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一
1、是低倍鏡還是高倍鏡的視野大,視野明亮?為什么?
低倍鏡的視野大,通過的光多,放大的倍數小;高倍鏡視野小,通過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數高。
2、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鏡觀察,往往由于觀察的'對象不在視野范圍內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鏡觀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再換高倍鏡觀察。
3、用轉換器轉過高倍鏡后,轉動粗準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鏡觀察,只需轉動細準焦螺旋即可。轉動粗準焦螺旋,容易壓壞玻片。
4、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和要點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
(2)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并輕輕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為止。
5、總結:四個比例關系
a.鏡頭長度與放大倍數:物鏡鏡頭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而目鏡正好與之相反。
b.物鏡頭放大倍數與玻片距離:倍數越大(鏡頭長)距離越近。
c.放大倍數與視野亮度: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
d.放大倍數與視野范圍: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一、實驗原理
1.葉綠體的辨認依據:葉綠體是綠色的,呈扁平的橢圓球形或球形。
2.線粒體辨認依據:線粒體的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3.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二、實驗材料
觀察葉綠體時選用:蘚類的葉、黑藻的葉。取這些材料的原因是:葉子薄而小,葉綠體清楚,可取整個小葉直接制片,所以作為實驗的首選材料。
若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要取菠菜葉的下表皮并稍帶些葉肉。因為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
三、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不是靜止不動的?為什么?
答:不是。呈橢球體形的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可以運動,這種運動能隨時改變橢球體的方向,使葉綠體既能接受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強光灼傷。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么關系?
答: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葉綠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改變方向。又如葉子上面的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比下面的多,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二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一、相關概念:
1、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2、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3、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二、八大細胞器的比較:
1、線粒體:(呈粒狀、棒狀,具有雙層膜,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2、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具有雙層膜,主要存在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4、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5、高爾基體: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蛋白質(分泌蛋白)的加工、分類運輸有關。
6、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體:有“消化車間”之稱,內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核糖體(合成肽鏈)→內質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蛋白質)→高爾基體(進一步修飾加工)→囊泡→細胞膜→細胞外
四、生物膜系統的組成:包括細胞器膜、細胞膜和核膜等。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三
消毒與滅菌的區別:
消毒指使用較為溫和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僅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一部分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對于一些不耐高溫的液體)還有化學藥劑(如酒精、氯氣、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線消毒。
滅菌則是指使用強烈的理化因素殺死物體內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干熱滅菌、高壓蒸汽滅菌。
滅菌方法:
①接種環、接種針、試管口等使用灼燒滅菌法;
②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使用干熱滅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熱滅菌箱 ;
③培養基、無菌水等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壓蒸汽滅菌鍋 ;
④表面滅菌和空氣滅菌等使用紫外線滅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燈 。
(1)方法步驟: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
(2)倒平板操作的步驟:
①將滅過菌的培養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裝有培養基的錐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錐形瓶,將瓶口迅速通過火焰。
③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將培養皿打開一條稍大于瓶口的縫隙,右手將錐形瓶中的培養基(約10~20ml)倒入培養皿,左手立即蓋上培養皿的皿蓋。
④等待平板冷卻凝固,大約需5~10min。然后,將平板倒過來放置,使培養皿蓋在下、皿底在上。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篇四
1.細菌進行有氧呼吸的酶類分布在細胞膜內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酶類也結合在細胞膜上,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
2.細胞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既可發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3.在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仍屬于生產者的能量。
4.用植物莖尖和根尖培養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為病毒來不及感染。
5.植物組織培養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細菌及動物細胞培養,一般用葡萄糖培養。
6.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生命系統。
7.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8.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9.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11.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12.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13.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4.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5.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6.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7.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8.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
形態大小相同、來源不同的染色體才是同源染色體。
19.沒有同源染色體存在的細胞分裂過程一定屬于減數第二次分裂。
20.動物細胞也能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
21.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是指細胞質與細胞壁發生分離。
22.只有頂芽才能產生生長素、側芽不能產生生長素。
23.激素直接參與細胞代謝。
24.抗體、胰島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經遞質的分泌方式是主動運輸。
25.漿細胞能識別抗原。
高中生物必背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五
1. 多肽、蛋白質分子中的氨基酸數目與所含肽鍵數的關系:
①多肽鏈中的肽鍵數=組成該多肽的氨基酸數—1;
②蛋白質分子中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該蛋白質分子中所含的氨基酸數—其肽鏈條數。
例如:牛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縮合成的兩條肽鏈進一步構成的,在每個胰島素分子中即含肽鍵51—2=49個。
2. 配子(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條數及dna分子數與體細胞、性原細胞、初級性母細胞、次級性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及dna分子數的關系:
①若配子(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條數為n條,則:
體細胞中染色體條數=性原細胞中染色體條數=初級性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2n條;
次級性 母細胞中染色體條數=n條(減ii前、中期)或2n條(減ii后、末期)。
②若配子(精子或卵細胞)中dna分子數為m,則:
體細胞中dna分子數=2m;
性原細胞中dna分子數=2m(dna復制前)或4m(dna復制后);
初級性母細胞中dna分子數=4m;
次級性母細胞中dna分子數2m。
3. dna分子中堿基組成的有關數量關系式:
dna分子在結構上有一重要特點:其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間的堿基對的組成遵循堿基配對原則,據此可得出如下一系列關系式:
①在整個dna分子中:
a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t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
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
任意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占dna分子中堿基總數的50%。即(a+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t+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a+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t+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dna分子中堿基總數的50%。
②在dna分子的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長鏈之間:
設dna分子的一條鏈為a鏈,另一鏈為b鏈,則:
a鏈中a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b鏈中t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反之亦然;
a鏈中g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b鏈中c的分子數(或所占比例),反之亦然;
a鏈中某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如(a+g)]=b鏈中另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相應的為(t+c)];
a鏈中某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如(a+g)]與另兩種不能配對的堿基數之和[相應的為(t+c)]的比值=b鏈中該比值的倒數。
例如:若a鏈中(a+g)/(t+c)=0.4,則b鏈中(a+g)/(t+c)=2.5。
③整個dna分子與它的兩條互補的脫氧核苷酸長鏈之間:
整個dna分子中相對應的兩種堿基數之和[(a+t)或(g+c)]所占的比例=其每一單鏈中這兩種堿基數之和[(a+t)或(g+c)]在該單鏈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若某dna分子中(a+t)占堿基總數的43%,則其每一單鏈中(a+t)也都各占單鏈中堿基總數的43%。
整個dna分子中某一堿基所占的比例=該堿基在每一單鏈中所占的`比例之和的一半。
例如:若某dna分子中,a鏈中a占10%,b鏈中a占24%,則該dna分子中a占整個dna分子全部堿基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