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一
1、學習5的組成,知道5分成兩份有兩種分法。
2、能根據圖片的特征記錄物體的數量。
3、能按要求邊操作邊講述活動過程。
教具:黑板上范畫,數字卡片1-5。
學具:幼兒每人胸前一個數字掛牌,每人一份蘋果娃娃。
1、運用找朋友的游戲,復習4的組成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找朋友的游戲,但有要求,音樂一結束,要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的數字合起來是4的朋友。
為什么找他做朋友
2、幼兒操作,探索5的4種分合方法。
(1)簡單介紹游戲材料及操作要求上次我們學了4的組成,知道把4分成兩份有3種方法,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把5分成兩份有幾種方法呢?那就請你們去分一分,玩一玩,并把你分的方法記錄下來。
(2)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觀察了解幼兒操作情況,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互相介紹操作情況。
(3)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
小結:5分成兩份有4種分法。
3、進一步學習5的分合式,感知分合式的有序性出示圖,觀察畫面,提問:圖上有什么?有多少蘋果?這些蘋果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啟發幼兒根據右邊的標記特征,說出蘋果的數量,教師記錄。
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左右兩邊的數字分別是倒數和順數排列的,最后帶幼兒讀一讀5的分合式。
4、操作活動
5、活動評價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材料,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練習,教師對操作認真以及大膽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
活動延伸:
先完成的幼兒到區域里去玩關于5的組成的活動
教學反思:
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5的分解和組成,部分學生記住了5的分解和組成。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二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1、小手、小腳圖片各6張,操作題5張;
2、紅、黃、綠雪花片各5份,籃子15個;
3、音樂《數高樓》;記號筆;紅、黃、綠三色粉筆;磁鐵。
一、導入,師幼聽音樂,做拍手、跺腳動作,引出主題。
小結:看來不同物體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規律來排,只要看懂了前面的規律,大家就知道后面接著應該排什么了。咱們按照這個規律再來試試看(再次放音樂,讓幼兒根據規律動手,體驗規律對記憶的幫助。)
1.幼兒分組操作。
桌上有些積木,請你選兩種或三種不同的積木,來給他們有規律的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待會老師要請第一組和第二組的小朋友比比賽,看看哪一組的排法更多。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么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布第一局結果。
圓形的雪花片你們排的那么好,那用不同的圖形能不能排。先給你們一分鐘時間把雪花片收好。
逐一出示前四張圖片。接下去要怎么排,誰來幫幫我?提示幼兒尋找規律。同意的給他鼓鼓掌,表示同意。
出示第五張圖片。什么的數量變?怎么變的?(引出的概念。)按照一定的規律依次減少的,叫遞減。那依次增多呢?(叫遞增)
1.幼兒分組操作。
接下來我們開始第二局比賽,請小朋友們按遞增或遞減的方法來給雪花片排排隊。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排法?看看這一局,你們能不能反敗為勝。
2.交流不同的排序方法。
提問:你是按照什么來排的?誰還有不同的排法?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上記錄。)宣布第二局結果。
收拾好桌上的雪花片,到老師這領取小禮品。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三
1.復習大于號和小于號等于號。
2.讓孩子進一步運用大于號和小于號等于號。
3.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畫有“〈”“〉”符號卡片兩張,“=”符號一張;蘋果卡片三張、桃子卡片兩張;粉筆、鉛筆各三支;小汽車圖片四張和貨車圖片三張;練習題。
開始部分
一、彈律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教師出示“>”、“<”、“=”,引起幼兒學習的欲望。
基本部分
(一)復習大于號“”、小于號“”和“=”。
2.教師出示大于號“”
(1)教師讓孩子跟著念: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2)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31,讀作三大于一,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3.教師出示小于號“”
(1)跟著老師念:小于號,尾巴對著小數翹。
(2)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24,讀作二小于四,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小于號,尾巴對著小數翹。
4、教師出示等于符號“=”
(1)教師讓孩子跟著念:等于號,同樣多。
(2)師生對口令,進行伸手指練習。
(二)“”、“” “=”的實際運用并進行可逆聯想、
1.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比較結果。
蘋果是三個,桃子是兩個,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兩個,蘋果是三個,2比3小,所以23
2.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比較結果。
貨車是三輛,小汽車是四輛,3比4小,所以34。
小汽車是四輛,貨車是三輛,4比3大,所以43。
3.出示3支粉筆,3支鉛筆進行比較。
粉筆是三支,鉛筆是三支,三和三同樣多,所以3=3。
結束部分
一、孩子在紙張上,填上數量并在中間填“”、“”和“=”,鞏固對“”、“”和“=”的運用。
二、教師檢查幼兒作業。
三、課堂加以集體訂正。
板書設計:
