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精神、航天英雄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一起重溫中國航天員的飛天名場面,致敬航天英雄!接下來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航天精神給我們的感悟 作文素材Ⅰ中國航天精神致敬中國航天英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作文原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嫦娥奔月”、屈原“天問”,寄托了先民們的夢想與思考。觀天象,制歷法,研制渾天儀,身綁“火箭”飛向天空,古代科學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國成立以來,“飛天攬月”的探索從未間斷:上世紀50年代,現代航天業艱難起步;70年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將“玉兔”送上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天問一號”飛過廣袤的太空,即將著陸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同攻堅,不斷超越,鑄就了中國航天精神。
以“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為主題,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
①“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以當時中學生的身份給學校廣播站寫一篇廣播稿。
②在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向全國中學生演講,以學生代表身份寫一份演講稿。
③“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后,以學校團委名義給“天問一號”團隊寫一封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任務解讀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此次“多任務選一”的形式有2019全國II卷的影子。材料由兩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為話題的背景敘述。材料記述了從“嫦娥奔月”到“天問一號”,中國人對宇宙太空“求索”的歷史。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航天重器的研制,都體現了中國人不斷探索的精神,這也為下文的任務背景作鋪墊。
第二部分,是任務背景闡述。要求考生以“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為主題,在三個任務中擇其一進行寫作。
任務一:“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要以當時中學生的身份寫一篇廣播稿。任務二:在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向全國中學生演講,以學生代表身份寫一份演講稿。任務三:“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后,要以學校團委名義給“天問一號”團隊寫一封慰問信。從操作上看,相信大部分考生會選擇任務二,畢竟“開學第一課”這個場景對學生來說不算太過陌生。
要關注的是,這些任務無一例外地都給考生創設了一定的場景,這也增加一定的寫作難度。比如任務一,“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是1970年,考生如選擇寫廣播稿。雖不要求口吻、用詞跟當時完全一致,但也要符合當時政治環境和歷史事實。
素材運用方面,提到中國航天精神,不由得想到老一輩航天領軍人物。比如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與“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同攻堅,不斷超越,鑄就了中國航天精神。考生可以在行文中列舉相關航天科學家的事例(任務二、任務三都可用到)。
不管選擇哪個任務,作文的落腳點都應放在“探索”“超越”等主題詞上。可以突出我國社會主義航天事業偉大成就,也可以彰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過程中我國人民的探索與超越精神。選材上,考生可以從小處入手,借助航天科學家們(如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與“航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的一些典型事跡,以小見大,彰顯一代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同攻堅、不斷超越的中國航天精神。
【科普——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制的探測器,負責執行中國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天問一號計劃于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
03材料解讀與作文方向
●材料解讀
材料分四層意思:
第一層
【“嫦娥奔月”、屈原“問天”,寄托了先民們的夢想和思考。】
總起句:“嫦娥奔月”、“屈原”問天,寄托了先民們的夢想與思考。
第二層
【觀天象,制歷法,研制渾天儀,身綁“火箭”飛向天空,古代科學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
展現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們對宇宙的探索。
第三層
【新中國成立以來,“飛天攬月”的探索從未間斷:上世紀50年代,現代航天業艱難起步;70年代,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將“玉兔”送上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天問一號”飛過廣袤的太空,即將著陸神秘的火星】
現新中國成立初期,航天探索的艱難、70年代航天的成就、當下對探月的“既往”與延伸宇宙探索范圍的“開來”。航天精神正是在這每一事件中體現。
第四層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同攻堅,不斷超越,鑄就了中國的航天精神。】
對航天精神的總結。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同攻堅,不斷超越。
●寫作方向
需要學生結合材料與主題“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分析闡釋航天精神的內涵。
材料中的航天精神內涵:追逐夢想、探索、協同合作、攻堅。
如任務一,上世紀70年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注意他們的政治導向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當時的航天科技的水平,當時整個社會的氣氛,學生的思想狀態,這些都是要考慮的,要寫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維,營造好那個時代的氛圍,才能把文章寫好。
任務二需要注意的是電視臺這樣的播放媒體,涉及的面是很廣的,面向的聽眾是多層面的。
任務三中作者身份不是個人自己,而是代表一個團體,以學校團委名義來寫這篇文章。校團委是先進青年學生的政治性的組織。
材料中航天精神的內涵詮釋:
①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
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以發展航天事業為崇高使命,以報效祖國為神圣職責,嘔心瀝血,奮力拼搏。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
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創新,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攻克尖端課題,搶占科技制高點。
③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尊重規律,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精心實施,在任務面前斗志昂揚、連續作戰,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在成績面前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④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
自覺服從大局、保證大局,同舟共濟、群策群力,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難題共同解決,有風險共同承擔。
⑤不斷創新、以科技屹立于民族之林。
同學們,注意緊扣材料中這些航天精神內涵,并結合主題來審題立意。
04寫作素材匯編
高考熱點素材專題整理——中國航天精神
