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全國愛耳日手抄報內容文字篇一
1、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健康聽力,幸福生活
3、康復從發現開始大力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4、珍愛聽力,快樂成長
5、康復一個聾兒,溫暖一個家庭!
6、全社會都來關心聾人!
7、開展愛耳日活動,提高愛耳護耳意識!
8、樹立全民愛耳意識,減少耳聾發生!
9、減少耳聾發生實施早期干預
10、聽力助殘----救助貧困聾兒
11、愛耳護耳,健康聽力
12、預防從初級耳科保健做起
13、減少噪聲,保護聽力
14、人工耳蝸重建聽力的希望
15、加強耳病防治,慎用耳毒性藥物!
全國愛耳日手抄報內容文字篇二
(一)避噪音
人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音,會使原本開始衰退的聽覺更容易疲勞,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噪音性耳聾。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噪聲的干擾,是老年人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
(二)戒挖掏
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受時,可以用棉簽沾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c跟魚肝油。
(三)慎用藥
盡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應用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四)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風穴(在耳垂與耳后高骨之間的凹陷處),跟聽會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頜關節突后緣之凹陷處),可以增加內耳的血液循環,有保護聽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鐘,長期堅持下去即可見效。
(五)、熄肝火
老年人如經常處于急躁、惱怒的狀態中,會導致植物神經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使內耳器官發生缺血、水腫跟聽覺神經營養障礙,這樣就可能出現聽力銳減或暴發耳聾。因此,老年人要盡量使自己保持輕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六)、多補腎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聽力的衰退與腎虛有著密切的關系。故老年人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龜齡丸等,也可常喝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豬腎粥等,對于保護聽力頗有裨益。(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全國愛耳日手抄報內容文字篇三
(一)耳聾的定義
一般認為語言頻率(0.5、1.2hz)平均聽閾在26db以上,即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在70db以內者稱重聽,在70db以上者為聾,臨床上習慣統稱為聾(deafness)。
(二)預防耳聾三招
臨床上應用的十多種抗菌素的毒性反應可損害聽覺神經,它們是鏈霉素、雙氫鏈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萬古霉素,醫學上把這些抗菌素統稱為“耳毒性抗菌素”。
預防孩子耳聾應從母孕時開始,孕婦應避免到過于雜亂的場所去,以免感染傳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腦炎等疾病,同時應盡量避免接觸x射線。
情緒過于激動、急躁、暴怒也是誘發突聾的重要因素,因為人的情緒發生劇烈波動時,體內的交感、副交感神經會失去正常功能或發生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內耳聽神經缺血缺氧而引發耳聾。
(三)引起耳聾原因
引起耳聾的原因很多,有遺傳、疾病( 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猩紅熱、白喉、傷寒、梅毒、腦膜炎、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外傷等。此外,煤氣 中毒 、噪聲、出生時缺氧等因素也能導致耳聾。已經發現對耳朵有毒性的藥物百余種,最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潔霉素、小諾霉素、紅霉素等多種抗生素。還有水楊酸類制劑、速尿等強利尿劑以及奎寧、氯奎等抗瘧疾的藥物。
(四)耳聾的分類
按程度分可分為
(1)、輕微聽力損傷,無交流困難,但聽力儀器測定聽力比正常差。
(2)、輕度聽力損失,一般距離內聽不清小聲講話。
(3)、中度聽力損失,聽一般的講話已感到困難。
(4)、中重度聽力損失,聽大聲亦感困難。
(5)、重度聽力損失,僅能聽到耳邊的大聲喊叫。
(6)、極度聽力損失,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連耳邊的大聲呼喊亦不能聽清。
按耳聾發生的時間分,可分為先天性耳聾、后天性耳聾。
按病變的部位可粗略分為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
(五)耳聾的分級
臨床上以500~2000hz的平均聽閾為準進行分級。常用的分級法為:
輕微聽力損失 純音聽閾為16~25dbhl。
輕度聽力損失 在一般的距離內聽不清小聲講話,上述平均聽閾為26~40dbhl。
中度聽力損失 聽一般的談話感到困難,平均聽閾為41~55dbhl。
中重度聽力損失 聽大聲亦感困難,平均聽閾為56~70dbhl。
重度聽力損失 僅能聽到耳邊的大聲喊叫,平均聽閾為71~90dbhl。
極度聽力損失 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連耳邊的大聲呼喊亦不能聽清,平均聽閾在90dbhl以上。
全國愛耳日手抄報內容文字篇四
1998年3月,在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社會福利組15名委員針對我國耳聾發病率高、數量多、危害大,預防薄弱這一現實,提出了《關于建議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第2330號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確定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
衛生部、中國殘聯下發了《中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行動計劃(2002~2010)》,要求“在全社會普及預防和殘疾的科學知識,加強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嬰兒保健和早期干預等綜合性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和殘疾的發生。”
曾有專家論證,如果“愛耳日”活動能夠實施,每年僅7歲以下兒童藥物中毒性耳聾至少可以減少1~2萬名。
自2000年確立全國“愛耳日”,耳聾預防的公眾宣傳、全民的愛耳意識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傳力度還不夠。因此確定2004年我國的愛耳日活動主題是——“防聾走進社區”。旨在發揮社區人口密集、傳播迅速,宣傳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優勢。使老百姓能夠真正體會到日常保健、規律生活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加強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僅僅是衛生部或殘聯的活動,它與我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需要全社會長年不懈的共同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