司機和車
31三大于一
24二小于四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四
1、學習1—20按群計數,兩個兩個數。
2、建立數群概念。
有圖有真相、1、課件-50以內的數
2、教師演示板一套,幼兒人手一套學具。
教師和幼兒玩數單雙數的游戲,從1到10,再到20。
1、請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兩個紅棋子,再插兩個黃棋子,兩個藍棋子,兩個綠棋子,2個黑棋子,一共10個棋子。
2、教師提問:
(2)先讓幼兒按個數數,再按顏色數——2、4、6、8、10。
18個棋子,20個棋子。
4、請幼兒說說怎么數速度快?為什么?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兩個兩個數的練習,讓幼兒借助顏色的區別進一步感知雙數遞進的規律。
5、游戲“聽聲音拿棋子。”
教師拍一下手,請小朋友拿掉2個棋子,同時讓幼兒練習兩個兩個數,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報數游戲,數字表的點數游戲。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五
1、知道球體和圓柱體的名稱和特點,并能找出周圍生活中和它們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球體和圓柱體
1、認識球體。
(1)出示圓片,問幼兒:這面鏡子是什么形狀的?再出示皮球,問幼兒:皮球的形狀和鏡子一樣不一樣?怎么不一樣?皮球是什么樣子的/任意轉動皮球,推動皮球,把皮球高舉。低放,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皮球的樣子、動態。
(3)在幼兒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幼兒討論球是什么樣子的。啟發幼兒用語言概括出:球的樣子不管從哪面看都是圓的。不管推它那邊都能滾。
(4)告訴幼兒你們都知道像鏡子那樣的形狀是圓形,那么像球這樣,無論從那邊看都是圓的,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滾的物體叫什么形呢??叫球體,再用兒歌小結:球體球體溜溜原圓,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彈球,問幼兒:它們都是什么形狀?它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哪些地方一樣?為什么都是球體??使幼兒真正掌握球體的特點,不受物體大小、顏色、實心、空心等影響,能對形狀正確歸類。
(6)讓幼兒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哪些球行物體和近似球體的物體。
二、認識圓柱體
教師擺弄圓柱體(用手上下摸一摸,來回將兩端對著幼兒,將圓柱體橫躺、豎躺桌上,兩邊推動),讓幼兒觀察圓柱體的形狀、動態。
2、讓幼兒拿出沒削過的圓柱體鉛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體的形狀有什么不一樣,和圓柱體的形狀一樣不一樣,讓幼兒充分感知圓柱體的特點。
3、在幼兒感知的基礎上,讓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說出鉛筆和圓柱體都是長長的,從上到下一樣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圓形的,兩個圓形一樣大,推它只能兩邊滾,不能兩頭滾。(球帶處都是圓的,哪個方向都能滾)4、小結:橡這樣從上到下一樣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兩和圓一樣大的物體叫圓柱體。
5、讓幼兒舉出生活中見到過的各種圓柱體物品和近似圓柱體的物品。
6、幼兒自己用紙制作圓柱體。制作前先讓幼兒兩個圓紙片重疊,確認兩個圓一樣大,將長方形紙對折,確認兩邊一樣寬,按粘貼線把長方形貼成長筒,對準放在一個圓片上,再把另一個圓片蓋上面,成一圓住體。通過制作活動,使幼兒更具體地認識圓柱體各部分的特點。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六
1、通過音樂以及真實的情境理解樂曲內容,創編簡單的動作并用肢體表現啄木鳥為蘋果樹捉蟲、治病的一系列過程。
2、知道故事情節能幫助自己分辨樂曲結構,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時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活動準備:
音樂內容課件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導入活動:
果園里,有些蘋果樹生病了,一點精神也沒有,一只啄木鳥飛來了,她東看看西看看,仔細地檢查,發現原來是蟲子在搗亂。于是,它就“篤篤篤”地為大樹治病。蘋果樹慢慢地好起來,感覺舒服多了。啄木鳥開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樹的病好了,啄木鳥高興地抖動著翅膀,跳起了舞,可開心了。
2、師完整播放音樂一次,引導幼兒認真傾聽自由做動作。
3、逐段欣賞。
a. 你覺得這段音樂說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樂,引導幼兒理解音樂內容)b. 師:啄木鳥會怎樣查病呢?(幼兒擴散回答)c. 集體在“查病”音樂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鳥檢查的動作。(注意動作、表情、眼神的引導的)d. 欣賞“治病”音樂,提問: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怎么樣?(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鳥在干什么的音樂?(引出治病)e. 師:啄木鳥會怎樣為蘋果樹治病捉蟲呢?(引導幼兒將動作創編出來,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f. 集體在“治病”音樂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鳥捉蟲的動作。(注意動作、表情、眼神的引導的)g. 欣賞“蘋果樹長葉子,啄木鳥跳舞”音樂,提問:蘋果樹身上的蟲被啄木鳥捉掉了,感覺怎么樣?(很舒服、慢慢地、很高興等)他會做什么動作呢?(幼兒創編大樹長枝葉、啄木鳥跳舞的動作,集體表演)三、完整學習表演。(播放背景和音樂)1、集體學習表演動作。
2、幼兒分角色表演,(男孩當蘋果樹,女孩當啄木鳥,然后反之。)四、集體在《啄木鳥》的音樂背景中做飛翔動作出室。(結束)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七
1、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1、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2、1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2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一、激趣引入