一、感悟代代相傳的中國航天精神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精神日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航天工程建立以來,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推動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時期航天事業的特征,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靈魂,成為凝聚中國精神的重要動力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新時代對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夠加深我們對其內涵及當代價值的了解,展現航天精神的時代魅力,不僅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還能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航天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從東方紅、長征、神州,到北斗、嫦娥、天問....我國航天事業創建60多年來,一項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一個個輝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幾代航天人不懈奮斗的成果,讓我們通過一-組海報,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厚博大、一脈相承的航天精神。
二、中國航天精神內涵
1.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
航天人熱愛祖國體現在報效祖國的使命意識和為國爭光的責任意識。以國為重的價值觀、無私奉獻的精神都是航天人報效祖國的生動體現。60多年前,新中國初升的太陽召喚著海外赤子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歸國,其中許多專家成為航天事業的奠基者和帶頭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
中國堅持自主發展航天事業、向尖端技術領域進軍的歷程昭示了一個道理:我們唯有堅持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先導,努力實現技術發展的跨越,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才能牢牢掌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戰略主動權,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才能有效地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3.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在航天事業創建初期,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這“十六字方針”始終影響著中國航天人。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貢獻給全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
4.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意識
每一項航天工程都是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全國數千個單位、十幾萬科技大軍密切配合,自覺服從大局、保證大局,同舟共濟、群策群力,堅持統一指揮和調度,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難題共同解決,有風險共同承擔,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凝聚成一股氣勢磅礴的強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
長期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不計得失,不求名利,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無怨無悔,常年超負荷工作,默默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壓力。他們為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年華,奉獻了聰明才智,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書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三、中國航天“三大精神”
1.航天傳統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
2.“兩彈一星”精神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3.載人航天精神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四、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
1.熱愛祖國是航天精神的核心要素。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征程中,要始終堅守熱愛祖國傳統,始終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航天科技戰線的主旋律。
航天精神也深刻折射出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和協同攻堅的大局意識。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航天人的真實寫照。航天人骨子里始終保持著特有的奉獻基因,以實際行動,為航天強國建設揮灑汗水、貢獻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兩彈一星”的功勛科學家和無數參與其中的科研人員胸懷大局、協同攻堅、集智攻關,取得了偉大成就和舉世矚目的科技突破。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征程中,全國一盤棋、協同攻堅仍然是重要法寶。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離不開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進取意識。隨著航天強國建設的號角吹響,新時代的中國航天人要緊盯最先進水平發力前行,以更大的個智慧和勇氣去探尋未知世界的奧秘,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在航天“三大精神”的引領和推動下,中國航天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穩更遠。
2.航天精神是鼓舞前進的民族“精神密碼”。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飛向九天。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打破超級大國對航天尖端技術的壟斷,進一步夯實國家安全發展基石,拉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密碼”,極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50年來,東方紅一號如燈塔般照亮著中國航天的征途,航天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中國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斷演繹著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航天精神是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定海神針”。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走向星辰大海絕不只是詩和遠方,鮮花和掌聲的背后往往是篳路藍縷、一路艱辛。在基礎薄弱、條件簡陋,無參照樣本、無完整資料情況下,老一輩航天人因陋就簡,土法上馬,攻克了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我國航天科技以令人驚嘆的速度,不斷刷新紀錄,譜寫著追趕、并跑、超越的奇跡。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中國幾代航天人硬是憑著“不服輸”的一股勁,咬定青山不放松,埋頭苦干,不畏難、不氣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困難踩在腳下,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航天精神是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指南針”。從“神舟五號”飛船圓滿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到“嫦娥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再到去年的“嫦娥四號”世界首個月背軟著陸、玉兔二號成功月球表面前行以及今年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一系列載人航天、空間站、北斗系統、嫦娥探月、墨子號等“國之大器”重磅升空和華麗展現,中國航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在世界航天領域占有了一席重要之地。事實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靠著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這個航天精神“指南針”的指引,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歷史反復證明,即使在高科技最前沿的航空航天領域,中國人“照樣行”,中國也“一定能”!
