此。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也是雜志社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對我實習所在的《家庭育兒》情感版雜志來說,國內還有好幾份類似的雜志,比如《知音》、《婚姻與家庭》、《愛人》等等。因此在這塊蛋糕上也存在著很激烈的競爭。眾所周知,《知音》、《婚姻與家庭》等雜志都是創辦了幾十年的老雜志,常年的經營已經使這些雜志有了很好的名聲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而《家庭育兒》情感版還處于上升期。本雜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雜志稿件的總體質量,我所在的編輯部不但從眾多的來稿中精挑細選真情、感人、文筆優美的稿件,還要經過各位編輯認真反復地編輯和校對。而美編也一直努力地改進雜志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戶資源搞好發行工作。這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雜志社的管理工作對我影響頗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也讓我深有感觸。上班的時間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雜志社的地址在朝陽區的安貞橋附近,我必須擠以擁擠聞名中青院的300路車上下班。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在學校,如果早上沒課總要睡個懶覺,很晚才起床。現在卻必須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擠公交車。雖然九點鐘上班,時間看似來得及。但這必須忽略堵車的因素,我應該有更加充分的時間,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狽。這對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早上的起床時間。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對自己洗衣服、運動等事項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平時的課表隨著學期的結束作廢,考試表也跟著作廢,我重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時間表。早上六點鐘起床,半小時洗漱、放松、整理,六點半吃早飯,七點鐘等公交車(等車大約十五分鐘,坐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左右到單位,十五分鐘清理辦公室衛生然后開始工作,十二點鐘吃午飯,午休半小時,一點半上班,五點下班,六點半吃晚飯,七點半跑步半小時,九點鐘上網兩小時,十一點睡覺。開始時雖然實習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興奮感,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變。總體說來,由于上班的時間比較固定,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比較固定;自己專心致志的進行自己的時間活動,沒有了那么多的社會、社團活動打亂自己的時間安排。
時間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方面。實習期間我自己也有學習的計劃和安排。雜志社編輯部是一個相對比較輕松的部門,每個月只需很短的時間出雜志就夠了,其余的時間便處于相對輕松的狀態。雖然需要坐在辦公室上班,但是屬于自己安排的時間還是很多的。而對我們來說,由于緊緊是參加社會實踐,有一些較困難的工作便無需又我來做,平時也就是審稿、改稿和校刊。因此我自己安排的時間就相對更多。我花出很多的時間向編輯部的三位老師學習。通過以往的經驗和這次實習,我越來越感到社會和市場真正需要的是擁有多種能力、掌握多種知識的人才,因此通過一個月的實習掌握一個編輯崗位所需要的能力與技巧便成了我社會實踐最明確也最重要的目標。我很快學會了一些編輯知識,也參與一些主要的編輯工作。
在社會實踐中我越來越認識到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經濟利益為中心的社會完全不同于學校里,人際關系是相當重要、也是相當復雜的。特別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一切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尤其要搞好人際關系。公司下屬的這幾種雜志都在同一層樓上,這邊讓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與他們交往和交流。平時對他們的尊重和對工作的虛心使我很快融入了他們。尤其是幾個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不但教我們怎樣搞好工作,還教我們怎樣與領導相處。我還與他們談起學校的生活和學習,聽聽他們的建議。到后來簡直就像學校里打成一片的同學一樣親密。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也從專業以外的角度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公共管理。不僅學到了許多文字處理的知識,學到了如何交往,還學到了一些公共管理的實踐經驗。相信這對我以后的發展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社會調查報告300字篇三
正值七月火紅日,又逢實踐出征時。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暑期實踐隊"奇石部落"一行12名隊員親赴安徽省靈璧縣,開展了題為"發掘靈璧石產業潛能,推動靈璧縣經濟發展"的實踐調研活動。
中國四大奇石之首"靈璧石"因其瘦、皺、透、漏的特點,深受奇石收藏家的喜愛,但是卻少為大眾所熟知。為此,管理學院和海洋環境學院14名同學組建了暑期實踐小隊--奇石部落,親臨靈璧石主要產區,以當地靈璧石產業為調查對象的,通過訪談、發放問卷、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探尋靈璧石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為更好的開發靈璧石的潛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宣揚靈璧石文化,提出建設性意見。
28日,奇石部落實踐團隊受到了拂曉報社新聞中心的付子峰主任的熱情接待,奇石部落的活動安排得到了付主任的大力支持和認可。
29日,實踐隊員們約見了宿州市奇石協會秘書長鞏杰先生。鞏先生詳細深刻地為隊員們解讀靈璧石,讓隊員們受益匪淺。當天下午,實踐團隊的成員們又赴港口社區進行交通安全法制公益宣傳活動,為當地的法制宣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廈門大學 "奇石部落"暑期實踐隊全體合影
30日,奇石部落前往靈璧縣奇石小鎮和大交易市場,與石商進行交談。此外,團隊成員們還向附近的居民發放問卷,旨在了解當地居民對靈璧奇石的態度及奇石情結。當日,隊員們還有幸與靈璧石協會會長李森進行交談。最后,隊員們還在當地的大型超市進行公益宣傳活動,倡導大家共同保護靈璧石資源。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活動,由靈璧縣電視臺全程的跟蹤報道,擴大了奇石部落實踐團隊在當地的影響力。
31日,靈璧縣國土資源局的任樹文主任接見了奇石部落的部分成員,任主任以靈璧石資源管理與保護為中心為隊員們進行講解,引起前往的隊員們的深刻思考。而其余的成員前往漁溝鎮,參觀當地的三家靈璧石大型交易中心,分別是靈璧石國際交易中心、天一園博物館和靈璧化軍集團靈璧石匯展中心。
8月3日,奇石部落全體隊員與拂曉報社記者張陽同行,前往北楊寨敬老院看望無保老人。此次活動,得到敬老院無保老人們的高度評價。至此,奇石部落的實踐活動完美落下帷幕。
實踐活動結束了,隊員們紛紛表示自己對靈璧石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對靈璧石產業現有的模式及存在的問題也有了新的認識。此外,隊員們還呼吁,要保護靈璧石這種不可再生的可貴資源,讓更多人加入到知靈璧,愛靈璧這一行列中來,使靈璧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得到應有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