出示幾張圖片,了解身邊的物體,引入長方體的學習。
1、師:畫面上是什么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3、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二、新知探究
(一)整體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你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師介紹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長方體的面。
2、師邊指邊說: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長方體的棱。請你找出長方體的棱。
3、指導學生觀察: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長方體的頂點。用手摸摸看。
4、師: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學生邊說師邊用課件分別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二)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1、獨立觀察、小組合作探究長方體特征。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現在請你拿出長方體的物品,仔細觀察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看看有什么發現?(課件出示)
小組里說一說,然后把你們的發現填在數學書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學們在數面、棱、頂點的數目時拿著長方體的手不要來回轉動,要想一想怎樣數比較好,不重復也不遺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
2、匯報交流,歸納長方體的特征。(課件一步步出示問題及答案)
在匯報交流時注意: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數面、棱、頂點的個數。
在數棱的數目時,如果學生不理解相對的棱,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相對的棱。
(2)學生介紹長方體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師分別再用課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讓學生指一指特殊的長方體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3、拿出學具按照表格中的問題完整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5、練習。
請你判斷對錯。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3)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相等。(×)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1、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1)拿出學具動手插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想想應該選用哪些小棒,怎樣插比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動手。
12條棱可以分成6組,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2、認識長、寬、高。
師: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怎樣求總棱長?
(2)師:像這樣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認識立體圖形中長方體的長、寬、高。
3、認識不同位置放置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橫著、豎著、側著擺放長方體框架,分別讓學生指它的長、寬、高。
三、鞏固提升
1、深化理解長、寬、高。
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擺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長、寬、高。(匯報后板書)
小結: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都可以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因此由于長方體擺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長、寬、高的長度也不同,但是長、寬、高的和是不變的。
2、填空并口答。
(1)這個長方體的長是(8)厘米,寬是(5)厘米,高是(5)厘米。
(2)這個長方體中棱長是5厘米的棱有(8)條。
(3)這個長方體的右面是什么形狀?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長方體的右面是正方形,和它相同的是左面。
(4)前面是什么形狀?和它相同的面有哪些?
前面是長方形,和它相同的面有后面、上面、下面。
3、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長方體的認識
學前班數學教案學前班數學教案比一比篇八
⒈能正確的感知數字7,知道它們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⒉能安靜的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話,以及能情緒愉快的參加小組活動的習慣。
音樂磁帶《黑貓警長》、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條。
㈠游戲捕魚⒈教師:今天天氣真好,貓媽媽帶你們一起出去玩吧!看我們來到哪里啊?(小河)讓我們一起來釣魚吧!
⒉個別幼兒講述釣了幾條魚,并送到相應的籃子里。
⒊集體送魚。
⒉教師:數字7象什么?數字7除了表示7只小鴨還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戲貓捉老鼠⒈教師:聽,誰的聲音?(老鼠)教室里有許多的老鼠,請寶寶幫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個點子的老鼠。
⒉幼兒操作㈣聽音樂玩游戲(貓捉老鼠)教學反思: