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一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我則是喜歡其中的四個主人公。
《西游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下面就讓我來一一具體介紹。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念佛的僧人。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為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并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思想。他堅定不移,百折不撓,遇到過那么多困難,但從來沒有氣餒過,從未打消過取得真經的念頭。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和唐僧的三個高徒,讓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而總能化險為夷。
但他也有不好的一面。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孫悟空不僅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還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它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府,在花果山自在稱王。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形象會給予我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斗爭精神。
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清妖魔鬼怪的真實面目。雖然我們沒有火眼金睛,但是我們也要學習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辯是非,才能撕破一切偽裝的畫皮。而孫悟空的缺點就是不服管教,脾氣暴躁,動不動就要賭氣,回花果山,所以才讓菩薩給了他緊箍咒。
豬八戒是名副其實的好色貪財,當初就是因為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間。不過豬八戒很忠誠,自從做了唐僧的徒弟,就再沒有三心二意,放棄了在高老莊做女婿的愜意生活,隨唐僧西天取經去者。一路上經過了多少坎坷,經歷了多少風雨,度過了多少艱難,直到協助師傅取得了真經,做了凈壇使者。并且在路上受了大師兄孫悟空數不清的窩囊氣,所以說他忠誠,當之無愧。豬八戒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心寬。西天取經的路上,無論孫悟空怎么拿捏他,他從來就不計較。有好幾回孫悟空掂著老豬的耳朵罵他是呆子是蠢貨,人家老豬一回也沒有生氣過,依然是一口一個師兄地叫。
但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沙和尚。他就像一頭老黃牛,與世無爭,任勞任怨,當孫悟空,豬八戒外出打怪的時候,就需要他來保護師傅;當孫悟空與豬八戒吵架的時候,就要他來出面調解。他比孫悟空更善良,也比豬八戒更忠誠、更勤快像挑行李等活都是沙和尚來做,對于他的這種精神我很欽佩。但沙僧太沉默了,沉默的讓人容易把他忘記。
其實,我們學習也像取經,有些人像《西游記》中的豬八戒,懶惰,對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沒有一點兒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堅定不移,百折不撓。我們有的同學也是,遇到難解的題目毫不畏懼,一定要不斷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來,也要找老師弄懂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誠懇老實,對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總是一點一滴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
有的人像孫悟空,活潑好動,足智多謀,特別聰明,對學習有很強的興趣,回到家,總是把當天所學的復習一遍,把沒有學的預習一遍。唐僧四人也都有缺點,孫悟空的毛躁,豬悟能的懶惰,沙悟凈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們卻帶著各自的缺點取到了真經,并修成了正果。這又說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長補短、團結他人,就能在學習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經,修成正果!
這些,就是我讀完《西游記》的感悟。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它有鮮明的人物個性;它有瑰麗的整體形象;它有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它還有暗藏的社會現象。
唐僧(玄奘)
孫悟空(齊天大圣)
豬八戒(豬悟能)
沙和尚(沙悟凈)
白龍馬(小白龍‘西海三太子’)
后來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八戒受封凈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加升為八部天龍馬。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布滿了荊棘。最終,他們戰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 學習也是一樣。學習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經。不能像豬八戒:好吃懶做,做任何事情都馬馬虎虎。要像沙僧,誠懇老實,踏踏實實。要像孫悟空,活靈活現,足智多謀。也要學會像唐僧那樣心地善良,不愿氣餒。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他們取得真經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達遙遠的古印度。他們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無數,他們只有依靠這種精神才能戰勝一切,越過陡峭的大山,跨過寬廣的大河。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三
這個故事里,孫悟空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我十分佩服。這本小說只要看了其中一個故事,就忍不住想看其他的故事,把整本小說讀完,這本小說可真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流光溢彩的明珠啊!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讀了這本書,讓我清楚了做事必定要弄明白了再做定奪,千萬不要莽撞做事。書中的主角當然是孫悟空了,孫悟空是從花果山里有一塊仙石,他是從仙石里面蹦出來的,由于他大鬧天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唐僧到西天取經的路上收了孫悟空為徒,接二連三的在澗水里收了白龍馬,在高老莊收了豬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悟凈,他們師徒4人一路上降妖除怪,到了西天取了真經。
《西游記》這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已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家喻戶曉了。我想不少文學家已經發表過這部名著的言論了,所以我不想對這部名著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只想對其中的人物談談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觀賞孫悟空的英勇機靈,豬八戒的感情逼真,沙僧的任勞任怨,唐僧的仁慈待人。豬八戒是他們四司徒之中最讓讀者討厭的,可是我對他卻不這樣以為,他聯合了大家的長處,固然他不夠孫悟空那么大膽機靈,但是他也會不停地應用一些自己的思維,在艱苦眼前為大家出主張;固然他沒有沙僧的任勞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會輔助大家提東西;固然他沒有唐僧的優柔寡斷與仁慈,但是他也會動真情。