3.一個夢想融入一種精神,科學家們正是以航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才永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始終如一的夢想。當一個人擁有了航天夢,將信心滿懷、步履堅定,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當一個國家擁有了航天精神,將眾志成城、戰無不勝。秉持航天精神,劍指尖端技術,攻堅航天難題,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偉大的復興路上勃發出永續生機。
多維解讀
不忘初心、堅守
2021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65年,如果將1956年起步的中國航天的65年濃縮在一個小時,一定是一部分分秒秒都掀起高潮的史詩巨片。“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顆北斗導航衛星,近150顆各種類型的在軌衛星,累計發射226次、成功率超過96%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以及基于這些空間技術不斷提升的科學探測能力和研究水平,無不顯示出中國“航天大國”的稱譽已是名副其實。航天事業65年,航天人始終牢記“航天夢,強國夢”這個初心,不斷前進。
繼承創新
創新,讓“嫦娥”飛上了遙遠的“廣寒宮”。自2007年至今,中國航天先后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飛上了寥廓的星際,與月球為伴,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嫦娥工程”是中國航天人的心血。中國航天科學家在技術落后、起步困難的情況下,歷經數年的不斷的艱苦的探索、嘗試,終于完成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嫦娥二號”探測器。這凝聚著航天人們創新血汗的“嫦娥工程”贏得了世界的驚嘆。如果我們固守著現有的技術停滯不前,只是走在別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工程”的飛天壯舉。
合作、團結
航天工程是極其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難以想象的各方高度協作與配合方能完成。據載人航天的工程辦公室的不完全統計,直接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研制工作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級的單位就有110多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則多達3000多個,涉及數十萬科研工作者。沒有廣大科技人員的團結協作,航天器無法生產,無法運作,無法成功。從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無不透著航天人團結協作的品質。
精神信仰
航天夢,中國夢。中國航天白手起家、發力創新的經歷,和這個國家從一窮二白到繁榮昌盛的過程相伴相隨。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航天日的設立,是為了銘記歷史、傳承精神,這是對幾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夢的褒獎和崇高致敬。回應偉大時代的呼喚,65年間,中國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奮斗,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如今,一支讓航天強國都艷羨不已的年輕的航天人隊伍,將續寫這一偉大事業的輝煌,致力于為人類探索并和平利用太空。
以上,就是可圈可點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航天精神給我們的感悟 作文素材Ⅰ中國航天精神致敬中國航天英雄全部內容,更多作文內容,請各位同學持續關注可圈可點。
【航天精神給我們的感悟 作文素材Ⅰ中國航天精神致敬中國航天英雄】相關推薦文章:
中國女排精神作文 關于中國女排精神作文
關于長征精神心得體會 長征精神心得體會300字(5篇)
2021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關于兩會精神心得體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