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一是托育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市里下達我縣托位數目標任務為:2022年底托位數達2359個,2025年托位數達4670個。目前,我縣共有托位數1346個,與目標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另外,因對民辦托育機構服務質量缺乏信任、收費較高等原因,家長普遍傾向于把孩子送到公辦托育機構,期望接受高質量、普惠性的早期教育。目前,我縣提供托育服務的均為民辦機構,尚無一家公辦托育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舉辦的托育機構也基本沒有,公辦普惠托育供給缺口較大。
二是托育機構運營成本較高。民辦托育機構場地租賃完全市場化,符合條件的場所不僅難找,而且租金較高,加上從業人員工資等支出,托育機構運營成本高、風險大,疊加疫情影響,社會化托育機構面臨生存困境,而財政獎補的支持力度有限,對成本居高不下的托育機構來說“不解渴”,只有依靠相對較高的收費來維持運營,難以實現普惠。如我縣備案登記的12家托育機構中,2家機構全日制收費為每人每學期6000元,10家機構為每人每學期3000-4000元。
三是嬰幼兒托育服務監管難。嬰幼兒托育市場牽扯面較廣,目前存在著以早教、教育咨詢等為服務范圍的社會化機構,直接或間接地從事嬰幼兒托育服務。有些機構本身無合規備案需求或因條件達不到,所開展的業務對合規備案機構造成較大沖擊,但由于這些機構行業監管責權不清晰,無明確監管主體,難以形成有效監管。
四是托育服務專業人才缺乏。由于薪酬待遇差等原因,托育機構普遍存在“招聘人員難,流失率高”等問題。如國家衛健委《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規定:保育人員與嬰幼兒的比例乳兒班應當不低1:3,托小班不低于1:5,托大班不低于1:7。我縣2022年底托位數應達到2359個,全部按托大班1:7的最低比例測算,我縣托育服務機構保育人員至少應達337人,目前僅有保育人員90多人,缺額達240多人。另外,嬰幼兒缺乏基本的識別能力、對抗能力和表達能力,需要老師通過觀察引導孩子,這些因素導致對照護0~3歲孩子的老師專業度要求更高,但是現有托育服務人員構成與專業化需求不相匹配,缺少嚴格規范的托育專業培訓,理念和技能與家長的期望存在較大的差距,整體素質、專業水平、工作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是整體統籌謀劃,強化發展引領。將構建和完善托育服務體系上升到關乎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關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加以重視,強化政府兜底職能底線,細化明確各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健全工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協同配合推進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形成有效服務供給。
二是加強政策支持,引導多方參與。盡快建設一所政府舉辦的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并鼓勵支持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補齊公辦托育機構缺乏的短板。優化服務環境,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多方參與,鼓勵通過市場化方式,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培育發展社區服務型、社會舉辦型、托幼一體型、單位服務型、醫育結合型等多種模式的托育服務,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同時為家庭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計時托管、假期托管等多種服務,滿足多樣化的托育服務需求。探索普惠性托育機構差別化等級獎補制度,鼓勵托育機構提升等級,改善園所條件,提升托育質量。
三是強化監督管理,促進規范發展。探索建立綜合監管機制,加強衛健、市場監管、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強化對托育機構的監管。根據國家有關規范,制定具體、量化的實施細則,明確托育機構準入條件,健全完善登記備案制度,對托育機構選址、功能設置、安全設施、班級規模、人員配置等提出具體設置要求。積極推進示范性托育機構建設工作,明確創建標準與流程,推動建設一批優質示范性托育機構,以點帶面,推動全縣托育機構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四是建立培訓體系,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完善嬰幼兒托育服務教育培訓體系,增加師資力量供給,提升師資質量水平。建議有關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育嬰、保育、托育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積極開展面向重點人群的就業、再就業培訓,支持有照護經驗的女性、轉崗職工等從事托育服務行業。依法保障托育從業人員合法權益,提高薪酬待遇,暢通職業發展渠道,增加行業吸引力,減少人員流動。建立和完善托育從業人員準入、考核、獎懲和淘汰制度,確保從業人員素質,推動嬰幼兒托育服務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是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配套措施。我們將在縣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進一步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努力打通政策“堵點”,破解供給“難點”,推動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努力為群眾提供方便可及、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的普惠托育服務,降低家庭生育成本,提高群眾生育意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