我們還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巨,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奮斗精力。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的神通,但是我們也要學習,還要學習他擅長辨別真假善惡,不要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困惑。只有擦亮雙眼,才干撕破一切畫皮。本書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往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有著一顆菩薩心地,愛好救人一命,但經常由于錯把妖怪當成人而險些喪命;豬八戒貪圖美色,好吃懶做,在偷懶時常被孫悟空抓個正著;沙和尚力量很大,卻沒多少頭腦,只認逝世理。四個人物中,當然我最愛好的是孫悟空,他神通寬大,十分忠于唐僧,七十二變也是他的強項,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更是讓我敬慕不已。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軟心地”!當唐僧跟他報歉時,就會馬上諒解唐僧。
人們別認為這只是個神話故事,實在唐僧取經是真實的歷史故事。《百家講壇》中也有講到;是唐太宗貞觀年間,僧人玄奘不顧禁令,私自越竟前往天竺(印度)取經,費事十七年,閱歷百余國,戰勝了很多難以想象的艱苦,終于取回經書六百五十部,影響深遠,吳承恩又添加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使《西游記》更增添了傳奇顏色。
西游記讀書筆記4
近我讀了《西游記》這本書,講了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的故事。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武藝高強,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他還有七十二變,手里拿著如意金箍棒,在天上大鬧天宮,偷吃蟠桃,在地下偷吃人參果,挑翻人參果樹,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英雄。
他對他的師父忠心耿耿,一路上降妖除魔,保護師父,他對豬八戒和沙僧也 很照顧,但是在三打白骨精的時候唐僧誤解了他,把他趕走了,他回來的時候沒有怨恨師父,還是忠心耿耿的跟著師父去西天取經。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大鬧天宮,他偷了龍王的定海神針,龍王去告他,玉帝下令捉拿他,結果都被打敗了,太白金星獻計,玉帝請他到天宮做官,結果他只做了個小小的弼馬溫,他很生氣,就在蟠桃會上偷吃蟠桃,還偷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推翻煉丹爐,在里面練成了火眼金睛,玉帝就把它捆起來,命令眾神用招術打死他,但他沒有被打死,最后還是被如來壓到了五行山下,這個故事寫出了孫悟空的勇敢,他對玉帝絲毫不懼怕,勇敢地面對,確實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美猴王!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四
打開一本書,上面記載著四個人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這本書是西游記,里面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他們的師傅唐僧。孫悟空可了不起,他不僅是美猴王,還是齊天大圣呢!天上沒有哪個神仙敢對他兇,連玉皇大帝都不敢,這個呀,還多虧了那個金箍棒,那個定海神針。別說,還真厲害,孫悟空就是拿著它消滅一個個可惡的妖精,再說和悟空一起打妖精的豬八戒,雖然沒悟空厲害,但他畢竟是天篷元帥,也打死過許多妖精,可他也有壞習慣,譬如:一、整天好吃懶做,就說這件,他呀,在地里偷了個瓜,吃了一半才給唐僧、孫悟空和沙僧他們三人吃,真是個貪吃鬼。二、師傅被妖精抓走后,他就吵著要分行李。瞧瞧人家沙僧,他是個卷簾大將,又老實又忠厚,整天扛著重重的行李也不說累,多好的人啊!一股男子漢氣概。但他們三個都沒有唐僧好,因為他一心向佛,從不想歪念,把連玉帝都教不好的孫悟空都教的服服帖帖,如果沒有他,那孫悟空還不鬧翻了?
這四個人勇敢地經歷了這八十一難,成了佛,我也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去克服和戰勝。
《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明朝的吳承恩所編寫的。吳承恩的家鄉流傳著許多神話故事,小時候的吳承恩特別喜歡聽這些神話故事,日積月累的,他對神話的感情也越來越濃了。除了小時候神話的熏陶,后來他的接連兩次落榜,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那一聲“玉帝不會用人”就是他對朝廷的一種吶喊,孫悟空就是吳承恩想象中的自己。如此種種,一部千古流傳的名著——《西游記》就此誕生了。
《西游記》中還有許多深刻的道理。話說卷簾大將被貶下凡后,在流沙河為妖。脖子上有九個骷髏,這是九個取經人的骷髏,在這流沙河中只有這九個骷髏浮在水面。細細觀察,其實不難發現,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久經”,這時就已經影射出后面的的內容,并告訴人們,唯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經歷無數的風風雨雨方能修成正果,取得最終的成功。
這次讀完了《西游記》都感覺十分親切,仿佛自己也在那取經路上,雖然《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淺薄的一本,但它帶給我們的快樂卻是最多的。我從心底里喜歡《西游記》,它伴隨我度過我的童年,帶我遨游神話世界,讓我受益匪淺。
經典的東西往往能伴隨我們的成長,《西游記》伴隨了我爺爺奶奶一代,爸爸媽媽一代,現在又伴隨了我這一代。現在許多時尚的東西可以討人一時的歡喜,但唯有經典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才能永遠伴隨我們的成長。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五
要看《西游記》首先要了解它的世界架構,所以《西游記》的開篇講的就是它的世界觀。
據說,天地間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一元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會,即一萬八百年為一會。
(古人對12這個數字真的是有執念,108正好為12的9倍,不僅如此,后文提到的七十二般變化、三百六十旁門、十萬八千里等等都是十二的倍數。)
對于一天來說十二支可以用來表示十二個時辰,從午夜凌晨,到艷陽高照,再到夕陽西下。同樣,把時間放到大尺度上來看,戌會天地昏蒙,亥會則歸于混沌,而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從空間上來看,在微觀尺度上,一個原子中是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的;在宇宙的.大尺度上,一個星系中是行星繞著恒星旋轉的,兩者的結構具有很強的相似性。所以我覺得這個關于時間的輪回,在大尺度和小尺度上也具有相似性的想象還是蠻有意思的。這也很符合人類想象的規律。
接下來,我們從具體的數字上來看。宇宙大爆炸是在大約140億年前,地球形成是在約46億年前,而人類形成則是在三百萬年前。所以這個時間尺度比作者想象的還要大得多,而且這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說是指數級的。
接下來是故事發生時的地理上的設定,天下分為四大部洲: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而周圍則是汪洋大海。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是生于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但是這花果山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原文說:“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對花果山的描述寫的也很精彩: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簡直是天然的野生動物園加植物園有沒有!
而孕育孫悟空的仙石則是在山的正當頂上。正是因為花果山和山上仙石的特別才孕育出了石猴,但是可能是因為只是石頭所化,它的相貌丑陋,地位也不高。
孫悟空訪仙問道最先到的是南贍部洲,在那里看到了人類,然后學會了人的穿衣、走路、說話等等。然后再到西牛賀洲,在那里跟隨菩提老祖修行。
我覺得在作者筆下的人類都是很愚昧的形象,比如悟空在尋到菩提老祖之前遇到了一個樵夫,樵夫正在唱一首歌,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云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我非常喜歡這一段詞,歌詞中非常恬淡灑脫,第一次看到也以為唱歌的是什么高人隱士之類的。但是唱歌的樵夫一開口說話,卻又是被身外之物所累,完全沒有理解詞中的意思。可能作者是想表達資質平庸之人,就算的仙人指點也無法理解其中之意吧!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六
唐僧在取經前,佛祖和唐太宗賜了他幾件寶貝。今天,我們就來按等級(由不重要到重要)盤點一下。
一、九環錫杖
九環錫杖可以讓人不遭毒害,但前提是拿在手里。這點不太好,妖怪捉你時不殺你,不算害你吧?等他想吃你時,會讓你拿著錫杖嗎?不會!所以這錫杖只能起到正常作用。化齋時,用錫杖敲敲地面,引人注意,而不是像乞丐一樣大叫:“給點飯吧,行行好吧!”那樣就太沒面子了。
二、錦斕袈裟
錦斕袈裟有免墮輪回的功能,盡管如此,也不太實用?唐僧平常并不穿,十分愛惜,自然無用,再說,即使唐僧由于眾神閃失,真被吃掉,孫悟空也會去地府,救唐僧回來,又或是找太上老君要一粒九轉還魂丹,使唐僧復活(后者要保證尸骨是完整的)。
三、緊箍
可謂一大利器,讓孫悟空乖乖聽話。但事實上,佛祖有三個箍,另兩個被觀音菩薩私吞了。
四、紫金缽盂
此物為唐王所賜,用于盛齋、盛水,十分重要。也正是因為它,師徒四人才得以取得真經。
五、通關文碟
它相當于現在的護照,若沒它,就出不了國,導致六耳獼猴要取經時還把它搶去了。
西游記讀書筆記300字 西游記讀書筆記1~10回篇七
西游記,家喻戶曉的一部杰作。它,是吳承恩的傳世佳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孫悟空,一個勇往直前、追求自由、不怕困難的英雄的化身。在取經路上,他頻頻用火眼金睛勸阻唐僧不靠近危險。唐僧頻頻掉進妖怪的陷阱,他不但不像八戒,老嚷著散伙兒,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兒。他見義勇為,正直,在師傅被妖精抓去時,他敢跟妖精斗,是英雄的化身。
八戒呢?恰好相反,他總是叫道:“俺老豬來也!”,可打不過了,撒腿就跑。他憨憨的,好吃、好色,卻又可愛,是悟空離不開的助手。師傅一次次被妖精帶走,他就一次次嚷著散伙,想著那高老莊的媳婦兒。還老是縱師傅念緊箍咒。
沙僧和白龍馬呢?都不愛逞風頭,情愿當個默默無聞的后勤。一個老老實實地挑擔,一個忠忠誠誠背著師傅。西天取經的路上,打妖精時,護著唐僧和行李,絲毫不敢怠慢。
唐僧,原金蟬長老,因貪欲,被貶往人間,遭此一難,取得真經。貶下人間時,他肉眼凡胎,不識妖精神仙,還不分真假,聽八戒的,在悟空保護他時,認為是殺生,頻頻念緊箍咒。他一心向佛,心無旁騖,一心向善。他的這一特性,也為徒弟帶來了麻煩,但凡事有利也有弊,他的這一特性招來的災禍,就變成九九八十一難之一。
本書,這四位主角西天取經。經九九八十一難,得到真經后,回到東土。又返回極樂世界,做了天上神仙。
師徒四人有各自的缺點。但他們一起,完美結合,才能成功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